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严王村

宋严王村 宋严王村简述 宋严王村经济 宋严王村人文历史


宋严王村,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东部,杭甬高速公路的西边,段梅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1.23平方公里面积,由6个自然村组成。宋严王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东部,杭甬 高速公路的西边,段梅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1.23平方公里面积,由6个自然村组成,642户人家,自2003年土地征用实行货币安置以来,现有耕地490亩, 1586在册人口,全村现有党员62名,村民代表45名,设支委3人,村委会3人,社管会3人,监察会3人,综治领导小组3人,调解会3人,6个自然村由6名村民组长、6名计生联络员、6名治安联络员1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分点线负责各项工作。全村工业经济在各企业的努力下发挥势头较好。据统计,现有120余家个私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有17家,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1家,全村年工业产值7.75亿元,销售7.80亿元,利润5160万,村可...

详情

宋严王村地名网_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宋严王村资料简介
  宋严王村是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203103215,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203。宋严王村与古林、藕池新村、西湖社区、盛园社区、枫园社区、兴园社区、戴家社区、西洋港村、葑里村、古林村、施家村、俞家村、郭夏村、鹅颈村、布政村、葑水港村、张家潭村、陈横楼村、藕池村、礼嘉桥村、薛家村、包家村、蜃蛟村、前虞村、共任村、仲一村、龙三村、茂新村、三星村相邻。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宋严王村介绍

宋严王村,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东部,杭甬高速公路的西边,段梅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1.23平方公里面积,由6个自然村组成。

宋严王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东部,杭甬 高速公路的西边,段梅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1.23平方公里面积,由6个自然村组成,642户人家,自2003年土地征用实行货币安置以来,现有耕地490亩, 1586在册人口,全村现有党员62名,村民代表45名,设支委3人,村委会3人,社管会3人,监察会3人,综治领导小组3人,调解会3人,6个自然村由6名村民组长、6名计生联络员、6名治安联络员1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分点线负责各项工作。全村工业经济在各企业的努力下发挥势头较好。

据统计,现有120余家个私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有17家,销售收入在千万元以上的11家,全村年工业产值7.75亿元,销售7.80亿元,利润5160万,村可用资金600万元,上年人均收入15020元。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为村的失地人员务工,村民的闲置房出租等带来了较大经济效益,全村有出租私房1835间,外来人口将近4000人,出租房收入有150多万元。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村民的共同努力和大力配合下,紧紧围绕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贯彻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指标和精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容村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为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村新建了金隆家园新村小区,并已经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一部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适时的对全村范围内的村道、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改造和建设,实行了市场化保洁,配备了专职清卫人员,8小时动态保洁对村庄进行清扫、保洁、绿化,消灭了卫生死角,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卫生、计生、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新村建设步伐逐步推进,社会治安形式不断好转,帮扶弱势群体、养老保障妥善解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何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村民学校、人口学校,定期办班培训有关法律、法规等政策知识,广泛学习宣传,宣传窗、黑板报定期刊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

宋严王村有两件事最出名,一是著名香港实业家王宽诚出生于此,二是流传百年的“渔翁捉蚌”故事。

王宽诚出生在该村,从小耳濡目染渔翁捉蚌的民间故事,他到香港发展定居后还常提起家乡的这一故事。

《渔翁捉蚌》故事,最早流传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相传,当时宋严王村地处广德湖边的槎湖塘田,连年欠收,主要原因是常发洪水,洪水的起因是因为在槎湖有修炼得道的蚌精作怪。每逢八月中秋夜,蚌精就要出湖赏月,蚌精所到之处,都要兴风作浪,以致湖水四溢,使洪水泛滥成灾,令湖岸百姓频频遭殃,连年欠收。

于是,湖岸渔民祖孙二人,决心为民除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下湖与蚌精展开生死搏斗。经过二人机智和勇敢的不懈努力,终于制服了蚌精,消灭了祸害一方的蚌妖。从此,百姓安居乐业,笑颜重开。村民为歌颂他们为民除害的功绩,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民间舞蹈节目,一方面作为庆典纪念之用,另一方面给渔民在湖区里捕鱼作业时提醒警戒,同时供村民农闲之余娱乐欣赏。

民间舞蹈《渔翁捉蚌》节目自清朝开始在农村流传,成为发生地的宋家花大头班和太平会(传统民俗活动)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其前身是半职业性民间戏曲班,后为民间音乐舞蹈班,传承这个舞蹈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主要在原望春区、鄞江区等各乡村进行义演,颇受群众欢迎。民间舞蹈《渔翁捉蚌》节目,前场演员只有3个,加上后场打击乐器5个人,总体不到10人的一个戏班,却演绎了一百多年历史且传为经典,盛演不衰,主要原因是节目贴近农村生活,并迎合人们企望和谐太平的生活愿望。

1956年6月,《渔翁捉蚌》在鄞县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会上获好评。1957年被推荐参加浙江省民间舞蹈调演会,荣获二等奖,后被相继列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还被评为宁波市一乡一品优秀民间舞蹈节目,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在,该项目得到当地政府重视,投入10余万元,用以建立培训基地培养传人,还申报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老艺人宋方信成为该民间舞蹈的非遗传承人,在该村重新排演培养新人,使这一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