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渡村

新渡村 新渡村经济发展 新渡村新渡村 新渡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渡村人民生活 新渡村百度地图


新渡村属龙港市,坐落于鳌江入海口南岸,东北临江,与 平阳县的鳌江镇隔江相望,交通 便利。新渡村人,祖祖辈辈依靠一片围垦的海涂而活。为求生存,在农耕之余到江边捕鱼捉 虾,而后学习钱库芦浦近海捕捞经验,用 苎麻自织布状密网,捞闸虾子(腌成后又称"虾几"),以此贩运附近山区换取薯丝度日。1950年 土地改革时,70多户的新渡村仅有一户地主,其土地还不足20亩。靠毗邻的流浦村照顾,划出部分 土地,方使 贫农分到了土地,村民之贫困,由此可见一斑。从50年代到70年代,单一的农渔业生产及人口的不断增长,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村里除添置几栋简陋的瓦房外,一色的茅草房依旧不变。1962年,新渡村人口397人,劳力95人,年均劳力收入239.6元,人均收入49元,人均口粮195公斤(稻谷);1969年,新渡村人口593人,劳力143人,年均劳力收入205元,人均收...

详情

新渡村地名网_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新渡村资料简介
  新渡村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3032710120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327。新渡村与江浦社区、通港、海港、建新、镇前、龙跃、沿河、文卫、江湾、龙华、西南、站前、百有、望城、永盛、江滨、建北、龙湖、鹤浦、东浦、泰安社区、龙威、繁华、龙浦社区、芦光、中魁、双港、桂泉、砖瓦村、新兰村、新陡门村、咸园村、柳江村、西排村、东排村、流浦村、方岩村、河底高村、金钗河村、江口村、朝西屋村、池浦村、下埠村、洪宫村、李家垟村、下涝村、河北庙村、瓦窑头村、浦后村、三大屋村、黄家蓬村、涂厂村、新美州村、象北村、象中村、象南村、七河村、刘北村、刘西村、刘南村、黄中村、方北村、方中村、方南村、岑浦村、章良村、下东庄村、二河村、海头村、朝北处村、河尾村、后岸村、前东村、民主村、新垟村、海下村、西桥村、东河村、杨家宅村、双桂村、陈良村、下垟郑村、麟头村、林陈村、新光村、童处村、水深垟村、凤江村、凰浦村、三垟村、朱家站村、长连屋村、李庄站村、汇龙村、双龙村、张西村、孙店村、施良村、余南村、余北村、吴兰楼村、林官仓村、陈华垟村、张东村、韩家垟村、希贤村、吴家弄村、仕家垟村、陈宅村、梧桥村、徐家庄村、陈家宅村、环河村、周家车村、王家门村、下湾村、振棋村、寿山村、平桥村、都口村、卢处村、三大庙村、东庄村、月星村、大店村、上河头村、文楼村、薛南村、薛中村、薛北村、郭宕村、下水门村、西河村、新河村、芦浦村、儒桥头村、增产村、鉴后东村、鉴后西村、鉴后垟村、县后村、前垟村、石路村、林家院村、东门垟村、南宕村、前垟底村、黄楼下村、新桥村、仙坭船村、浦东村、浦前村、夏口徐村、黄东村、马鞍桥村、黄库村、倪前村、倪后村、北大垟村、马路下村、金家沿村、西浦口村、水心村、九刀连村、陈处村、舥艚村、中段村、炉头村、老台村、七一村、七二村、平安村、泮河东村、泮河西村、林家庄村、方城底村、老陡门村、北岭村、下乾头村、垟底张村、横池村、浃底村、东浦口村、东山周村、山塘村、鲸头村、士金兜村、港头村、瑞岩村、联友村、云岩村、金中村、凤山村、山前村、中对口村、上对口村、三峰村、梁峰村、县良种场相邻。 还有14个地名与新渡村同名

龙港镇行政区划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新渡村介绍

新渡村属龙港市,坐落于鳌江入海口南岸,东北临江,与 平阳县的鳌江镇隔江相望,交通 便利。

新渡村人,祖祖辈辈依靠一片围垦的海涂而活。为求生存,在农耕之余到江边捕鱼捉 虾,而后学习钱库芦浦近海捕捞经验,用 苎麻自织布状密网,捞闸虾子(腌成后又称"虾几"),以此贩运附近山区换取薯丝度日。

1950年 土地改革时,70多户的新渡村仅有一户地主,其土地还不足20亩。靠毗邻的流浦村照顾,划出部分 土地,方使 贫农分到了土地,村民之贫困,由此可见一斑。从50年代到70年代,单一的农渔业生产及人口的不断增长,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村里除添置几栋简陋的瓦房外,一色的茅草房依旧不变。

1962年,新渡村人口397人,劳力95人,年均劳力收入239.6元,人均收入49元,人均口粮195公斤(稻谷);1969年,新渡村人口593人,劳力143人,年均劳力收入205元,人均收入64元,人均口粮151公斤;1974年,全村人口629人,劳力168人,年均劳力收入155.4元,人均收入71元,人均口粮256公斤。尽管1977年人均收入达到107元,新渡村197户887人,尚有92户386人生活窘迫。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村党支部解放思想,发动村民千方百计抓收入。首先重建50年代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砍掉的古渡口--新渡。集资15万元,安排劳力14人,两艘各40匹马力的渡船,日夜渡运于两岸之间。随着龙港镇的崛起,日均乘渡旅客在3000人以上,年收入32.5万元。

80年代初,农业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们自动组合,农业生产由精于耕作的少数村民承担,更多的劳力投入搞工 副业、长途贩运等多种经营。

1984年龙港建镇伊始,大兴土木工程, 建筑材料奇缺,一度行情看涨,新渡村抓住机遇,1985年投入30多万元,在镇北沿江路办起了第一个建筑材料交易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建简易房50间,并辅以 旅馆、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安排市场专管人员21人,成立一支51人的专业运输队,备有吊机、车辆等运输工具。在市场交易的商贩有90多人,分别来自 福建、 江西和 泰顺、文成、平阳及 苍南县山区,也有少数新渡村民。年成交额500万元,除上缴利税等费用外,净收入16万元。

1990年, 毛毯纺织业在龙港崛起。地处新渡村的人民北路形成了毛毯一条街。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投入300万元,先后建成了第一、第二两大毛毯市场。两市场共占地1.6万平方米,房屋322间。 市场建成后,吸引了300多户个体织毯户携家带眷置办毯机租市场用房,投入毛毯生产交易。计有织毯机1000台(其中有60台为本村村民所有)。日成交额平均在20万元,年净收益135万元。

毛毯市场的投入营业,启动了整个新渡村的经济。参加市场管理,服务于市场运输,自备织机投入织毯、交易者,计1000人左右。1992年,新渡村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以毛毯市场为依托,与镇工商分局合资,择中心地段,投入4000万元,创办一个占地4.3万平方米、主楼九层、2400个摊位的大型纺织工业品市场,已投入使用。

除此,村成立运载砂、石专业队,投入劳力90人,运输船30艘,年收入130万元。

烧制 蛎灰亦是一部分村民的副业,新渡村有灰窑9条,参加生产50人,年收入9.5万元。新渡村无剩余劳力,花甲老人也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作。此外,还雇请了外地来村的打工仔、打工妹200多人,以解 劳力不足。

新渡村位于 鳌江入海口南岸,东北临江,与 平阳县的 鳌江镇隔江相望,南与 方岩村接壤,西与 流浦村毗邻,沿进港公路西行,过龙港大桥与104国道连接,交通便利。全村318户,1267人。以孔姓为主,约占全村总人口的96%。明成化五年(1469),有孔姓从温邑一都迁此定居,几经沧桑,人口繁衍,逐渐形成村落。清同治间,始设渡口,筑简易码道。因村在江口平安渡、方岩安澜渡之后,故名新渡。 清代属十都, 民国为新桂乡第五保。1949年后属湖前乡。1984年属苍南县 龙港镇。

1992年,新渡村有318户,1267人。以孔姓为主,约占新渡村总人口的96%。村址昔日是江畔一片荒凉滩涂,渺无人烟。而今一条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一幢幢华丽的住宅鳞次栉比。沿江岸而踞的防潮大堤连接着江滨公园,堤上木麻黄树已经成林,为新渡村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1992年,新渡村被评为苍南县文明建设先进村。

新渡村注重老人的文化生活设施建设。1991年,村出资20多万元建一座老人乐园,于1992年竣工。老人乐园环境清幽,造形美观,将现代建筑与民族风格巧妙结合,是一幢三间三进的建筑。正堂高阁中以白玉石塑造 孔子立像一尊(村民96%以上属孔姓),两壁白漆黑字,简述孔子传记。

建筑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左右两厢为两层楼宇,是老人们活动憩息的地方,按不同活动的内容,分隔成棋类室、图书室、电视室、文娱活动室等;四周绕以围墙,园内花坛巧筑。老人们在此各自寻找生活的乐趣。该园落成至今,游人颇众。昔日贫困的小渔村。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村民的物质生活走上了富裕的道路。1989年建成了位于镇北的新渡街,东起江边,向西延伸,穿村而过,长1000多米,宽13米。两旁商店林立,鳞次栉比。楼群一般高4~5层。外表大都用彩色或单色瓷面砖贴面,合金铝窗架辅以茶色 玻璃,前后铁拉门。

室内装饰更是讲究,普遍采用水磨石地面,前街后道,水、电配套。经统计,新渡村的318户,已建房211户(其余107户在待)。至1992年底,人均住房面积为28平方米。家用电器已经普及。199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3500元,是60年代的80倍,70年代初的55倍。

新渡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

周边诊所

兔优口腔 地址:温州市龙港市新渡街龙港市第一中学西侧约60米
温州市龙港市新渡街龙港市第一中学西侧约60米

周边村庄

新渡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龙港商厦(人民路西)

渡龙村 地址:温州市苍南县灵炎线

新渡山脚 地址:温州市龙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