澥浦镇
澥浦镇 澥浦镇区域概况 澥浦镇行政区划 澥浦镇历史沿革 澥浦镇工业经济 澥浦镇农业建设 澥浦镇澥浦船鼓 澥浦镇农业特产 澥浦镇地方传说 澥浦镇名胜古迹 澥浦镇文化建设 澥浦镇获得荣誉
澥浦镇,是浙江省 宁波市镇海区辖镇,地处宁波市 镇海区北部,南距宁波市中心区23公里,招宝山街道14公里。东临东海灰鳖洋,隔海与金塘岛相望。北越大平岭与 慈溪市 龙山镇接壤,南与 蛟川街道、 骆驼街道、 贵驷街道交界,西与九龙湖镇毗邻。总面积29.3平方千米(2017年)。海中有澥浦山(泥螺山)、巴子山、棋盘山、走马堂四岛礁。镇政府现驻余严村新建西路28号。辖2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人口41201人(2017年)。2019年10月,澥浦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澥浦镇 是浙江省宁波市 镇海区辖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端,南距宁波市区23公里,招宝山街道14公里。东临东海灰鳖洋,隔水与金塘岛相望。北越大平岭与慈溪龙山镇接壤,与蛟川街道、骆驼街道交界,西与 九龙湖镇毗邻。总面积29.3平方千米(2017年)。海中有澥浦山(泥螺山)、巴...
详情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有2个社区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有1个开发区
澥浦镇,是浙江省 宁波市镇海区辖镇,地处宁波市 镇海区北部,南距宁波市中心区23公里,招宝山街道14公里。东临东海灰鳖洋,隔海与金塘岛相望。北越大平岭与 慈溪市 龙山镇接壤,南与 蛟川街道、 骆驼街道、 贵驷街道交界,西与九龙湖镇毗邻。总面积29.3平方千米(2017年)。海中有澥浦山(泥螺山)、巴子山、棋盘山、走马堂四岛礁。镇政府现驻余严村新建西路28号。辖2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人口41201人(2017年)。
2019年10月,澥浦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澥浦镇 是浙江省宁波市 镇海区辖镇,地处浙东宁绍平原东端,南距宁波市区23公里,招宝山街道14公里。东临东海灰鳖洋,隔水与金塘岛相望。北越大平岭与慈溪龙山镇接壤,与蛟川街道、骆驼街道交界,西与 九龙湖镇毗邻。总面积29.3平方千米(2017年)。海中有澥浦山(泥螺山)、巴子山、棋盘山、走马堂四岛礁。镇政府现驻觉渡村。2005年辖1个居民区,8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总人口41201人(2017年)。
澥浦镇以古泄洪道澥浦得名,系古老渔镇。据宋《宝庆四明志》载:“澥浦大桥(永年大桥),县西北六十里,唐太和二年造。”澥浦集镇在公元800多年前早已形成,有1100余年历史。明清时集镇已具相当规模,为古代镇海第一镇。 澥浦镇是甬北重镇,浙东水陆交通要隘,329国道和慈镇运河贯南北。区乡级公路便道四通八达。澥浦大河和澥浦大闸配套。澥浦镇西面依山,东北傍海,地属姚江水系的浅海沉积平原和 四明山余脉的低丘地带。山丘平均高度在100米左右,岩基主要是凝灰岩和 流纹岩。土壤由海积和湖泊河泊淤积而成。
澥浦镇下辖汇源、广源2个社区、7个行政村:余严村 沿山村 觉渡村 庙戴村 十七房村 湾塘村 岚山村。
澥浦镇是古老渔镇,公元809年建望海镇,公元909年改镇为望海县,后又改称 定海县,公元1077年澥浦称澥浦镇。1930年,澥浦建置为镇,1958年10月澥浦镇为骆驼公社属下管理区,1961年10月澥浦管理区和觉渡管理区合并,建立觉渡人民公社,1985年3月改觉渡乡建置为澥浦镇。2001年9月,原城关镇的岚山、湾塘2个村并入澥浦镇。
澥浦镇以古泄洪道澥浦得名。澥浦又称西河,起源于横溪香山,蜿蜓十余里,经叫天港、乱涨蓬港,过永年大桥至澥浦闸(今月洞下)注入东海。其浦在清康熙年部淤塞。明《宁波府简要志》载:“澥浦,即古渤澥,西有昆仑山,东有渤澥岛,外大海,旧有镇”。
原【郑家村】(十七房郑家)位于澥浦南1千米,择山之西南面,有居民407户、1009人(约1998年),其中非农88人。村由郑姓世居,系郑氏十七房故名。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记》载:“郑氏始祖靖侯,宋南渡迁居灵绪乡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后繁衍成望族。至清朝,子孙中仕商颇盛,故村中多古第建筑。
1984年,觉渡乡有工业企业43家(含村办企业)。主要企业有微型电机厂、造纸厂、砖瓦厂、电器厂、胶木厂、综合社等。
1985年3月,觉渡乡改为澥浦镇。从这一年始,镇工业办公室逐步对微利、亏损严重、经营不善企业进行转制。先后对觉渡砂石场、树脂建材厂、建筑队、第六羊毛衫厂、时代制衣厂等镇属 集体企业进行转制,把深化企业改革作为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1994年,澥浦工业开发区启动,引进的第一家工业企业是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维E项目,落户于开发区 凤凰山北麓。
1995年4月,宁波市政府同意澥浦工业开发区列为市级开发区。澥浦镇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1997年起,澥浦镇在国道线两侧开辟沿路工业经济带,实施优惠鼓励政策,引进并培植了一批骨干企业,如盛发铜业有限公司、宝云集团公司、金腾电器公司等。
依江临海、与居民区有天然山体屏障,水、电、通讯“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澥浦镇有着开发化工区得天独厚的优势。1998年,原地处江东北路的江东化工区搬迁来到澥浦工业开发区内,初期征地300亩。园区成立宁波化工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
2002年11月,金德水市长视察后,认为此开发模式不利于下一步发展,经协调后,确立“市、区联合开发,以区为主、属地管理”的模式,2003年2月,宁波化工区管委会正式成立,澥浦镇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澥浦镇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力争把澥浦的经济做强、环境做优、文化做深,逐步使澥浦成为镇海区乃至宁波市未来重要的经济支柱。”
2006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宁波化工区与澥浦镇正式分家,双方分区而治。这一年,澥浦镇工农业总产值虽同比增长18.2%,总量却从2004年的23.34亿元减少到19.84亿元。2008年,宁波公路运输物流基地动工建设,建成后配套宁波化工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服务于整个浙东地区的公路物流枢纽。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澥浦镇的另一个发展极,与依托化工区发展的澥浦集镇并驾齐驱。
为加强 镇海区建设国家级生态区的步伐,澥浦以花卉园和林带为特色的生态建设已拉开框架,澥浦生态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从2003年开始建设海天生态林带澥浦段,林带平均宽度200米,总长度5.38公里,占地1612亩,是雄镇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该镇充分依托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增强辐射效应、形成规模效应,做好做响自己的品牌, 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在镇海区建设“五园一带”现代农业中,澥浦镇涉及“一园一带”即花卉园和沿河带建设。澥浦花卉基地逐步发展壮大,殿跟花卉园建成后,瑞雪园艺和以“香水百合”为主导产业的爱密丽花卉园将进入该园开发,进一步扩大了现有规模,延伸了花卉产业链。
以“看大河边美景,品农家菜肴”而声名鹊起的爱密丽休闲农庄沿澥浦大河而建,整个农庄清一色松木装饰。对面,总面积100多亩的金达辉休闲农庄正在建设中,农庄内设置百果园、百蔬园、垂钓园、陶艺吧、烧烤园,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澥浦镇 休闲农业规模。
随着 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澥浦公共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优美。集镇建成区主要道路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城区全部安装了路灯;2007年完成了集镇区污水管网的铺设,使生活污水的截污量达到70%,其中金张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镇里将按照建设国家级生态区的标准,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集镇区污水管网的建设力度。
澥浦镇以技改、清洁生产和品牌专利建设为重点,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该镇对工业发展“绿意更浓”的要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所有引进项目,按照建设生态园区的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同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消耗资源的“投资拉动型”向技改为主的“创新驱动型”转变,有效降低万元产值能耗。浙江中平粉末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盛发铜业、科灵思日用品、兴怡紧固件等企业正在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全镇已有11家企业通过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实行搬迁,并淘汰落后设备,改进生产工艺。
澥浦船鼓起始于清嘉庆中后期(约1810年前后),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澥浦为一较大的渔业重镇,“澥浦”中的“澥”字是古越语,意思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澥”通“蟹”。合起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靠近水边,有螃蟹的地方”。当地民谚云:“三百号(只)渔船回家转,三哥(尚)还在崇明县”,即形容渔船之多。而渔民又多为河南籍和福建籍迁居来的,亲人们出洋捕鱼和谢洋归来时,河南籍的往往以敲锣击鼓示庆,福建籍的则常常以竹木条扎成船形载歌载舞。后来,二者逐渐融合,于是就有了这船形舞与锣鼓伴奏合一的船鼓队,并扩展至民间庙会及个种民间传统节日与喜庆活动。至清末和民国初最为红火,民间影响很大。
旧时的澥浦船鼓演出场地多为渔港空旷地,演出人数可多可少,多则数十人,少则起八人,由龙头作导,众人相随。演奏极具浓厚的喜庆气氛,其曲调高亢,和声粗朴,节奏有里且起伏跌宕,亢朴相融形成虽欢闹却不噪的独特音韵,兼以粗犷班房的舞蹈动作,非常适宜场地演出。
起初,船鼓表演也仅仅为渔民服务,后来逐渐地转向社会、民间节庆活动服务。在澥浦一带的庙会、民间节庆活动中,船鼓队是“第一方阵”中的“先头部队”,排在首位,在民间影响力很大。1996年起,由于区、镇两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重视民间文艺工作,开展了对当地民间舞蹈的挖掘和抢救,在保留澥浦船鼓精华的基础上,赋予其新颖的时代元素。2006,浙江省群艺馆舞蹈专家辛冠中、作曲家 刁玉泉在保持澥浦船鼓文化底蕴的情况下,从现代审美需求的角度进行借鉴与创新,对澥浦船鼓又进行了提升。现代的船鼓将浙东渔民文化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声势浩大、震撼人心,高亢朴实的曲调与粗犷奔放的舞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原汁原味的渔家风情!
2005年6月,澥浦船鼓第一次亮相浙江省海洋体育温暖化展示和海洋特色体育项目比赛,便赢得了该次比赛的亚军;2006年9月,澥浦船鼓又获得了浙江省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金奖;同年还被列入《镇海区首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群艺馆又在澥浦设立了“浙江省新农村群众文化业务建设——澥浦船鼓项目基地”和“浙江省新农村文化业务建设——团队建设实验基地”。此船鼓队由澥浦当地农民组成(男18人、女16人),2007年7月31日晋京参加“相约奥运·好运北京”演出,得到了奥组委的肯定。
澥浦镇岚山村有着“番茄之乡”美誉,共有3000多亩蔬菜基地,其中半数以上种植的是番茄、毛豆和青椒。
志载澥浦早在唐代就已开港,史称为“渤澥”。这里依山吻海,渔民世居,海产丰富,又与宁绍平原相接,粮棉间作,地货充裕。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积累,孕育了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粗略统计,域内流传的各类传说和民间故事有数十篇之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是有关澥浦地名来历的传说和故事,如《凤凰落脚凤凰漕》《涨蓬港里乱张蓬》《择山头的传说》《进士亭的来历》《龟山和鹿山的故事》《米鱼桥传说》《曲塘的传说》《湾塘村的来历》等。
二是有关海洋和海产品的故事,如《灰鳖洋的来历》《黑龙精与黑水洋》《沙蟹老龙故事》《梅童鱼故事》《虾潺和龙头烤》《泥螺和泥螺山》《澥浦大蛇的传说》等。
三是有关海防历史中奋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故事,如《戚继光与咸光饼》《泥鳗船和泥鳗兵》《高低岭》《雁门岭上败倭寇》《都神殿中五壮士》等。
四是有关早期宁波帮起源地之一、明清代古建筑群郑氏十七房的传说故事,如《活蟹择山头》《小媳妇当老板》《九缸十八埭》《世昌太公聘阿大》《一个鸡蛋救三条命》《十七房御街的来历》等。
五是建国前就广泛流传的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故事,如《神仙难医筲箕肚》《猪耳朵》《安知县除妖》《先生牛》《酒令》《老皇历》《文玉和尼姑》《戒烟三年也无钱》《罗英秀才筑石城》等等。
在澥浦的地方传说中,历代的创作者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给山川形胜赋予生命,有的给花草虫鱼赋予灵性,还给历史事物寄寓了自己的美好意愿,将现实感受与艺术想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些传说和故事,涉及当地历史进程、地理形胜、人文掌故、物产制品、社会习俗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犹如当地历史社会的一面面镜子,从不同的视点和角度,对历史真实进行了揭示和反映,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艺术追求及其美好的愿望。而且,它必然地成为了建国前澥浦一带普通群众茶余饭后的“老生常谈”,是当时人们开展最广泛、活动最便捷、印象最深刻、受众最多的传统的娱乐休闲方式;当然也是当地流传至今的、熟知的人最广泛和内容最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后人提供了认知澥浦、了解澥浦、热爱澥浦的丰富而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
1988年,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曾专门组织力量,在域内广泛开展搜集和整理民间文学工作,收集了三十多篇民间传说和故事以及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编印了《镇海区民间文学集成(澥浦镇卷)》,抢救和保护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大部分被区、市集成卷选用。
2010年,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又组织力量,专题搜集整理和出版了《十七房民间故事》一书,在历史文脉上为十七房景区“寻根”“留根”和扩大其影响的同时,事实上也进一步挖掘抢救了一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唐及明清以来历史古迹多处,其中闻名全国的“十七房郑氏古民宅群”属省文化保护区。
澥浦是个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渔镇。近两年来,澥浦镇围绕打造“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主旨,积极建设、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并独创“五道加法”,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传承澥浦千年历史乡愁的载体和传承乡村文明的“舞台”。
澥浦村在82岁高龄的袁绍法老人传授下,组建了船鼓队,编排了船鼓舞蹈,举办了船鼓艺术展,使这一古老的表演形式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在澥浦镇,有非遗项目村庄的文化礼堂里均设立非遗陈列室,使之成为“乡村记忆”的最佳载体。十七房村的文化礼堂内专门开辟了农民画画室,聘请传承人高妮娥为专职教师,针对成年人和青少年分别开设了“农民画课堂”和“小画手课堂”。澥浦文化站副站长蒋勇告诉记者,经过两年的培养,涌现了数百幅巧思精绘的农民画,在各级比赛中频频获奖。目前农民画创作正尝试与旅游文化产品合作,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觉渡村的“觉渡双龙”和余严村的“泥艋船”文化也依托文化礼堂这一平台得到了传承和发扬。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澥浦已经提出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小镇”的目标,以“精品民俗文化展演”、“冬至文化节”、“民俗文化大巡游”等活动为载体,为非遗展示提供舞台,留住“乡村记忆”。
7个村文化礼堂都辟出一块“园地”,用于展示每年评比出的镇、村两级“爱心感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郑剑祥说,文化礼堂还评选“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小微榜样”,“大伙看得见、摸得着,引领村民向‘好人’看齐,效果特别好。”
2015年评出的“澥浦好人”中,两人入围镇海区道德模范,爱心妈妈刘国娟还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镇文化站将他们的事迹编排成多种类型的文艺节目,在各村的文化礼堂巡回演出。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文化礼堂真正成为了村民的“精神家园”。
日前,十七房村90岁高龄的陈兴岳老人,拒绝儿孙为他摆寿宴,用摆酒席的钱请来了宁波曲艺社,在村文化礼堂里演了整整一个月传统走书《平阳传》,让村民着实过了一把戏瘾。岚山村也有爱心人士出资,请来本地传统特色甬剧团,在村文化礼堂连续三天两夜演出,好多村民天还没黑就自带板凳前来看戏,乐坏了。
今年以来,村民自掏腰包邀请剧团为乡亲们演出的事在澥浦层出不穷。家门口的文艺演出多了,走进文化礼堂的村民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澥浦镇先后举办了“精品民俗节目巡演”、广场舞大赛等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培养村级文艺团队10余支,排练原创精品民俗节目20余个。文化礼堂里唱响“澥浦好声音”,更唱出了“健康和谐”的文明乡风。
“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好施、慈孝睦邻”,十六字“郑氏家训”流传数百年,如今刻在十七房村文化礼堂的墙上,也镌刻在每位村民的心头。
把好家风、好家训纳入村规民约,用老百姓的承诺,约束老百姓的行为,培育社会道德和新村风、新乡风,成为澥浦社会治理的新方法。余严村村民老董说,村规民约不仅约束村民行为,同时强化监督村干部,倒逼提升党务、村务、财务管理,“文化礼堂是我们村民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议事厅’。”
依托文化礼堂阵地,澥浦镇结合各村附近学校和本地热心人士、大学生村官等资源,广泛实施“春泥计划”,每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到农村开展文体辅导和培训活动,掀起乡村学习热潮。
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文化礼堂注重在价值观念、技能素养等方面注入新的内涵,让村民“长见识、富脑袋”。据统计,2015年全镇各村文化礼堂通过邀请各类宣讲团、讲师团和农业、科技、司法等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近百场,为群众圆“我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2019年10月,澥浦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中学
镇海区澥浦中学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滨河路6号
周边幼儿园
澥浦镇中心幼儿园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星城半岛店
周边诊所
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卫生院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汇源路9号
营业时间:08:00-17:00
周边小学
澥浦中心学校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校院新村86号
周边乡镇
澥浦镇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