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村

永和村 永和村历史沿革 永和村人文古迹


永和古村,是个不大的山村,位于 宁海县胡陈乡北部,由上郑、下郑、上宅、下宅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30户,人口总数2084人,以“叶”姓为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永和古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上宅自然村更有“唐室尚书第,宋朝宰相家”之美誉。南宋时期的丞相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宁海胡陈乡永和村上宅人。少从学于郑霖。及长,复从学鄞县赵逢龙,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大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一生忠烈,面对奸臣左丞相贾似道等人的威逼利诱,叶梦鼎说:“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叶梦鼎一边主张修明政治以振兴邦国,...

详情

永和村地名网_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永和村资料简介
  永和村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22620024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226。永和村与双溪社区、西翁村、车家村、梅山村、岙里王村、张韩村、岔路村、胡东村、沙地下村、国叶村、大赖村、长山主村、中堡溪村、胡陈村、滕达村、东丰村、长平村、联胜村相邻。 还有144个地名与永和村同名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胡陈乡永和村介绍

永和古村,是个不大的山村,位于 宁海县胡陈乡北部,由上郑、下郑、上宅、下宅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30户,人口总数2084人,以“叶”姓为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永和古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上宅自然村更有“唐室尚书第,宋朝宰相家”之美誉。南宋时期的丞相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宁海胡陈乡永和村上宅人。少从学于郑霖。及长,复从学鄞县赵逢龙,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大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一生忠烈,面对奸臣左丞相贾似道等人的威逼利诱,叶梦鼎说:“廉耻事大,死生事小,万无可回之理。”

叶梦鼎一边主张修明政治以振兴邦国,一边以孤忠抗大奸,支持危局,怎奈凭一己之力难以力挽狂澜,最后郁郁而终。

永和村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历史古迹。比如叶梦鼎少年时的读书地———归云洞。归云洞就在胡陈乡永和村盖苍山(茶山)的东麓,岙里王小丹山的半山处,其洞高16米,深12米。春夏,常有云雾缭绕洞口,故名“归云洞”。从宁海县城至胡陈乡的公路可直达归云洞下。村后山道蜿蜒,路随水转。半个小时后过鱼虾不生的冷水塘,到一平岗,即归云庵古迹所在。继续沿石路上山,过一间避风遮雨的棚屋,出石墙洞门,迎面石壁如屏。左瀑贴岩泻下,高近30米,右瀑曲折多姿,倾入龙潭,闻声如巨雷,看云烟翻飞,却不见洞在何处。

潭边有一巨石,可登,容十数人,旧名“石城台”。旁植桂花,据传为叶梦鼎当年手栽,后由村民再植。蓦回首,始见岩壁张开巨口,面朝东南,高约18米,宽约6米,此即鼎鼎大名的归云洞。据《宁海县志》记载,此为叶梦鼎少年时代读书之处。

而“归锦桥”位于胡陈乡永和村之下宅村,始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落成之日,恰逢丞相叶梦鼎衣锦还乡,故名“归锦桥”。归锦桥东西走向,单拱石拱桥。桥体由巨型石块砌造,桥长14.6米,桥身两端大、中间小。最宽处3.4米,最窄处3.2米,桥高约3.8米。据清光绪《宁海县志》记载:“归锦桥,在(县城)东七十里上宅,宋叶梦鼎致仕途时建。”宁海《叶氏宗谱》也记载:“归锦桥在西山之下,盖苍泉脉所通,霖雨经甸、洪涛汹涌,步履维艰。里人议筑斯桥,以便往来。功竣,适值丞相荣归,遂名‘归锦’。”在其后数百年间,归锦桥多次受到风雨和洪水的冲击,叶氏后人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大儒 方孝孺曾经为归锦桥题诗:“衣锦归来气如虹,石桥杨柳锁春风。官袍初染非常绿,花帽争辉分外红。人物当思今日异,韶光还与昔年同。东君有意垂眸看,管教贤孙踵旧踪。”

如今所看到的归锦桥实为清代在原址依原桥样式重建的,基本保存了宋代古桥的原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周边乡镇

胡陈乡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周边村庄

方后村 地址:宁波市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