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岐

蒲岐 蒲岐历史 蒲岐经济 蒲岐旅游


蒲岐镇是港口新城和乐清湾港区主战场,乐清“一心两翼”的北翼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海鲜产业繁荣、城镇建设显著,是乐清建设“港口大市”的主要阵地和实施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蒲岐全镇陆域面积1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9万。蒲岐镇工业经济潜力巨大,全镇除了港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外,还有蒲岐工业区和蒲岐特色工业区2个工业园区,除港区企业外,规模以上企业21家,2015年工业生产总值为20.7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89亿。2016年是蒲岐新镇成立的起步之年,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蒲岐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蒲岐必将全力抓牢湾区经济和港口新城发展机遇,在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蒲岐俗称“海鲜王国”。其海涂养殖有100多年历史,以养蚶、蛏为主,全镇拥有滩涂1.5万亩,养殖面积8000多亩,水...

详情

蒲岐地名网_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蒲岐资料简介
  蒲岐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303821240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382。蒲岐与寨桥村、华二村、华一村、华岙村、下侯宅村、上侯宅村、东外村、东门街村、北门街村、西门街村、南门街村、仓下村、下堡村、娄川村、娄浦村、娄岙村、侯宅村、渔业捕捞队村相邻。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蒲岐介绍

蒲岐镇是港口新城和乐清湾港区主战场,乐清“一心两翼”的北翼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海鲜产业繁荣、城镇建设显著,是乐清建设“港口大市”的主要阵地和实施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蒲岐全镇陆域面积1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9万。蒲岐镇工业经济潜力巨大,全镇除了港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外,还有蒲岐工业区和蒲岐特色工业区2个工业园区,除港区企业外,规模以上企业21家,2015年工业生产总值为20.7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89亿。2016年是蒲岐新镇成立的起步之年,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蒲岐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蒲岐必将全力抓牢湾区经济和港口新城发展机遇,在新一轮改革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蒲岐俗称“海鲜王国”。其海涂养殖有100多年历史,以养蚶、蛏为主,全镇拥有滩涂1.5万亩,养殖面积8000多亩,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独占鳌头,被评为“浙南水产养殖第一镇”。蒲岐的海鲜品种多、产量大、质量好,尤其是泥蚶、香蛏、泥螺、蝤蚌、鲤鲞、鱼翅闻名遐迩。

蒲岐是全国鲨鱼集散中心,全国90%的鲨鱼被收购到这里进行分割加工,且品种繁多。尤以“鲨鱼宴”为特色的海鲜餐饮业异军突起,规划建没中的海鲜一条街将成为浙南美食城。该镇的“鲨鱼文章”已经做到了全国乃至整个世界。2007年,鲨鱼加工产量达5000吨,产值3.1亿元。

对于蒲岐来说,目前乐清港湾的开发是发展工业经济建设的最大机遇和优势。乐清湾水深条件优越,拥有发达的集输运条件。甬台温复线穿过港区,与玉环相连的乐清湾大桥跨港区,形成水、陆、空一体式的交通网。这些都是蒲岐的优势。

蒲岐是一个由屯兵形成具有海边渔盐特色的历史古镇,迄今有830多年建制历史,于宁淳熙年间在此设立守御千户所。仍留有四座城门和瓮城、古烟墩等古战场,镇内还保存着众多完好的古民居。蒲岐民风淳朴,民间文化活动异常活跃,有抬阁、踩高跷、扮笑戏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历史悠久,极具观赏性。一年一度的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五大会市习俗,沿袭至今。

蒲岐镇以实现农村城镇化为目标,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虹南大道、蒲海公路,双屿码头,四城河整治等—大批重点项目,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教育、文化、卫土、体育等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是浙江省教育强镇。

蒲岐镇的经济总量并不耀眼,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温州,蒲岐也只是一个平常的乡镇,但其发展速度和产业特色却不容忽视。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0.94亿元,财政总收入540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8310元。现有2个工业园区,占地240亩,工业经济极具潜力,全镇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4家,乐清市明星企业4家。

蒲岐镇党委、政府注重发展效益农业,协助成功申报了“中国 泥蚶之乡”、“中国鲨鱼加工基地”两张国字号农业金名片。

蒲岐镇抬阁闹元宵!此项活动从正月初八至初十,由东门、南门、西门、北门联手举办。 2017年正月初九蒲岐抬阁 (7张)

蒲岐抬阁年代久远,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不但市内闻名,而且被外地邀请导扮。抬阁出演时间是每年元宵灯节。有时,九月会市也乘兴闹场。扮演的内容多是民间富有群众基础的古装戏剧,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白水滩”、“西游记”、“东周”、“三国”、“封神”等等。艺术性强,装饰更是奇特。每架抬阁起码三名多至七名童男童女粉墨华装,肩上、手上、杯上、刀头、剑尖均可立人。玲珑秀美,灵气四溢。“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漫弄白玉箫,在古城星月灯花中分外潇洒汉钟离则手摇长生扇,悠然微笑,神韵闲逸;铁拐李举起酒葫芦倒向嘴边,风趣地向人们致意。

据《蒲岐镇志》和《侯氏祖谱》等资料记载,侯姓祖先侯唯贯是在北宋嘉?辛丑年(1061年)从台州迁移蒲岐莲花峰(古称缑山)下定居,也就是现在的蒲岐镇上侯宅村,至今已有945年。由于各种原因,侯氏后裔后又从蒲岐迁移出去,遍及乐清的 大荆、雁荡,玉环的陈屿,瓯海的梧田以及永嘉、平阳等地,现有族人8000多人。侯门耕读之风世代传承,至清末,侯宅共出了文、武进士5人,举人9人,贡元11人,秀才176人。其中不少人著书立说,传世达数十部之多,为繁荣乡邦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侯氏于宋嘉佑年间从台州迁至蒲岐城北的缑山定居。关于这个家族的迁徙,新编《蒲岐镇志》上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在唐僖宗年间由福建通过水路迁此落户。曾经山势起伏,冈峦挺拔的缑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据当地老人称,现因为甬台温高速的经过而难有往日盛景了。缑山下即是侯宅村,九成以上村民姓侯。

侯氏在宋明两朝达到鼎盛——宋有身兼文贡元、武状元为一身的侯畐,乃为抗击蒙古侵略军殉难的民族英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作如下所述:

侯畐……三贡于乡,两试转运司,皆第一……宝祐五年,制置使贾似道辟通判海州兼河南府计议官。李松寿据山东,突出涟、泗,畐鏖城下,死之,全家遇害。太学生三十一人言于朝,即海州赐庙旌忠,谥曰节毅,仍立庙其乡。畐所著有《霜崖集》。瑞安孙诒让称“是时吾侯文儒振矣,霜崖(其号)公为之倡”。在明朝时出现了由 侯廷训、 侯一元、 侯傅邦、 侯应宾等人构筑的堪称“蒲岐文化第一高峰”的“侯门四进士”。其中侯廷训、侯一元被称为一代名臣循吏,文行卓著,《明史》中都有传记。

《侯氏宗谱·传》称,邑弟子选应乡举,邑二十人而吾侯九人焉,衣冠半于封内,吾郡五邑,自有国以来,父子进士才两人,又不同朝也,至吾侯父子进士而同朝……举人有侯措、侯廷诫、侯化邦、侯应秋;贡元有侯爵等11人;秀才至清废科举止有111人。一个为数不到百户的村子,竟有这么多的人才。侯氏在蒲岐坊间是“有望族”一说真乃名不虚传。

蒲岐历代名贤辈出、人文萃集的现象,与这里文风兴盛不无关系。在宋元明清等时期,蒲岐兴办的书院、书塾、私塾不在少数,如宋时的崇文书院、张氏书馆、槐庭书院、万泽书塾、崔氏书塾等,像万泽书塾,就是王十朋舅父家创办,王十朋当年曾寄居在此求学。除了上述群贤毕集蒲岐外,明嘉靖年间,千户崔海、崔兴、杨文等13名指挥官先后抗倭殉国;嘉靖帝为何鹏督筑鹗头城(南岳镇后塘)御书“海国长城”相赠。明、清间,出现了陈海门、胡光仁、张考吉、张普辰、倪子昌、李王仁等以诗文名世的人物……蒲岐有厚实的人文积淀,蒲岐也不乏来者继承传播,近人王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中国哲学思想史和道教史的研究颇有建树。

宋淳熙(1174—1189)间建寨城,后几经修筑.至明初,信国公汤和相视要害,始加筑城池,置守御千户所,隶属磐石卫。明万历《温州府志》 载:“蒲岐千户所城,在瑞应乡,洪武二十年(1387)建,周围六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二

丈,门四,敌台十二,窝铺二十四。”清顺治十八年 (1661)迁海,城圯。康熙九年(1670)展界,修砌如故。咸丰十一年(1861),邑绅鸠金复修。现存4门,保存完好,城墙虽毁,护城河未改, 当时城墙布局仍可辨认。该城为明代乐清县抗倭军事设施。1983年列为乐清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民俗文化

闹琼花是蒲岐镇东外村独特的民间游艺活动,历史上仅举办过不多的几次,最早的一次大约在100多年前 古城门 (3张) 的清朝。上一次距今也已68年,最近一次在1996年。原因是这样的盛会规模大,观众多(仅扮演的人数就超过200人),花费巨。

说起闹琼花的来历得提到隋炀帝。隋炀帝在历史上有过开挖运河的功绩。传说运河贯通那一年,隋炀帝梦见扬州琼花盛开,就携大批嫔妃宫眷和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沿运河直奔扬州观琼花。船上整日琴箫吹奏,艳舞翩翩。

蒲岐闹琼花就是将这一历史传说演绎出来,寄寓人们对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的祈愿。

闹琼花的时间定在元宵节。一百多年来,在剧目内容上变化不大,但扮演艺术、装饰、设施上有了很多新的改进。1996年的闹琼花,五色彩旗、军号手、鼓手,然后是气势恢宏的狮子滚球。接着出现的就是琼花。这琼花是采挖树干粗壮分枝均匀的活树体,去其原叶,用塑料仿是制成三十六张琼花叶,叶上站着八个番王,其中站得最高的就是李世民。三十六朵仿制琼花点缀枝头,熠熠生辉。加上现代电光装饰灯珠的映衬,愈显得李世民英姿勃勃。树后跟着“三十六”党,紧接着是六只采莲船,扮演者两人一船,一人作划桨状,一人提灯,因是日夜行舟,有时需要点灯引路。接着出现的就是隋炀帝乘坐的龙舟,炀帝端坐正中,作饮酒听乐陶醉状。两旁嫔妃、太监、宫女罗列侍候,有婢女弹唱,有乐师琴箫和鸣,极尽奢侈豪华。龙舟后面是四只满载百官及随从的彩船,加上最后的御林军护驾。整个扮演队伍从东外村出发,进东门出西门,沿西外进北门达南门,后又返北门,回转东外村。这种阵势规模相当庞大,演员队伍加上照护人员达2000多,还不包括临近四村自发组织的维持秩序者。闹琼花共扮了两夜,观众数达几十万人次,连温州和台州地区都有人闻风而来。

千秋是古代北方山戎部族富有刺激惊险的游戏节目,在齐桓公征讨山戎时引进了中原,与中原固有的千秋游戏混杂演变而成,流行各地。蒲岐的千秋明末从福建引进,经过改造形成为具有蒲岐特色的大型游艺项目。气象雄伟,场面壮观。这不是人们常见的“荡秋千”,而是全国仅存的大型特技。

打千秋与年节习俗节结合,定于古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两棵巨大的木头竖立南门千秋坦,搭起近30米高的千秋架。驾下搭有两米高的平台,供调度人员立足。架顶系四根粗麻绳,对角延伸拉紧,结桩固定,以防表演时架子倾倒。立这种千秋架须符合力学原理,蒲岐人深解此法,几百年来无一次倒架伤人事故。

千秋架中间宽八米,装备巨大图形转环,转环设四个转轴,每轴六米长。四个转轴由四名古装打扮的儿童系在轴上表演。平台上有大人推动转环,使转轴升高旋转,伴以鼓乐助兴。四名小演员筋斗连珠,精彩迭出,时而点放鞭炮、烟花、焰火,令人惊叹不已。清邑廪膳生张考吉曾为千秋制联:

巍乎,焕乎,登百尺高台,直似下临无地;

鼓之,舞之,看一场大戏,几疑中别有天。

民国时,当地文人崔电旋还郑重其事地为筹资打千秋写了一篇道地骈文式的通告,至今被人口头传诵。这通告有理有据论及“农隙歌舞,古有遗规“。寻找根据之后,涉及现实“兵伐频仍,水灾迭现。恐谋补救之不暇,安敢畅谈其娱乐乎?”故意一挫,转而一扬,“曹(昆)吴(佩孚)下野,此中华民族之大幸”,因此可以打一场千秋,进行一场娱乐活动,“拟作一番发苏民气之举动”。这第二条理由多么有力。接着,顺势推出第三个理由:“论千秋之性质,养尚武之精神,与特种迎神赛会大相径庭。”然后提出开费巨大,“集腋可以成裘,价众擎易为张事。蒲岐门列四方,民意应宜一致……”

一个千秋通告,也要如此郑重其事,可见蒲岐人对千秋的重视了。打千秋是蒲岐人的盛大节日,是蒲岐人加强亲属邻里情义,密切社会交往的最好机会。蒲岐人在这时不讲盈利,只讲情义。即使贫寒之家也沉醉在极大的欢乐中,尽家中所有招待远近亲友。蒲岐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

蒲岐打千秋,米桶打介光溜溜。前门叫多谢,后门流眼泪。

既反映了来客之多,又体现了好客之情,也表达了待客的难言之隐。更有人将这民谣改编为:

蒲岐打秋千,米桶打起满岭尖。客人叫多谢,主人叫嬉日添。

蒲岐千秋已经六十多年不举办了。人们担心千秋将成为蒲岐历史上的陈迹。或许,今后有朝一日,有心的人会再度将这古老的、全国少有的游艺重新闹将起来,传续下去。

蒲岐抬阁发生于清朝同治年间,不但市内闻名,而且被外地邀请导扮。

每架抬阁起码五名多至十一名童男童女粉墨华装,肩上、手上、杯上、刀头、剑尖均可立人。玲珑秀美、灵气四溢。“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漫弄白玉箫,在古城星月灯花中分外潇洒;汉钟离则手摇长生扇,悠然微笑,神韵闲逸;铁拐李举起酒葫芦倒向嘴边,风趣地向人们致意。

当观众正被这精彩景象所吸引时,活泼踊跃的陈塘关的哪吒悬空出现,紧接着六个美丽的仙女提着花篮凭高撒花而来。突然,大白脸曹操也闯进场面,平添幽默。令人目不暇接,欢跃惊呼。

蒲岐人也够风趣,专门为抬阁创造了一个艺术水准很高的谜语:

远看仙人腾云,近看三国封神,仔细看看,都是蒲岐人。

蒲岐抬阁以蒲岐历代积淀的文化底蕴为艺术背景,在元宵灯会的大场面中出演,更烘托出一种热闹感人气氛。蒲岐四门加上东外村和城隍殿共六条龙不时穿梭于游艺队伍中;踏高跷、笑戏、打倭儿炮等等节目各显技艺,和抬阁相得益彰,本来十分奇特的抬阁也因此倍添魅力。

笑戏即“老鼠嫁女”,花花绿绿一大群上街老鼠大模大样,鼠态百出。坐在轿中扮老鼠新娘的竟是上了年纪的男人,戴着鼠面具被几只老鼠抬着,东摇西晃地在街面上冲冲撞撞。一路上作老人声哭嫁,哭的话语引人发笑:“命苦啊,兄弟年大,爹娘岁小,放心不下呀!媒婆真害人,骗我说新郎一表人才,今日一看,只有三寸半”一边哭,一边擤鼻涕抛眼泪。涕泪是番薯粉糊,杂有砻糠,一大盆一大桶地放在轿中,专向观众热闹处、姑娘妇女密集处乱甩,姑娘妇女们边回避边追看。

新郎是矮小子扮的,鼠面具也油头滑脑得与众不同,它故作高腔劝着新娘:“别哭了,我家富得很,有花生十粒,大米十盒,番薯丝十根……”

媒婆也高声相劝:“这样的好人家哪里找!地洞三进,洞房不漏水,上等树叶做的眠床……”抬嫁妆的老鼠,步伐热烈有劲。其中,挑脸盆架的老鼠进三步,回过头来退二步,扭着腰身半行半舞。抬尿盆的两头老鼠一步一蹦,配合情景制造气氛。这种场面,连老太婆也要开口大笑。

这是蒲岐人独创的游艺,已成了传统的保留节目。

打倭儿炮也是蒲岐传统的保留节目,最具有古城的历史特色。

一门以旧门板改装的、粗糙的大炮,炮筒以一株粗大毛竹充当,不加装饰。四个推炮的、两个点炮的兵却是古服戎装,神威俨然。所谓炮弹即是煤油气,煤油火把的火气吹入炮膛,即以厚布紧掩,油火之气冲向炮筒,爆发出轰天巨响,声威装烈,震彻海天。

古兵的庄严,大炮的粗糙,点炮动作的一本正经,声响巨大却无炮弹射出,亦庄亦谐,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这种打倭儿炮与蒲岐历史紧密相关。明朝,蒲岐设千户所,朝廷派遣将士驻守,带来了各地的游艺节目,也根据现实创造了相应的游艺节目,表示了与倭寇抗争的决心。当年临战时,军民一致,铁铳、鸟枪、火炮、倭儿炮悉数应用,虚虚实实以壮大声势,震慑敌胆。以至过节时也念念不忘抗倭,打倭儿炮的节目于是流传至今。

周边中学

蒲岐镇中学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求知路23弄11号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求知路23弄11号

周边市场

中心菜市场 地址: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教场西路5号
温州市乐清市蒲岐镇教场西路5号

周边出口

虹桥/蒲岐出口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周边商圈

蒲岐 地址:乐清市

周边中餐馆

聚潇湘 地址:温州市乐清市沈海高速香格里拉海景园南侧约210米
温州市乐清市沈海高速香格里拉海景园南侧约210米

周边乡镇

蒲岐镇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周边村庄

下堡村 地址:温州市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