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社区地处 浙江省 宁波 市 鄞州 区 明楼街道 ,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临宁徐路,南靠惊驾路,西到徐戎路,北至民安路。占地面积83843平方米。
基本信息
社区绿化面积13092平方米,绿化率占15.6%。有66幢楼群,(其中徐家村9幢)。19悼拘1个墙门,现有户盛柜婶数2748户,人口7114人,暂住人口524人。辖区内有幼儿园、 江东区 武装部、江东区法院、宁波市烟婆仔禁草公司仓记再驼库4家单位。 徐家社区在2001年7月由过去的徐家一村小区、徐家二村小区、 徐戎 四村小区合并成徐家社区。随着城乡村一体化的推进,2004年7月徐家村 撤村并居 工作顺利结束,原徐家村361户村民并到社区管理,徐家慨跨社区成立以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先后由群众推荐选举产生了社区共建理事会和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 姜辨备婚、 社区居委会 等组织。 该社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并按“生产发展、生活宽嫌剃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全力净化美化环境,加强文明建设,进一探旬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富裕新型社区。
历史沿革
“大墩徐家”,现名徐家社区,位于 鄞州 区 明楼街道 。此地曾名人辈出,文化底蕴也颇为深厚。据《鄞县通志》记载,徐家族人为西周时徐国国君徐偃王后代,宋室南渡后,一世祖徐应汉自天台迁居鄞东,因所造之楼宽敞明亮,时人即以“明楼”名其地。后三世祖徐富阳再迁于此,称大墩徐家。
历代名人
徐氏族人在大墩定居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先后出过许多优秀的子弟,其中,尤以清代知名学者徐太茂、 徐时栋 父子最为有名。徐太茂人称“桂林先生”,以义行闻名于乡里,他把经商所得的钱财,大多用于建书楼,设义庄,造渡船,修道路等。老人所说的徐家祠堂就是由徐太茂捐资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除了造福桑梓,徐太茂为人宽厚,还极富同情心。 据《大墩徐氏宗谱》记载,一日徐家遭遇“白日闯”,家人发现后把小偷抓了起来。徐太茂仔细问过小偷家世后,就把他放了。众人不解,徐太茂说,此人是因为家里贫穷才偶尔为之,我若把他交给官府,他必将受到刑罚,说不定还会遭捕役敲诈勒索。如果这样,他为了还钱,只能继续去偷。我不能以一时之忿,而误人一生。此外,徐太茂对一些旧习俗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与其父母死后请和尚念佛超度,还不如生前对他们好点。在当时的世俗环境里,徐太茂能有这样的言行,实在令人敬佩。祠堂建后不久,徐太茂又购田于祠左建童蒙学舍,名敦本义学。祠右建成童学舍,名崇本书院。学舍的建成,使当时徐家及周边村庄的贫困子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也使江东文风为之兴盛一时。徐太茂去世后,县人思其德,祀之平政祠,又附祀北渡风堋庙中。 徐时栋(1814—1873),清著名学者、藏书家,是徐太茂的第三子,人称“柳泉先生”。徐时栋自幼聪明好学,曾就读于大墩故里的崇本书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人,两赴会试不第即不复应试,后以输饷授内阁中书。徐时栋主四明文坛三十余年,致力于研究地方文献,校勘并重刻宋元《四明六志》,著《烟屿楼文集》、《烟屿楼诗集》等。同治七年(1868年)起,由他主持,仿国史馆列传之例,注所征引,排比成文,费时多年终成《鄞县志》。除了著书立说,徐时栋一生还酷爱藏书,仅藏书楼前后就有三座,分别为烟屿楼、城西草堂和水北阁。
烟屿楼
位于海曙区共青路上,初名恋湖书楼,由其父徐太茂创建。书楼初期藏书不多,徐时栋接手后,经数年收集达到十多万卷。为便于管理,他不仅编制了各种藏书目录,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条例,如:“勿卷脑,勿折角,勿唾揭,勿爪伤,勿率意涂抹,勿出示俗子,勿久借他人”等。但即便有这样周全的管理措施,后来还是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进入宁波,由于战乱,烟屿楼大部分藏书被窃掠贩卖。后徐时栋迁居北斗河畔的城西草堂,重新整理剩下的残帙、寻找失散的书籍,仅仅一年,又得书4万余卷。正当他为日渐丰盈的藏书感到欣慰的时候,不料草堂突遭大火,所有藏书付之一炬。好在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让徐时栋失去藏书的信心,痛定思痛后,他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草堂故址上又重建了新的藏书楼——“ 水北阁 ”,继续他的藏书收集工作。经几年苦心收集,又渐渐恢复旧观。 水北阁是徐时栋生前使用的最后一个藏书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于对水北阁的保护和管理,有关部门将其移建至天一阁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