康泾湾社区
周市镇, 周市镇历史沿革, 周市镇行政区划, 周市镇地理环境, 周市镇自然资源, 周市镇人口, 周市镇经济, 周市镇交通运输, 周市镇社会事业, 周市镇历史文化, 周市镇地方特产, 周市镇风景名胜, 周市镇著名人物, 周市镇荣誉称号
周市镇,隶属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位于昆山市东北部,东与太仓市城厢镇、双凤镇接壤,东南接花桥镇,南、西南邻玉山镇,西、西北靠巴城镇,北接常熟市支塘镇,距昆山市人民政府8千米。 由原周市、新镇、陆杨三镇合并而成,镇区南部与昆山老城区和国家级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仅一河之隔,西部与 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接,近半区域属于昆山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域总面积为79.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周市镇户籍人口11.35万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昆山县志》便载有周墅镇名;1966年4月,取方言谐音改为“周市”; 2000年4月,与原新镇镇合并为新周市镇。 截至2020年10月,周市镇辖24个社区、14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周市镇华杨路188号。 全镇集聚工业企业近3000家,基本形成了高端装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四大产...
详情周市镇,隶属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位于昆山市东北部,东与太仓市城厢镇、双凤镇接壤,东南接花桥镇,南、西南邻玉山镇,西、西北靠巴城镇,北接常熟市支塘镇,距昆山市人民政府8千米。 由原周市、新镇、陆杨三镇合并而成,镇区南部与昆山老城区和国家级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仅一河之隔,西部与 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接,近半区域属于昆山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域总面积为79.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周市镇户籍人口11.35万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昆山县志》便载有周墅镇名;1966年4月,取方言谐音改为“周市”; 2000年4月,与原新镇镇合并为新周市镇。 截至2020年10月,周市镇辖24个社区、14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周市镇华杨路188号。 全镇集聚工业企业近3000家,基本形成了高端装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2018年通过“国家火炬昆山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复审,2021年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率先推进首批两宗工改Ma用地项目建设。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44.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9.05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千强镇第10位。
历史沿革
春秋 时地属 吴国 。 周元王 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 越国 。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会稽娄县。 西汉 高祖六年(前201年),隶属荆国娄县。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改荆称吴,为娄县所辖。 景帝 四年(前153年)吴国废,属江都国娄县。 东汉 永建四年(129年),分会稽郡置吴郡,属吴郡娄县。 三国 、 晋 、 南朝宋 、 齐 ,境域均为吴郡娄县。 梁 大同初(535立厚~536年),境域为吴郡昆山县。 隋 开皇九年(589年),撤昆山县,地属苏州。 开皇 十八年(拜说598年),复置昆山县,属苏州。 大业 盼朽应三年(605年),属吴郡昆山县。 唐 武德 四年(621年),吴郡改为苏州;唐武德六年,设尉洲村; 天宝 元年(742年),苏州复为吴郡; 乾元 元年(758年),复改吴郡为苏州,境域属昆山县所治。 五代、 北宋 隶属不变。 南宋 淳祐十二年(1252年),昆山划为9乡24保,地属积善乡。 元 至正十七年(1357签体笑年),形成周市。 明 嘉靖 十七年(1538年), 昆山县志 载有周墅镇名。 清 雍正 二年(1724年),昆山县分置新阳县,两县同城分治,属新阳县积善乡。 清 宣统 元年(1909年),推进地方自治,次年设周墅乡。 民国元年(1912年),昆山、新阳两县合并为昆山县,属昆山县所辖。 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下设区,陆家桥、周墅为昆山县第十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巴城、石牌、周墅3个镇,苇舟、晚香、环湖、新圩、三角、北六6个乡,均属昆山县第八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周墅、晚香、腰溇、太平、苇舟5乡(镇),划为昆山县第二区。民国34年9月,原第一、二区巴城、周墅合并复为第八区。同年12月14日改第八区为巴城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县下设督导区,周墅、金鸡乡同属第一督导区。同年5月4日,周墅解放,7月建立乡人民政府,属巴城区,同年11月建周墅区,辖周墅镇、更楼乡、毛竖乡、换新乡、三千乡、朱家乡、开新乡、新镇乡、太平乡、腰溇乡。 1951年6月,又划入城北乡。 1954年9月,周墅撤区划入巴城区。 1956年3月,随巴城区划入环城区。 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成立周墅人民公社,由县直辖。 1966年4月,改名为周市公社。 1983年6月,朵慨桨匙政社分设,改建为周市乡,隶属不变。 1989年归页泪9月洪端主28日,昆山撤县建市。 1990年11月20日,全市实行镇管村体制,周市撤乡建镇,仍隶属昆山市。 2000年4月11日,昆山市人民政府经上级政府批准,决定对周市和新镇两个镇的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撤销周市、新镇两镇,并在原两镇区域上组建新的周市镇,镇政府驻原周市镇。 2003年12月30日,撤销陆杨镇、周市镇,建立新的周市镇。 2017年11月12日,周市镇入围江苏省第二轮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10月,周市镇辖新镇、陆杨2个办事处,18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10月,周市镇辖24个社区、14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周市社区青阳北路88号。周市社区 | 新镇社区 | 阳光社区 | 桂冠社区 | 康泾湾社区 |
陆杨社区 | 白塘社区 | 中乐社区 | 金威社区 | 睦和社区 |
毛厍社区 | 长泾社区 | 花都社区 | 天伦社区 | 春晖社区 |
嘉禾社区 | 鑫茂社区 | 华城美地社区 | 白塔社区 | 丽德社区 |
迎宾社区 | 华顺社区 | 梅心泾社区 | 张家角社区 | 市北村 |
东明村 | 斜塘村 | 朱家湾村 | 平庄村 | 永共村 |
珠泾村 | 新镇村 | 东方村 | 许家村 | 小泾村 |
陆桥村 | 横娄村 | 新塘村 | \ | \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周市镇地处昆山东北部,位于东经120°57′08″~121°01′12″,北纬31°25′10″~31°29′59″, 与常熟、太仓三市交界,东与太仓市 双凤镇 、新湖镇相邻,西与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壤,南与昆山中心城区和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仅一河之隔,北接常熟、 太仓 相望。 行政区域总面积为79.43平方千米。 周市镇地形地貌
气候
周市镇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年均总日照数2165小时,占可照时数45%;年平均气温15.3°C-15.5°C;年均降水量1020-1040毫米。水文
自然资源
林木资源 : 楝树 、 梧桐 、 青桐 、泡桐、 桑树 、水杉、栎树、椿树、樟树、榉树、枫杨、檀树、银杏(灵眼树)、铁树、刺槐树、木樨(桂树)、松(马尾松、 五针松 、罗汉松、 黑松 、宝塔松、雪松)、柏(花柏、荫绿柏、刺柏、龙柏、扁柏)。 花草资源 :仙桃草、扁血草、鱼腥草、佛儿草、 老鹳草 、半边莲、落石藤、亡种草、毛茛、 地丁草 、 金钱草 、蜀兰泉、野白头、小蓟草。 水产资源: 白鲢、花鲢、草鱼、 鲤鱼 、鲫鱼、鳜鱼、黑鱼、鲇鱼、汪眼鱼、 鲶鱼 、塘里鱼、金鱼、白絮鱼、花鲇鱼、银鱼、螃皮鱼、串条鱼、鳗鲤、 黄鳝 。人口
2017年,周市镇常住人口145818人, 民族为 汉族 。 2019年,周市镇户籍人口89662人。 2022年,周市镇户籍人口113478人。经济
综述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31.76亿元和11.0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完成 服务业增加值 31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亿元。 2015年,周市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2.3亿元,增长4.8%;工业总产值555.5亿元,增长3.6%; 服务业增加值 82亿元,增长9.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2%,提高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亿元,增长2.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亿元,突破20亿元大关,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8%,提高0.2个百分点。位列2015年度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 百强镇 第37位,比2014年上升6个名次。 2020年,周市镇基本形成高端装备、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01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35亿元,增长2.7%;规上工业产值354.31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53.13亿元,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16.31亿元,增长42.7%。 2022年,周市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36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01亿元,比上年下降14.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5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工业投资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一产业
2015年,周市镇夏熟小麦面积6379亩,亩均产量358公斤,入库165万公斤,创历年之最;水稻面积4482亩,亩产636公斤;水产养殖面积8454亩,实现水产科技养殖全覆盖。第二产业
2015年,周市镇新增注册内资28.5亿元,增长3.5%,实际到账外资0.51亿美元。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利润32.9亿元,全镇产值超亿元企业达74家,同比增加2家。17家“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累计实现销售72.8亿元,全年完成新兴产业产值245.9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53.1%,提高1.5个百分点;完成 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228.86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49.4%,2家企业新三板正式挂牌,全年完成企业开工24家,开业20家。4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完成既定进度,完成投资17.6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5.9%。 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实现销售285亿元,增长8.5%。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基地实现销售285亿元,增长8.5%。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2.39亿元,全镇汇集24家汽车4S店,实现销售额46.04亿元。第三产业
2015年服务业82亿元,年均增长2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41.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3%,新兴产业产值、 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到53.1%和49.4%。 2019年,周市镇有工业企业342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2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7个。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5年,成立野马渡艺术团、话剧社,《昆山民间故事精选》和新故事作品《吃饭谁买单》获江苏省民间文艺最高奖“迎春花奖”,组织参加苏州观前街“三进城”文化活动,举办第十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第四届野马渡民俗文化节等系列精品活动。“昆北民歌”进入省文化厅第四批非遗项目公示,建立“学在周市”微信平台,裕腾公司获首批“全国优秀学习型乡镇企业”称号。公民 思想道德建设 常抓不懈,实施“好家风好家训”品牌建设工程,常态化开展“周市力量”年度典型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及“五进宣讲”活动,完成各类专题宣讲100余场。获评2014年度全省基层党员冬训工作示范乡镇。教育事业
周市镇地区的教育活动起于明末清初。办学较早和层次较高的,则是蔚洲陈顽潭(今周市镇城隍潭村)的安道书院。此后,陆续出现坐馆、家塾、私塾和义塾。清末,新学之风渐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周墅公校。光绪三十四年,陆家桥开办复初初等小学堂。往后,便形成了集镇上的“洋学堂”与农村里的“老私塾”共存的局面。科技事业
2011年末,国家火炬产业基地1个,省工程技术中心5家,苏州市工程技术中心11家,苏州市重点实验室2家。省“双创”人才2人,姑苏人才2人,昆山市“双创”人才2人。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周市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6户,人数15人,支出4.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93户,人数511人,支出109.6万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29张,收养农村五保户28人,支出9.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2人,支出20.4万元。 2020年,周市镇累计发放低保、低保边缘救助金103.2万元。审核发放创业贷款1720万元,惠及创业户78户。开展技能培训1566人。基础设施
2011年末,周市镇区公共绿地总面积52.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4%,镇区道路绿化率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4.4平方米。 2011~2015年,周市镇完成房屋征收2729户,企业动迁100家,建设动迁房199万平方米,10个动迁小区交付使用,完成动迁房产权证办理15067件。新建、改建道路30余条,35.44公里,“六横六纵”道路框架全面铺开;新装路灯2030盏,新建污水管网67.2公里。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生态环境更加宜业宜居,完成116个自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7个星级村庄,1个美丽村庄,完成“931”江苏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工作任务。新增绿地面积430万平方米。疏浚河道20余公里,实施黑臭河道整治14条。 2015年,周市镇完成民房拆迁327户,农副业理赔446亩,拆清拆净中环快速路、正欣房产等7幅地块。年内竣工动迁房31.5万平方米、2417套,新开工建设2.8万平方米、136套,有序推进61.3万平方米、3965套在建动迁房建设,完成订房1377户、2030套;交房650户、670套。完成动迁房产权办理1592件、10.9万平方米,完成保留村庄房屋原宅翻建审批备案9户,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全年投资近17亿元,实施100余项镇重点实事工程。道路设施更加完善,实施9条道路新建改造,累计长度6公里。鑫茂路主车道、杨林塘桥、金家桥通车,青阳大桥、新浦路桥启动翻建。公共交通加快推进,金茂工业园公交首末站正式启用,完成市北村客运站标准化改造,实施339省道以北区域二期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改造路灯714套,新建、改造自来水管网7.4公里,新增污水管网3公里、企业接管73家。完成中乐新村老小区改造,改造升级垃圾压缩站1座,新建、改造公共厕所14座,改造垃圾收集点23个,更新果壳箱、垃圾桶370只。 2015年,周市镇完成13家VOCs排放企业、14家锅炉改造企业年度整治任务,完成自愿清洁生产审核10家,重点清洁生产审核中期评估9家, ISO14000认证 企业3家,东方振东自然村和市北郭家湾自然村荣获“2014年江苏省水美乡村”称号。建设即“综治E通”全覆盖工作,新增鑫茂东区、珠泾花园“全球眼”监控点位88个,建设道路监控78个、沿街店面监控91个,全面落实政府24小时值班制度。推行“五大奖项”激励机制,在全镇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累计申报奖项600余件。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周市镇原名“周墅”,意为以周姓为主的氏族聚居。风俗
舞狮 昆山市周市镇的民间舞狮艺术(吴语叫做“调狮子”)传承已经有了百年以上的历史,是昆山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周市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项民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不仅同全市各乡镇的乡土文化比如锦溪的宣卷、花桥的江南丝竹、巴城的民歌民谣等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在周边城市里也是独树一帜的。2004年,周市镇被命名为苏州市特色文化舞狮之乡。 三月廿八汛庙会 周市以往一年一度有个庙会,称“三月廿八汛”,庙会的高潮是农历三月廿九。农历三月廿八,相传是东岳大帝华诞,各地城隍庙举行庙会,抬着城隍菩萨到东岳庙朝拜。周市则不然,在三月廿九举行猛将庙会。猛将菩萨姓刘,是为驱蝗而牺牲的一位少年,被农家敬奉为保护庄稼的尊神。每年庙会前几天,已有远道而来“赶节汛”的做生意人,搭篷帐、摆地摊,吃的玩的,无所不有。地方上邀来京戏班子酬演神戏。外地的香客也纷至沓来,到猛将庙进香“宿庙”。廿九日中午开始“解会”。街道两旁人山人海,顿时屏息鹄立,鸦雀无声,静静看着一顶坐着一尊猛将菩萨的八抬大轿,威灵显赫地渐渐远去。一支长约里许的队伍,沿着周墅乡界浩浩荡荡游行一圈,直到傍晚才结束。 三月二十八汛的猛将庙会,是周墅的重大节日。在庙会活动中,寄托着扶正祛邪的愿望,并展现了对社会大文化的民间娱乐活动。庙会虽消逝了几十年,但人们对猛将的信仰依然存在,仍然有人在猛将庙的废基上,烧香祝祷。地方特产
周市爊鸭风景名胜
尉迟恭庙 尉迟恭庙又名景云大王庙,俗称土地庙,设庙年月不详,位于尉洲村(今周市镇城隍潭村)。庙内供有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及宝林、宝庆俩子,白马一匹,马童石福诸塑像,春秋祭祀。相传唐初尉迟恭受封为吴国公,属下官兵屯垦于此,遂有尉洲村建制,所以,村民奉之为土地老爷。明末太仓学者陈确庵隐居该村时,写有《尉迟土地庙序》一文加以阐释:“社以祀山林、川泽、原隰之神,谓之‘地祗’。庙以祀先代之有功德者,谓之‘人鬼’。今土地庙乃有陆宣公、子胥、武候、卫公之称,则合地祗、人鬼而一也”。土地公就是这么演变而来的。鉴于每庙只有一个,未免孤单寂寞,后人又为之增添了一位土地婆的塑像相伴一傍,夫妻成双,俗称“田公”和“田婆”。该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城隍潭著名人物
陈瑚 (1613~1675年),字言夏,号确庵,自称七十二潭渔父,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举人。明亡,31岁的陈瑚决意不进官场,隐居昆山尉村(今本镇城隍潭村),耕作为生。本地水涝严重,陈发动村民用兵法束伍法治水,确保农田有收。倡导孝悌、力田、为善,村民乐意听从。仿照白鹿洞规,邀来德才出众高士讲学,使大家归本迁善改过。清康熙八年(1669年),诏书举荐隐逸高士,请陈瑚出任知州,陈瑚力辞不出。陈瑚病故后葬于二十九都使字圩,门人私谥为安道先生。村民怀念他,特意建起安道先生祠。康熙年间,巡抚汤斌把陈瑚故居改建成安道书院,是周市地区办学较早,层次较高的学府。陈瑚著有《求道录》《淮阴问答》《筑围记》《治病说》《荒政全书》《确庵诗文全集》《顽潭诗话》《安道先生遗著》等58卷。 潘道根 ,字确潜,一字潜无,号晚香、饭香,又号徐村老农。清乾隆、咸丰年间新阳县城(今昆山玉山镇)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九日,卒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十三日。先世居太仓三家市(今属老闸镇),明末六世祖康侯(明殉节生员)迁昆山妙华泾,至祖序斌于乾隆十五年再迁居城内后市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迁居近城郭之汉浦塘东岸、睦和庵附近的余村(今新镇白塘村徐家宅基),行医卖药以终。墓在羽区卅五图来字圩宜兴桥(跨金鸡河)南(今新镇横泾村境内)。子守拙(监生),继承教业和医业。民国后,为纪念这位邑先贤,将其生前居住地命名为晚香乡(又称道根乡),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才改名为金鸡乡。建国后,行政区划累经变迁,该乡辖地属周市镇。 王培元,字堃载,号静斋。清乾隆、道光年间新阳北乡高田村(今属周市镇种植村)人。生年不详,卒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先世财富乡里,至培元时家道中落。屡赴童试不取,乃相继在陈家浜、周墅、庙泾等地周流授徒,并以医术自给。性恬淡,与同邑潘道根辈友善,常煮茗剪韭,谈论竟日不倦。体素肥,晚年得疾,医治不愈而逝。著有《一草庐诗賸》1卷,娄东季锡畴、同邑潘道根为之序。 梁辰鱼 ,一代昆曲名家。“考订元剧”“自翻新调”,对昆腔进行二次改革,创作出《浣纱记》,使昆曲完成由清曲向剧曲的转变。荣誉称号
2017年,周市镇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智能装备产业试点。 2018年,周市镇通过“国家火炬昆山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复审。 2018年,周市镇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镇。 2019年10月,周市镇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2月,周市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19年,周市镇通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省级验收。连续3年获评苏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千强镇第26位。 2021年9月,周市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周市镇先后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体育强镇”称号。 2022年1月,周市镇入选“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2年11月,周市镇位居全国千强镇第10位。 2023年9月24日,入选“2023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8。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9。周边居民委员会
柳州市柳南区东站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周市镇长江北路137号
周边生活服务
周市镇亥湾伞康泾社区退伍军人服务站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白塔路588号
周边文化宫
康泾湾社区文体活动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萧林东路昆山花园三之三幼儿园
周边村庄
康泾湾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
特根塘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零零四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