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头村

琯头村 琯头村历史沿革 琯头村军事之地 琯头村交通之地 琯头村人文之地


琯头,古代总称为象浦,宋起称琯头,元代称横春,明代起沿称琯头。位於 乐清北白象镇的西隅,东峙横春山(一名芝山),南控瓯江,与七都涂相对;西界象浦,与永嘉县境交接。是温、台两地交通的要冲,是乐清西境的咽喉。琯头枕山控江,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早在唐朝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叛乱,纵兵劫掠沿海州县。三年春,叛兵劫掠琯头,唐将田居邰(山东兖州人)奉命率兵来讨伐,初到象浦,因士马远来疲劳,地理未熟悉,忽闻子规啼声,误听为鸡叫,即匆促率兵出战,被事先埋伏的叛兵围住,力战而死。当地人怜其忠义,立庙祀之,(即今琯头高殿)。宋人万规(虹桥万桥人),过琯头题有《忠烈庙》诗:“王事多艰险不移,委身先敌大江湄。临危授命生前勇,列爵封侯死后祠。龚寇已随湍下设,子规无复夜深悲。欲知幽显存忠义,勋业重光两石碑。”元代鲍元济(旸谷岙人)也有《吊忠烈侯》诗:“横春渡...

详情

琯头村地名网_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琯头村资料简介
  琯头村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38211521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382。琯头村与象东、象北、象南、白塔王社区、坂塘村、洪渡桥村、下安村、炉岙村、印屿村、项岙村、城田村、乐东村、黄庄村、岭西村、瑞里村、赵岙村、高东村、高中村、高西村、新皇岙村、陈家桥村、新桥村、白鹭屿村、硐桥村、沈岙村、前潘垟村、后潘垟村、双庙村、楼桥村、前黄村、四房村、三房村、大新村、七宅村、前五宅村、山东村、后西岑村、前西岑村、潘珠垟村、小港村、东河村、山下村、小方村、中方村、前方村、莲池头村、万仓村、东垟田村、中垟田村、上垟田村、万南村、万茗村、赵家硐村、东斜村、西斜村、下庠村、涂岙村、车岙村、南岙村、水塔头村、塘上村、西垟村、白象村、前岸村、前程村、河深村、车头村、商量桥村、西刘宅村、赖宅村、后岸村、大港村、岭门村、前西漳村、中西漳村、后西漳村、漳湾村、沙门村、旺林村、塘下村、鹤浃村、马路角村、张家湾村、白塔王村、东才头村、南才头村、西才头村、三重炉村、水潭村、王家店村、蒋家桥村、金炉村、前星村、桥下村、大星捕捞队村、豹屿捕捞队村、盈仓捕捞队村、桥兴村、联芳村、石船村、垟田村、万舱村、山前南村、山前东村、长安村、江夏村、高岙村、双黄楼村、潘垟村、名山村、水塘垟村、茗西村、新华村、项城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琯头村同名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琯头村介绍

琯头,古代总称为象浦,宋起称琯头,元代称横春,明代起沿称琯头。

位於 乐清北白象镇的西隅,东峙横春山(一名芝山),南控瓯江,与七都涂相对;西界象浦,与永嘉县境交接。是温、台两地交通的要冲,是乐清西境的咽喉。

琯头枕山控江,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早在唐朝僖宗乾符二年(875),浙西镇遏使王郢叛乱,纵兵劫掠沿海州县。三年春,叛兵劫掠琯头,唐将田居邰(山东兖州人)奉命率兵来讨伐,初到象浦,因士马远来疲劳,地理未熟悉,忽闻子规啼声,误听为鸡叫,即匆促率兵出战,被事先埋伏的叛兵围住,力战而死。当地人怜其忠义,立庙祀之,(即今琯头高殿)。宋人万规(虹桥万桥人),过琯头题有《忠烈庙》诗:“王事多艰险不移,委身先敌大江湄。临危授命生前勇,列爵封侯死后祠。龚寇已随湍下设,子规无复夜深悲。欲知幽显存忠义,勋业重光两石碑。”元代鲍元济(旸谷岙人)也有《吊忠烈侯》诗:“横春渡头象浦西,将军战死鼓声低,只今恨煞子规鸟,飞过青山不敢啼。”戚学标诗中的“将军忿弃戈”所指即是此事。元代有方国珍之乱,明代有倭寇之乱,琯头总是受到损害。

嘉靖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倭寇登岸劫掠乐清西乡各地,戚继光率军至琯头,战砖象浦,倭寇败去。第二天又战于瓯江中,倭又被戚军打败。从此倭患平息,地方免遭掠杀。崇祯五年(163),闽寇刘香(福建海澄人),连舟侵犯琯头劫掠,高岙义士高师规组织乡民抵抗,高师规战死。清顺治十五年(1658),郑成功兵攻破磐石城,亦分兵驻守琯头达四个月,这些往事,至今日还值得人们记忆。

因琯头地理险要,宋建炎四年(1130),选中琯头建寨一所,寨址在狮子山背,小地名大峻。据宋人文献记载,琯头寨有兵一百名。指挥一名。后至嘉定年间,还有兵四十四名(见叶水心集)。至宋亡,此寨才废毁。元代,又在琯头设巡检司一所,司配巡检一员,弓兵一百名,缉捕盗贼,护送纲运,押解流犯,后于明洪武二十年移驻岐头,此司遂废。

自乐清建县,琯头成了唯一港口,凡是官员商旅来往,都要在琯头坐船往温州。渡江的工具唯一是帆船。明《永乐县志》记载,琯头有江船三只,水夫三十名。航船二帆一橹,有风扯帆,随潮上下。无风改用橹摇。随着潮水涨落而航行,民间留传是“初一起五更,初二慢慢行”的乘船经验。

嘉靖三十四年间,因倭寇为患,乐清县令俞文荣令江船去帆,以免遭倭寇劫掠,倭平后,又恢复风帆。当时码道未正式建筑,高友矶做了尚书,出资建造码道于横春山麓,全用石建成,使航船可以停靠,因此凡是高姓人趁航船上温州,一律免去船钱,此规定到民国初还存在。自永乐轮船开通后,码道另建,航船才停歇。

起当年坐航船,乘风破浪,心情多么紧张又舒畅。前人在乘船时,每每即景吟诗,如清人洪福(乐成人,官千总)的《下瓯江》诗:“罗浮山下放归航,渺渺孤城背夕阳,十里黄云五里雾,西风又送客还乡。”又如晚清诗人江堤《晚至琯头》诗:“夕阳能使晚江晴,渡口潮平息水声,犹胜半帆风力健,吹他江岸酒帘醒。”这些都是前人乘航船的感受、讴吟,勾划出琯头江的一副诗情画意。今天吟来,犹感意味无穷。

琯头之名,顾名思义,应是公琯的前头,早在唐代,此处己设有象浦琯,招待官员,诗人孟浩然来乐成访张子溶就是在象浦琯相会的。他在《上浦琯逢张八子溶》的诗:“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这首诗它开启了琯头早期文化的星光。所说的内涵就是戚学标“少府欢开宴”诗句。

自古以来,有不少官员文人墨客,路经琯头,都留下了一些诗文,元吴学礼有《泊横春琯》诗:“枯葑冰消水路遥,短长亭下一停挠,寒烟两岸客炊晚,残月小桥人待潮,山外钟声何处寺,柳边春色隔年条。到城不必争先后,华盖峰头手可招。”又元代陈高也有《泊琯头埠》诗:“朝发芳林岭,暮依琯头泊。”明章纶有《过琯头江》诗“不到东瓯已一年,今朝泛鹢渡中川。波光明洁开明镜,云影徘徊侵碧天。”……明代乐清县令袁业泗亦有《横春渡》诗:“画舫冲寒待晓光,淡烟笼水碧茫茫,黄茅野店鸡号月,红叶山村犬吠霜。到枕钟声依客梦,眠沙鸥鸟笑人忙,为官三载成何事,赢得新诗满锦囊。”清代大文学家袁枚有《琯头渡江至永嘉》诗,徐域夕有《横春渡》诗:江潮水东西流,古渡横春山色幽。尔我往来非住着,漫催急橹送行舟。”此外还有董正扬,胡维宽《横春渡》诗,《琯头夜渡》诗,冯过《晚渡横春浦》诗,温州太守戴启文《琯头止宿》诗等。

清人戚学标(温岭人,乾隆年间进士)写琯头的一首五律诗:“野琯花初发,春山客又过。市墟因雨散,舟集待潮多。少府欢开宴,将军忿弃戈。空余怀古意,渺渺望山河。”

周边幼儿园

琯头幼儿园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滨江路(琯头菜市场附近)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滨江路(琯头菜市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