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山村
杏山村 杏山村历史沿革 杏山村乡贤文化 杏山村村情概况
杏山村,原称鹦山村,以辖区内有鹦山而得名杏山村位于 黄家埠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以杏山湖声誉得名。东倚东山支脉,与临山、牟山两镇连岗,南界牟山镇吴昂头村,西北与本镇回龙村毗邻。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90亩、山林1500亩、水面700余亩。由鲤鱼山、杏山、湖塘三个自然村组成。杏山村,原称鹦山村,以辖区内有鹦山而得名,鹦山之名,据说是早年有樵夫在打网山上打柴,发现山东麓摩石壁间飞出一对鹦鹉,村人以为吉祥之兆,因把打网山改称为鹦山,村便以此得名。杏山村历史悠久,据唐《十道志》称:“余姚置十五乡,乡各置里。东山乡领里六:李春、姚娘、安僧、余支、蒋德、余福。”余支里以余支湖得名。但不知何故,余支所居之处遗迹甚少,何去何从亦难以考查。那儿只留下大量的古墓群,在第二次文物普查考证中被文保部门列为杏山古文化遗址。杏...
详情杏山村,原称鹦山村,以辖区内有鹦山而得名
杏山村位于 黄家埠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以杏山湖声誉得名。东倚东山支脉,与临山、牟山两镇连岗,南界牟山镇吴昂头村,西北与本镇回龙村毗邻。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90亩、山林1500亩、水面700余亩。由鲤鱼山、杏山、湖塘三个自然村组成。
杏山村,原称鹦山村,以辖区内有鹦山而得名,鹦山之名,据说是早年有樵夫在打网山上打柴,发现山东麓摩石壁间飞出一对鹦鹉,村人以为吉祥之兆,因把打网山改称为鹦山,村便以此得名。
杏山村历史悠久,据唐《十道志》称:“余姚置十五乡,乡各置里。东山乡领里六:李春、姚娘、安僧、余支、蒋德、余福。”余支里以余支湖得名。但不知何故,余支所居之处遗迹甚少,何去何从亦难以考查。那儿只留下大量的古墓群,在第二次文物普查考证中被文保部门列为杏山古文化遗址。
杏山村以山水出名,据清雍正《东山志》记载:“余支湖:在一都,东汉时有余支者,居湖之东,历晋及唐,子姓繁衍,因以名湖。”杏山湖是余支湖的一部分,据载余支湖的面积超过万亩。但因为长时期的围垦,余支湖被围垦成众多湖泊江河,目前,杏山湖水域面积仅剩800亩左右。
为了进一步挖掘乡贤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杏山,杏山村从2006年开始,与在外的杏山籍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陈洲其,中国驻新加坡前大使陈宝鎏,远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著名武侠小说家陈汉山(笔名东方玉)等进行书信来往,2007年开始,杏山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编写了该镇第一本村史《鹦山史话》,该书由东方玉题写书名并作序,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资料。
2015年,黄家埠镇和杏山村共同出资60余万元,对陈汉山祖祠作了重新修缮布展,完成了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占地600余平方米的港台著名武侠小说家东方玉作品陈列室和杏山村家园馆的布置,里面共收集展示东方玉的武侠小说40余部、书法诗词作品20余件以及杏山村人文历史、陈氏渊源等。此外,家园馆还通过图文、音像资料和实物的方式,展示了杏山村的风土人情。
杏山村位于黄家埠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以杏山湖声誉得名。东倚东山支脉,与临山、牟山两镇连岗,南界牟山镇吴昂头村,西北与本镇回龙村毗邻。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90亩、山林1500亩、水面700余亩。由鲤鱼山、杏山、湖塘三个自然村组成。
杏山村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黄海标高在3.17—3.80米之间,一般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90KP2,地震力度6度,历史上无地震灾害,村内河水系比较发达,河道纵横,另有大量河汊池塘散步全村。
全村共有常住人口2929人,农户986户,村民小组长20人,村民代表48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96人。
村级基础设施完善。有村级医疗站1个,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垃圾实行袋装化,组建了保洁队伍。全村村道硬化已达90%以上。
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46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878元。工业主要以消防器材、织带、五金产品为主,农业主要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
杏山村先后被评为余姚市文明村、宁波市水环境整治试点村、余姚市环境整治示范村、先进党组织、共青团先进集体、妇女工作先进集体、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周边
余姚市阿忠农庄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黄家埠镇杏山村杏山
周边政府机构
杏山村硖询退役瞅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周边厂矿
天津市青海县天丰钢铁厂
地址:杏山村鲤鱼山13号
周边公司企业
宝鸡市佳惠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临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