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将村
隐将村 隐将村沿革 隐将村后家重地 隐将村主要景观 隐将村经济发展 隐将村传说
隐将村坐落在淳安县北部风景秀丽的千亩田山麓,地处浙皖两省边界。距县城95公里。东与瑶山乡课上村和屏门乡石井村相邻;西与年川、三峰村接壤;南与外坪村毗连;北连临安县大门山。全村地域总面积27600亩,人均47亩,为淳安县地域总面积最大的村之一。隐将村历来是兵家注重之地。隐将村古为 深山老林,荒无人烟。自唐朝五代时期才有外地逃荒者定居,以后逐渐发展形成村坊。村民以王、章、童三姓为主。王姓唐时从山西太原迁入。清咸丰年间建造的王姓致和堂今存。大门上,民国年间写的"致德植槐是太原王家世瑞,和平奋斗系总理救国呼声"22个字仍清晰可辨。宋时属长乐乡;明清时属长乐乡八都。1921年属临岐区;1930年属第九区;1935年属秋源乡;1945年属屏源乡第九保。1951年属秋源乡。1958年成立隐将大队,属临岐人民公社,1959年与西村、三峰、年川、大源、井坪合并为井坪大队;1960年析出成...
详情隐将村坐落在淳安县北部风景秀丽的千亩田山麓,地处浙皖两省边界。距县城95公里。东与瑶山乡课上村和屏门乡石井村相邻;西与年川、三峰村接壤;南与外坪村毗连;北连临安县大门山。全村地域总面积27600亩,人均47亩,为淳安县地域总面积最大的村之一。隐将村历来是兵家注重之地。
隐将村古为 深山老林,荒无人烟。自唐朝五代时期才有外地逃荒者定居,以后逐渐发展形成村坊。村民以王、章、童三姓为主。王姓唐时从山西太原迁入。清咸丰年间建造的王姓致和堂今存。大门上,民国年间写的"致德植槐是太原王家世瑞,和平奋斗系总理救国呼声"22个字仍清晰可辨。宋时属长乐乡;明清时属长乐乡八都。1921年属临岐区;1930年属第九区;1935年属秋源乡;1945年属屏源乡第九保。1951年属秋源乡。1958年成立隐将大队,属临岐人民公社,1959年与西村、三峰、年川、大源、井坪合并为井坪大队;1960年析出成立隐将大队;1961年属屏门人民公社;1962年属秋源人民公社;1968年井坪、隐将合并为隐将大队;1969年屏门、秋源、齐坑3个人民公社合并又属屏门人民公社;1970年3个公社分开,属秋源人民公社;1978年冬井坪、隐将两大队分开;1984年属秋源乡,1992年属屏门乡。
历来是兵家注重之地。据清《( 光绪) 淳安县志》载:“天目山支蜿蜒入淳,为诸山之祖。上有龙池,祈祷立应。 明太祖(朱元璋)驻兵于此,因建 大明寺,赐'与国同休'额。”据新编《淳安县志》载, 1934年,中共皖南特委根据浙西工委指示,派徐老七和李春海来淳安开辟工作,秘密发展红军400多人,成立79个党支部。同年4月,聚会隐将村千亩田大明寺,成立中共淳安县委,辖8个区委,并组织领导了影响巨大的金竹暴动。
地处浙皖两省的边界,面积约4平方公里。山岭重叠,峡谷幽深,地势险要, 千亩田主要景观有:千亩平川,传说古时千亩田为高山峻岭,草木不生,观音娘娘见居住山上百姓贫穷至
极,便起怜悯之心,求玉皇大帝下旨,派各路神仙一夜间移百座山、填千条沟,开出千亩平地。平川中间有小河长流,河中生有稀有而珍贵的竹叶鱼。四周古松丛生,绿荫如盖。东泉山,古为覆船尖,终日沉浮于云雾之中,山口有飞瀑百丈,跌宕壮观。严冬,悬崖绝顶,银树挂练,冰柱重吊,晶莹剔透,一番水晶珠玉世界。春夏之交,暴雨倾注,崖顶流水、弹花溅沫,宛若九天飞泉,纷纷扬扬,若断若连,俨然一副天造地设的巨帘纬幔,从天而降。七峰尖,古名紫瑞峰,望去如锷刺天。有泉三股,汇溪东流。古人将七峰尖比作"青芙蓉",有" 青莲浴秋水"之誉。棋盘石,相传明朱元璋在千亩田屯兵集训,约军师刘伯温去七峰尖观察地形。到峰顶,只见一大石上大下小,平如桌面,两人就在石上摆开棋战互相拼杀。 朱元璋一心想推翻元朝,他手举棋子脱口而出"天作棋盘星作子,与日争光"的上联, 刘伯温惊而慎对"雷为战鼓星为棋,风云际会。"从此,此石被人们称为棋盘石。龙潭,又称龙池。由高崖瀑布冲成深不见底的水潭。四周石壁倒挂,无路可通。明清时期,每遇久旱不雨,老百姓就组织求雨队,身缠绳索攀崖入潭求龙下雨,故名为龙潭。另外还有大明寺遗址及其和尚坐化坟和朱元璋亲书"与国同休"匾额。千亩田有一个原生态环境,是一个天然的百草园。有黄连、独活、草乌、枫荷木、云雾草等珍贵的中草药,可以规划一区域作为高山植物园区,以丰富旅游内容。屏门、瑶山两乡至千亩田沿途中也可开发有一定特色的农家乐,出售本土的山珍野味、土特产、手工艺作品,朱元璋、常如春、徐达在大明山的故事以及淳安的丰富的人文景观都可以编成册子作为旅游宣传资料。在沿途利用生态资源开办些休闲客栈以适应不同休闲、背包行者的需求。
如淳安、临安真诚协作做好以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大明山的活动文章,以大明山为中心串通旅游线。临安---淳安瑶山野岭隧道----淳安瑶山兰坑隧道(无通)---秋源隧道---小陵---屏前隧道---齐坑或临安---淳安瑶山野岭隧道---淳安瑶山兰坑隧道(无通)---秋源---年川隧道(无通)---临安顺溪。大明山为中心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内容,如皖南游击队、金肖支队及地下党长期活动的故事。如果把屏前群瀑、深坞山村小景、童家坪(再发掘内涵)有机结合与串通起来,隐将村(明朝大将常如春故乡),该村脚大树下原有一座亭子,一匹无鞍马及点将台等恢复起来(当地还保留“常家洪发”之碑)。再加上已开发的屏门上西村九咆界风景区,这样,一条范围较大的山水风景名胜旅游区就形成了
共有隐将、龙皇殿、远代里3个自然村。 1992年,有181户、587人,其中男309人,女278人。全村耕地280亩。其中水田76亩,人均0.129亩;山地204亩,人均0.348亩。60年代,劈山改田60亩,开挖了长达2500米的盘山渠道,引水灌溉。一年口粮半年糠的局面。 1969年建造村发电站;1970年建造日产250担的茶叶初制厂;1972年建造面积420平方米的新学校; 1980年安装供电线路,接通了新安江电;1982年建造电视差转台发射台;1984年安装自来水;1986年浇制水泥路; 1988年建造两座水泥结构桥梁。至1992年止,全村拥有各类固定资产80多万元,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据统计,全村新造楼房120幢,大部分为钢筋水泥结构,80%的户住上了新房。全村拥有 拖拉机6辆, 三轮车2辆, 摩托车10辆,嘉陵5辆,自行车186辆,电视机110台(其中彩电56台), 收录机30台,放像机2台, 缝纫机160台, 电冰箱也陆续进入农家厅堂。
村党支部书记王小苟、村委会兴根据村中山多田少的实际,坚持走林业为主、粮企并茂的路子。1972年以来,发动村民开荒造林,先后造林5000多亩,其中用材林3500多亩,经济林1500多亩。用材林种植杉木为主,采取以林养林的政策,间伐成林,护育幼林。 1992年,林业收入达5万元。经济林以发展山茱萸、山核桃、板栗等为主。山茱萸是国家珍贵药材之一,价格高,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988年,产量达12000斤,产值54万元。山核桃是上等的干果,由于山高雾重土质好,所产山核桃颗大肉厚,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同时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个体企业,有8户村民办起粮食、五金、百货等经销店。开矿大户王金文组织100多村民集资开矿,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据 1992年统计,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73.35万元,比1949年增加60多倍,比“文化大革命”前翻了三番。人均收入从 1958年的不到50元增加到1992年的1118.70元。
相传在600多年前,隐将村叫黄泥垄。朱元璋为推翻 元朝派徐达到全国各地招募贤士勇将。徐达夜登天台察观天星,只见淳安北部山区上空将星闪闪,就往北一路寻访。一日来到黄泥垄,只见村前石壁高耸,直插云天,走过石壁,展现出一个方圆里把的盆地。盆地四周群峰环抱,古木苍翠,清泉淙淙,中间结集着一个绿荫掩映的村坊,一股仙气从村中冉冉升起,他觉得这个村坊不同寻常,定有大将隐居,就进村细探暗访。终于发现这个村中有个叫常遇春的壮年汉,身高丈许,头大如斗,腰似偏桶,脚大如扇,平时与母亲相依为命,以狩猎为生,能擒 虎豹、打 豺狼。 徐达心想这就是他要寻访的大将,遂于常遇春的母亲结为兄妹,与常遇春讲明救国救民的道理,将常遇春请出山。常遇春从征后,深得朱元璋厚爱,即封为主将,带领官兵攻徐州、破采石,南征北战,战功累累,后被朱元璋封为右宰相,鄂国公。
当地老百姓为纪念常遇春,遂将村坊改名隐将村。过去常遇春耕作过的山,叫常山湾,耕种过的地叫常垄里,耕种过的田叫常经里,种过的茶园叫常湾里。明清时期,村中的蛇形里有常遇春母亲的墓碑,每逢过年过节,当地老百姓都去坟上烧香点烛。据传,后被王姓家族接葬。
周边村庄
隐将村
地址:杭州市淳安县
小黑江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潭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