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头村
渡头村 渡头村杨府圣王家庙 渡头村杨府宅 渡头村圆形水井 渡头村杨尸路、杨尸桥
渡头村位于温州瑞安市碧山镇,是温州民间神祗杨府圣王杨精义真实的或传说中的故乡。有杨公府宅、合家团圆墓、杨家井、杨尸(氏)路和杨尸(氏)桥的遗址。庙在村口往西约500米处,临河而建,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长8.5米,宽6.3米。外围地基总长20米,总宽13.4米。庙中供奉15座神像。正龛供杨精义及其夫人葛氏,殿前石柱上有对联:“神降西村渡头百代留声誉,徳被东域华表千秋志本源。”传说杨府爷托梦给村中老人,说要全家团聚,造一个杨府爷庙。于是,村里人经过求签,选中了现址,并造庙于此处。1985年,在碧山龟岩村,发现了一块残碑(现存碧山寺)。石碑记载如下内容:唐太宗甲辰年五月廿四辰时诞生,翁姓杨讳精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人也……翁至六十五岁,辞职告归,原祖山一岗,名曰北山,翁创造一寺,号松古寺……翁寿一百零八岁,一旦拔宅飞升,荣登天府...
详情渡头村位于温州瑞安市碧山镇,是温州民间神祗杨府圣王杨精义真实的或传说中的故乡。有杨公府宅、合家团圆墓、杨家井、杨尸(氏)路和杨尸(氏)桥的遗址。
庙在村口往西约500米处,临河而建,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长8.5米,宽6.3米。外围地基总长20米,总宽13.4米。庙中供奉15座神像。正龛供杨精义及其夫人葛氏,殿前石柱上有对联:“神降西村渡头百代留声誉,徳被东域华表千秋志本源。”
传说杨府爷托梦给村中老人,说要全家团聚,造一个杨府爷庙。于是,村里人经过求签,选中了现址,并造庙于此处。
1985年,在碧山龟岩村,发现了一块残碑(现存碧山寺)。石碑记载如下内容:
唐太宗甲辰年五月廿四辰时诞生,翁姓杨讳精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人也……翁至六十五岁,辞职告归,原祖山一岗,名曰北山,翁创造一寺,号松古寺……翁寿一百零八岁,一旦拔宅飞升,荣登天府。翁自逝世致精光不散,道义常昭,由是灵著海澨,祈祷咸应……
这块残碑是清光绪四年(1878年)庠生陈见龙等人重立的。光阴荏苒,100多年后石碑再见天日。无独有偶,《平阳县志》中也有与这残缺石碑的记载相似内容。《平阳县志·神教志》记载:“……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三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里,亦仙去。”
这块石碑原来就保存在三甲村的碧山寺(原名松古寺)里。“‘文革’时期,有人担心石碑遭破坏,龟岩村村民将之藏了起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碧山重修杨府庙时,这块石碑才被拿了出来。正是有了这些依据,我们才在村里新建了杨府爷的家庙。”
这块现存于碧山寺的残碑,青石材质,字体为楷体。碑额有“(杨)太老仙翁正直真君福佑圣王行实”字样,因为文字记载具体细致,也成为杨府爷来自渡头村的重要标志,《温州地方文献丛书·历代碑刻二集(下·瑞安县文成县)》中,收录的相关内容即来自此碑。
杨府宅位于渡头村村西,原宅三进,四合院式,占地面积4950平方米(一说24.8亩约16533平方米),现宅基原貌全无,在原址的边上已建了数间民房。来到杨府宅。“杨府宅”也叫“杨公府宅”,因杨府爷“拔宅飞升,荣登天府”之后,村里只剩下了“杨府基”的遗迹。
这片空地道坦前长满了杂草,据称,这里原是土堆,1969年被推平。村民的说法是,此地面积约20余亩,就是原来杨府宅宅院,系三进府门。村民称,此地早些时候曾有过类似瓦片物被挖出,其中还有水井及石井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地人在此附近建房时,曾挖出门台基的大石板等据称系古建筑构件。
在渡头村东侧的一块荒地中,有一口水井的遗迹。据村民称,这口井便是杨家井,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应该是杨府宅内的水井。据悉,原本该井口上方堆有3米高的泥瓦混合土堆,当时生产队欲改荒地为良田,于是将土堆夷平,结果发现了这口水井。
水井直径一米余,圆形,有方形长石条竖立于井中,该石条高出井口约20厘米。村民怕惊动神明,惶恐之余将水井草草掩埋了。现在荒地上,还留有数块当年从井内挖出的长条形石头。
2008年,渡头村村民再一次寻觅挖掘水井,但由于水多地潮,泥泞不堪,挖掘工作无法进行,遂放弃。
2010年村民租来挖掘机再一次对其进行探索挖掘。当时挖掘机碰到硬物,疑为古井遗址,担心破坏古文物,便停止挖掘,以待相关部门来鉴定。据传,古井或许是杨家遭李林甫迫害时藏宝所用。当时因唐兵追杀,杨氏子孙便将不便带走的财物藏于水井中。为防他人盗窃,便在井中镇一长条形石头作为记号,又在井口上方堆起3米高的土堆,想等灾难过后重新取出。
关于这口水井,在村里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唐时杨府有丫鬟死于井中(原因不明),于是取长石以镇邪。后经岁月流迁,井埋土积便成了夷平之前的土堆模样。
在杨府宅、杨家井的西边,还有一口称为“杨深浃”的水塘,水塘面积约200平方米。因其水位较深故名杨深浃。据传原来的杨深浃比现在宽阔得多。2000年,因村里在水塘边的杨氏路原址上铺修了新路,水塘面积缩小为今天的规模。传说这口水塘早年也是一片水田,因为唐时建造杨府之故,于此处挑土,田地里的土被挖走,便形成这口水塘。
在杨府宅的西南方,杨深浃的边上,有一条长约两公里的水泥路,南北朝向。这里原来是青石路,在2000年时修建成现在的水泥路。
这条路原来叫杨尸路,南面的那条桥叫做杨尸桥。后人因‘尸’字不吉祥,就将其改成‘氏’。
唐中宗在位时,杨门遭权奸所忌(一说为玄宗时的李林甫),唐兵追杀杨门一家。当时杨精义在松古寺(今碧山寺)修行,七子杨国刚在陶山白岩山修行,得以躲过此劫(据传当时修行者、出家人不与世务相干,故可免兵祸)。除第八子杨国强被杀害外,其余儿孙尽皆逃散,不知所终。因为,八子国强被唐兵杀害于杨氏路上,故新中国成立前,每逢灾害年景,村民便在杨氏路上摆香案,供三牲祈雨,据说屡有灵验。
杨氏桥位于村南一公里处。与新造的一座公路桥相隔5米,过去杨氏路与杨氏桥相连呈“几”字形。为何在此处要拐弯呢?据说是为避路冲,故向西移5米造桥。现新桥则直接连接杨氏路,笔直通达。
此外,在杨氏路的西侧,还有一处杨家团圆墓的遗址。现在墓地被一片荒草覆盖。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团圆墓还有坭墩,1958年大生产运动时,因该村第九生产队社员移墓造田而湮没了。当初挖掘时,墓上有一个高60公分、宽40公分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唐中宗乙未年杨府家丁团圆墓”字样,现碑石无存。
杨府爷还是温州本土惟一受过赐封,且被写入正史《清史稿》的神仙。在东南沿海一带,每年举行纪念杨府爷的“拦垟福”民俗活动,十分热闹。
周边中学
瑞安市陶山镇中学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花园底瑞枫线陶山镇中学
周边乡镇
陶山镇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周边村庄
渡头村
地址:温州市瑞安市渡头路
桐浦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陶山镇桐浦村村民委员会(高桐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