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镇

四甲镇 四甲镇历史沿革 四甲镇行政区划 四甲镇地理环境 四甲镇自然资源 四甲镇人口民族 四甲镇交通 四甲镇经济发展 四甲镇社会事业 四甲镇民俗文化 四甲镇主要景点 四甲镇著名人物


四甲镇隶属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市,中心位置在北纬32°0′46″ 东经121°16′8″。位于市境北部,距市治25公里。东与 树勋、 余东、王浩3镇毗邻,南以海界河为界与 常乐镇、 德胜镇隔河相望,西与 通州区 二甲镇接壤,北与 货隆镇相连。掘青公路、老通吕公路纵横相交,三余竖河、运盐河交叉过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总面积96.83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21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83328人(2017年)。2015年,四甲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14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17.91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投入16.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1元。四甲镇成陆有1500多年。元代为布洲场, 明代属 余中场。清 乾隆元年(1736...

详情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甲镇所有乡中心区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四甲镇介绍

四甲镇隶属 江苏省 南通市 海门市,中心位置在北纬32°0′46″ 东经121°16′8″。位于市境北部,距市治25公里。东与 树勋、 余东、王浩3镇毗邻,南以海界河为界与 常乐镇、 德胜镇隔河相望,西与 通州区 二甲镇接壤,北与 货隆镇相连。掘青公路、老通吕公路纵横相交,三余竖河、运盐河交叉过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总面积96.83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21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83328人(2017年)。

2015年,四甲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14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17.91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投入16.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1元。

四甲镇成陆有1500多年。

元代为布洲场, 明代属 余中场。

清 乾隆元年(1736),余中场并入 余西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四甲坝,建伪维持会。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汪伪政府在四甲设 通东办事处。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国民党设区公所。

1949年2月,四甲划属海门县。

1957年11月,德安、同一、保田乡合并,建立四甲乡。

1958年10月,成立四甲人民公社。

1963年2月,四甲街道从四甲人民公社划出另建四甲镇。

1965年2月,撤销镇建置,并入四甲 人民公社。

1983年,复称四甲乡。

1986年10月,撤乡建四甲镇。

1990年,窑港、货隆、运南3个村划归货隆镇。

2000年4月,国强镇并入四甲镇。

2012年12月,撤销四甲镇、货隆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四甲镇。

民国初年,余西、余中、余东3场合称余中场,先后隶属 南通县十二区、益余区、第十区。

1974年,新建公社货隆大队7个生产队、窑港大队10个生产队划属四甲公社。

1986年10月,辖29个村、264个村民组、1个社区

2001年4月,57个自然村合并为14个行政村、2个社区。

2008年,辖14个行政村、3个社区、486个村民组。

2014年,四甲镇下辖21个村,3个社区;具体为:二桥路社区、健康路社区、新复社区、 东南村、八索村、 四甲村、 合兴村、靶场村、范南村、胜宏村、廷俊村、丕岩村、四扬村、余合村、 二桥村、 头桥村、 海山村、金跃村、 有余村、 货隆村、联同村、 新街村、 联义村、闸南村。 镇政府驻四甲镇人民路438号。

四甲镇中心位置在北纬32°0′46″东经121°16′8″。位于市境北部,距市治25公里。东与 树勋镇、 余东镇、 王浩镇毗邻,南以海界河为界与 常乐镇、 德胜镇隔河相望,西与 通州市 二甲镇接壤,北与 货隆镇相连。 总面积96.83平方千米(2017年)。

四甲镇属北 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较足,无霜期长。

四甲镇河网纵横、三余竖河、运盐河交叉过境。

四甲镇属长江流域冲积平原,土质砂壤,疏松肥沃,耕作层深。地面高程3.74—4.74米。

土地面积

2013年, 四甲镇全镇现有总耕地面积8万多亩。

矿藏资源

2014年,四甲镇境内砖瓦用 黏土等资源。

2012年,四甲镇全镇总人口5.49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14人,死亡497人。

2013年,四甲镇全镇总人口8.65万人,年内出生人口411人,死亡527人。

2014年,四甲镇全镇总人口8.62万人, 常住民族以汉族为主。

2017年,四甲镇常住人口83328人。

四甲镇境内有省道335线、222线、掘青公路、老通吕公路纵横相交;三余竖河、运盐河、 通吕运河交叉过境,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2014年,四甲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697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409.07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4.9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2.6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6.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04元。全年新开工超千万元工业项目3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超5000万元项目5个。

2015年,四甲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14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17.91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投入16.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61元。

2015年,四甲镇全年新增2000亩规模特色蔬菜生产面积,其中高效设施面积1000亩。新建250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新增1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永荣家庭农场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家庭农场,新街村的杨帆家庭农场新申报南通市示范性家庭农场。新申报6个无公害农产品。完成1550亩绿化造林任务。全镇新增水稻面积3000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占比69%。22个村全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2015年,通过海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功流转项目8个,总交易金额550万元。

2015年,四甲镇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9.69亿元;完成工业入库税金1.2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29亿元;工业用电量8960万千瓦时;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35个,其中超5000万元6个,超亿元2个;完成工商注册外资470万美元,完成实际到账外资600万美元。

2015年,四甲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4.8亿元,占全镇GDP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7亿元,;服务业新开工项目16个,其中1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16个;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2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2.52亿元,列全市乡镇组第二名;服务业入库税金1937万元,年服务业用电量达911万千瓦时,列全市乡镇组第二名。

2008年,有学校4所,幼儿园2所。中小学生6788人,教职工506人;成教中心1所,成人培训率48%。四甲中心幼儿园和国强中心幼儿园分别被评为省示范幼儿园。

2014年,有货隆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四甲小学、国强小学、货隆小学、四甲初中、货隆初中等中小学校。

四甲镇的群众文化由寺庙文化发展起来的民间文艺活动历来十分活跃,旧时的文艺活动,主要集中在春节与庙会期间,或是灾年求雨之时。

2008年,四甲镇有农家书屋13个,特色文化家庭户120个,特色文化村2个。

2015年,四甲镇农村“六个有”达标率100%,农家书屋“一卡通”建设100%。合兴村建成省级“五星级”农家书屋。有余村建成南通市“四星级农家书屋”。新增文化企业一家。全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已达0.198平方米。

四甲镇举办“元宵杯”中国象棋邀请赛

2016年2月19日,由海门市四甲镇文化站和文卫办携手主办的2016年“元宵杯”中国象棋邀请赛在该镇宝光寺举行。来自海门社区、 余东镇、 常乐镇、四甲镇、乌毡帽酒业以及天补社区6个社区代表队的28名棋手参与。

2006年,四甲镇建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头桥、余合、合兴等村卫生厕所占比85%。

2007年6月,四甲镇垃圾处理实行户收、村运、镇处理。建造486个固定垃圾箱,设立18个垃圾填埋场,配备69名保洁员,添置垃圾装运车50辆。2008年6月,建立保洁服务中心,农村环境整治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2014年,四甲镇四扬村卫生室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卫生室。

2015年,四甲镇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67241人,参保率达99%以上。

海门市四甲镇卫生所位于健康路附近。

海门市四甲镇卫生院位于富强路118号。

2015年,四甲镇新增低保18户,取消低保39户,变更低保46户,全镇现有农村低保472户、593人;城镇低保21户、33人。做好低收入家庭认定和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新申请低收入家庭18户,协助申请大病救助54人次,发放救助金124562元。高标准敬老院建设竣工,共有床位350张。新增民办托老院1家,新增床位120张,全镇共有5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全镇老年人口的3.8%。

四甲地处 通东。民间文艺形式多样。几百年来,“方言 山歌”、“ 通东号子”、“通东利市”、“跳钱龙”、“上梁歌”、民间舞蹈、民间故事等,一直在民间流传。这些都是四甲及通东人民独有,弥足珍贵的文艺瑰宝。

跳财神

1978年,在海门市文化馆工作的四甲籍人士姜明田,将四甲及通东一带旧时流行的“跳财神(又称“跳加官”)”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整理出来,编入国家文化部民间舞蹈集成。 “跳财神”这是一种由迎庙会演变而来的通俗文化形式。演出者一般为穷苦之人。他们借“财神”引伸形象,利用欢度春节的习俗,游乡串镇,配以道具“ 元宝”,随着锣鼓的韵律,跳到人家屋里、厅堂、厨房,表示招财进宝,实为乞讨形式。

调狮子

四甲 通东一带民间舞蹈形式,通常由一人扮狮头,一人扮狮尾,另一人手持绣球,引“狮子”跳舞,边敲锣边跳,围观者众多,为节日增添乐趣。

踩高跷

原为寺庙文化的一种表演形式。后演变为四甲一带与通东地区的民俗文艺形式。演出时,由8人踩高跷板,化装八仙,神态各异,似在各显神通。

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四甲镇四甲村(原镇北村)。宝光寺原名四甲庙,东西宽约60米,南北长约100米,庙房共五埭,有前殿、正殿、中心殿、后殿、左右偏殿,形成五进四天井格局。庙门前两边各有一口太平井,称为龙眼井,东井水甜、西井水淡。前殿内有“哼”、“哈”二将,后面天井正中有一只三足八卦香炉,重逾千斤,虎踞中央,后殿前有一棵生长400余年、高约30米的银杏树,高高屹立。当时庙内有佛像300余尊,1919年由乡绅出资请来9名苏州泥塑艺人,给佛像重塑装金,所塑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1958年,四甲庙被拆除,银杏也被挖掉,住持通达法师也离开了寺庙,附近百姓深感痛惜。1996年开始,四甲周围居民纷纷捐资复建四甲庙,1998年11月经南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并更名为宝光寺。2011年,宝光寺两口古井被评为海门市文物。

陈章武

陈章武,1946年生,四甲镇 廷俊村人。 清华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

张学明

张学明,生于1946年,四甲镇陈丕村人。著名鉴宝专家、中国古陶瓷、 宜兴紫砂鉴赏家、收藏家1965年由海门市 四甲中学毕业,考入 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轻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历史教师。近二十年来,他著作甚多。尤其是对宜兴砂器探索的文章,还先后在台湾《茶与壶》、《天地方圆》,大陆《农业考古》、《中华茶人》、《大众理财》等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

周边中学

南通市海门四甲中学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人民路159号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人民路159号

周边乡镇

四甲镇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周边村庄

四甲镇头桥村 地址:南通市海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