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盛镇

富盛镇 浙江富盛镇 富盛镇概况 富盛镇历史 富盛镇经济 富盛镇文化 富盛镇景观 富盛镇生态


富盛镇,位于绍兴市 越城区 东南部,镇域面积73.9平方公里,距绍兴市区15公里,与上虞区接壤。富盛自然风光钟灵毓秀,“百里生态长廊、万亩绿色屏障”独具魅力,宛如“世外桃源”,“水上垂钓区、农家庄风味区、皇家狩猎区”等八位一体的“富盛生态史林”让人流连忘返。富盛地处山区,东接 上虞,南邻 平水镇,距县城 柯桥36公里,镇域面积73.9平方公里,2003年6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700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2亿元 。财政收入200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1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81.25%和169.27%,农民人均收入5130元,比上年增长10%,取得了综合经济实力全县排名前移四位的好成绩。 2003年,工业经济高位增长。全镇实现工业纳税销售1.85亿元,增长51.5%,完成技改项目33只,总投资10900万元,...

详情

富盛镇地名网_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资料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介绍

富盛镇,位于绍兴市 越城区 东南部,镇域面积73.9平方公里,距绍兴市区15公里,与上虞区接壤。富盛自然风光钟灵毓秀,“百里生态长廊、万亩绿色屏障”独具魅力,宛如“世外桃源”,“水上垂钓区、农家庄风味区、皇家狩猎区”等八位一体的“富盛生态史林”让人流连忘返。

富盛地处山区,东接 上虞,南邻 平水镇,距县城 柯桥36公里,镇域面积73.9平方公里,2003年6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700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2亿元 。财政收入200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1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81.25%和169.27%,农民人均收入5130元,比上年增长10%,取得了综合经济实力全县排名前移四位的好成绩。 2003年,工业经济高位增长。全镇实现工业纳税销售1.85亿元,增长51.5%,完成技改项目33只,总投资10900万元,增长108.9%, 新发展家庭工业46家,新办中外合资企业1家,新增自营出口企业2家,累计达到7家,自营出口额265.93万美元,增长62.25%,有1家企业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有2家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认证。这年,全镇新增建筑企业1家,累计达到2家,新发展房地产企业2家,全镇实现建筑业产值4.35亿元。

2003年,农业产业梯度推进。以水产养殖、花卉种植为主的农业结构调整面积达2680亩,累计达到6602亩,粮经产值比为20:80, 大田亩均产值达到2800元;新开发银杏、有机茶、名优茶、毛竹四季笋等各类基地面积3100亩;新注册省级绿色农产品商标1只,新增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8户,累计投资1320万元; 新建“四季笋”雷笋产地市场2个,新发展农业企业4家,累计达到28家;实现农业销售1.3亿元,利润65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5.2%。这年,全镇实现农业产值1.1亿元,农业增加值701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8.3%。

2003年,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奋进。出台了《 富盛镇教育现代化五年规划》,投资300万元,移地新建山区一流的“里山完小”,中小学新增电脑42台,累计达到208台,每1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这年,打造“文化富盛”有声有色,专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了富盛“经济、文化、生态”互动发展战略研讨会,在 绍兴 博物馆举办了“富盛农民艺术家金水芳书法雕刻作品展览”,启动了镇志编纂和生态旅游 资源开发的详规编制。计生、社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我镇探索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在全县推广,计生工作被评为县级先进镇,社区医疗网点得到调整,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红山、 文山、凤旺、董溪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相继建成并正式启用;“非典”防治工作受到县级表彰;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310户低保户得到及时救助,32名“三无”人员得到集中供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和大病医疗救助保险有序推开;企业安全生产获市级先进单位,,4月份新建立了镇调处服务中心,信访工作分获市、县两级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三无镇”称号,这年,还提炼形成了“创业为荣、奉献为荣、争先为荣”的富盛精神,镇党委被评为县级“五好乡镇党委”。

[家庭工业竞相发展]这年,根据山区经济发展特点,以“作坊式、挂靠式、加工式”竞相发展的途径,大力实施“镇引、村带、户上”三方互动战略,在上旺村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6个“家庭工业专业村”建设,探索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家庭个私工业的成功路子。2003年,全镇有46户农户新办了家庭工业,有17户农户的新办企业设备正在安装之中,有31户农户确立了发展意向,对此,县长冯建荣专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破]2003年,全镇建设项目之多、投入资金之大前所未有,总投入资金超过了5000万元。众志成城,全面启动了全长6.1公里,宽15米,总投资3526万元的 平水至陶堰公路富盛段改建工程,从而改写了富盛境内无二级公路的历史;投资180万元的金家畈至小辂山公路上等级改造硬化全线展开;富盛隧道 南口至调马场、上旺至岩里的道路硬化全面完成;投资600万元的小舜江自来水给水一期工程如期完成,覆盖集镇建成区用户的1000户;同时,相继完成了集镇南 北通道、倪家娄中心大道的路面硬化、全长650米的富盛江文明一条河建设取得实效。

[建成了三大特色示范园区]这年,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完成了以富盛为中心的200亩现代银杏示范园区,以倪家娄为中心的600亩四季笋生态示范园区和以会稽 龙井 合作社为中心的260亩有机茶示范园区。

[富盛“庄老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 4月,由五户种养大户提议加盟,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公司、金味绿色食品厂、诸葛山有机茶生产基地和供销社等9个单位组成的富盛“庄老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建立后,富盛的茶叶、笋干、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实行商标、宣传、包装、技术、质量的统一,旨在形成合力、打响品牌、抱成一团闯市场。

[增三力 葆先进效果凸现]从4月份开始,采用“上下联动、分类帮扶、合力推进”的方法,在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有效地组织开展了以“扶贫帮困激活力、脱贫致富强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为主题的“增三力”活动,采用“出台政策扶一把、设立基金助一把、倡导结对帮一把、举办培训推一把、提供岗位送一把、树立典型激一把”的途径,使全镇62名困难党员志有人扶、难有人解、贫有人帮,激发了困难党员加快脱贫致富、永葆先进的信心和决心。期间,市委副书记顾秋麟专门为“增三力”活动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县委组织部专门发文,在全县推广,以“增三力”为题材摄制的《大山深处的牵挂》电教专题片,在全市党员电教片评比中荣膺一等奖。

[“惠泽苑”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建设]这年8月,出台了《移民下山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移民对象、移民房屋、子女入学、移民就业安置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在富盛中学西首启动了占地37.95亩的“惠泽苑”一期移民小区建设工程,届时可安置移民房72户。

[创建工作成效卓著]这年,在创建县级卫生镇通过验收的同时,相继有2个文化村、3个卫生村、2个文明村通过了县级验收,还有1个村通过了市级卫生村验收。

[农田水利建设如火如荼]这年,全镇完成河道砌坎3200米,河道清淤2.1万方,山塘水库除险加固9座,并投入34.5万元,完成了倪家娄小流域治理,同时,全镇先后完成和启动了10个村的14只土地整理项目,可净增耕地面积1200余亩。

[机关干部联村推行揭榜承诺制]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的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改变机关干部联村的“下派难”、“拉郎配”现象,这年初,全面推行了“揭榜承诺”选择联系村的制度,主要做法是:行政村按规模大小、经济强弱、工作难度划分为4类,并按工作难易程度确定各村联村干部的岗位系数。在此基础上,由各村写出新年工作思路,并在镇公示栏张榜明示,镇机关干部则依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优势,填写有关表格,以“揭榜”的形式选择联系村,写出联村承诺,在确立各村的联村干部后,通过有线电视公示联村干部基本情况、工作承诺等。为保证联村干部“揭榜承诺”选择制度取得实效,还制定了《联村干部工作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实行每个联村干部工作和工奖“捆帮式”挂钩考核,取得了显著效果。

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各种历史遗迹、典故传说俯拾皆是,随处可见,境内有三处省级文保单位——南宋皇陵、建初买地刻石和长竹园战国窑址。

富盛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吴越春秋之时,越王勾践听从大夫计倪之策,兴筑“富中大塘”,彻底改变了“随陵陆而耕种”之原始农业和“逐禽鹿以给食”之狩猎活动,发展种植业和禽养业,富盛由此演绎,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富盛经济发展迅速,全镇已形成了以平绒纺织为主体,农 富盛镇 (5张) 产品加工为特色,集印染、服装、建筑、五金为辅的门类较为齐全、设备较为先进的工业经济格局,其中家庭工业呈现了方兴未艾态势,全镇总量达到203家,“纺织、服装、手套、绣花”四大块状特色初具规模。“庄老汉”绿色食品、“诸葛剑”有机茶等绿色农产品誉满四方。富盛工业源远流长。位于倪家溇村长竹园的富盛战国窑址,是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的重要陶瓷工场。万户印纹陶窑址和青塘青瓷窑址是两晋时期烧制壶、罐、碗、碟等日用品的窑场,塘城青瓷窑址系南北朝窑址。倪家溇村的瓶窑山窑址和北山村的大树岙窑址,均为宋代窑址。这些都是古代富盛早期工业的雏形。

明清时期,民间个体手工业有较快发展,相继出现一批竹木、铁器与小五金加工,陶瓷烧制、土纺染布、酿酒制茶等手工业作坊和泥水石作、土木建筑等能工巧匠。民国时期迭经战乱,传统工业、手工业亦大伤元气,进展缓慢。

建国后,工业生产稳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先后创办铁业社、木业社、竹业社三家县属企业和富盛坛厂、富盛车木厂、富盛茶厂、富盛化肥厂等社办企业。60年代始,相继出现矿山开采、农机具修造、塑料、胶木加工、粮食饲料加工以及泥煤、铁矿石、白泥、石块石子等自然资源开采产业。70年代,相继出现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砖瓦烧制、棉织土纺、竹木制品、农机具修造等社队企业。

改革开放后,乡村工业如虎添翼。80年代始,镇级经济坚持走工农并举,全面发展的道路,镇民树立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的理念,乡村企业异军突起。倪家溇村脱颖而出,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绍兴平绒总厂、浙江幽兰集团公司、浙江幽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村级企业。1989年,境内乡、镇、村集体企业步入鼎盛时期,富盛镇和红山乡共有集体企业90家,从业人员4782人,固定资产4853万元,年总产值达到7496万元,集体企业销售税金304万元。其中,年产值在二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出口创汇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同时,联户及个私企业也不断发展。是年底,全镇有联户及个私企业共119家,从业人员172人,年总产值3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33万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企业开始向上规模上等级方面发展,对小厂进行扩建或合并,出现了诸如天富纺织集团公司、富盛毛纺厂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乡镇骨干企业。同时,乡镇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投入力度,技改项目逐年增加。1992年,全镇镇属企业投入固定资产资金达4278万元,其中投资额100万以上的项目达1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2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为211.9万元,固定资产总额比1991年底的6287万元增长68%;为富盛镇历史上前所未有。1984年至1987年三年间,金家畈、方岙、严家葑、东山头、小辂山、方潜桥、岩里、乘凤、北山、下旺等村先后办起了纺织厂、篷布厂、石料场、精茶厂、服装厂等一大批村办企业。1986年,红山乡11个行政村,共有村办企业25家,工业销售收入从1980年的31.75万元增加到994.14万元,六年间增加30倍。年利润达到68.41万元。1994年,全镇村办工业发展到50家,职工3497人,村办工业总产值15774万元,销售收入达到14967万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乡、村集体企业逐步实行体制转换,广泛推行租赁、承包、拍卖和股份制等经营模式,家庭个私工业迅速发展。1994年,针对全镇企业规模小,个数多,底子薄,效益差的实际,在发展巩固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小、微、亏企业公开进行拍卖、租赁或兼并、联营。是年底止,全镇有43家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对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1996年,全镇个私企业发展到33家,1998年底增加到45家,其经济总量占全镇的13%。至1998年12月,全镇61家集体企业全部实行改制,其中股份制1家,租赁不动产40家,合资2家,全拍卖7家,实行增值承包11家。1999年,倪家溇村积极盘活原幽兰集团公司遗留的闲散资产,向金融单位租赁厂房、设备,创办丰盛个私工业园区,2001年,全镇盘活资产存量1580万元,新发展个私企业18家,全镇个私企业累计达到138家,成为全镇企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5年,富盛乡被县委、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银杯奖;1988年,富盛镇被县乡企局授予“出口创汇500万乡镇”称号;198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工业卫星镇。同年,新富纺织有限公司成为绍兴市首家中外合资乡镇企业。绍兴平绒总厂和浙江幽兰集团公司创办期间,先后获“省先进企业”、“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浙江省明星企业”、“绍兴市重点企业”、“国家经贸部、农业部贸工农联合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企业”、“国家二级先进企业”等称号,并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获准享有自行进出口权,其产品先后获“省新优名特产品金鹰奖”、“省轻纺工业优秀四新产品一等奖”、“浙江省优质产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青龙奖”、“农业部优质产品”等奖励,并远销俄罗斯、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至2003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201家,拥有职工2620人。其中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1家,涌现了丰盛工业园区、新纪元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林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在社会上有知名度的骨干企业集团。是年,全镇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26496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655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1%),企业销售收入119269万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72294万元,工业销售税金420万元,利润总额3326万元,初步形成以纺织、印染为主,集建筑建材、五金机械、酿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结构。

富盛商业起步较早。《绍兴县地名志》载,“富盛地处绍兴、上虞、嵊县三县边界,昔时三县土特产在此交流集散,商业兴盛,地方富庶,遂称富盛。”明清时期,南山北水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富盛埠头,成为会稽县五大名埠之一,民国时期列入绍兴县九大埠头行列。其时,四百米老街商贾拥挤,市肆繁盛。建国后,四百米老街不堪拥挤,街市不断扩展,综合市场两度易地新建,世纪之交新建商业一条街。1951年成立富盛基层供销合作社,1962年改制为皋埠供销社富盛分社,1983年7月改制为由县社直属的富盛供销合作社。1996年10月撤消了富盛供销社建制,重设皋埠供销社富盛供销分社。在建制富盛供销社(或分社)期间,各行政村设分店。1998年起,供销社实行转制,柜组承包,职工分流。后加大改革力度,供销社资产全部落实承包,个私商店越来越多,市场活跃。

在计划经济年代,棉布、粮油、烟酒糖、副食品、化肥及部分工业日用品等紧张物资均由供销社凭票凭证限额供应;当地生产的粮食、竹木茶笋、生猪等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皆由当地供销社统一收购经销。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商品流通由单一计划分配转为多渠道自由经营,市场日趋活跃,个体私营商店在政策鼓励下日益发展,各行各业群起从事商务活动,集贸市场交易旺盛。2003年,全镇有从事商品流通行业单位(户)140个,饮食行业26个,旅游服务行业110个,交通行业207个,第三产业产值达2549万元,占当年全镇国内生产总产值(属地)的11%。

境内有全国文保单位战国龙窑遗址、省重点文保单位——宋六陵和“建初买地刻石”(人称“大吉碑”),有长竹园印纹陶及原始青瓷合烧窑址,晋代馒头山青瓷窑址等文物古迹;有锡飞寺、义峰寺、霖谷庵等佛教景点。

富盛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积淀深厚。人们常常用艺术的手法,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社戏

社戏可谓是境内最盛大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明清以来,各村相继修建土地庙。凡规模较大的土地庙都建有戏台,约三丈见方,高丈余,多为木结构,上覆鸡笼顶,正檐翘角,“云龙”屋脊,台柱上多书楹联。太平年间,百姓安居乐业,平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春夏两季田间劳作,秋冬时节上山砍伐竹木柴薪以补充零用。但新春伊始,各村(保)都有“做戏文”的习惯,以此来热闹一番,浓厚春节气氛。戏文班子都从外地请来,多数是上虞、嵊县的。戏种一般选择绍剧或越剧。经费开支或民间筹措,或个人资助,建国后多为生产大队(村)集体支出。每逢村上有戏,挨家挨户邀邻村亲戚朋友看戏,热情迎客,民间流传着“戏文有限,为了酒饭”之说。除了过年做戏,平时蓬菩萨生日,也有演戏祈祷的习俗;秋后丰收或村民大喜之事,也往往通过戏文来庆贺。

庙会

庙会是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活动,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建国前,境内每年举行的庙会有富盛社庙庙会和郭太尉庙庙会。

富盛社庙位于富盛老街南端尽头,系倪、童、诸、蔡四姓合建社庙,俗称富盛大庙。每年元宵节到来,富盛社庙要举行盛大庙会活动,由倪、童、诸、蔡四姓轮流值年办理。庙会期间,搭彩牌、挂彩灯,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要演五天五夜灯头戏,街上及方潜桥沿河点有天灯,并有人负责打更巡夜;四百米老街商贾云集,商贸繁盛,各种工艺品、玩具、日用百货、特色食品、土特产等商品琳琅满目;各种民间杂技、曲艺、变戏法、卖武膏药等绝活表现竞相展开;吃、喝、玩、乐、看、买、祭等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热闹非凡。解放后,因社庙移作他用,庙会活动遂止。

郭太尉庙建在宋六陵境内。据传,郭太尉是南宋一位负责营建宋六陵的建陵使,完工后为确保皇陵机密,不惜横剑自刎。后人为表彰其忠烈,在宋陵旁建庙以志纪念,内塑太尉菩萨。当地百姓称此庙为太尉殿,并将农历四月初八(郭太尉生日)定为太尉殿庙会日。每年的此日,太尉殿周围幡旗飘扬,鼓磬齐鸣,四邻八村的善男信女都持香秉烛前来烧香念佛,叩拜太尉菩萨。同时,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向太尉菩萨献艺,有社戏、扭秧歌、走高跷、擎石骨持、戏?叉、戏彩瓶、舞狮、舞龙、迎会、大敲棚等,多彩纷呈,热闹非凡。这项活动一直坚持到建国初期。后因太尉殿废,庙会也就不再举行。

唱班、乐队

唱班,是专为百姓喜庆服务,以唱戏、鼓乐等形式为东家增添热闹,活跃气氛的民间组织。一般有6人左右组成,唱戏以绍剧见长,器乐以鼓、锣、钹、唢呐、箫、二胡,板胡等为常见。镇内沿袭历史悠久。

20世纪晚期开始,境内唱班逐渐为乐队、军乐队所代替。

对联

书写和张贴对联,也是镇民自古以来的一种文化传统。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春联的出现最早与桃符密切相关。早在秦汉以前,镇民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上,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沿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时期,镇民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镇民新年悬挂春联已相当普遍。至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今天所见的春联。因为春联的出现与桃符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入清以后,境内书写和张贴对联之风鼎盛,至今未衰,最常见的有春联、婚联、寿联,新居联等数种。每当逢年过节、婚庆、寿庆喜事或乔迁新居之际,镇民常用对联来烘托喜庆的氛围,并通过对联咏物言志、写景抒情,用良词吉语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庆贺、追求与祈盼,表达自己的精神寄托。对联内容广泛,涵盖天时、地利、人和。镇民比较喜爱的题材大多集中在反映美满姻缘、福寿安康、财气好运、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诸方面。

牌坊

牌坊是一种形如牌楼的建筑物,多建于街市要冲或名胜之处,一般由两个或四个并列的柱子构成,上面有檐。修建牌坊也是境内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

旧时,牌坊往往为纪念或颂扬所建。建国前,境内牌坊多用于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一般为石质,系永久性建筑。宋末元初,在攒宫埠头进入宋六陵的入口处(今牌口村与县茶场交界处)建有四柱三间大牌坊一座,石质,气势雄伟,是宋六陵的附属建筑。牌坊以南为宋六陵,牌坊以北是牌口村,“牌口”村名也因此而得。建国初,此牌坊尚存,后于1956年8月1日被特大台风所摧毁,继而在道路建设中残迹被拆除。今富盛新街从富盛人民医院门口至农贸市场地段,旧名叫“行牌下”。此名典出由故。因为“文革”以前,这里曾有石行牌一座,据传为当地官僚富豪的吉孝牌坊,建于清代以前,毁于建国后的“文革”期间。诸如此类的吉孝行牌,在原瓜林自然村附近也有一座,建国后亦毁。

建国后,镇民常用搭建牌坊的方式来喜庆佳节,或庆贺一地一时之繁荣昌盛、或表彰一代之辉煌业绩。喜庆佳节(如元旦、国庆节)的牌坊一般为临时性的牌坊,多为竹木结构、用青松翠柏、彩绸彩纸等原料加以点缀,俗称“彩行牌”,起着增强节日气氛的作用,多见于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庆贺一地之繁荣昌盛和表彰一代之辉煌业绩的牌坊,一般选用优质石料制成,是永久性的。

碑刻

碑刻是在碑(碣)上铭刻文字或图画,用以记功叙事或作为纪念物的一种艺术。境内常见碑刻一般以优质石材为原料,主要类型有墓碑、建筑物碑、名胜古迹碑、功德碑等几种。

墓碑 即竖立在坟墓前的石质碑刻,其上刻着死者姓名和纪念死者的碑文,这是民间最普遍最常见的碑刻,涉及千家万户。

建筑物碑 其碑文一般记载着该工程的建造年月,承建者、施工者,出资者、募款人、等单位或个人的名单。自古以来,镇民把修桥铺路造凉亭建庙宇修寺庵视为功德,多系民间募捐资助,建成后常立碑志德。旧时,境内山区山民分别出富盛埠、攒宫埠,沿途歇脚路亭较多,一般都立有此类碑记。

名胜古迹碑 一般放置在名胜古迹所在地,碑文即为名胜古迹的简介。境内富盛战国窑址、马蹄井、邵力子亲属墓等名胜古迹所在地均有此类碑记。

石雕

石雕是在石头上雕刻形象、花纹的一种艺术,一贯来深为镇民所喜爱。1952年,在青塘村出土一对石麒麟;2002年,在金家岭村的薛家山上出土了一批石人、石马、石虎、石羊等石象生;2004年,在义峰村方岙自然村的赵家庵又发掘出一尊石人。这些石象生雕刻精细,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富盛一批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现代,镇民常用石雕来营造和美化环境,如倪家?村的丰盛个私工业园区内,就有守门石狮一对、“工农奔腾”双马图石雕一尊、黄道婆石雕像一尊。这些石雕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倪家?村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象征。职工辛劳之余,常在这些石雕旁拍照留念,陶冶情操,愉悦心情。

其他民间文艺活动

建国前,民间流行走高跷、擎石骨持、戏?叉、戏彩瓶、舞狮、舞龙、迎会、大敲棚等文化竞技活动。

建国初,富盛区各乡共建立读报组21个,参加人数560人;黑板报54块;幻灯队3个;业余集团1个,有团员23人;腰鼓队1个,队员8人;秧歌队2支,队员24人,队员莲响队4个,队员32人。

●两宋皇陵

宋六陵位于绍兴城东南的御茶村。这里筑有我国南宋时期的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宁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和度宗永绍陵六个皇帝的陵墓,俗称“宋六陵”。其实它还包括了北宋哲宗皇后孟氏、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徽宗及南宋皇后与皇室大臣的坟墓,是江南一带规模最大的皇陵区。

江南惟一的皇家陵区——著名的宋六陵的准确位置已经得到勘定,而在此之前,宋六陵长期以来被认为徒有虚名。

宋六陵是南宋宋高宗赵构等六个皇帝的陵区,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皋埠镇上蒋乡牌口村(原为上皇村)宝山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宋朝时期,金兵攻下开封,宋室南迁,大量北方政要人员和士民避乱绍兴,史载“民从者如市”。《宋建炎系年要录》谓“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驻跸行在越州,宋绍兴元年,赵构升行在越州为都城绍兴,南宋皇帝称“绍兴天子”,意图中兴。绍兴成为南宋首都,为南方经济、政治中心,大批王族、官员来绍聚首,祠堂庙宇成为临时官舍,大有人满为患之感。至绍兴二十六年(1156)外籍居民已超过当地“土著”。

南宋王朝的创立者孟太后,绍兴皇宫度余生、葬于绍兴皇陵

1131年,隆佑太后病故,选址筑陵就被提上了议程,这着实让大臣们费了一番脑筋,当时中原又被金兵占领。有一位大臣上奏,先把太后暂葬在江南,等收复中原以后再回迁。

1278年,南宋灭亡。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的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就盯上了首都绍兴的宋六陵。他暗中勾结了一批恶僧奸徒,率领大队人马开进陵区。这帮利欲熏心的恶徒用铁钎、铁铲等工具,先后砸开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和宁宗仁烈皇后的地宫,劈开帝王棺椁,哄抢墓中数目惊人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把宋理宗赵昀的尸体从永穆陵中挖出,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并割下其头颅,做成饮食工具。杨琏真珈为了能招福祛灾,天天用它来饮酒取乐。这次疯狂的盗墓共挖掘了宋六陵中的101座墓。当时,历代帝后、皇亲国戚和百余名朝廷大臣的骨骸被随意乱抛,一片狼藉。不久,这些骨骸就神秘失踪了。

时光流逝,以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清代和汪伪政权时又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之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时期的浩劫,宋六陵的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

当年绍兴师范学校刚刚从宋陵遗址搬出的时候,每一丛松树下面的皇陵都有一个小土堆坟包,并且有个标志。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皇陵遭殃了,所有的土堆都被扒平了。当时,学校曾挖过两口井,挖井的时候曾挖到地下皇陵墓道,有青砖交错砌建而成,保存还相当完整。 看到这两口井依然存在,井旁杂草丛生,井水清澈。

在历史上,宋六陵曾有过多次重建。明初朱元璋曾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将每座陵都重新立碑,派专人守陵,划出近四千亩山地作为禁区。这是历史上对宋六陵最大规模的重建。当时,这里是一片茂林。我们看到的松群就是当时所植。

明孝帝弘洽年间及清朝雍正时期都曾派专人修缮过陵园。

绍兴作为越国宋都,历史上是东南第一大都会,而南宋皇陵恰恰是江南惟一的大型帝王陵墓群。所以,有关专家认为重建宋六陵意义重大。

宋六陵由于遭到多次劫难,一切都变得那样零乱不全,这无疑为重建宋六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一幅宋六陵古图。这是一幅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明代重建宋六陵的古图,为重建南宋皇陵提供了最翔实、最可靠的历史资料。该图详细、清楚地标出了南宋六个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还标明整个陵园其他主要建筑的情况。

长竹园战国窑址

长竹园战国窑址,位于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分布面积达4000平方米。1978年发现,在长竹园东西宽20米、南北长200米的范围内,散布着原始青瓷器、印纹硬陶器的碎片以及扁圆形垫珠、红烧土块等。又在长竹园南水渠断面上,发现南、北并列的窑床遗迹二处,相距3 . 50米,均都重祷着五座窑床,即第一座窑烧毁后,其上再建,屡毁屡建,形成五窑相叠地层。进行试掘,发现为两列龙窑。其中一列分窑室与窑头两部分,窑头巳遭破坏,残长6米左右,窑床宽2.40米。文化层堆积为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混合堆积,窑底有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的残片,证明此窑同时烧制原始瓷和印纹陶。原始瓷有碗、盘、碟等,胎质坚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叠烧时以扁圆形垫珠间隔。印纹陶有坛、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饰米筛纹、杉叶纹、回纹。该窑址对研究我国瓷业生产尤其是绍兴地区早期制瓷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1979年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文应。2006年6月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上旺乡村游、农家乐

富盛镇上旺村,在2001年由原上旺村、原岩里村两村组成,上旺村在六七十年代就成为全省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曾受国务院嘉奖,被誉为“江南大寨”,是当年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曾有86个国家和地区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陈永贵等均到过上旺土地,陈永贵曾有“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赞誉上旺。

上旺在建设中留下了地下水库、十三排、接待站、知青点等历史的遗迹,而岩里自然村则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有九级陵水库、老鹰嘴、桃花源等自然景观,清乾隆年间,山阴梦厂居士俞蛟皆友人许兰谷、言孝思慕名岩里一游,留下千古佳作《岩里记》,把山村隐地岩里定位于绍兴的“世外桃源”。

深厚的历史、秀丽的景色,使自发来上旺参观、旅游的人全年不断,为了给前来上旺参观旅游者提供更好服务,上旺现推出了18户农家乐经营户,提倡吃住在农村,休闲、体验在农村。

●诸葛仙山景区

诸葛山,又名诸葛尖,在县东南六十里的富盛镇,据传诸葛山早在东晋(317-420)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诸葛洪曾入诸葛山炼丹于此而得名。

《康熙会稽县志》云:山高数千仞,周亘五十里,悬流百余丈,下射石臼如雷,是为诸葛山瀑布。这里,山间细泉流淙,山坡万管碧竹,暗长青苔的石岭拾级而上。山麓有诸葛道人屋舍基,有丹井,有仙人石。其象如镂,旁有鹰嘴岩,高数十丈。岩上为群鹰窠,攫狐兔委诸中,人往往拾堕者。右有龙池,历经千年滋润而不枯,百年人迹仍依稀可辨。

山旁有筋竹庙,建于清康熙间,为后倪、石泄、淡竹坞三堡共建。半山有庵,名半山庵,古有僧尼隐居于此。山顶,建有古刹一所,名锡飞寺,建于清同治年间,因清代锡飞将军曾来此地,故名。锡飞寺常年香火缭绕,信客不绝。

山麓不远处,旧有黄龙山延安寺,始建于宋建隆元年,号护国安院,并建有樵云楼。明代怀襄和尚曾慕名来到诸葛山云游,留下诗作一首:“天峰结小楼,旭日隔林邱,……”,

诸葛山,道教与佛教文化交融,人文与自然景观辉映。憨态可掬的石猴,惟妙惟肖的鹰嘴岩,悬流百丈的瀑布,干旱祈雨的龙池和千年古刹古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山巅的锡飞寺,海拔572米。香客们叩拜之余,常伫立山巅,饱览越中胜景。登高望远,稽山鉴水尽收眼底,小舜江、汤浦镇、古越府城、杭州湾皆清晰可见,不失为古越风光之天然观景台。

●四季笋生态示范园区

富盛全镇有竹山面积20117亩(包括雷竹),其中毛竹15485亩,雷竹4632亩,年产竹笋2470万斤,其中毛竹春笋1015万斤,冬笋177万斤,鞭笋650万斤,雷笋628万斤,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各农户把原先的养竹山,逐步改造为掘笋山,使毛笋、鞕笋、冬笋产量大为提高,四季笋常年不断,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7年5月10日,首先在文山村建立了600亩毛竹四季笋示范基地。引导和带领全镇各村的毛竹园改造向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万户、金家岭等村用先进的砻糠厚覆盖技术使雷笋提早2—3个月产出,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富盛镇竹笋四季不断,爬山、掘笋、挖野菜、,休闲、旅游,空气清新,适宜于野外活动爱好者参与。

●富盛生态史林 以倪家溇蒲丝岭和石良岙为中心,以宋六陵和马蹄井为依托,建立融农家风味区、四季笋生态区、中小学生实验区、水上休闲垂钓区、生态养殖区、皇家狞猎场、龙池岗观光区和有机茶生态区等八位一体的富盛生态史林。

●方家坞水库、九级岭水库垂钓 方家坞水库(蓄水量106万立方)为我县第三大水库,九级岭水库(蓄水量38万立方),库区周边森林郁郁葱葱,植被茂盛,置身其中,心旷神怡,库内垂钓别有一番风味

富盛生态优势明显,生态环境独特,森林覆盖率达74%。境内山脉逶迤绵延,尤以后倪的诸葛山为有名,海拔572米,据《康熙县志》记载,此山以诸葛洪曾栖于此而得名,山上茶叶素负盛名,著名的“诸葛银豪”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2年,提出打造“实力富盛、生态富盛、文化富盛”,启动构筑集“农家庄风味区、中小学生实验区、四季笋生态区、水上垂钓休闲区、皇家狩猎场、生态养殖区、龙池岗观光区和有机茶生态区”等“八位一体”的富盛生态史林。07年,全面启动“百里生态长廊·万亩绿色茶园”建设,定位“江南大寨,世外岩里”的《富盛镇乡村旅游规划和上旺红色乡村旅游策划》正式通过评审;同时开展“四看富盛”活动,启动了上旺农家乐乡村游,游客已超过16000人次,“秀竹山庄”、“攒宫茶房”、金龙涧“山里人家”、“龙池岗”等休闲农庄正在引领生态旅游和假日经济新潮流。

周边中学

富盛中学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新纪元公寓对面
绍兴市越城区新纪元公寓对面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丰盛苑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丰盛苑(富盛镇中心小学南70米)

周边小学

富盛镇中心小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平陶公路东)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中心小学(平陶公路东)

周边乡镇

富盛镇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周边村庄

金溪村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