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界村

大界村 大界村文化教育 大界村发展建设 大界村方言特色 大界村风土人情 大界村节日风俗 大界村大界古迹 大界村周围古迹 大界村著名人物 大界村相关诗赏


大界村与郭路村、绅坊村相邻, 位于左原岭山麓。有明庆禅寺、南宋刘黻题名的“源远泉”摩崖石刻,和他为其母修建的慈济桥等人文遗迹。景色浑然天成,乡风醇厚。虽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良好,现有高速铁路通过。村内有龙门山庄、跑马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目前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8人,其中小学生83人,中学生65人。 大界村风景照 (9张)近年来,大界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在村部建立一个便民服务网点,为群众提供优质良种、农药、化肥。几年来推广小麦高产攻关田2000亩、种子田200亩、示范 村址 田500亩,并积极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套种模式,大豆套玉米1000亩、红芋套玉米800亩、小麦套西瓜1500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又向订单农业发展,谢桥镇同上海高榕公司签订1000亩荷兰豆种植面积,该村签订了340亩荷兰豆订销合同,在种...

详情

大界村地名网_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石帆街道大界村资料简介
  大界村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石帆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38200722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382。大界村与西湖社区、朴湖社区、东朴湖村、朴湖一村、朴湖二村、朴湖三村、西洙村、上河头村、前林村、大林后村、潘垟村、竹屿村、河沿村、汇头村、河淇村、上官塘村、下官塘村、青屿村、后屿村、山前村、下雪村、陈岙村、绅坊村、郭路村、上贾岙村、下贾岙村、左原岭头村、外岙村、万东坑村、岩宕村、大林村、贾岙村、官塘村相邻。 还有5个地名与大界村同名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石帆街道大界村介绍

大界村与郭路村、绅坊村相邻, 位于左原岭山麓。有明庆禅寺、南宋刘黻题名的“源远泉”摩崖石刻,和他为其母修建的慈济桥等人文遗迹。景色浑然天成,乡风醇厚。虽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良好,现有高速铁路通过。村内有龙门山庄、跑马场等休闲娱乐场所。

目前整个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8人,其中小学生83人,中学生65人。 大界村风景照 (9张)

近年来,大界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在村部建立一个便民服务网点,为群众提供优质良种、农药、化肥。几年来推广小麦高产攻关田2000亩、种子田200亩、示范 村址 田500亩,并积极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套种模式,大豆套玉米1000亩、红芋套玉米800亩、小麦套西瓜1500亩,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又向订单农业发展,谢桥镇同上海高榕公司签订1000亩荷兰豆种植面积,该村签订了340亩荷兰豆订销合同,在种植管理上实行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药、统一施肥,为群众解决购买所需材料资金困难。目前正是荷兰豆收购季节,高榕公司技术人员称该村的种植是公司种植荷兰豆以来长势最好的一年,预计亩产可达750公斤,农民亩均纯收入可达2000元,有力地推进了该村经济发展。

大界村人讲的是虹桥“土话”,虹桥土话包括地域有虹桥、 蒲岐、南岳、淡溪、四都、天成、 石帆和芙蓉、南塘、 清江、雁湖、岭底等,可以称为虹桥方言区,也可以叫虹桥片区。那里的人们把新娘子称新孺人(白读“银”)、妻子称鸾人(白读“银”)、祖母称阿婆、姑娘称细囡、丈夫称老官、外地人称外路人、热水称汤、丢失称遁、花蕾称蕊 抚摸称捋、年糕称粿、瞎眼称瞙瞊、母鸡称草鸡、蟛蜞蟹称大摮丸、……;和绝大多数温州人一样,把咸菜说成菜咸、把拖鞋说成鞋拖(白读“塌”)、把热闹说成闹热,把馒头说成面包、把包子说成馒头,把豌豆说成蚕豆、把蚕豆说成豌豆……。虹桥“土话”虽然难懂,却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用来吟诵唐诗宋词,在声调和押韵上比普通话更臻完美,更能凸显诵读的韵味。虹桥“土话”地处温州方言区域的边缘地带,吸收了黄岩方言( 大荆话)的部分词汇,能充分体现出两个方言区域交接地的语言变化情况,在语言地理学上有较典型的意义。虹桥“土话”与相邻的“乐成话”相比,在腔调上虹桥话显得“硬朗”,乐成话显得“软柔”,所以有人说帅哥讲虹桥话更“酷”,美女说乐成话更“甜”。

分家:儿子成家立业,分家自立门户,新灶升火,须从老灶引火种,称“暖灶”。分家时厨房,餐室用具如菜柜,桌凳等一般由媳妇娘家赠送。

迁居:搬入新居,给新邻居分送 汤圆,以示“结缘”并置酒席招待亲友,以示庆喜。

下葬:对已故之人灵魂非常崇拜,大摆筵席,亲朋好友聚集,燃放烟火炮竹,请僧人超度已故灵魂。下葬时间为白天的上午,当日,整村的男女老少均去“送葬”,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排着长长队伍,事主给每人发放“毛巾”示谢,意为擦汗用,一般”下葬“到附近的山上的陵园,路途遥远。

信仰:大多人信仰佛教、基督教,僧院密集,村内有明庆寺、普明禅寺、白马殿、大殿等僧院道观及刘氏宗祠、叶氏宗祠等祠堂,多是居民捐助承建。

呈会:“呈会”是原始的互助性民间金融活动。打个比方来说:有10人参加“呈会”,“呈”1000元的“会”,那就是一人出100元,由抽签决定这1000元先呈给谁,或者说谁家急需用这钱先呈给他。“呈会”一般有个会主,通过摸文确定先后顺序(打骰子产生)。其中也有的是每月摇骰,摇到谁轮到谁。比如说这是个1000元的“呈会”,上月收到会钱的人,后面每月交一脚会钱(100元+利息),没有轮到的只交会钱。还有一种办法是,各脚(人)事先认定收会顺序、时间,会钱按收会时间先后递减,最后收会的人出的会钱最少,算是利息补偿。第二个月起,会主去各脚(人)处收取会钱,交给顺序轮到之人,这个过程叫“拔会钱”。呈(收)与拔(付)过程,就是资金集聚途径。

春节:俗以五天为期,也就是正月初一至初五。但农村到灯期终尽前都叫“正月头”,有与元宵连而称之的习惯。初一清早起来燃放双声爆竹三个,或兼放百子炮一串,俗称“开门炮”,表示迎接新年。家庭主妇也随着起来烧佛茶,盛以江西瓷盏,供于家先与六神神位之前,并焚香燃烛,三拜而止。继煎红枣,以备款待拜年客人。

老年人或当家人一起床便到社庙或附近寺院点佛灯,而且还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的习俗,祈求保佑新年吉利。

初一不出门:初一不出本地探亲访友。县东白溪等地初二、初三也列为出门的禁忌日子,

如有入乡不问俗者贸然登门,必将受到当面指责。初一不扫地,倘非扫不可,则须由外向内施帚。三日内不得出尿盆粪桶。五日内不得敲击地盘,即桶之类的事,也须在地盘外进行。

望正月:从初三起,未望年夜的挑着金盒去看望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兼行

拜年,俗称“望正月”。礼物以松糕或捣糕为主,其次为鱼、肉。此外,还有荔

枝、桂圆等的红封元宝纸包。习俗规定老亲四样,新亲六样。回盂礼品除两个红

封纸包外,还有茶食包和柑橘、荸荠之类。上述被望的(包括望年夜在内)长辈

亲戚,一般都在灯期开始前回拜。倘婿、甥、干儿的祖父母、父母已作古人,则

可遣儿子前去回拜。凡正月第一次探亲访友,不论辈分高低,都须携红封元宝包

两个。被探望者必须泡茶,煮点心,甚或设宴款待。否则,习俗认为失礼。

元宵节:元宵节即正月十五。元宵迎灯是传统习俗。大界村有“拔龙”习俗,花灯是一节节接起来的,不象单独的。由年轻人抬着,一节花灯大概有2米多点,所以拔龙的时候那花灯特别的好看,看起来很是壮观。

15年拔龙 (5张)

冬至:冬节吃汤圆冬至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捣年糕:也叫“捣糖糕”。蒸好的糯米捣成糕,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掸新: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

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贴春联: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分岁酒:又称“年夜饭”。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

开门炮: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

拜年: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从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

穿新衣: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中云锦,形成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明庆寺,在石帆镇大界村,坐北朝南,王十朋曾在此开辟书馆。古寺村落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古物古迹甚多。

旧名明庆院,唐天授三年(692)创建,初名云光院,宋祥符五年(1012)赐额“明庆”,为我市古老寺院之一。唐宋两代,山门兴盛,另有子院日教院。宋大观中(1107-1110)重建,后废。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僧并入寿昌禅寺,后废。嘉靖四十五年(1566)道人郑明之重建。清嘉庆间修葺。民国十年(1921)僧果正重建,僧四众,属净土宗。 1951年土地改革后,僧散,寺宇为地人居住。1980年后,有道士进寺管理。前殿改神殿,寺宇五间。1991年,僧海空住持。1992年建大雄宝殿。1995年落成,为五间双檐八爪,高约16米,中坐释迦文佛一尊。1996年上半年建西轩二楼七间,下半年建东轩二楼九间。前二幢是老殿,坐道教三清。2002年建钟楼一座,大殿东轩外建药师殿三间,双檐飞角。2006年拆除前进老殿,改建天王殿三间为山门。老寺左右木结构轩楼未拆。全寺占地约4000多平方米。僧十三众。现住持释海空,俗家大荆人。该院仅出过宋代高僧严阇梨(贾姓,王十朋舅公),拜知性和尚为师,在寺坐化,成为道场(见人物传)。继之有宝印师(王十朋叔父)和宗觉师,与王十朋有诗文来往(见人物传)。明代出过大千和尚,经典精通,称为禅师。明庆寺位于大坟山麓,东偏南一里多是大桥头村,南距界塘村约一里,西去左原岭头二里多,寺后高山是“双角尖”。后山竹木青茂,四围山场农田。

王十朋在明庆寺开书会期间,有《明庆忏院》诗序云:“明庆忏院上方地爽而幽,盖精篮之胜也。予因会友托迹于其间,一日探囊中,得石刻诗一本,乃王瞻叔国博先生题台人秀野堂也。摹写景物颇类于此,因置之壁间,意有感触,遂借其韵。”

诗云:“下帷精舍远尘繁,境净心清事不关。案上忘机有黄卷,眼中得趣是青山。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准拟他年挂冠后,飘然杖履白云间。”但等到他挂冠的时候,生命却已接近终点。

乐清诗人宫秋白在戊子年明庆寺观音诞斋宴之际作七绝诗《明庆寺食斋风雨大作》,诗文:“凄风怒水逐佳斋,明寺青山共客来。山欲有心览故雨,水痴无意断尘埃。”

慈济桥1983年列为乐清县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 乐清县志·津梁》记载:慈济桥,宋 刘黻(fu)母解氏建,今谓大桥头,以上俱三都。

慈济桥位于乐清市石帆街道大界村,横跨于大界村门前溪上。慈济桥系二墩三孔梁式石桥,桥两侧不设栏杆,桥长11.6米,宽2.8米。每孔上铺石板六条成桥面,中孔稍高,边孔各自下斜,使全桥略呈拱形。多数桥板呈暗红色,石质坚硬,历经数百年风雨踩磨,桥面显得异常光滑。中孔南边石板侧面刻有桥额“慈济桥”三字,凿痕极浅,苔迹斑斑。东、西桥墩柱石各为四根,中间桥墩柱石各为五根(其中一处断裂,缺失一根),上架横梁石,以承桥面石板。中孔桥墩外柱上有刻字,北面左边刻“太夫人解氏舍钱”,右边刻“咸淳十年六月吉日谨建”等字,而南面桥墩外柱上的刻字跟北面则刚好相反,左边为“……十……月吉日……”,右边为“太夫人解氏舍钱”。据此可知,慈济桥为咸淳十年(1274)解氏捐助修建,而解氏系宋吏部尚书刘黻(fu)之母。慈济桥是现在乐清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宋桥之一,梁架构件均系七百多年前肇建时的原构。

大界村慈济桥 (3张)

市级文保单位

玉箫屏右翼,左原岭头下,峭崖下一股清泉碧波荡漾,石壁上“源远泉”三字清秀刚劲,熠熠生辉。三字系山下大界村人、南宋忠烈刘黻所书。 源远泉 (4张)

慈心亭伴随溪西桥边慈济桥而立,亭子曰慈心亭,至今七百余年,沧海桑田,原亭经战火摧残,已然不在,但今时乡人为纪念南宋末年那段尘封的往事,根据亭圮址筹资新建了慈心亭。

有关刘氏遗迹孝悌里,见《刘氏宗谱》里的“郭路八咏”序:“夫郭路其地至灵,其境尤盛者也。观朝阳之阁,源远之泉,皆忠肃公所建所题者;多孝悌之里,慈济之桥,非公兄弟与夫人所居所成者乎?……”

所谓“孝悌之里”指的就是孝悌里,从《刘氏宗谱》的《胜迹》里,知道八景之一的孝悌里也在大桥头,是邑令郑滁孙为刘黻、应奎、应璧兄弟立。

但惜经过七百多年烽烟战火,时代变迁,孝悌里遗迹已遭损坏,现已无人知晓具体遗址,此迹有待当地人考察!

朝阳阁是刘黻读书之处。应奎在《蒙川遗稿》序中,言“庐室为毁,幸而读书之朝阳阁岿然于苍梧之间”。此序作于元大德五年(1 3 O 1)。

时郑滁孙作《朝阳阁记》:“荡中有峰曰朝阳,清润而荷立,梧桐生之,作室以名读书之阁。”

殄宗谱“郭路八咏刀的《朝阳阁》一诗中,有“老久朝阳阁已荒,朝阳峰尚倚空苍“之句。

诗作年代不详,其阁已毁。而今连哪个山峰叫朝阳峰,当地也没一人晓得,深为遗憾。开会座谈时,一位老人说他先父在世时曾讲过,大桥西面原慈心亭址西侧路边的一块空地,从前是刘黻公建屋读书的地方。但实地察看,不见一点可证的实物或痕迹,故阁址一时尚难确定,有待当地人考察。

普明寺,坐落在石帆镇大界村东山咀头,坐北面南。寺后是海拔485米的双角尖山,前有甬台温铁路通过。大殿占地200平方米,为三间两偏平房。 1995年间建东轩六间两楼。2000年续建二楼六间西轩。头进山门是老旧平房五间,坐四大金刚、弥勒。今又在西轩外高基上,新建二楼三间多佛殿。其天井前有放生池,池中央端坐观音大士巨像。寺规模比前扩大,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山门口有石狮一对及石桌、石凳,遍植花木,两棵大樟树遮掩寺前,住持尼寂慧,收养了7弃婴。

民国时期李氏地主住居遗址,住居年久失修,周边土地已盖上新房,破损严重,有待保护!

大界村地主居遗址 (3张)

由当地村人建造旅游娱乐景点。 大界村跑马场 (6张)

由当地村人建造农家乐风味餐饮。 大界村龙门山庄 (3张)

大界村北宋家尖(今称双角尖)山峰顶上相传有晋代山寨,但惜年代久远,且山峰险峻,少有人上山详探,此迹有待当代人考察。

为村人出资建设的健身观光登山道,由界塘溪前源远诗廊上山,山头包含一座狮子山炮台。

狮子山 (4张)

刘黻墓

市级文保单位

刘黻墓在左原岭上,系衣冠冢,是后人为缅怀这位乡贤而建。常有人爬山越岭到此瞻仰。

郭路宁安 堡古城

郭路村原名郭路庄,晋朝著名学者、文学家,擅长阴阳、术历、天文、卜筮之术的山西闻喜人 郭璞,曾到过此村。此村后来曾取名为“郭路庄”。古时候, 虹桥平原尚是海湾和滩涂,古 驿道从龙门山下通过。车马 商旅来往不断,龙门山又是天然屏障,郭路也算是战略要地。

郭路有 宁安堡古城、郑王庙、好义门,根据光绪年间金氏宗谱记载:

郭路金姓始祖经公、良公兄弟,湖北襄阳人,王莽在位时弃官避难,携家徙温,后迁乐之龙门山麓。城堡是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听耕、霞川、友阑诸公合建,周围400丈,三门出入,时 倭寇乱,建城堡以自卫,取名 宁安堡。

郭路三坛院是古时候十八担书笼出发去考场的初始地点。

贾岙村原称鹿岩村。宋乾德年间(693~968),福建安溪人贾仁三任台州黄岩县尉,期满为变乱所阻,流落浙南,遨游山水。闻乐清雁荡山脉的龙门山麓风光宜人,便携眷居于龙门山麓。此地南面横亘龙门支脉,岩多窟窿,犹如群鹿驰过所踩下的脚印,故名鹿迹岩,顺取地名为鹿岩村,即今贾岙村。

贾岙村的杰出人物当推贾如规。 贾如规(1088~1166)字元范,号鹿岩居士。平生手不释卷,钻研儒学。北宋靖康初,金人迫近。时如规为太学生,诸生恐惧,欲逃去,如规道:“我辈久被教育,国家阽危,乃苟免求活乎!”闻者愧之。南宋绍兴七年(1137),中特奏 进士,御封兴国军司理,并御赠“司理”匾额悬其府门。宋代 状元王十朋曾以“真君雅敬黄承事,仙籍曾告窦十郎”诗句颂之。

贾如规轻财好施,据明隆庆《乐清县志》载:“族里有不能婚葬者悉资之,常折券斥金(《鹿岩贾氏宗谱》作'拆券金')周恤补赡为事。海溢之变,躬率乡社为掩流。岁大饥疫,乞人满道,为设糜粥,活人甚众。前后郡守亦皆移书问以赈济之策施行之。县起学宫,与钱尧卿等规划既成,又为置田养士。”

司理门

系南宋“兴国军司理”贾如规的府第大门。府门三间,坐西朝东,面阔6米,进深4米,高约5米。明间阔2.5米,次间阔1.85米。明间左右两榀有八角石柱一对,上有卷刹。柱头、梁枋和斗拱等构件,留有 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府门匾额“司理”二字原系南宋御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屋面原盖筒瓦,府门古朴、端庄。府门底有左右池塘两口,中以石桥沟通,当年养植 荷花。宋代的建筑物,迭经修葺,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明代修建后的面貌。

七星池

池水碧绿,终年不枯。其外形如北斗星座,夜间在月色下闪烁银波,常可映见七女星。据传,池名系宋代王十朋所取。民间故事《王十朋捉蟹精》即以此池附近的贾宅为背景。池畔有一眼水井,水净如碧玉,冬暖夏凉。

鹿迹岩

岩坡呈凤翼状,坡上窟窿星罗棋布,状如群 鹿踩过的足迹。其中一处维妙维肖。民间传说为“ 八仙过海”时仙鹿踏过的遗迹,故名鹿迹岩,贾氏祖先贾仁三建村即以“鹿岩”为村名。此岩所依的山形如凤凰,山上有古墓“金雀坟”遗址。

俩老峰

系龙门山光朗堂主峰之一,奇峰耸立,状似俩老者相伴,形态逼真。峰下山色如 画,草木葱茏,鸟语花香。

王十朋读书处

又名龙门庵,典出自“鲤鱼跳龙门”。传说南宋 王十朋少年在此攻书,曾题诗:“三更打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期。黑发不知读书早,白头方悔求学迟。”后由其叔公(妻之叔)贾如规资助上京(临安)投考,中取 状元。

玉箫峰

与县城箫台山遥遥相对。据传 王子晋当年在乐成吹箫骑仙鹤经此,见此峰奇特,在此吹奏一曲仙乐,箫声悠扬,远近可闻。

仰天龟

在玉箫峰旁,状如灵龟观天。传说当年灵龟在此仰首听王子晋吹箫。王子晋骑 仙鹤飞去,灵龟仰首送行,呈恋恋不舍状。王十朋曾有诗咏之。

梅花洞

在玉箫峰下,洞高约40米,阔8余米。可容百余人。洞境清幽。据传梅花娘娘在此 修行得道,听仙乐后成仙。后人在洞内建寺,塑梅花仙子像。

“期颐寿母”坊

温州乐清市石帆街道绅坊村“期颐寿母”坊

位置:乐清市石帆街道绅坊村

年代:明天启

2010年列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期颐寿母”坊是明天启甲子年(1624)为绅坊李氏百岁老人而建。光绪《乐清县志·坊表》记载:许必助妻李氏居绅坊,年百岁天启间敕建。据许氏族谱记载,李氏是村民许必助的妻子,贤惠淑婉、德高望重。

牌坊为单间一楼六柱(左右两正柱前后各添一柱支承出檐),悬山顶。坊为木石结构,中间柱为石头,左右支柱为木柱,下有石柱头,横梁、斗拱是木头的。顶上盖简瓦,瓦当上饰有吉祥图形,飞檐翘角,顶上是龙头凤尾的泥雕饰,整体凌空出世,技法精巧,古朴而又端庄。正面额书“期颐寿母”四字,两边有小字书左边为“天启甲子年许必助公李氏安人百岁立”,右边为“公元二零一零年仲春重修”。2010年乐清市文管所组织修缮了部分老化、虫蛀的木构。

“期颐寿母”坊保存良好,跟“牧伯”坊一样也是村民引以为傲的古迹。

期颐寿母坊 (9张)


  


  


  

牧伯”坊

温州乐清市石帆街道绅坊村“牧伯”坊

位置:乐清市石帆街道绅坊村

年代:始建于南宋,明正德重修

2010年列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绅坊的“绅”,字面解释是指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引申为束腰的人,旧时指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

“牧伯”坊是南宋时为进士许世化建的。光绪《乐清县志·坊表》记载:牧伯坊宋刺史许世化立,府志。又据《乐清志·补遗》记载,许世化曾任仓部主事、长沙刺史。到了明朝正德庚辰年(1520年),乐清知县林有年又对此牌坊进行了重建。

牌坊为单间一楼六柱(左右两正柱前后各添一柱支承出檐),悬山顶。坊为木石结构,中间柱为石头,左右支柱为木柱,下有石柱头,横梁、斗拱都有木头构建。楼上盖简瓦,瓦当上饰有吉祥图形,飞檐翘角,顶上是龙头凤尾的泥雕饰,手法精巧,古朴端庄。梁木风吹雨淋,烈日爆晒,斑驳脱落,木骨嶙峋,更显年代久远。2010年市文管所对部分老化、虫蛀木构进行了修缮。

“牧伯”坊保存良好,是村民引以为傲的古迹,绅坊村也由此得名。

牧伯坊 (9张)

王十朋墓
  

温州乐清四都之王十朋墓

位置:乐清四都梅岙村牛塘山麓

年代:宋

1989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十朋墓位于乐清市四都梅岙村牛塘山南麓,依山势自下而上修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

王十朋墓神道门,上下五坛,踏步及围墙均用块石垒砌,地面用鹅卵石镶砌。

神道门面阔3.1米,两侧设有柱墩,由块石砌筑。柱墩进深1.68米,高1.65米,宽0.56米。

墓上下依次由五级台地构成,底坛台地呈梯形,左右侧原有碑亭,现存亭基。原来立有《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二方,墓志铭为端明殿学士左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上饶郡开国侯汪应辰撰,承事郎直宝文阁权发遣静江军府江西路兵马都领辖兼主管本路经略安抚司公事赐紫金鱼袋张栻书,宣教郎新权发遣南康军事朱熹题盖。原墓志铭因历史原因被毁,现在看到的是1982年修缮的时候根据原文刻制重立。底坛台地靠围墙的两侧设台阶,上通二坛。

二坛台地比底坛高2.63米,正中设金水池。二坛台地靠墙两侧均设斜坡,通往三坛。

三坛台地原来估计为祭坛,现空置。三坛台地中间偏左右设有两处台阶,上通四坛。

四坛台地设石像生,依次为石羊一对、石虎一对、石马一对。 四坛中间设有台阶,上通墓穴。

五坛为墓丘,墓丘呈扶椅式,由块石及青砖垒砌。在五坛的墓入口处两侧设文、武官俑各一尊,右武左文。墓中间立有2000年重刻“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之墓”墓碑一方。

王十朋墓的石像生,原有残存石兽五件、石俑两尊。现在所见的石像生为青石雕刻,形制仿造宋代,但工艺实在不敢恭维,简单粗糙。此组石像生为2000年修整的时候复建,原来残存的石像生不知迁往何处,有待查找。王十朋墓整体保存较为完整,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十朋墓 (9张)

刘黻(fu),字声伯,又字质翁,号蒙川,乐清 大桥头村人(今石帆大界村)。黻(fu)淳祐十年(1250)试入太学,秉性刚直,关注国事,评论时政流弊,触忤权奸,因丁大全谋夺董槐相位,与同舍生陈宜中、黄镛、林则祖、曾唯、陈宗六人(时称贤关 六君子)伏阚上书攻丁大全,结果削去学籍,送南安军,流放横浦。开庆六年(1259)丁大全罢贬,黻(fu)被召还廷试,由舍选登景定三年(1262)方山京榜进士。此后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擢监察御史,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累宫至吏部尚书,封乐清开国男。咸淳十年(1274),母丧解官还乡家居。德祐二年(1276),南宋亡。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图谋恢复,拥广、益二王由“温州入海,以兵迎黻(fu)共政”。黻(fu)年已花甲,决然携夫人上路,然壮志未酬,至惠州罗浮,以病卒,春秋六十,谥忠肃。《宋史·刘黻(fu)传》赞黻(fu) “分别邪正,侃侃敢言,亦难能者”。
  《宋史·刘黻(fu)传》里提及:刘黻(fu)放逐之时,归别其母。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刘黻(fu)在《祭母昌元郡夫人文》中也说到此事:“触党祸流落瘴地,吾母虽勉,而亦不能不旦旦以自苦。”由此可见解氏是位贤明的母亲,品德可贵。解氏卒于“甲戌六月十七日”这个《母昌元郡夫人解氏墓志》有记载。慈济桥建于“咸淳十年六月”,即甲戌六月,是她一生中最后为地方所做的益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乐清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一名。初添差绍兴府馀判。三十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三十一年,迁著作佐郎、大宗正丞,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孝宗即位,除司封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累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改兼侍讲、诗御史。隆兴二年(1164),知饶州。乾道元年(1165),知夔州。三年,知湖州。四年,知泉州。七年,除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七月卒,年六十。谥忠文。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

王十朋曾在 明庆寺开辟书院。

明庆寺宋代高僧严阇梨(贾姓,王十朋舅公,又称严炅黎),宇伯威,王十朋舅公,善诗文,入寺为僧,人称严首座,拜知性和尚为师,在寺坐化,成为道场(见人物传)。

严阇梨与王十朋的相关传说:

十朋生时有异兆。祖父王格在十朋出生当年正月曾梦见严阇梨来,手集众花,结成一大球送给他,忽然不见。严阇梨就在这个月圆寂,十朋母亲万氏恰于这个月有娠。十朋小时眉浓重,目深神藏、不仅相貌与舅公严阇梨相似,颖悟强记亦类小时阇梨,于是便有王十朋是舅公严阇梨转世的说法。王十朋小时在贾岙鹿岩若就学时,表叔贾元达就曾说;“此子眉目类吾伯严阇梨,他日能文未可知也。”十朋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他在《种蔬》诗中说:“前身严阇梨,蔬气端不除。”自注云:“或云予前生严阇梨,因以戏云。”他在《记人说前生事》文中记云:“予少时,有乡僧每见予必谓曰:‘此郎严伯威后身也。’予不晓所谓。既而,访之叔父宝印大师,叔父曰:‘严阇梨,字伯威,汝祖母灵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门之师也。博学攻诗文,戒行修饰,有声江浙间,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恒以无子为忧方,学问渊博,传 天台宗教义,长于诗,与僧法潜、思聪及文学家 苏东坡等有诗文往来。十朋对这位声高名重的舅公深怀敬仰。五十岁时因宝印叔父之嘱,他写了《严阇梨塔铭》,记述了这位舅公的生平事迹。

《天台山志》记云:

王十朋(龟龄)自记人说生前事:予少时,有乡僧每见予,必谓曰:“此郎严伯威后身也。”予不晓所谓。既而访诸叔父宝印大师,叔父曰:“严阇黎,名处严,字伯威,汝祖母贾之兄、吾之舅氏,且法门之师也。博学善诗文,戒行修饬,声誉江浙间,为士俗所推重。汝父母既以无子为忧,祷求甚力。至政和壬辰(宋徽宗年号,公元1112年)之正月,吾师(处严首座)卒。汝祖一夕梦吾师至家,手集众花,结成一大毬字,奉汝祖而遗之曰:‘孝祖君家求此久矣,是以吾来。’忽不见。是月汝母有娠,至十月而汝生。吾师眉浓黑而垂,目深而神藏;儿时能诵千言,喜作诗。人以汝眉目及趣好类之,且符所梦。”

予初从学鹿岩,人有指吾眉垂目藏而靳(jìn,戏而相愧曰靳)之者。表丈贾元达曰:“此子眉目类吾伯严阇黎,他日能文,未可知也。”然严阇黎智慧名德卓卓如许,纵未脱轮回,当复生人世为大善知识。胡为于灭度之后,钟成迂愚鲁钝之性,现此穷薄困苦之相耶?

予尝写字作文贻宝印(法师)叔父,叔父曰:“人言汝,吾师也。文仅似之,字乃尔不同耶?”严阇黎尤工笔札,予最不善书故也。绍兴庚午(南宋高宗年号,公元1150年,王十朋38岁)七月二十日,因作文写字,两俱不佳,愧而曰:“严阇黎汝前生食蔬何多智,今生食肉何许愚也?”用记之。

又《台郡志》记载:

王十朋自云,尝梦游至一处,见峰峦秀异,林木阴邃,有僧往来其间。旁有石桥,予立桥畔,见一碑,读之。僧曰:“公前身所书也。”叩其何人?曰:“严首座也。”绍兴中,十朋道经石桥寺,寺僧先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十朋览其山水,一如梦中所见。因题诗曰:

石桥未到已先知,入眼端如入梦时;

僧唤我为严首座,前身曾写此桥碑。

明庆寺宋代高僧宝印师(王十朋叔父)与王十朋有诗文来往(见人物传)。

明庆寺宋代高僧宗觉师与王十朋有诗文来往(见人物传)。

明庆寺明代高僧大千和尚,经典精通,称为禅师。

沈克成《温州历史年表》明朝(1368-1644)有记:

慧照,字大千,永嘉人,元天历元年(1328)出世于乐清明庆寺,有语录若干卷,生平见宋濂《翰苑续集》卷六《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大千禅师照公石坟碑文》、雍正《浙江通志》。

僧慧照逝于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

佛祖纲目(二十一)记云:

(戊辰)慧照禅师出世乐清明庆

慧照。字大干。永嘉麻氏子。童年。便欲入道。闻人诵习契经。合爪谛听。年十五。剃染受具。誓究大不思议事。首谒晦机熙。不契。一日阅真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背。往谒东屿海。海曰。东奔西走。将欲何为。曰特来参礼尔。曰天无四壁。地绝八荒。汝于何地措足耶。照抵掌于几而退。海知其夙有所悟。寻复召至。反覆勘辩。始印可之。遂留执侍左右。然照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于万寿寺。及海迁净慈。举照分座。戊辰。出世乐清明庆。示众。佛法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境碍。何如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亦有甚不得已耳。

(丙申)慧照禅师住阿育

慧照。住宝陀。一日僧梦一神人。衣冠甚伟。飞空而来。僧作礼问之。神曰。我从阿育王山来。欲请大千师赴供耳。未几。行宣政院。署照住是山。照悯大法陵夷。孳孳诱掖。不遗余力。尝垂三关语。以验来学。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时未有契其机者○慧昙。初出世牛头山。迁广慧。又迁保宁。丙申。 王师定建业。昙谒 上于辕门。 上见昙气貌异常。叹曰。此福德僧也。命主蒋山太平兴国禅寺。时当俭岁。昙化食以给其众。无阙乏者。山下田人。多欲隶军籍。昙惧寺田芜废。请于 上而归之。山之林木。为樵者所剪伐。昙又陈奏。 上封一剑授昙曰。敢有伐木者斩。至今盖郁然云○元净。字天镜。号朴隐会稽倪氏子。容貌魁伟。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押阖之术。不识为何物。祝发受具。嶷然有远志。从天岸讲天台止观。复往双径。参行端。净入门。端厉声一喝。净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遽稽首作礼。端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四三转。皆惬端意。端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命归侍司。寻掌书记。时年二十七。丙申。出世会稽长庆。升天衣万寿。四方问道者。闻风来归。

和杜老人龙门寺题宝界东柱

招提有宿缘,坐此豁心境。
  风来松寄声,月过竹移影。
  殿依鲤石古,井汲龟泉冷。
  究竟定慧门,如何日三省。

注:龙门寺指大界村南龙门山寺院。

和郭帚斋咏龟泉

鎔出形模造化工,石龟中有冽泉通。
  来从西峡虾蟆碚,静镇南源玛瑙宫。
  润泽一城消众渴,澄波千古照孤忠。
  贪廉名氏俱标榜,无涸无盈道不穷。

注:龟泉即大界村南龙门山上一景。

南山龙门

山椒谁立石,人说有龙居。
  此地终招隐,何年定结庐。
  云封秋嶂老,瀑倒夕林虚。
  不似膺门峻,为谋恐未疏。

注:南山龙门指大界村南龙门山。

明庆忏院

下帷精舍远尘繁,境净心清事不关。

案上忘机有黄卷,眼中得趣是青山。

林泉欲共高僧老,事业未容吾辈闲。

准拟他年挂冠后,飘然杖履白云间。

注:明庆忏院即明庆寺,又称明庆禅寺。

左岭

北望吾庐山最好,南通萧寺境逾幽。

白云夜向原中宿,几度随人过岭头。

注:左岭指的是大界村西岭上的左源岭。

宋家尖

皇恩西被复东渐,四海苍生尽仰瞻。

畎亩微臣尤戴宋,结庐长向此峰尖。

注:宋家尖今日叫双家尖,村叫双风村,山上有宋家寨,在左原岭东侧,也是左原岭的起点。

题湖边庄

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

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

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

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注:湖边庄是左原岭至梅溪村中路径的湖。

明庆寺食斋风雨大作

凄风怒水逐佳斋,明寺青山共客来。

山欲有心览故雨,水痴无意断尘埃。

源远泉怀古

凄凄山雨几时休,源远犹存君子流。
  古寺清泉居野草,钱塘魏阙卧王侯。
  溃师江上千尸过,潮里罗浮泛片舟。
  七百年来节气在,江山无处不留愁。

周边

大界村退轮役囝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南大道

周边电子设备制造公司

豪越群集团 地址:石帆镇大界工业区
石帆镇大界工业区

周边村庄

大界村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石帆镇大界村村民委员会(朴岩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