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水社区
菱湖镇, 菱湖镇历史沿革, 菱湖镇行政区划, 菱湖镇地理环境, 菱湖镇人口, 菱湖镇经济, 菱湖镇社会事业, 菱湖镇交通运输, 菱湖镇历史文化, 菱湖镇风景名胜, 菱湖镇当地特产, 菱湖镇著名人物, 菱湖镇荣誉称号
菱湖镇,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曾为吴兴县委、菱湖区委所在地,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位于湖州城东南20公里,南浔区西南28公里,东邻石淙镇、千金镇,南与德清县钟管镇、吴兴区东林镇相连,西与吴兴区东林镇、道场乡接壤,北接和孚镇。截至2021年底,菱湖镇下辖26个行政村、6个社区。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72061人。 唐代,属乌程县;2003年1月起,属湖州市南浔区。 菱湖镇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淡水渔都”“中国生态养鱼第一镇”和“中国淡水渔文化第一镇”的美誉,又有“百桥之乡、百弄之镇”之称,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浙江省省级中心镇、浙江省首批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样板镇、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建设试点。 截至2021年末,菱湖镇规模以上企业有102家,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3个。 2021年,菱湖镇财政收入5.25亿...
详情菱湖镇,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曾为吴兴县委、菱湖区委所在地,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位于湖州城东南20公里,南浔区西南28公里,东邻石淙镇、千金镇,南与德清县钟管镇、吴兴区东林镇相连,西与吴兴区东林镇、道场乡接壤,北接和孚镇。截至2021年底,菱湖镇下辖26个行政村、6个社区。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72061人。 唐代,属乌程县;2003年1月起,属湖州市南浔区。 菱湖镇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淡水渔都”“中国生态养鱼第一镇”和“中国淡水渔文化第一镇”的美誉,又有“百桥之乡、百弄之镇”之称,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浙江省省级中心镇、浙江省首批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样板镇、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建设试点。 截至2021年末,菱湖镇规模以上企业有102家,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3个。 2021年,菱湖镇财政收入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86%;规上工业产值完成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4亿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453万元,比上年增长48.8%,村均超90万元。
历史沿革
唐代,牛页讲属乌程县。 桨遥键道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立菱湖镇,属归安县。 清宣統元年(1909年),属剃微霸第七区。 民国元年(1912年),复设菱湖镇,属吴兴县;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为县直属镇;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仍为菱湖镇,为吴兴县、菱湖区驻地。 1958年1乘旬腿0月,与溪西、新溪、下昂、东林4个乡合设菱湖公社。 1959年6月,复设菱湖镇。 1986年11月誉说,溪西乡应放耻并入。 1999年10月,新溪乡、下昂定霸镇并入。 2归击询003年1月10日,属南浔区。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底,菱湖镇下辖6个社区、26个行政村:西栅社区、东栅社区、北栅社区、南栅社区、下昂社区、菱水社区、东河村、南浜村、勤劳村、王介墩村、陈邑村、杨家巷村、费家埭村、勤俭村、南双林村、卢家庄村、永福村、菱东村、建丰村、永丰村、达民村、思溪村、下昂村、新庙里村、竹墩村、六堡里村、射中村、千丰村、三溪村、山塘村、许联村、杨港村。 镇人民政府驻东栅社区东栅路8号。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菱湖镇,介于东经120°03'58"~120°14'22",北纬30°39'56"~30°47'18"之间,地处 南浔区 西南部,东邻 石淙镇 、 千金镇 ,南与 德清县 钟管镇 、 吴兴区 东林镇 相连,西与吴兴区 东林镇 、 道场乡 接壤,北、东北毗连 和孚镇 ,镇人民政府距南浔城区26.7千米, 行政区域面积108平方千米。 菱湖镇自然资源
根据 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菱湖镇有耕地面积15693.57亩,林地面积1503.69亩。人口
截至2021年末,菱湖镇户籍人口为72061人,其中男性35545人、女性36516人;60岁以上人口25254人,占总人口的35.05%;城镇人口19279人。2021年,菱湖出生人口361人,死亡人口622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菱湖镇常住人口为72820人。 菱湖镇图片 菱湖镇图片 菱湖镇图片经济
综述
2021年,菱湖镇财政收入5.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86%;规上工业产值完成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4亿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453万元,比上年增长48.8%,村均超90万元。农业
菱湖镇是浙江省和全国蚕茧、淡水鱼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粮农组织评为保存最好的“桑基鱼塘”模式养殖基地。 菱湖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21年水稻播种面积完成9795亩,比上年增长63.5%,小麦种植面积完成3262.97亩,比上年增长4.5倍。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086亩,其中蔬菜面积9426亩,果用瓜535亩;油菜籽产量2462吨;生猪出栏8703头;蚕茧产量176.8吨;家禽出栏241.8474万羽;禽蛋产量125吨。2021年,淡水养殖面积50.89平方千米,水产品总产量91993.5吨,渔业总产值22.0381亿元。累计建成池塘内循环养殖跑道116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00亩。 2021年,菱湖镇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11个;创建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2个,竣工投产重点项目2个;新增家庭农场注册240余家,累计约310家,创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工业
2021年,菱湖规上工业产值完成8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4亿元。现有工业园区平台6959亩,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家,基本形成新型建材、现代纺织、精细化工为主导的“3+X”现代产业体系,园区内拥有南浔区唯一一个省级化工园区,总用地面积约1509亩,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要产业方向,聚集了11家规上化工企业,睿高新材料是菱湖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并列入第一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湖州新望化学有限公司、湖州鑫富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苏迅电梯有限公司荣获工信部“小巨人”企业奖,其中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药用辅料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全线固体药用辅料的企业。商贸
2021年,菱湖镇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销售额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99.7%,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16万元,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99亿元。2021年,进出口总额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出口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主要产品有商标制带、生物医药等。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全镇共有幼儿园教共体1个,下辖2个园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 808人;小学教共体1个,下辖3个校区,在校学生1873人;中学教共体1个,下辖2个校区,在校学生833人。初升高比率 99.6%。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菱湖镇共有镇级文化中心1个、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村文化中心26个;影剧院1个;书画馆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藏书2.5万册。省、市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休闲公园)17个。2021年开展文化走亲6场、送戏下乡26场,送书下乡1万册。医疗卫生
2021年末,菱湖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其中医院1家、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医院实有床位280张;卫生技术人员367人,其中执业医师86人、执业助理医师25人、乡村医生13人、注册护士163人。社会保障
2021年,菱湖镇城镇新增就业约23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约160人,在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7078人,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7500人。 2021年,菱湖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4户,人数971人,支出924万元,低收入家庭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费补助29人次,12.5万元;低收入家庭水、电费减免返还59万元;补助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费72万元;开展低收入家庭生活标配“3+1”慈善捐赠行动,补助资金196万元。交通运输
截至2021年末,菱湖镇有湖杭高速(在建)过境,并设置菱湖互通;辖区内包括湖山大道、和菱公路、菁菱公路、菱新公路、墙莫公路、长菱线等6条县道,总里程30.938公里;同时还有新庙里至保戈线等11条52.6公里乡道和费家埭至北高桥等64条83.3公里村道。 菱湖镇地形图 菱湖镇地形图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菱湖镇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原是被用来种菱的大湖。每年秋季"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背日开",盛产菱,因名"菱湖"。江南水乡菱湖镇,早在唐朝的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湖州刺史崔元亮修建凌波塘,建造秀溪桥,就形成了集市。菱湖"尤多水产,商贾四集,号为水市",逐步形成集镇。因"其地宜菱,以旁菱湖而名。"于是,凌波、秀溪、龙湖则成了镇的别名。 民间艺术 菱湖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雕版刻印工艺、彩灯制作技艺。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菱湖镇现有历史建筑41处,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种德桥和安澜桥);市级文保单位12处;市级文保点17处。 景区 (2张)风景名胜
菱湖古镇景区 菱湖古镇景区位于菱湖镇区的老城区内,总面积32万平方米,共有历史街巷61条,6000余米,整体上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酱园弄、塘路、油车潭街、八四弄、社坛基弄构成了古镇区空间的基本框架,依然较完整的体现出江南水乡古镇“天人合一”的环境特色。景区重点打造以明清历史文化建筑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承载光荣革命历史为主的“红色记忆街区”、以民国风、慢节奏为特色的“时代记忆街区”、以现代智慧渔业发展为主的“渔都渔创街区”四大特色街区,重点强化中共吴兴县委所在地、菱湖镇抗战史料馆、安澜桥等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功能,充分凸显半水半陆、河网纵横的空间特征。2021年政府斥资600万元打造姚醒吾故居陈列室、中共湖州中心县委史迹陈列室,现已全部对外开放。其中姚醒吾故居陈列室位于日晖弄16-1、2号,二开间楼房,展馆面积130余平方米,属于清末民居建筑,展品包括红色物品、历史照片、文献等66余件。本馆讲述了姚醒吾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鞠躬尽瘁的革命故事,展示了将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情怀。姚醒吾故居陈列室以实物为主体,以时间为线索,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展现姚醒吾将军的感人事迹,使人们在参观中能更加立体、直观地接受党史教育。 姚醒吾 (2张) 安澜桥 菱湖镇古地图(清光绪十九年) (3张) 安澜桥,位于菱湖镇北栅,是镇区重要建筑物之一。该桥为三洞环形石桥。长58.5公尺,宽4.55 公尺,上下踏步各33级。该桥未建前,湖西墩与菱湖镇来往交通,靠南、北两渡船解决。清康熙三十年(1696年),因资金难筹,未建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菱湖镇祗园寺有位叫松岩的僧人,自愿任劳募化建桥,开始动工建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松岩去世,其徒弟继承师志,继续边募化边建桥,由于连年饥荒,筹募甚为困难,故未全部竣工,但石桥已初步建 成,长虹初展,百姓称便,取名“安澜”。从此,湖西墩因桥之利,市集逐渐兴旺。隔了七十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在里人协力捐资下,改建成环形石桥。民国八年至十年(1919~1921年),共花3年时间进行重修,由 郑姓 石铺承包,化白银二万四千两,建成气势雄伟的三拱环石桥。当地特产
菱湖雪饺 菱湖雪饺是传统茶食珍品,据传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白如雪,形如饺",口感松脆,甜度适中,不沾牙,风味独特,是江南传统名糕点之一。"雪饺"是个形象化的名称,所谓的"雪",是一种炒熟了的籼米(一定要用籼米)磨成粉,再加入绵白糖,其色如雪而味甜。 饺坯是把面粉用猪油擦成酥,天冷时猪油极易凝固,要与面粉擦匀;捏成坯,裹入细沙(豆沙去皮)做成"饺",再用猪油氽熟,捞起来后趁热拌上"雪",就成了"雪饺"。当然,制作雪饺的工艺说说容易做做难,以个头饱满不退皮,上口酥松易化不粘牙者为佳。食用雪饺的旺季在春节前后,在此期间,菱湖人外出探亲访友,多馈赠雪饺。菱湖当地的雪饺才为正宗,只此一地有此一物。 雪饺 酥香爆鱼 素有中国淡水渔都之称的菱湖,对鱼的做法有上百种,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便是酥香爆鱼了。菱湖人对鱼的品质要求较高,而爆鱼是家家户户都喜欢的一道家常菜,过年更是必不可少,寓意着年年有余。 爆鱼以草鱼为原料,以盐、花椒等香辛料为辅料,具有酥、香、味美、蛋白质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油爆是制作爆鱼最关键的环节,杀鱼、切块,用盐、花椒等香辛料将鱼块腌制好,待鱼肉紧实后,将鱼块冲洗干净准备油爆,这个环节一定要控制好油温和时间,让鱼块一次成型,还要避免鱼肉过老或过生。经过十五分钟的油炸,鱼肉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此时的爆鱼已经散发出了诱人的鲜香味儿,再将爆鱼捞出来进行回汤调味,一道酥香鲜美的爆鱼就制作完成了。在水乡百姓的生活里,这一份用鱼制作的美味绝对是大多数家庭里老底子的年味儿。 爆鱼 (2张) 跑道鱼 跑道养鱼就是将所有的鱼圈养在流水槽中,把鱼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养殖,要想采用这种方式养鱼,就必须对鱼塘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其中包括占整个池塘面积2.3%的养殖区,0.3%的集污区和97.4%的净化区。在净化区建造着一条挡水墙体,四套推水装置,在推水装置的作用下,保证水体按照设计的路线循环流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会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到吸污水道,约80%都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的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来收集利用,整个过程零水体外排。外围的鱼塘里还饲养了花鲢、白鲢等滤食性鱼类,还有浮游生物以及一些水生植物来进一步净化水质。 跑道养鱼是将传统老旧的池塘养鱼方式改变成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的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养殖鱼始终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长,养殖的鱼生长快,成活率高,单产高,饲料系数低,生产管理方便,起捕鱼方便,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新技术。 “跑道养鱼”除了在养殖技术层面颠覆了传统渔业养殖方式外,这种养鱼的方式,就是要让鱼“跑”起来,每天保持运动的鱼,肉质也会更加紧实,口感自然更好。著名人物
章荣初 20世纪20年代的青年时期的章荣初 章荣初 (1901~1972年),爱国实业家。原名吉初,又名增华,湖州市菱湖人。对菱湖现代化发展功不可没。祖籍浙江湖州 荻港 ,因他父亲章清儒在菱湖经营同丰祥丝庄而迁居菱湖。毕生致力实业,到1949年,他的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成为解放初留在中国的浙江省资产最多的民族资本家,他致力于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省 吴兴 (今湖州)荻港人,荻港章氏 三省堂 十四 世孙 ;因父清儒在菱湖经营同丰祥丝庄而迁居 菱湖;幼时念过小学,青年时贩卖 棉布 ,往返于 安吉 、 孝丰 、 长兴 、湖州之间;在菱湖斜桥堍(今 人民路 )集资开设人和布店。后去上海开设华丰棉布号,经营花色棉布批发业务;在宁波富家子弟郁震东的支持下,筹资60万 银元 ,创建上海纺织印染厂;投产伊始,遭到英商纶昌、日商 三菱 围攻,并以投资合股为 诱饵 ,企图扼杀中国的印染工业于摇篮之中,被坚决拒绝。 章荣初长子章志鸿结婚 (1944年4月) 章荣初和荣丰纱厂总经理韩志明 (1938年) 荣丰纱厂股票 (1947年) 章荣初为浙江青树小学题辞 (1933年) 竹墩三沈 沈尹默 (1883~1971年),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 吴兴 (今湖州)菱湖镇竹墩村人,是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新文化运动 时期白话诗倡导者。民国元年(1912年)受北京大学之聘任教。改名为 沈尹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沈尹默是 新文化运动 中积极倡导白话诗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之一。其中《月夜》被称为“具备新诗美德的”第一首散文诗。沈尹默和 胡适 、 刘半农 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尝试新诗创作的,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新诗创作“三巨头”。 沈兼士(1885~1947年),吴兴(今湖州市)菱湖镇竹墩人,当代著名学者。其为 沈尹默 之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哥尹默同赴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并在东京随 章太炎 学习音韵学。民国元年(1912年)到北京,任清华大学 辅仁大学 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史编撰处国文系任职。 沈兼士 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 的积极参加者。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北京大学,称其与兄 沈士远 (总务长)、沈尹默以及另外两名姓马的教授为“ 三沈 二马”。在民国六年(1917年)到民国八年(1919年)间,其在《 新青年 》杂志上发表新诗十几首,是我国新诗早期积极倡导者之一。他的新诗手稿6首,后来辑入 刘半农 的《 初期白话诗稿 》影印出版。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2日,沈兼士因患脑溢血病故,其著作有《古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段砚斋杂文》等。还编有《广韵声学》,是我国迄今为止为汉字形声学研究最为完整的一部。 沈迈士 (1891~1986年)名祖德,号宽斋, 以字行 ,吴兴(今湖州市)菱湖镇竹墩村人,当代著名书画家。沈迈士早年随母亲学画,后进 上海震旦大学 攻文学,获学士学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日本留学。学成归国后任多职。但因对当时政府腐败不满,都愤而辞去。至解放前以卖画为生,曾与 沈尹默 合作书画展览三次,在书画界卓有声誉。沈迈士绘画师承家学,以 山水花卉 享名。沈迈士平生喜游名山大川,主张融合诸家法度,结合体验生活,提高作品意境。他的作品融诗、书、画于一体,为艺苑所推崇。编印有《沈迈士画集》《海曙楼画集》;著有《画家丛书》中的《 王诜 》。还长于书法,善作诗词。生前,沈迈士先生还为家乡菱湖的 下昂 “松雪影剧院”、“下昂中学”、“下昂乡中心小学”、“下昂敬老院”挥毫题名。 杨光泩 杨光泩 1900年生,祖籍菱湖,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祖辈菱湖开办杨万丰丝行(故址尚在北桥浜路)。杨光泩16岁时考入清华高等科(清华大学前身)。先后在国外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首都 马尼拉 总领事。就任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向华侨募捐支援抗战。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7日,日本 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尼拉危在旦夕。为掩护当地华侨及领事馆财产,果断婉拒盟军劝其撤出马尼拉的安排,誓曰:“身为外交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之前,绝不擅离职守。”一面筹划应变办法,一面疏散文职人员,当时有一批由美国印刷的 法币 滞留在 马尼拉 港口海关,为了不遭日寇掠夺,毅然付之一炬。荣誉称号
2019年1月,菱湖镇入选第七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2021年9月,菱湖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1年,菱湖镇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 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卫生乡镇名单。周边居民委员会
菱水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浜路菱水家园
周边政府机构
菱湖镇菱水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湖州市南浔区南浜路菱水家园
周边村民委员会
菱湖水产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
周边活动中心
水产村文化礼堂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菱水家园内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菱水家园
地址:湖州市南浔区南浜路
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北栅社区
地址:湖州市南浔区东栅路湖州市菱湖镇人民政府南侧约40米
周边小学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社区教育中心学校
地址:浙江湖州市南浔区星桥路289号
周边乡镇
菱湖镇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