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村

丁嘴金菜, 丁嘴金菜产品特点, 丁嘴金菜产地环境, 丁嘴金菜历史渊源, 丁嘴金菜生产情况, 丁嘴金菜产品荣誉, 丁嘴金菜地理标志


丁嘴金菜,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 丁嘴镇 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丁嘴金菜即 黄花菜 ,又名“ 丁庄大菜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养分。丁嘴金菜花大肉厚,粗壮整齐,长短均匀,色泽淡黄,干而光泽,紧实柔软,久煮不烂,微带脆感,风味独到。丁嘴镇为中国黄花菜四大主要产区之一,当地金针菜栽培技术好,蒸制加工技术精,生产出的黄花菜质量佳。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丁嘴金菜”实施国家 农产品地理标志 登记保护。产品特点 感官特色 丁嘴金菜鲜菜呈黄绿色,条长1叠询祖6厘米以上,色糊端去泽均匀,3条纵沟明显,有淡淡清香,蒸煮后清香浓郁。干金菜色泽金黄,顶端呈棕黄色,色苞呈自然皱褶,手感柔软,有韧性,有蜜香...

详情

德高村地名网_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德高村资料简介
  德高村是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213111072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21311。德高村与丁嘴、继先、继章村、张新庄村、周下村、丁长庄村、莫庄村、储嘴村、倪牌坊村、登山村、岔河村、苗冲村、丁庄村相邻。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德高村介绍

丁嘴金菜,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 丁嘴镇 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丁嘴金菜即 黄花菜 ,又名“ 丁庄大菜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需的养分。丁嘴金菜花大肉厚,粗壮整齐,长短均匀,色泽淡黄,干而光泽,紧实柔软,久煮不烂,微带脆感,风味独到。丁嘴镇为中国黄花菜四大主要产区之一,当地金针菜栽培技术好,蒸制加工技术精,生产出的黄花菜质量佳。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丁嘴金菜”实施国家 农产品地理标志 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感官特色

丁嘴金菜鲜菜呈黄绿色,条长1叠询祖6厘米以上,色糊端去泽均匀,3条纵沟明显,有淡淡清香,蒸煮后清香浓郁。干金菜色泽金黄,顶端呈棕黄色,色苞呈自然皱褶,手感柔软,有韧性,有蜜香味,蒸煮后微甜味鲜。 丁嘴干金菜

理化指标

丁嘴遥晚金菜干菜水分≤1篮叠欠5%,蛋白质≥1辨奔故1殃拜鸦匙%,糖朵体少≥38%。

价值功效

丁嘴棕享金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生津去火和安眠功效。

产地环境

丁嘴金菜产地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位于江苏省北部,鲁南丘陵与 苏北平原 过渡带,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该镇曾为仓基湖,属黄泛冲积土,水生物丰茂,有机质丰富,干涸后土层深厚肥沃,以沙壤二合土为主,pH值6.5-7.5左右,特别适宜金菜的生长;因此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丁嘴金菜独特的品质。 丁嘴金菜花海

历史渊源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宿迁当地人俗称金菜。据民间传说,古时宿迁丁嘴地势低洼,常遭水灾,名医 华佗 曾在此用针灸为民治病,教人栽种萱草花使用,防病强身。萱草花很像华佗用的金针,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华佗,就把栽培的萱草花叫做金针菜。 据历史资料记载,宿豫区丁嘴镇从汉代开始种植黄花菜,其栽培加工制作技艺在丁嘴镇流传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 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宿迁《万历志》中记载,宿迁自古以来是中国著名的金针菜产区,早年曾作为贡品,并沿古运河行销南北。 198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果品南北货实用手册》中写道:“黄花菜产量以湖南最高,质量以江苏最好,尤以江苏宿迁产品条子粗壮而长,色泽黄亮,肉质紧实柔软,品质特佳。”

生产情况

丁嘴干金菜 (3张) 据文献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宿迁黄花菜种植面积为5.3万亩,总产量为525万斤。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流通渠道受阻价格跌落,第一次出现毁菜种粮的现象,至1949年时全县只剩1.4万亩。 以1949年为基础,1955年为宿迁黄花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种植面积达2.1万亩,后来受某些历史原因影响,1963年猛降到0.34万亩,出现第二次毁种。1964年至1973年十年间,回升到1.2万亩。1974年“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出现第三次毁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宿迁黄花菜才得到恢复和稳步发展,1983年时全县达2.3万亩。金针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纯手工采摘、蒸馏、晾晒,劳动强度大,采摘期又在6-8月高温多雨的季节,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加之七十年代末时价格又不如蚕茧,开始出现了“田改桑”,这便是丁嘴金菜的第四次“历劫”。雪上加霜的是,八十年代初期,“分田到户”让农村开始出现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留守的多为孩童和老人,仅剩农户零星种植,并且直至2011年时,全区也仅剩1000余亩。 2016年,丁嘴金菜年产量750万公斤,年销售额4500万元左右。 2017年,丁嘴金菜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

产品荣誉

丁嘴金菜各类菜肴 (6张) 1938年,丁嘴金菜参展于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金奖。 1984年,商业部于湖南长沙召开全国优质金针菜制标会议,“丁庄大菜”中的“大乌嘴”品种作为标准菜向全国推荐。 1985年,丁嘴金菜在江苏省首届黄花菜评议会上荣居榜首,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 1988年,丁嘴金菜在上海举办的“长城杯”食品大赛中获“金龙奖”。 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丁嘴金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12月,丁庄大菜制作技艺入选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丁嘴金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经118°30′20″-118°35′42″,北纬33°49′37″-33°54′14″之间,覆盖丁嘴镇辖区内的丁嘴、继先、登山、倪牌坊、岔河、德高、周夏、莫庄、丁长庄、丁庄、苗冲、继章、张新庄、储嘴等14个行政村(居),总面积5000亩。

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丁嘴金菜花 (4张) 1、选苗:丁嘴金菜选用的主要品种为丁嘴本地大乌嘴金菜。在长势健壮的田块建立种株基地,结合更新复壮,选择种株力求生长健壮、叶色正常,长势好,无病虫害,无黑蒂,无黑根。在良种田金菜抽苔开花期及时除去杂株、病弱株的田块作为种苗基地,采用分蘖繁殖。 2、定植:①地块准备:整地采取龚式畦面,中间高两边洼,土壤疏松、耕作层深,开好三套沟,外围截水沟宽约1米、深80厘米,地头排水沟宽50厘米、深40厘米,田间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确保雨住天干、不受渍。②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每亩施优质家杂肥3000千克-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或每亩施生物有机肥(有机质≥30%,N+P2O5+K2O≥7%)200千克-250千克,有机无机肥(有机质≥17%,N+P2O5+K2O≥20%)80千克。③栽植密度:分为春季栽培和秋季栽培,以秋季栽培为主,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进行移栽,采取大小行栽植,大行7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20厘米-23厘米,每亩用种苗4800株-5500株,种苗短缩茎顶部入土2厘米-3厘米, 栽后浇一次透水,保证成活。 3、田管:①中耕培土: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幼苗出土时进行;第二次在抽薹期进行,结合培土;第三次结合秋施基肥。②肥水管理:主要分三次施肥,第一次抽苔肥:应在花苔开始分化(4月10日前后),每亩追施复合肥60千克-80千克或尿素15千克、硫酸钾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距金菜根部25厘米处穴施;第二次促蕾肥:花蕾开始采摘7天-10天后进行(6月下旬到7月上旬),采用根外施肥的方法,每亩用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70千克-80千克于晴天下午收花后,喷在叶片及苔蕾上,共进行2次-3次;第三次秋施基肥:金菜采收结束后(8月中旬),拔去枯茎,割除病叶老叶,以家杂肥为主。 4、采收:以花蕾饱满,黄绿色,花蕾上纵沟明显,含苞未放,蜜汁显著减少,尖嘴处似开非开时为适采花蕾。收获季节一般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采收时间为每天下午3时-4时;阴雨天,花蕾吸水量多,膨大速度快,开花时间提早,应适当提前采收。采收采取人工逐行采收,采收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花蕾的花梗基部,轻轻往下折断,不可强拉硬扯连柄折下和掰断花枝,撞落花蕾。采收后放阴凉背光处,保持花蕾不裂嘴、不松苞。 5、加工:采摘的金菜除去杂质异物,将色泽浅黄或金黄、质地新鲜、身条均匀粗壮的金菜与劣质(大小不均、花蕾已开)分开,随后进行蒸馏,晾晒。 质量安全规定 产品质量及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标准。

专用标志使用

凡在本规范规定的地域内种植的丁嘴金菜均可申请使用本地理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标注“丁嘴金菜”及其农产品地理标志编号组合图案,标注时可采用标牌、印刷等方法,但均需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示设计使用手册》的规定和要求。

周边政府机关

中共龙津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宿迁市宿豫区仓基大街与府前路交叉路口东北侧

周边村庄

德高村 地址:宿迁市宿豫区

高咀村 地址:宿迁市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