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坑村
三坑村 三坑村历史沿革 三坑村人文古迹 三坑村自然景色
三坑村,原称三泾,是新昌县东大门与宁海县、奉化市相邻的一片山野村落。坑清秀的五灵山,背与群山相连,山前小溪潺潺,村落密布。东田、桥下两自然村,依山建于山前小盆地。村居创建于北宋绍圣年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三坑由刘氏家族兴家而起,据刘氏家谱《三泾刘氏宗谱》记载,三泾刘氏为中山靖王之后,三泾第一代刘氏始祖为仁忠,仕至尚书兼太师俸府。仁忠在北宋为官时,前来大佛寺游览,在去宁海途中,见三泾山环水丽,后有纱帽山,前有狮子白象山管门,是九龙抢珠之宝地,就隐居了下来,成为三泾刘氏第一代世祖。民国时,三泾改称为三坑。三坑现存古迹众多,有首建于明朝的三坑真君殿、三坑风雨桥,有历时数百年的精致古民居群,有相传宰相刘墉的祖坟。三坑绚丽的山野风光,映衬着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这是一片迷人的山野村落。靠近溪流的五灵山上,矗立着一座迷人的古建筑,名为三坑真君殿。这座建筑...
详情三坑村,原称三泾,是新昌县东大门与宁海县、奉化市相邻的一片山野村落。坑清秀的五灵山,背与群山相连,山前小溪潺潺,村落密布。东田、桥下两自然村,依山建于山前小盆地。
村居创建于北宋绍圣年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三坑由刘氏家族兴家而起,据刘氏家谱《三泾刘氏宗谱》记载,三泾刘氏为中山靖王之后,三泾第一代刘氏始祖为仁忠,仕至尚书兼太师俸府。仁忠在北宋为官时,前来大佛寺游览,在去宁海途中,见三泾山环水丽,后有纱帽山,前有狮子白象山管门,是九龙抢珠之宝地,就隐居了下来,成为三泾刘氏第一代世祖。
民国时,三泾改称为三坑。三坑现存古迹众多,有首建于明朝的三坑真君殿、三坑风雨桥,有历时数百年的精致古民居群,有相传宰相刘墉的祖坟。三坑绚丽的山野风光,映衬着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这是一片迷人的山野村落。
靠近溪流的五灵山上,矗立着一座迷人的古建筑,名为三坑真君殿。这座建筑精美传神的古建筑,正殿供奉着抗金民族英雄 宗泽元帅座像,虽称其为殿,其实是一座建筑风格优美的古代英雄纪念馆。
原名称五灵山庙,后殿曾称云竹庵。首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乾隆二年落成立碑。清光绪年间扩建山门、戏台及东西厢房,称五灵山真君殿。1940年,筹资建造穿殿。现在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坑真君殿共四进四厢,建筑面积一千七百平方米,有楼、平房四十间。一进为山门戏台、二进为穿殿钟鼓楼、三进为前殿(正殿)、四进为后殿云竹庵。山门和正殿,檐廊卷棚、月梁、檐柱、耍头、牛腿,都有精致的浮雕。砖刻木雕透雕着古代战争场面,喜庆图案及兽禽花草。戏台顶为螺旋藻井结构,用十六组八百九十七块花板,逐层缩小,紧密连接,螺旋式块结至井顶。螺旋藻井结构计算之精确,雕刻工艺之精细,装饰之华丽,为世人叹服。山门两侧墙上由桐油、盐卤、生漆、石灰等混合制作的堆灰工艺。
三坑真君殿依五灵山地势而建,具有类似西藏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的风格。穿殿钟鼓楼建在石阶上,大气雄伟,使正殿更显威武。正殿柱上“爱国爱民忠简英名长在,旧容新貌灵山古刹增辉”的对联,铭刻着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也使三坑真君殿英气无限。民族英雄岳飞,是宗泽元帅府一名部将的关系,增添着三坑真君殿的珍贵和历史文化价值。
三坑真君殿文革期间遭到一定冲击,后殿被拆,楹联匾额被毁,加之前殿、山门、戏台、厢房长期失修,瓦破柱霉,边间濒临倒塌。1978年开始,当地村民自发组成三坑真君殿维修小组,在县文管会、当地林场、企业和乡亲们乐助下,经过十多年全面整修,重建了后殿,新砌了山门前护坎,铺设了山门外通往桥下和东田村的石阶,油漆装饰,恢复楹联匾额,2008年,县有关部门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整修,使这座古代英雄纪念馆。
三坑真君殿建筑工艺高超,具有很强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人们敬仰民族英雄岳飞,也敬仰民族英雄宗泽,三坑真君殿是近代和现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性基地,到三坑真君殿去陶冶民族英雄情操,是很多人反复前往的缘由。
三坑溪流清秀,古桥密布,方圆不到五公里的范围,各条溪流上共建有十座石拱桥,一座古石箭桥,十多座石板桥。石拱桥中九座为古石拱桥。古石拱桥和古石箭桥,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别致。随岁月流逝,三坑诸座古桥已无人问津,东田村的“久远桥”已弃而不用,连接“久远桥”的古弹石路,大多被兴建了房子。桥下村的古石箭桥,也没有了一点名气。三坑的古桥古路风采,已在人们心目中逐步淡去,而只有建在上三坑村,整座桥梁承宋《清明上河图》所画桥梁遗风,称之为三坑风雨桥的木拱桥,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坑风雨桥,始建于明朝中期,现存的风雨桥系清嘉庆年间重建。参加建造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的现代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称:“此桥棚乃浙江诸木拱桥中的一座有系统联系的古桥,结构构造在浙江诸木拱桥中是少有的”。此桥被记入中国《古代桥梁史》,是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
三坑风雨桥为南北走向,桥长十五点七米,净跨十点四五米,宽五米,矢高五点四五米。构筑分上下两部分,下部由二十三根长木构筑成八字形拱架,其中与桥墩直接相连的拱架长木十四根,与拱桥长木交叉在桥梁下方的二根。八字形拱架承载上桥梁,上桥梁上面铺设木板,桥两旁设置扶栏、长凳,桥上建有五开间廊屋,形成长廊式走道。往来行人可在桥上蔽风遮雨,故称风雨桥,俗称桥棚、桥廊。
三坑风雨桥设计巧妙,建筑技艺高超,全桥靠凿榫衔接,风格独特,属木拱架设的平桥。
三坑有很多精致的古民居建筑,庙前、上三坑、桥下、唐家各自然村都有保存,保存较多为庙前村。
庙前村被称为“树梅堂”的五间面加二侧厢,前面有围墙,门开走廊西侧封闭式二层精致古民居,窗户为格子窗,中门为六扇并开的格子门,牛腿是“狮子”等精细浮雕。这座古建筑历时至少二至三百年。
庙前村被称为“里外道地”的精致古民居,有二十四间封闭式房屋,窗为格子窗,门为格子门,牛腿有“狮子”、“鹿”等雕刻,房子的梁柱也有各种浮雕。这座古民居因长期失修,部分建筑己濒临倒塌,但精雕细刻仍随处可见。如不及时投资修复,这座历时大约三、五百年,建筑考究的古民居不久将不复存在。
庙前村被称之为“花台门”的古民居,房子的窗户、门也都为格子构造,也有许多雕刻,特别是庭院门口还留着古时候的二块旗杆石,插旗杆的孔十分显眼,这是典型的古代官家宅院。这座建筑至少己有五百年以上。
庙前村精致的古民居还有不少,三坑其他村古民居各具特色。桥下村被称为上元道地的古民居,建筑年代虽没有庙前村的年代遥远,但一个院子的格子窗、格子门和石台门保存得十分完好,尤其是石台门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宰相刘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廉吏之一,同时刘氏家族在“康乾盛世”以刘统勋、刘墉、刘镮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轰动朝野。电视剧《天下粮仓》《宰相刘罗锅》,让当代人对刘统勋和刘墉耳熟能详。
三坑百姓相传,刘墉祖先就是三泾刘氏。刘墉曾依照祖训,到村东有上七步,村西有下七步,中间有花台门的三坑庙前村寻祖。庙前、东田两村相邻,三泾刘氏宗祠“孝思堂”在东田村。古时的“孝思堂”,也称“刘公家庙”,是文官经过要下桥,武官经过要下马的地方,可见“孝思堂”当时的显赫地位。刘墉当年到三泾刘氏宗祠“孝思堂”认祖,因当时三泾刘氏家族内的一些矛盾和担忧,导致刘墉认祖未成,刘墉只得扫兴而归。1998年,当地村民为相传中刘墉祖先的祖坟重新立了墓碑。文革期间被拆的三泾刘氏“孝思堂”旧址前,刘氏子孙前些年新立了“三泾刘氏宗祠”牌坊。可以肯定,如果刘墉与三泾刘氏家谱对接,便可印证三泾刘氏就是刘墉祖先,三坑便是刘墉的祖籍地。
三坑自然景色与古朴景观同样美丽。满山翠竹遍布,山风拂过翠竹,竹海波涛起伏,无边无际。虎双坑双龙瀑布,两龙泉从石崖同跌一潭。数百年金钱松、白果树,与小溪流淌发出的清脆击石声交相呼应,形成优美的协奏曲。
周边村庄
上坝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三一一省道
上三坑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三一一省道
将山坑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三一一省道
尖坑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
马坑村
地址:绍兴市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