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虚拟生活区

海门港新区, 海门港新区历史沿革, 海门港新区行政区划, 海门港新区自然环境, 海门港新区自然资源, 海门港新区人文环境, 海门港新区经济状况, 海门港新区交通, 海门港新区社会事业, 海门港新区保护区, 海门港新区著名人物


海门港新区位于 海门区 东北部,濒临黄海,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的核心圈层,是南通策应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新区由原 包场 、新余、刘浩、东兴、东灶港、海洪、海门盐场、大东农场等6镇(乡)2场合并而来,陆域面积206.9平方公里,约占海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户籍人口16万人,约占海门区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下辖39个村、4个居委会。 作为海门沿海地区,新区拥有海岸线25公里,规划港口岸线长度13.4公里,建有3个港池共布设2~5万吨级各类通用及装备制造临港产业配套泊位47个。作为南通沿海首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灶港2万吨级码头年经营收入已稳定突破1亿元。陆路交通方面,“ 宁启铁路 ”海门港新区出口已启用,“ 洋吕铁路 ”在新区设站并已开工建设,三大铁路和 启扬高速 、328国道、335省道、434省道穿境而过,大交通网络正持续完善。历史沿...

详情

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虚拟生活区地名网_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虚拟生活区资料简介
  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虚拟生活区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区划代码为32061440359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0614。

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行政区划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南通市海门区大东农场虚拟生活区介绍

海门港新区位于 海门区 东北部,濒临黄海,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的核心圈层,是南通策应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新区由原 包场 、新余、刘浩、东兴、东灶港、海洪、海门盐场、大东农场等6镇(乡)2场合并而来,陆域面积206.9平方公里,约占海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户籍人口16万人,约占海门区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下辖39个村、4个居委会。 作为海门沿海地区,新区拥有海岸线25公里,规划港口岸线长度13.4公里,建有3个港池共布设2~5万吨级各类通用及装备制造临港产业配套泊位47个。作为南通沿海首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灶港2万吨级码头年经营收入已稳定突破1亿元。陆路交通方面,“ 宁启铁路 ”海门港新区出口已启用,“ 洋吕铁路 ”在新区设站并已开工建设,三大铁路和 启扬高速 、328国道、335省道、434省道穿境而过,大交通网络正持续完善。

历史沿革

解放前 海门港新区,在清 嘉庆 年间,是淮南十大 盐场 之一, 宣统 元年(1909)隶属余东第三市区,民国29年属 南通县 六甲区管辖。 解放后 包场 :1949年设包场、场北、河南、包南、团结、互助、新余、同合等乡,后并乡改公社,1983年改包场、新余两乡,1987年设包场镇,1992年新余乡并入。 刘浩:1949年设头甲、同兴、新民、团结等乡,后合并置刘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 东灶:1958年称江海渔业工作委员会,1960年改江海渔业公社,1981年更名东灶渔业公社,1983年改东灶乡。 东兴:1949年设镇北、友爱、互助、合作等乡,后合并置东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 1996年东灶乡与东兴乡合并设立东灶港镇。 2012年12月16日 东灶港镇 、 包场镇 、 刘浩镇 合并设立海门港新区(或称包场镇)

行政区划

海门港新区 海门港新区共辖4个社区、39个行政村。
原所属镇 社区、行政村村名 面积(辖区面积) 人口(约数)
东灶港 三门闸街社区 36.02平方公里 4万
闸中村
红中村
光耀村
闸桥村
前哨村
鲜海村
大东村
灵树村
港新村
友谊村
东灶渔业村
包场 包新街社区 43.58平方公里 5万
河南村
包场村
新南村
长桥村
模范村
幸福村
河塘村
浜北村
联合村
镇东村
宏升村
致中村
刘浩 六甲街社区 54.30平方公里 5万
海欣路社区
头甲村
天西村
六东村
六甲村
新群村
城河村
浩西村
浩中村
福良村
池鹏村
周成村
永康村
凤飞村
林英村
轧西村
锦明村
参考资料 (注:人口资料有出入,结合各方数据整合得出;表中面积不包括围海造地规划面积。)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海门港新区属于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区,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区域内平均海拔3米。

气候特征

海门港新区属北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1℃,1月为全年最冷月,7月为全年最热月。全年降水量1067.2毫升。全年平均日照总时长2193.3时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门港新区北依黄海,丰富的水资源因而盛产海鲜。海水盐度较高,故又可提取做食盐。

生物资源

海门港新区海产品极为丰富,主要产品有大小 黄鱼 、鲳鳊、 马鲛鱼 、 鱿鱼 、 带鱼 、 海鳗 、 黄姑鱼 、 鳓鱼 、鲻鱼、棱鱼、 鲨鱼 、 河豚 、 海蜇 、 乌贼 、金钩虾、条虾、 青虾 、 对虾 、 梭子蟹 、紫菜、海带等100多个品种。近海滩涂有 文蛤 、 青蛤 、 牡蛎 、 海螺 等众多贝类。

蛎岈山资源

东灶港海堤外东北侧三海里处是淤泥质生物礁群,其潮涨没水为礁,潮落出水为岛,盛产活体牡蛎,得名“ 蛎岈山 ”。2002年4月29日,经 中科院 地理湖泊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 海洋与滩涂研究所专家考察认定,蛎岈山已有1850年历史,是世界罕见的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海洋自然遗产。

矿产资源

清嘉庆年间,是淮南十大盐场之一,盛产海盐。

土地资源

工业用地 50000亩左右,商业用地8000亩左右

人文环境

人口民族

海门港新区人口126201人(2017年)。民族以汉族为主,具体少数民族及人口数量官方尚未公开数据。

地方习俗

海门港新区现在的主要居民是通东人,他们的祖先主要来自明朝时期江南常州丹阳、金坛、溧阳、无锡一带使用吴语常州片的居民,他们和从唐代以后来自长江以南各地迁来的早期遗民相互融合,奠定了今天通东人的基础,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又吸收了崇明吴越语言文化、小部分江淮语言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通东文化,这种与众不同的通东文化是在常州毗陵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崇明苏沪嘉文化,南通江淮文化形成的,因此通东文化和通东话在江苏语言和文化里独树一帜。 蒸糕习惯蒸松糕,并做成一块块的红印糕,上面刻有“五福临门”、“恭喜发财”等吉祥文字。还习惯蒸馒头。蒸馒头要发酵,寓意发财,“馒”字与“满”谐音,含有富裕、富足的意义。馒头蒸好后,多数切成片,放太阳下晒成馒头干,可以一直吃到春耕。 过年祭祖,称“烧过年经”,就是宴请已故亲人和祖宗,平时烧经是有特定对象的,就是在某一先人忌日烧经,顺带邀请其他已故亲人一起聚聚。而“过年经”则是邀请所有的已故亲人和祖宗一起团聚,是年终的“团拜会”。祭祖需要将遗像挂在中堂,从除夕晚上挂到正月十五,供子孙后代祭拜。

经济状况

综述

海门港新区拥有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市级金牌企业2家,银牌企业1家,铜牌企业3家, 规模以上企业 66家。新区在建一二三产及公建项目中总投资超千万元项目达107个,总投资额超22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65个,总投资达118亿元。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3亿元,公共财政收入7.5亿元,实现应税销售75亿元。

第一产业

新区注重传统渔业的发展,以天然渔业港为依托,与吕四渔场、大沙鱼场相连,海产品丰富,2004年,申报国家中心渔港,2006年7月18日获得批准。全力推进国家中心渔港建设,75万平方米的港池内可停泊渔船2000艘,建成后将成为南黄海沿岸最大的渔获集散中心。 新区耕地面积12.5万亩,其中位于新区南部5万亩耕地、1万亩淡水沟河规划为现代农业建设园区。该区域远离工业集中区,空气清晰,光热资源丰富,常年雨水充沛,沟河纵横,交通便捷,土壤肥沃,PH值8左右,水样、土样经省检测中心检测,符合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生产环境要求。区域内 农业劳动力 较多,农业机耕道路、机耕桥、农电等配套设施较全,是 生态种植 农业园区、 休闲观光农业 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发展的理想之地。

第二产业

一城五中心 (7张) 全球知名企业及央企落户新区,为新区的第二产业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美国泰森等 世界500强企业, 中石油,燕达重工、远威重工、通光 海底光缆 等重量级临港产业接踵而至,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机电、绿色食品及现代服务业等 七大产业 板块。

第三产业

以 蛎岈山 国家 海洋公园 为核心,加快推进渔港风情街、海鲜一条街、通东文化产业园、 城市森林公园 、 张公堤 垦牧遗址公园等项目,努力打造集海上观光、海上运动、渔港海鲜、田园风光、历史人文、教育科普等为一体的长三角临港特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将实现全区旅游总收入10亿元,接待游客80万人次。

交通

交通状况 (4张) 海门港新区陆海交通便捷, 南通兴东机场 、无锡 硕放国际机场 、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上海 浦东国际机场 将新区怀抱其中。 苏通长江大桥 、 崇启长江大桥 实现了新区与上海、 苏南 的无缝对接。启扬高速公路、苏335省道穿境而过,新区距上海车程1.5小时。 崇海大桥 、沿海铁路已完成规划。

社会事业

教育

海门港新区 (8张) 海门港新区辖区内拥有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拥有一所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拥有三所初级中学;拥有三所小学。拥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六所民办幼儿园。拥有一所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即海门港新区成人教育心。其中,包场中心小学正在异地重建;海门港新区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学楼、后勤楼等建筑实现基础封顶。小学部教学楼、风雨操场也将陆续完成建设。 海门港新区 九年一贯制 学校包括初中部8轨24个教学班,小学部8轨48个教学班;包场中心小学8轨48个教学班。三所学校建成后将容纳9500名在校生和420名教职工,海门港新区整体教育水平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卫生

海门港新区拥有海门区第三人民医院、海门区第七人民医院、东灶港医院以及在建的海门港医院共计四所医疗机构,医科种类齐全。

新区建设

新区以建设 海门 城市副中心和 蛎岈山 国家海洋为核心,加快城建配套水平及旅游业的发展。海港大厦、 四星级酒店 、海门万达广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海门港新校区、渔港风情街、海鲜一条街、通东文化产业园、城市森林公园、 张公堤 垦牧遗址公园等城市及旅游重大配套项目全面跟进,填补南通东部城市空白。  2013年,现代工贸中心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开发已实现“ 七通一平 ”,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并已形成新能源、新型环保、船舶修造、航空设备制造与海工装备、机电、绿色食品等六大产业板块。美国泰森等 世界500强企业 以及 中石油 海工钢绳等一批“中字头”、“ 国字号 ”项目竣工投产,中建材、 中航重机 等重量级临港产业接踵而至,总投资达300亿元。借助 长三角 和 江苏沿海地区 的核心交汇点、腹地空间巨大的项目承载地以及靠江靠海靠上海的最前沿等多重叠加优势,一座以 海港新城 、海港物流中心、现代工贸中心、现代农业中心、生态旅游中心和渔获集散中心等“一城五中心”为框架的现代化港口新城正加速崛起于南黄海之滨。 海门港新区政务中心

保护区

新区东北部海域有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然两栖生物岛—— 蛎岈山 ,它潮涨为礁,潮落为岛,由大小不等的30余个牡蛎堆坨积而成,约3.5平方公里。2006年被确定为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2012年被 国家海洋局 批准为全国第八个“ 国家级海洋公园 ”,新区与韩国AB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北上海蛎岈山国际 海洋公园 。

华夏第一龙桥

华夏第一龙桥 (2张) 华夏第一龙桥——蛎岈山栈桥是 蛎岈山 开发的桥头堡,它既是游客通向和了解蛎岈山一座真实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国龙文化旅游形象展示的一个舞台,是中国向世界推出的又一具有独特自然与人文资源价值的精品旅游目的地。 蛎岈山栈桥填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尚未有大型的以龙为塑造对象的旅游景观的空白。龙是一种尊贵、至高无上的象征、我国历代都将帝王比作真龙天子,龙又是一种吉祥的化身,自古以来又有龙凤呈祥之说。龙虽然在人们的脑海中只有一种抽象的概念,但它在人们心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全世界华夏炎黄子孙都以龙的子孙而自豪。蛎岈山栈桥选择以龙身造型蕴含中华龙文化就会将龙的形象具象化、崇高化,会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华夏子孙。 栈桥经滩涂通往 蛎岈山 ,整个呈偏东北方向(海潮方向)。桥长约1280米,宽4米,其间设有3个10米宽的会车点,横跨一道 浅水湾 ,为蛎岈山海洋生态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工程分三大部分:栈桥桥身、龙头广场及附属建筑、龙尾广场,结合交通功能把栈桥建设成为华夏第一的景观龙桥,桥身入中处设置龙尾广场(正在规划建设中),形成进入龙桥的氛围,在栈桥上间隔设置下桥楼梯,满足旅游者中途下沙滩游玩,在离岸1200米处设置龙头广场(1800平方米的大型平台),前方还建有一个长约120米的靠船码头。整个栈桥集交通、休闲、景观、科普、宗教功能于一体。

蛎岈山保护区

蛎岈山 (3张) 蛎岈山地处南黄海沿岸,位于海门区 东灶港 东北约4公里,已有1690年历史,因盛产牡蛎而闻名。蛎岈山东西长1.43海里,南北宽0.9海里,占地面积6600亩,处在南黄海 潮间带 ,由牡蛎活体和各种海洋生物构成。 海门蛎岈山 的神秘之处在于入水为礁出水为山,被当地人称为“沉浮山”,山影犹如碧波丛中托出一盘“海龟听潮”的盆景。千百年来,当地的渔民一直称牡蛎为蛎岈, 蛎岈山 的“蛎”就是牡蛎的蛎,“岈”字是形容蛎岈山地形的峻峭,因此而得名“蛎岈山”。江苏省海门区位于长江与黄海的交汇之处,正是长江注入大海时所带来的大量泥沙筑成近海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牡蛎滩 ——蛎岈山,至今它的成因还是一个谜。 蛎岈山又称蛎岈堆,其整体是由许多牡蛎贝壳经若干年生化反应而形成的贝壳礁体,表面又布满着活体牡蛎。它似山非山、似岛非岛,由黄泥灶、泓西堆、大马鞍、扁担头、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30余个牡蛎堆坨积而成,整体呈东西走向,东西长1.43海里,南北宽0.9海里,方圆6600多亩。岛上生物资源特别丰富,别有一番天地,除盛产有“神赐魔食,海中牛奶”之称的 牡蛎 外,还生长有 海葵 、 海螺 、 泥螺 、 梭子蟹 、竹节虾以及各种近海鱼类。

著名人物

基本介绍

董竹君 (1900-1997),中国女企业家, 锦江饭店 的创始人。出身于上海。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个人成就

创办 上海锦江饭店 ,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董竹君 关心家乡,帮助了一大批同乡人到上海找出路,培育了上海和平饭店经理 东林发 、国家级 顶级厨师 成文彬等人才。去世前不久,出版了她的自传《 我的一个世纪 》。

周边乡镇

农场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港新区农场

周边商铺

千惠内衣 地址:南通市海门区大岛路叠石桥家纺城三期西北侧约110米
营业时间:10:00-22:00
南通市海门区大岛路叠石桥家纺城三期西北侧约110米

周边村庄

大东村 地址:南通市海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