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均镇

流均镇 流均镇概况 流均镇沿革 流均镇地理 流均镇行政区划 流均镇经济建设 流均镇基础设施 流均镇荣誉 流均镇特产


流均镇位于 江苏省 淮安市 淮安区东南,地处里下河地区射阳湖畔,为宝应县、建湖县、阜宁县、淮安市交界处。盛产小麦和水稻,年产大米2万吨,是淮安市“吨粮田”基地。淮安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里下河下游,射阳湖西岸,距城区42千米。东邻建湖县,南接宝应县,西连泾口镇,北交阜宁县。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47229人(2017年)。辖2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S18盐徐高速公路过境。1958年设流均公社,1983年改乡,1988建镇。1996年,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条龙、赵铺、马铺、马西、流均、赵舍、建成、都南、都良、南河、北河、黄东、黄荡、沿河、沿东、沿荡、前哨、二桥、中桥、严白、永兴、头桥、涧口、中心、溪南、合心、渔业27个行政村。2003年,辖流均、前哨2个居委会和溪河、马铺、都良、双河、黄荡、沿河、沿荡、二桥、中桥、严百、永兴、头桥...

详情

流均镇地名网_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资料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介绍

流均镇位于 江苏省 淮安市 淮安区东南,地处里下河地区射阳湖畔,为宝应县、建湖县、阜宁县、淮安市交界处。盛产小麦和水稻,年产大米2万吨,是淮安市“吨粮田”基地。

淮安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里下河下游,射阳湖西岸,距城区42千米。东邻建湖县,南接宝应县,西连泾口镇,北交阜宁县。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47229人(2017年)。辖2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S18盐徐高速公路过境。

1958年设流均公社,1983年改乡,1988建镇。1996年,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条龙、赵铺、马铺、马西、流均、赵舍、建成、都南、都良、南河、北河、黄东、黄荡、沿河、沿东、沿荡、前哨、二桥、中桥、严白、永兴、头桥、涧口、中心、溪南、合心、渔业27个行政村。2003年,辖流均、前哨2个居委会和溪河、马铺、都良、双河、黄荡、沿河、沿荡、二桥、中桥、严百、永兴、头桥、中心、溪南、合心、渔业16个行政村。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20803109:~001 121流均居委会 ~002 121前哨居委会 ~200 220溪河村 ~201 220马铺村 ~202 220都良村 ~203 220双河村 ~204 220黄荡村 ~205 220沿河村 ~206 220沿荡村 ~207 220二桥村 ~208 220中桥村 ~209 220严百村 ~210 220永兴村 ~211 220头桥村 ~212 220中心村 ~213 220溪南村 ~214 220合心村 ~215 220渔业村

全镇有水域面积6万多亩,已开发利用搞水产养殖3.6万亩,年水产品总量1.5万吨,主要养殖甲鱼、青虾、鲫鱼、黄鳝、螃蟹、龙虾等;水产长植2万亩,以荷藕、菱角、茭白、茨菇、水生蔬菜为主,年产量达2万吨,农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显示,该镇有18个行政村(居),47229人(2017年);面积为88.6平方公里,有粮田面积4.3万亩。

流均镇

1958年设流均公社,1983年改乡,1988建镇。1996年,面积88.5平方千米,人口6.3万人,辖条龙、赵铺、马铺、马西、流均、赵舍、建成、都南、都良、南河、北河、黄东、黄荡、沿河、沿东、沿荡、前哨、二桥、中桥、严白、永兴、头桥、涧口、中心、溪南、合心、渔业27个行政村。2003年,辖流均、前哨2个居委会和溪河、马铺、都良、双河、黄荡、沿河、沿荡、二桥、中桥、严百、永兴、头桥、中心、溪南、合心、渔业16个行政村。

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财务收入420万元,年末存款余额1.8亿元。

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流均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水网纵横,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干群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不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农业生产得到了稳步持续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粮食总产量实现39923万吨,水产品总量16000吨;生猪饲养量1.7万头,出栏0.8万头;家禽饲养量20万羽;意杨成片林100亩,水产品市场年销售额1.5亿元,有各类营销大户150户,农民经纪人500多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经济总量和主要农副产品总量的持续增长,是全镇上下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结果。该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把目光投向资源优势的开发,全镇上下“唱水戏,念水经”、“开发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镇先后建起了75座挡水闸和65座排涝泵站,加固了385华里的沿湖沿荡圩堤,具备了抗御较大洪涝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1992年,全镇实现了粮食品种“纯良化”工程;1995年,全镇建立了“万亩稻麦吨粮田”,实现了吨粮区内水利工程标准化,稻麦品种良种化,管理方法科学。水产养殖业实现了六个方面的重大转变,成为全镇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一是生产方式实现由单一捕捞到以内塘为主的重大转变;二是生产规模实现了由零星养殖到集中连片的重大转变;三是饲养经营实现了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重大转变;四是品种结构实现了由常规养殖向优质鱼和特种养殖为主的重大转变;五是鱼种生产实现了由依靠外购到自繁自育的重大转变;六是水产品加工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水产品流通实现多元化经营。养殖水面的开发成功,为流均经济的发展找到了出路。全镇共有养殖水面3.6万亩,其中:特种养殖3万亩,拥有水产专业村20个,水产养殖专业户850户。为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该镇积极发展鱼草、鱼鳖、鱼禽混养、黄颡鱼养殖、青虾养殖等名优品种,全镇形成了水中养鱼、水下长藕、水上养禽的“三水”种养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水面的综合利用率。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市场,搞活流通,1998年,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年水产品成交量达1万多吨,年销售收入1.5亿元。农业科技示范园、特种养殖示范区、千亩水生蔬菜园、万亩高产优质稻麦示范区、万只水禽养殖区等新型园区和基地已经形成。

针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流均镇正着手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抓好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引进推广新品种,推广无公害品牌的优势,打响 绿草荡品牌商标,推进特种水产品的标准化工程。二是抓好水生蔬菜种植。以千亩水生蔬菜园为抓手,以优良的蒲菜、藕、水芹等特种蔬菜品种的示范推广,形成批量生产规模。三是抓好水禽养殖业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水产品销售体系,扩建水产品市场,把触角伸向大城市,完善自己的销售网络。五是启动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把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使彼此相得益彰。把自然资源优势变为旅游产业优势,以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带动流均经济的发展。六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针对流均水产品多的实际,积极兴办水产制品厂,年加工成鱼15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形成龙头加工,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户基地带动起来,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流均特色的产业经济。

规模由小到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工业是流均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实施富民强镇的目标中,流均人深知“无工不富”的道理。为走工业强镇之路,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招商引资,招财引智,筑巢引凤,着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总量。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建材、食品、建筑、服装等行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4.1亿元,其中:私营工业实现1.3亿元,个体工业实现2.8亿元,利税实现4400万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3500万元。回顾流均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始终贯穿着改革与发展的鲜明主题。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流均经济的突破口。在具体工作中,切实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领导,造浓工业强镇的氛围。全镇上下充分认识到工业强镇的重要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把工业生产摆上主导位置,作到思想上重视,职责上明确,任务上落实,工作上见效。真正使全镇的工业发展形成全党动员、全面发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大扶优,努力培植骨干企业。对惠众粮食加工厂、木器厂、五建公司等骨干企业,实现扶强扶优。并进一步加强领导责任制,在资金、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优先安排生产要素,提升主导产业的支撑力,重点培植绿色大米、面粉、绿草荡大闸蟹、迷龙桥腊鱼等优势产品,把企业品牌优势迅速扩张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结合实际,发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鱼类加工等项目,使产业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三是招商引资,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镇上下坚持政策导向,强化各级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组织体系,加大对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力度。镇党委、政府派精兵强将抓工业,引能人贤士办工业,倾主要心血搞工业,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员参与,使得工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入、工业利税逐年增加,呈现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优惠。仅2004年全镇已引进100-200万元的民营企业9个,500万元以上的民营项目1个,引进资金1750万元。并对企业实行改制,使得企业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镇五建公司通过改制后,干部、职工积极性猛增,该企业已具备建筑二级企业资质,年可实现建筑施工总产值2亿元,劳务输出1.5万人以上,当年新增1500人。由于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使得全镇的工业经济呈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化、筹资多样化、项目建设业主化、投资效益规模化的项目投资新格局。

商贸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喜人景象。为促进商贸流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流均镇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按照“建市场、搞加工、兴集镇”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加快了市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出台了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各项规定和政策。镇农贸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猪粮行市场等网络已初步形成,成交额逐年攀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505户,新增私营企业8个,私营企业入库税收124万元,水产品市场交易量16500余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机制不断完善,为农产品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

投资1000万元,铺设长50公里的水泥路面,使得村村通上了公路。先后改造、新建、扩建了镇区中心路、育才路、南北路等5条镇区主干道。

新建了6座计6000平方米的营业性、服务性、工业性的政法、信用、购物中心等集镇标志性建筑工程,使镇区面貌发生了巨变。对镇区供电、邮电、有线电视、排水和供气水管道实现全面配套。并按照新的集镇规范要求,启动了北街道、西横河西堤等集镇建设工程,电力设施改造全面完成,建成35千伏变电所,桥梁涵闸配套完善,全镇电话主线普及率达93.5%,有线电视到组率达80%。

普九教育通过省级验收,全镇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6%,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97.6%和99.8%,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改造合格,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网络遍布全镇。

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及合作医疗得到加强,医疗设施得到改善,科技工作摆上位置,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日益加强,计划生育水平明显提高,计划生育率达98.47%,期内综合避孕率达95%以上,统计数据准确率达99%。

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改善了流均的面貌,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7年,被原淮阴市政府授予“奔小康先进乡镇”。流均是淮安市“吨粮田”,江苏省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淮安市“三位一体”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建筑业发展、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先进镇,安全文明镇,村民自治模范镇,淮安区“九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合格镇,“三五”普法先进集体,江苏省“文化先进镇”、“双拥模范镇”、“科技工作先进镇”。

爱克氏牌生态龙虾是淮安市淮安区爱克氏龙虾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具有“原生态、红而亮、饱而嫩、黄膏多、鳃肚白”的五大特征。

淮安市淮安区爱克氏龙虾专业合作社是由单位成员淮安永元商行,流均镇农民成员数十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共同发起组建的。

淮安永元商行位于淮安市市东部射阳湖畔的流均镇二桥,成立于1997年10月18日,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由王永元个人独资的、以经营爱克氏牌生态龙虾养殖、销售、烹饪、调料等及品牌运作为主的企业。

筛选出“原生态、红而亮、饱而嫩、黄膏多、鳃肚白”的爱克氏生态龙虾,其最大规格156克/只,最大价格40元/斤,最大养殖面积达到7000多亩,跨淮安、宝应、建湖、阜宁四县、市并荣获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首届中国淮安优质农副产品”称号。

已申请了43类、41类、31类、29类 “爱克氏”商标,打响了爱克氏《爱克氏是爱克氏螯虾(即龙虾)的意思》龙虾品牌。

把盱眙龙虾节那种短期节庆方式改变为常年擂台赛的方式,以“比吃龙虾、拼喝啤酒、大谈生意、广交朋友”为开端,发展到龙虾的养、钓、烧、料、销、乐。口号也从“要发家、养龙虾”,增加了“要想富得快、学烧龙虾菜”,又增加了“尝爱克氏生态龙虾、赏射阳湖自然风光”。正逐渐形成“大家小户养龙虾,休闲娱乐钓龙虾,餐馆饭店烹龙虾,全民出动吃龙虾,有口皆碑夸龙虾”的局面。

当前促进龙虾产业化主要方式有:①订单养殖、定牌养殖、虚拟经营、产品经纪、品牌特许、股份合作。②种苗、技术互助。③在爱克氏品牌下,养殖户授权永元商行统一承接上级部门政策的“打包服务”,承揽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④实施彩色名单制度、常年举办爱克氏擂台、编排爱克氏龙虾排行榜、组建爱克氏龙虾信息网。⑤在广泛吸收各种龙虾烹饪技术的基础上自成一派,在二桥村街道逐步形成爱克氏龙虾餐饮一条街。

周边中学

淮安市流均镇初级中学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Y494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Y494

周边小学

淮安市流均镇合心小学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周边乡镇

流均镇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周边村庄

流均村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四九四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