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村

杜家村 杜家村历史沿革 杜家村名优特产 杜家村主要景点 杜家村经济概况


杜家村位于萧山市所前镇东南面,距城区12公里。坐落在青化山东麓的山坞中。村落三面环山,座南朝北。村区北和郑家、传芳村接壤,南面翻过石门岭与进化镇石门王村交界,东至郑家村的山林,西又和传芳村隔山相连。杜家村原属绍兴县进化区崇越乡,1950年10月划归萧山县。现隶属萧山市所前镇,辖杜家、贾家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杜家。1992年,有453户,1555人。有耕地506亩,山林4517亩,以培育茶叶、果木为主,是浙江省著名特产杜家杨梅的产地。相传杜家村原有村民大多姓黄,系南宋绍兴年间从诸暨迁来定居。村中杜姓尊唐朝杜佑为远祖,其五世孙杜瑞为唐朝进士,因授史馆修撰得罪皇上,辞职住苏州叔父家,五代十国之乱,杜瑞迁徙黄岩,后居山阴永昌乡。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杜瑞4世孙杜衍(978—1057)中进士,其后15世孙杜有亮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由永昌乡入赘山栖(今杜...

详情

杜家村地名网_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资料简介
  杜家村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109107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109。杜家村与天乐社区、南城社区、传芳村、越山村、祥里王村、山里王村、袄庄陈村、孔湖村、缪家村、越王村、李家村、三泉王村、来苏周村、金山村、东复村、金临湖村、城南村、联谊村、山联村、信谊村相邻。 还有96个地名与杜家村同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介绍

杜家村位于萧山市所前镇东南面,距城区12公里。坐落在青化山东麓的山坞中。村落三面环山,座南朝北。村区北和郑家、传芳村接壤,南面翻过石门岭与进化镇石门王村交界,东至郑家村的山林,西又和传芳村隔山相连。杜家村原属绍兴县进化区崇越乡,1950年10月划归萧山县。现隶属萧山市所前镇,辖杜家、贾家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杜家。1992年,有453户,1555人。有耕地506亩,山林4517亩,以培育茶叶、果木为主,是浙江省著名特产杜家杨梅的产地。

相传杜家村原有村民大多姓黄,系南宋绍兴年间从诸暨迁来定居。村中杜姓尊唐朝杜佑为远祖,其五世孙杜瑞为唐朝进士,因授史馆修撰得罪皇上,辞职住苏州叔父家,五代十国之乱,杜瑞迁徙黄岩,后居山阴永昌乡。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杜瑞4世孙杜衍(978—1057)中进士,其后15世孙杜有亮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由永昌乡入赘山栖(今杜家)颜氏家,后繁衍发族,渐成大族,现村民中有67%姓杜,30%姓贾,其他姓占3%。其中杜姓已传至24~25世。

杜家村旧名杜贾村,村址属地,据《嘉泰会稽志》载,北宋以前属天乐乡斯里,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天乐四十都,至明代改属天乐崇越乡。民国17年(1928)撤销乡镇,划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山阴七都四图。民国21年(1932)又设崇越乡,民国24年划归所西乡。民国36年镇乡编并,归属所前乡。

建国初属绍兴县岱山乡,1950年10月划归萧山县,属进化区岱山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中建立新群、建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合并建立杜家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为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杜家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为所前公社杜家大队,1984年改建为杜家村民委员会。

杜家村为丘陵兼山谷平原地带,盛产水果、茶叶、水稻,“ 杜家杨梅”的种植有2千余年历史,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天乐杨梅产此有名”,足见“杜家杨梅”久负盛名。村中有龙泉古寺,为名胜游览之景。村口原有建于梁大同元年(535)的山栖崇教寺,鼎盛时有三大殿,被战乱所毁,其遗址拆建为茶果市场,村中尚保留千年银杏树一棵。

1958年 粟裕大将曾到杜家参观视察。同年村中还办过乡级林业中学,受到过国家林业部嘉奖。

景观龙泉寺

龙泉寺始建于宋代,因宋代高僧性鉴祖师成佛于此而成名。祖师俗姓李,名寿生,为唐朝汝阳郡王李璡的后裔。祖师为了守墓,在青化山北面的山坞中结庐静修。相传,祖师是在大雪天上山的,发现别的地方都白雪覆盖,只有这个地方,地面是黑的,他走过去一看,雪到了这块地面上,就化了,很惊奇,于是就在这里搭建了茅庐,开始修行,一直到他肉身圆寂。他的弟子,把他的肉身装于荷花缸中,过了三年,打开一看,祖师面色依然红润,皮肤光滑有弹性,丝毫没有腐败之气, 已经成就了肉身舍利,于是用金色火漆把祖师的肉身加以封存,吸干皮肤表面的水分,供奉在寺中。龙泉寺即是祖师的弟子化缘四方而建。从宋代至今,历经战乱,龙泉寺也被毁坏多次,但是供奉祖师肉身的殿堂从没被毁,祖师的肉身也安然的被供奉了几百年。

寺中现存有当年封存祖师肉身的那口荷花缸,半埋于地下,有清水入缸,长年清澈不浊。寺门前,还有棵近千年的桂花古树,相传是祖师亲手所栽,花开之时,花香四溢。寺门前亦有古碑一块,上书《茅蓬岗龙泉寺碑记》,讲述了龙泉古刹的这段历史渊源。

后世人景仰祖师大德, 由出土的清朝光绪年间编钟, 石相罗汉, 等一些文物可鉴龙泉古刹幽远的历史和影响力。

Brief introduction of Longquan Temple.

Longquan temple was built in Song dynasty, it is famous of Patriarch Xingjian of Song Dynasty , his immortal human body is kept in this temple. His family name is Li, who was a descendant of Tong dynasty’s nobles. It is said that on a snowing day, Xingjian find snow was covered on every where, but this piece of land, so he built shelter on this place, to observe mourning for his parent. When he died, one of his apprentice built a temple on this place to keep his human body. 3 years later , his body was fonud immortal. This is today’s Longquan temple. After long time of history , many of the temple’s building was damaged, but Xingjian’s body was never damaged.

Till today, the tub, which Xingjian’s body was put in; the bougainvillea tree , which was planted by Xingjiang himself; was still there , for us to believe this legend.

杜家村位于 所前镇东南、青化山麓的山坞中,北与传芳村、 越山村接壤,南隔石门岭与进化镇石门王村交界,东至越山村山林,与杭州生态园相邻,西与传芳、 李家村隔山相连。全村由杜家、贾家2个自然村组成,2006年底止,全村有耕地770亩,其中水田710亩,旱地60亩,耕地中在围垦地区有210亩。有茶园700亩,果园2438亩。全村共划分为12个村民小组,485户,其中外来户7户;总人口1412人,其中外来人口10人,劳动年龄内人数1016人,其中男劳力508人,女劳力508人。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业为主的524人,从事工业为主的105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9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20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180人,从事其他非农行业112人。

杜家村山清水秀,果木葱茏,全村4500余亩林业用地中,果树面积占50%,疏林面积仅110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茶果生产,堪称山林之乡、果木之村。

1949年前,杜家村约有 用材林面积500亩、竹林200亩、茶园100亩、果园1000亩,占林业用地的40%。1949年后,被定为山林专业村。人民政府加强对林业、果木生产的领导,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并从 资金、 粮食、 肥料等方面给以扶持,山林生产逐年发展。到1957年,全村用材林面积达800亩左右,茶园200亩,果园1500亩。1957年,产水果150吨,茶叶3吨。1964年,建立村级山林专业队,开始果园连片生产。但栽植密度较低,单产不高。此期,杨梅、 青梅、板栗亩栽18~20株,桃李亩栽30株,且多与茶树等作物相间混生。1980年后,地方财政拨出款项扶助果树商品基地建设,强调合理 密植,布局集中成片。亩栽株树,青梅增加到40株,杨梅、板栗增加到35株,桃增加到55株。果园面积逐年增加,产量连年上升。1982年,茶园发展到400亩,茶叶产量突破50吨;果园2000亩,年产水果225吨,其中杨梅1200亩,总产200吨。1983年起,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部分山林作 自留山划给村民,由户经营,集体仅留500亩山林由村山林队统管。

80年代开始,加强生产科技,并调整林产品结构。1985年建立"两梅一桃"为主的果树良种单株接穗园和良种苗圃;在种植方式上,水果和茶树均由间用混生改为纯作种植;在 生产管理上,青梅、杨梅等均推广四季施肥技术,提高座果率和单果重;1986年,开发杨梅新品种大叶黄;1990年,引进日本水蜜桃早熟品种岗山早生、砂子早生;茶叶品种因炒青滞销;多转产旗枪、浙江龙井。同时,积极开发杨梅基地。到1992年,杨梅发展到1855亩,占果园面积的80.7%。是年,在全村4517亩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达4407亩,从1949年前占林业用地的40%上升到占98%。其中:用材林1500亩(杉木386亩),竹林110亩(部分改为茶园), 茶园535亩, 果园2300亩(杨梅1855亩、 青梅50亩, 板栗150亩、 桃120亩, 柿子55亩,其他70亩)。常年 水果总产500吨,其中 杨梅400吨;茶叶60吨;木材年采伐量200立方米,毛竹2万支。在萧山市林业生产中,杜家村的山林特产,一直位居前列,历年被评为萧山市级山林专业先进集体,1984年还被评为 杭州市7县(市)山林专业先进单位。

杜家村农业耕地少。40年代末,全村仅有100余亩耕地。土改时,从附近夏山埭、传芳村划给300余亩土地。1958年调整插花畈,增加到500亩左右。现村民口粮基本自给。另外,由于村民致力于山林生产,村办工业自1976年起步后发展缓慢。现有五金厂和木箱厂2家企业,规模较小,合计年产值为50余万元, 利润4万元左右。

杜家村地处交通要道,东面通绍兴,西南经临浦可达诸暨、富阳,西北经所前通 萧山、 杭州。一千多年前,这里曾香客云集,热闹异常。据《天乐志》载:梁大同六年(540)在杜家村北建崇教寺,后屡毁屡建,到北宋治平三年(1066),规模颇具,三进佛殿,占地5亩。据传,当时寺内有僧100多,足见香火之鼎盛。村南山腰处,宋代还建有龙泉寺,俗称茅篷,为宋代祖师成佛处,其骸葬于此。内有一泉池,水清洌。可惜近代战乱频仍, 孙传芳的军阀部队、 国民党浙江保安区 宪兵部队以及日本侵略军、 土匪俞继鹏团伙等多次在杜家村一带狂轰滥炸,枪杀骚扰。高大寺庙精华殆尽(崇教寺仅剩后殿,现为村木箱厂),村民生活艰难, 鸡犬不宁。

1949年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村民商品经济意识增强。凭借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自1986年以来,在村口 崇教寺遗址前自发形成集市。每年逢 春茶上市和水果采摘季节,附近18个乡村的农民及 诸暨、 富阳、杭州、 绍兴、 温州以及 上海的客商在这里汇集,车辆人流,商市兴旺,有摊位200余个,最高日交易额达100万元以上。现已发展为长年集市,除山林特产外,还有日用百货、农具及蔬菜鱼虾等。同时,在所前镇萧山市茶果市场内设有所前杜家农特产经营部,经理由村长杜奉康担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的 龙泉寺,亦于1990年重新修复,现香客众多。

商品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得到提高。199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6万元,人均收入1630元,分别是1982年的5.3倍与4.7倍。村里有100多人外出搞 茶叶经销,有12个运输专业户,购置运货汽车2辆、三轮车2辆、运输拖拉机8辆。有90%的村民新建了 三层楼住宅,家家置有电视机。杜家村成为所前镇的 首富村。

周边政府机构

所前镇杜家村退失役虼镍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来娘线

周边村庄

石碧头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来娘线

杜家弄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G60(沪昆高速公路)

杜家塘村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