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坎村
龙门坎村 龙门坎村龙门坎村发展 龙门坎村经济 龙门坎村文化 龙门坎村旅游
龙门坎村地处浙江省 杭州市西湖区 转塘街道西面。北、西、南三山环抱,东南缓坡,是进出的主要通道。龙门坎村名来历,因历史上白龙山山洪暴发,岩裂如门而得名。龙门坎村最早的先民姓氏是杨、谭、沈、孙、洪、陈,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聚居的大姓是葛、孙、潘、谭、陈等近20姓。葛姓从东阳迁居,孙姓为富阳龙门 孙权的后裔,潘姓祖先在周浦杨村等·龙门坎村落形成时间约400多年。龙门坎村在上世纪30年代为杭县第六区横龙乡龙门坎村,解放前全村分一保二保,1949年改一村二村。1952年,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全村(二个村)先后办起互助(伴工)组20个,最有影响的有孙以为互助组和潘志玉互助组。1955年以后,全村先后办起两个农业合作社(初级),即龙门农业社(一村)和蛟龙农业社(二村)。1956年由两社合并成立龙门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上泗人民公社成立.龙门高级社改称为上...
详情龙门坎村地处浙江省 杭州市西湖区 转塘街道西面。北、西、南三山环抱,东南缓坡,是进出的主要通道。龙门坎村名来历,因历史上白龙山山洪暴发,岩裂如门而得名。龙门坎村最早的先民姓氏是杨、谭、沈、孙、洪、陈,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聚居的大姓是葛、孙、潘、谭、陈等近20姓。葛姓从东阳迁居,孙姓为富阳龙门 孙权的后裔,潘姓祖先在周浦杨村等·龙门坎村落形成时间约400多年。
龙门坎村在上世纪30年代为杭县第六区横龙乡龙门坎村,解放前全村分一保二保,1949年改一村二村。1952年,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全村(二个村)先后办起互助(伴工)组20个,最有影响的有孙以为互助组和潘志玉互助组。1955年以后,全村先后办起两个农业合作社(初级),即龙门农业社(一村)和蛟龙农业社(二村)。1956年由两社合并成立龙门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上泗人民公社成立.龙门高级社改称为上泗公社龙坞管理区龙门坎生产队。1961年5月,上泗人民公社撤销一分为四成立龙坞公社,改称龙门坎生产大队。1984年5月龙坞公社撤社建乡,成为龙门坎行政村一直沿习至今。
龙门坎村党支部始建于1956年,当时党员仅4人,70年代初有党员20人,2008年底党员有57人。党员人数的增加主要是在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涌现的积极分子培养发展的,也有在部队培养发展退伍的,也有婚嫁转入的。入党最早的1946年,50-60年代入党的居多,因此,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党员占党员总数40%以上。
全村党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入社,先集体后个人,先人后己的表率作用,在开山造地扩大耕地面积年代,积极带头,多种茶多产粮.70年代以后,党员成了兴办企业的骨干。克服困难,全村办起6家企业,为壮大村级经济作出贡献。
2008年全村596户,2058人,茶山821亩,田93.5亩,山林3400余亩。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1764元。
2008年全村596户,2058人,茶山821亩,田93.5亩,山林3400余亩。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1764元。
龙门坎村距离市区近,交通便捷。
龙门坎村境内山多,有老牛山、半山、小和山、伏虎山、白龙山、晒纸山(历史上曾有做纸副业)等数十座。因山多,景观多,寺庵庙宇也多,景点有白龙潭、千丈岩,石关,鹦鹉石,四顾坪,鱼石,盘谷,龟王殿等八景。明代释大善有《龙门》诗:“山势巍峨山路横,寺前佳胜借天成。龙潭喷瀑飞千尺,鱼石传音响四坪。鹦鹉偷桃盘谷出,龟王南洛石关行。奇峰石洞栖交衲,涧石岩怡松得名。”这首《龙门》七律即点出了龙门周围的景点名称,又赞美了此地奇美景色风光。在龙门坎村内还有斗坛,蛟龙庙和葛、孙、潘三族宗氏祠堂。龙门坎村在解放初建有两座环形东、西龙门。东门上书“钟灵毓秀”;西门“环绕龙门”共八个黑体秀美大字。村内龙门溪上有石拱环桥,古色古香。
周边中学
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葛衙庄龙新路
周边专科医院
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转之路象山366号
周边医疗
西湖区转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门坎社区卫生服务站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白龙路龙门坎村村民委员会西北侧
周边厂矿
杭州卷烟厂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科海路118号
周边商圈
转塘
地址:西湖区
周边乡镇
转塘街道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周边村庄
龙门坎村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