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村

山门村 山门村区划 山门村村容村貌 山门村经济 山门村人文历史


山门村在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环抱中。曾有“雁峰屏绕何是路?碧水导游入山门”的诗句述其地理位置。村东北紧靠凤岭山,西南濒畴溪,连接104国道的岱山公路从主街道经过。畴溪上有193米长的山门公路大桥,过大桥,山(门)怀(溪)公路经晓坑至怀溪,并已计划开凿穿遥岭的隧道进入文成县;山(门)顺(溪)公路经矾岩达青街、顺溪。山门古称闫门、石门。位于化龙 南面,与镇百沙湖工业城比邻。辖下上、下山门两个自然村。2000年全村人口1255人,总户数330户,种植总面积1232亩,其中常年蔬菜300亩,木本水果115亩,鲜切花125亩,玉米3亩,豆类5亩,鱼塘1000亩。2000年全村工业总产值为2984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302万元,村集体纯收248.9万元,全村劳平13991元,人平收入7990元;村文明户238户,村文明标兵户26户,区文明标兵户1户。该村主要工业有真明丽灯饰厂、...

详情

山门村地名网_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山门镇山门村资料简介
  山门村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山门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326107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326。山门村与老街、大桥、曙光、山门社区、大桥社区、郭岙村、大岙村、永安村、下东山村、西山村、悦来村、亭后村、上垟村、水门头村、下路堡村、大岭脚村、溪源村、大屯村、坑东村、田中央村、丁步头村、高一村、高二村、大楼村、下屯村、石牛坑村、包山村、旺庄村、屿边村、梅丰村、平西村、蒲峰村、高墩村、桥西村、仁里村、旺源村、畴溪村相邻。 还有26个地名与山门村同名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山门镇山门村介绍

山门村在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的环抱中。曾有“雁峰屏绕何是路?碧水导游入山门”的诗句述其地理位置。村东北紧靠凤岭山,西南濒畴溪,连接104国道的岱山公路从主街道经过。畴溪上有193米长的山门公路大桥,过大桥,山(门)怀(溪)公路经晓坑至怀溪,并已计划开凿穿遥岭的隧道进入文成县;山(门)顺(溪)公路经矾岩达青街、顺溪。

山门古称闫门、石门。位于化龙 南面,与镇百沙湖工业城比邻。辖下上、下山门两个自然村。2000年全村人口1255人,总户数330户,种植总面积1232亩,其中常年蔬菜300亩,木本水果115亩,鲜切花125亩,玉米3亩,豆类5亩,鱼塘1000亩。2000年全村工业总产值为2984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302万元,村集体纯收248.9万元,全村劳平13991元,人平收入7990元;村文明户238户,村文明标兵户26户,区文明标兵户1户。该村主要工业有真明丽灯饰厂、千如电子帮、波派鞋厂、五金厂、红木家具厂等。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由于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2006年,广东好太太集团有限公司投产。2007年,山门村村委双百共建文明村投入200多万元修建山门村中心公园。投入80万元,重新装修山门村大宗祠。并投入250元建设环村公路,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008年度山门村被批为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一个以集团公司及台商为主的外商投资的工业城已初具规模。全村有外来人口3000多人,是本地人口的2倍以上。外来员工的增多,加快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1999年,山门村村委重视两个文明投入350多万元,建成占地22亩,以省一级学校标准设计的山门小学。投入15万元,把原旧小学重新规划、装修,改建成环境较好的幼儿园。并投入80多万元扩大入村主干道,重建了山门牌楼,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大的 改善。1999年度山门村被评为市发展经济先进单位。

2000年山门村工业总产值为2984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302万元,村集体纯收248.9万元,人均收入7990元;村文明户238户,村文明标兵户26户,区文明标兵户1户。山门村主要工业有真明丽灯饰厂、千如电子帮、波派鞋厂、五金厂、 红木家具厂等。 由于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1999年千如电子二厂、真明丽灯饰有限公司两家台资企业先后投产,工业产值达2.5亿元,增长93%,纳税95万元,比上年增10.5%。

山门村是浙南革命老区。村区有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井寺、 叶氏宗祠。

1937年,刘英和 粟裕率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红军挺进师进驻山门。1937年5月7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代表吴毓、董启文、陈铁军与国民党闽浙皖赣四省主任公署刘建绪的代表邓讱,在山门畴溪小学(现为山门小学)举行第一次和平谈判。8月24日,双方代表又在温州举行第二次谈判。9月16日,邓讱派王裕光、詹行烈来山门会见刘英,双方签署了协议。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畴溪小学内创办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粟裕,副校长何畏(黄先河),教务长黄耕夫,总务主任邓扫空。学员200多人,多数来自 温州、台州和浙南各县。课程内容主要是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统一战线政策、哲学、政治经济学、农村经济和群众工作。粟裕亲自给学员上课,他讲课通俗易懂,深受学员欢迎。干校的学习,生活实行军事化。睡的是稻草地铺,吃的是杂粮青菜,生活艰苦。但大家都很乐观,对革命充满信心,白天上课,晚上下村演讲宣传。当时,山门村上空军号声、歌声萦回,红旗与日月交辉。

距抗日救亡干部 学校不到100米的凤岭山山坳里,有座宋代古刹龙井寺,四周翠竹林、 古樟丛遮天蔽日。龙井寺的东厢钟楼上,是当年粟裕的办公室。楼下有口清冽甘甜的龙井,粟裕渴时饮此井水,疲劳时舀井水洗脸提神。他在龙井寺里,为培训抗日救亡干部,为扩编整训红军,为策划 红军北上抗日路线,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日日夜夜。1949年后,原红军挺进师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竖匾,悬挂在龙井寺门口。

1938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派东南局组织部长曾山来山门,向闽浙边临时省委传达了中共中央对浙江工作的指示,并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全体学员作报告,宣布红军挺进师编入新四军。3月15日,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结业,部分学员组成随军服务团,其余学员分配到各地领导抗日救亡等工作。3月18日,粟裕率领红军400多人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山门村群众集中在街路两旁,送鸡蛋,送军鞋,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将星陨落,流光山门。 粟裕1984年在 北京与世长辞后,遵照他生前遗愿,党组织和他的家属将他部分骨灰敬撒在山门凤岭山上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前的桂树林中,并竖碑纪念。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横额巨匾,悬挂在楼上。中共平阳县委在此设立了平阳县青少年教育基地。

山门村凤岭山下,始建于元朝元统年间(1333~1334)的 叶氏宗祠,曾是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经常出入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召开过许多政工会议,布置过抗日救亡运动的许多任务,刘英在壁板上书写:"团聚与组织千万的民众,一致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数幅标语。山门村民,尤其是叶姓族人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中,冒着生命危险,完整地把它保存下来,成为珍贵的文物。现在,祠堂门口挂着当年红军挺进师政工干部、原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李资平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政治部旧址"的竖匾。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红军挺进师离开山门后,受党教育的山门村人,更加紧密地配合游击队打土豪、惩劣绅,抗苛捐、拒杂税,为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裁缝师傅张廷铭秘密为游击队缝制被服;医师林树槐为 游击队救护伤员,并传送情报;郑克旺、周扬高等民兵严惩地方恶霸,威慑敌人,等等。许多山门儿女,为了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南侧50米处的向阳坡上 烈士公墓里,就长眠着林瑞清、杨青梅、潘联英等数十名烈士。现山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年年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岁岁瞻仰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展览馆和粟裕同志骨灰敬撒处,教育下一代为振兴中华奉献青春。

山门村,古称闩门、石门,据传明洪武九年(1376年)建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上山门、下山门两大部分,以农业为主,常住人口1300人,外来人口5000人。山门村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村内的李氏“大宗祠”静静地立在村中心已历经五、六百年的风雨洗礼了,绝大部分至今保留完好。山门村的宗祠共有七座,坐南向北,在街道边建筑群成一横线排列,其规模在广州 祠堂中实属罕见。

现存于大宗祠内有一块清朝 咸丰年的“进士”的牌匾,高中者为李光廷。据历史记载,李光廷(1812~1880),字著道,号恢垣,番禺化龙山门村人。清咸丰元年(1851)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任吏部封验司主事,曾主讲禺山书院,并立有旗杆夹保存至今。据说, 太平天国之忠王李秀成亦是山门村先人之裔,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李家祥也是山门村之后,真可谓人才济济,鼎盛一时,激励着山门村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大宗祠成群见证历史:山门村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基本上都是李姓为主。村内的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了五、六百年的风雨洗礼,绝大部分至今保留完好,是典型的岭南祠堂式建筑。祠共三进,正门有一对雕刻精美的石鼓,大门两旁上有“龙门世泽,鹿洞儒宗”的对联,头门进去,就是中堂和后堂,建筑布局主次分明,纵横规整,严谨对称,厅堂轩昂,空间宽敞,廊庑秀美。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 木雕、 砖雕、 石雕等装饰艺术,特别是横梁的精致雕刻,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技艺精湛,内容有神话、传说,可谓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 山门村的宗祠共有七座,坐南向北,分别为李氏大宗祠、东城公祠、瑞琳公祠,也称作镇毓堂、光大堂、纯嘏堂,连同子孙座白须厅、刘厅、昌炽堂,成一横线排列。大宗祠“镇毓堂”讳名“宗礼”,育有三子,长子“光大堂”,次子早年外出谋生,三子“纯嘏堂”,即瑞琳公祠。三子之子孙也有立祠,故山门村现有祠堂达七座之多,但由于遭长久的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已颓败不堪。

“神轿”工艺堪称绝: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宗祠内的“神轿”。 神轿为清 光绪六年建造,距今已有100多年。据说,这种神轿(学名“肩舆”)是以前岗尾十八乡洪圣宫出会用的。神轿的雕刻镂空工艺非常精细,玲珑剔透,用 朱漆和金泊装饰衬托,更显得神圣灵光。神轿是用红木造,底盆宽一米,前后长度有1.5米,四角有四条主柱,柱身雕有盘龙花纹,两侧装有铁环(用来穿套抬轿的木杠)。轿的前檐顶到地面有近两米高,迎面板是宝顶式,由莲花瓣形曲线组成,全部都是 浮雕。轿脚四周装着镂空连枝花和回纹图案的花牙子。全轿最精彩的木雕部分,是左右顶柱雕刻的八仙过海等神话人物,手工精湛,形神俱备。轿身左右侧和背面都装有玻璃窗。门楣、窗框及四周隔扇,刻有牡丹、百子石榴、玉兰等花卉图案,浮雕、阴刻、镂空等工艺相互交错。轿中的圈手太师椅,有五幅镂空缠枝花背靠,左右扶手的龙头张口仰面,有帝王的龙椅宝座般的王者气势。

“群庐”建筑中西合璧:山门村有座楼叫“群庐”,是抗日时期汉奸李朗鸡的家乡住所,是一间具有浓厚半封建半殖民主意色彩的建筑。群庐建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乙亥年重修。群庐建筑结构分为左右前座及右后座,分二层;右后座与右前座连成一体,但建筑有别。左前座与右前座中有一走廊,左前座在文革时被火烧去二层的木板,现只剩下外墙结构。右前座正门上额刻“群庐”两个字。“群庐”由传统的砖木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采用近代建筑技术,既有中国传统式的建筑,又有中西合璧的新式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周边书店

台铃电动车 地址:山门镇菜场路2-4号
山门镇菜场路2-4号

周边乡镇

山门镇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周边村庄

山门村 地址:温州市平阳县平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