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浩村

志浩村 志浩村简介 志浩村改革开放 志浩村致富阶段


志浩村,村级行政单位,土地总面积2158亩,现常住人口1863人。该村北部有一座百年小石桥,桥脚由石头叠成,故称叠石桥,历史上叠石桥就是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与海门市三星镇交界处的代名词,桥北是海门市三星镇绣品城,桥南是志浩市场——现叫南通家纺城,两个市场像一对相拥相抱的孪生弟兄。1978年前志浩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人均耕地一亩。一个男劳力全年收入200—250元,一个一等女劳力全年收入150—200元,一个二等女劳力全年收入140元左右。主食:以杂粮、山芋为主,好的农户忙时两干一稀,一般人家一干两稀,困难人家以稀为主。穿衣:每年每人发布票1.5丈和每人1—2斤自留棉花。住房:70%住的小瓦盖顶屋,20%住的简易平瓦房,还有10%住的草屋,没有楼房。全村约50辆自行车。缝纫机少数人家有,当时姑娘出嫁时能有三响(收音机、缝纫机、钟)一转(自行车)就是最好的了。 详情


志浩村地名网_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志浩村资料简介
  志浩村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20612120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12。志浩村与川港社区、姜灶社区、志南村、川北村、川南村、保障村、斜桥村、启江村、双桥村、三合口村、磨框镇村、义成村、姜川村、望海台村、三圩埭村相邻。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志浩村介绍

志浩村,村级行政单位,土地总面积2158亩,现常住人口1863人。

该村北部有一座百年小石桥,桥脚由石头叠成,故称叠石桥,历史上叠石桥就是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与海门市三星镇交界处的代名词,桥北是海门市三星镇绣品城,桥南是志浩市场——现叫南通家纺城,两个市场像一对相拥相抱的孪生弟兄。

1978年前志浩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人均耕地一亩。一个男劳力全年收入200—250元,一个一等女劳力全年收入150—200元,一个二等女劳力全年收入140元左右。主食:以杂粮、山芋为主,好的农户忙时两干一稀,一般人家一干两稀,困难人家以稀为主。穿衣:每年每人发布票1.5丈和每人1—2斤自留棉花。住房:70%住的小瓦盖顶屋,20%住的简易平瓦房,还有10%住的草屋,没有楼房。全村约50辆自行车。缝纫机少数人家有,当时姑娘出嫁时能有三响(收音机、缝纫机、钟)一转(自行车)就是最好的了。

1978年中央提出改革开放。开始三、四年农村还是人民公社体制,上设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小队),属集体经济,农户有几个方的自留地。1982年村里有近百户搞手工业弹簧生产,称弹簧村,少数妇女做一些绣花枕头套,在路上设摊出售,个体经济开始萌芽。

30年后的今天,按2007年底统计,该村户籍人口同30年前差不多,所有耕地全部成为商城用地,村民都住进了新农村楼房群。外来人口11000人。全年产品销售收入22.4512亿元,全部实交税额5658万元;本村个体工商户360户(包括私人企业160多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全村小洋房551幢,基本上户户住进了小洋房(别墅),小轿车150辆,电脑150台。电视机、电话机基本上每户都有,有的人家有几台电视机,空调多数人家有。手机凡搞经营的人都有。吃的粮食、蔬菜都是到市场去购买,多数人根据需要都能满足。穿的根据季节变化而翻新,冬天个个都有羽绒服,年青人讲款式,年老的衣裳没有补钉,这里的人从服式上看和城市没有区别。

志浩市场不仅使本村的人先富起来,还带动周围一方农民富起来。

志浩村三十年的历程是全村人民致富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该村一部分青年农民搞副业、串乡走户搞买卖,寻找商机。这些人中有21户每户投500元,共集资金10500元,办起集体企业,名称叫南通县川港志浩交易所,市场形态为地摊式,入住商户共64户,1992年底成交金额340万元。 2、发展阶段(1992年——1996年)。志浩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川港、姜灶等地家纺经济的发展。海门市政府对三星市场的大手笔运作引起了当时南通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委领导亲自带领县各部门负责同志考察市场后,立即召开会议,落实发展志浩市场的措施,筹措80万元用于市场的发展,使志浩市场为棚顶式,入住商户360户。1996年底成交额6400万元。 3、大发展阶段(1996年——2004年)。这期间,国家对个体经济的存在与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给志浩市场的大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1995年末,志浩市场联合通州市川港毛纺厂、南通罗莱公司,合资建办了志浩市场第一座楼群式“经营大楼”,建办面积1100平方米,总投资898万元。1996市场吸引外商澳门新辉煌公司,对1992年建造的棚顶式市场进行全面彻底改造,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 1996年以川港镇人民政府与澳商合作,成立了南通兴泰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后现代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开发了市场东段托运街、市场西段经营楼群,建筑面积28900平方米,总投资4300万元。至此,一个楼群式经营,集化纤、涤棉、纯棉等八大系列床上用品面料,近万个花色品种及各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面料市场初具规模,享誉全国乃至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此,通州市志浩市场,达到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入住商户1120户,成交额跃至120亿。 4、飞跃发展阶段( 2004年迄今)。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原有店铺己不能满足交易现状。为此,通州市和川港镇党委、政府决定规划建设“中国南通家纺城”,再次为通州、川港经济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中国南通家纺城受让面积 62.3万平方米,规划七个片区(面料、辅料、商务、会展、仓储、物流、客运), 90.68米 高层建筑——南通瑞豪国际大酒店己正式开工建设。家纺城全部建成后,将占地面积4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成交额将成倍、几倍跃升,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纺城之一。

短短三十年,志浩村之所以发生巨变,其主要原因是:

(一)改革开放激发了广大村民求富求变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邓小平吹响了发展经济的进军号,焕发了广大民众创业的积极性。首先是青年农民响应了党的号召。他们起初离土不离乡发展商品经济,尔后走遍大江南北,白山黑水,翱翔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率先富裕起来。当地群众说:“有本领大胆的人可以发大财,勤劳胆不大的可达小康,不勤劳体脑一般的只能温饱”。 (二)党委、政府为发展经济搭“戏台”。村党支部把农民组织起来办市场。当时的南通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发展市场经济,并建立建设市场指挥部,市(县)、镇、村主要领导参加指挥部,抽调40多位精兵强将到现场办公两年多,具体帮助解决统一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问题。特别是建500多幢小洋房(别墅),拆迁、建房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们制订政策,逐一动员落实,使所有的村民各得其所,三人一户得到上下两层、车库共200多平方的房子,老人一户得到两上两下楼房或三间,每间24平方米的平房。群众反映:现在搬进的小洋房、都是朝南,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天井称心、省工省力省钱,是生活的乐园。特别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困难户也住进了新楼房。

(三)当地民营企业家唱主角。当地民营企业家刘伯香种过田、当过兵、做过工、生活简朴,是个实干家。他原是集体企业的厂长。企业改制后,他运用一部分原始积累,开发志浩市场。以后,他又到昆山、扬州等地开发房地产,取得了丰厚的回报。他将工业取得的利润,又投入到志浩市场的开发中去。他先后实际投资7亿元,征用了935亩地,扩展、提升市场及其配套设施,为建设南通家纺城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年轻老板在发展经济中打了头阵。在建设南通家纺城,发展当地家纺业中,一些年轻的老板崭露头角,大显身手。如陆维祖、陆维国兄弟俩买了10亩地,造了大厂房,现有300多工人生产床上用品,后发起成立了南通联邦实业有限公司,下属联邦国际大酒店系准三星级酒店。三十年来,志浩村人民发财了,发了财的人们继续积累资金,发展生产,求得更多的利润。他们生活已城市化,不光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们除自身不断进取,还把子女从小送到高质量学校就读,有的已上大学,有的出国留学,一代高科技人材正在成长。

现在,志浩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大多数人富了,农民的得益是实实在在的。但他们没有忘记村里尚有100个左右的老人生活相对较差。他们原来主要靠每人一年1000元的土地补偿费生活。现在物价涨了,开支大了,已难以维持。村党支部对这一困难人群正在想方设法,使他们能更好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生活上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看了志浩村三十年的巨变,我们深信志浩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周边

川姜镇志浩村役障退笕璃军人服务站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茂路

周边行政单位

通城县关刀镇财政所 地址:南通市通州区华欣路江苏金太阳大厦南侧约90米

周边售票处

志浩客运站售票处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志浩村志浩市场金川大道志浩客运站售票处

周边公司

四川蜀通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址:金川大道西57号

周边村庄

志浩村 地址:南通市通州区

志浩二组 地址:南通市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