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源村
露源村 露源村地理位置及概况 露源村历史沿革 露源村组成及迁徙来源 露源村露源八景 露源村各村迁徙时间
露源村 luyuan cun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原驻童家源,现驻潘村。因村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露源。辖潘村、童家源、黄村、里童、方村、上童、余村7个自然村,俗名“三童四村”该村地属半山区,区域面积近4.5平方公里,居住着2500余人口。该村位于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白露山风景名胜区西部山麓,与甘溪、朱家溪之间,是一个小型的丘陵盆地,因域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白露源。古时有十六姓(村),因瘟疫和自然灾害等影响,现仅散落有潘村、童家源、黄村、里童、方村、上童、余村7个自然村,俗名“三童四村”,同属露源行政村。区域面积近4.5平方公里。耕地1224亩,山地3278亩,水面180亩。辖潘村、童家源、上童、方村、里童、余村、黄村7个自然村,俗名“三童四村”,765户,2524人。是民国画...
详情露源村 luyuan cun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村民委员会原驻童家源,现驻潘村。因村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露源。辖潘村、童家源、黄村、里童、方村、上童、余村7个自然村,俗名“三童四村”
该村地属半山区,区域面积近4.5平方公里,居住着2500余人口。
该村位于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白露山风景名胜区西部山麓,与甘溪、朱家溪之间,是一个小型的丘陵盆地,因域内有小溪源于白露山,故名白露源。
古时有十六姓(村),因瘟疫和自然灾害等影响,现仅散落有潘村、童家源、黄村、里童、方村、上童、余村7个自然村,俗名“三童四村”,同属露源行政村。区域面积近4.5平方公里。耕地1224亩,山地3278亩,水面180亩。辖潘村、童家源、上童、方村、里童、余村、黄村7个自然村,俗名“三童四村”,765户,2524人。是民国画家童之风故乡。该村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蚕桑、水果。
本区域从各村迁徙时间看:黄村的黄姓最早,来定居时是在南宋时;元时有童家源的童姓,潘村的下潘;其余余村的余姓、里童的张姓、潘村的上潘、方寸的方姓、里童的卢姓、黄村的章姓、上童的黄姓,皆迁自明朝。
从姓氏人口繁衍看:潘村的潘姓、余村的余姓、童家源的童姓、方村的方姓人口发展较快;域内的黄姓人口发展很慢,特别是上童村的黄姓,自迁徙至今已有400余年,总是仅有“二户半”人家,人口不超过10人。
从所出人才看:首指童家源村的童姓,代代有人才。
自夏至周,兰溪都在越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实行郡县制,兰溪地属会稽郡之乌伤县,西汉因之。三国吴在此设三河戍,唐上元元年(674),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建兰溪县,属婺州。因县西兰阴山下有溪,崖岸多兰茝,故水名兰溪,县又以水名。宋宣和年前属兰溪县望云乡建业里。
宋宣和五年(1123)改名纯孝乡,属纯孝乡循义里。
明清行都图制,属十三都二图(都心、卢家、潘村、童家源、黄村、里童、上童、方村、余村、太平桥、东坞刘、茭井)。宣统三年(1911)设乡自治公所。
民国元年(1912)改设自治委员。民国廿年(1931)废,建立甘溪区,辖甘溪、平渡、瀫滨、三峰、华南、白露、厚仁、殿山八乡,隶属甘溪乡。
民国三十四(1945)年撤区,恢复乡公所。
1949年5月,新政权接管,是年八月,正式成立甘溪乡人民政府。
1950年8月,原甘溪乡划分为刘家、朱家、甘溪三个乡,余村属刘家乡所辖,其余属甘溪乡所辖。
1956年2月17日,调整行政区划,将刘家、朱家、甘溪三个乡合并归甘溪乡。
1958年9月,为女埠公社甘溪管理区,本区域分露源、潘村两个管理村。
1960年5月,成立甘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1年11月,甘溪人民公社归女埠区公所辖。
1968年3月26日,成立甘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2月15日,建立甘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6月5日,撤销甘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立甘溪乡人民公社,本区域改露源、潘村两个行政村。
1985 年5月15日,撤销金华地区,金华市升为地级市;撤兰溪县建兰溪市。
1992年5月,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女埠区公所,甘溪、黄店两个乡合并建立黄店镇人民政府。
2016年1月17日,调整行政村规模,露源、潘村两行政村合并为露源行政村。
1 、潘村 Pancun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2500米。分居于上潘、下潘、瓦灶里、溪滩里、白露殿,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477亩,山地1186亩,水面85亩。1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5户,1017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蚕桑、水果。潘姓聚居,故名潘村。
上潘收藏有《荥阳潘氏宗谱》(四卷),始祖:千二,宋代自安徽歙县岩寺街下烟潘村(今属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迁居浙江建德县上源村(今属大洋镇)。始迁祖:义十三,明代自建德县大宅里村迁居兰溪县清潘村(今黄店镇潘村)。本谱始修于明成化九年(1473)。世系修录至第二十六世,排行字为庆。本支派排行字:千万正敬,新恺字广,延义礼智,信文势光,英俊贤良,明贞逊让,恭庆福寿康。本宗族郡望:荥阳郡,堂号:聚德堂。
下潘收藏有《白露源潘氏宗谱》(六卷),始迁祖:潘宗义,行德四,元代自兰溪县桃花坞村迁居本邑白露源潘村。本谱始修于明正德五年(1510)。世系修录至第三十三世,排行字为崇。本支派排行字自十三世起:贤德义文,荣华富贵,蕃茂奕世,光裕乾坤,元享利贞,崇圣学善,显宗耀祖。本宗族郡望:荥阳郡,堂号:余庆堂。
本村历史名人有: 潘庆璋(清·痒生)
2 、童家源Tongjiayuan 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以东300米。童姓聚居,原名童家,后因村边有一小溪源,逐改名童家源,溪亦以村名。1个村民小组,100户,326人,171.81亩耕地。
始迁祖童广海,字东源,行茂十,于元泰定二年间(1325)自本邑虹霓山村(今属女埠街道办事处)迁居白露源童家源村。收藏有《雁门童氏宗谱》(四卷),谱始修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世系修录至第廿一世,排行字为淳。本支派排行字:德道百千,曾季仍熙,宁茂盛。尚文进顺,元亨利贞,麟趾呈祥。孝友敦睦,忠敬淳良。贤才礼义,奕祀光昌。民国己未年续增:智仁明哲,富贵馨隆。俭让宽厚,英华永庆。本宗族郡望:雁门郡,堂号:中和堂、光裕堂。
本村历史名人:
一门三武痒生: 童礼崇(清同治乙丑年)、 童升金(清光绪丙戌年)、 童成章(清光绪乙未年)
童壁卿,又名耀奎,字聚光,号露峰居士。清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科科考一等补增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岁试一等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取典史,分省录用。因废科举,而兴办学校,从事教育。
童汝芳:民国兰溪县甘溪乡乡长,任职二届(1935—1939,1943—1947)。
童成文:字之风,号定禅居士,民国当地著名画家。
3 、黄村Huangcun 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以东600米。最早为黄姓聚居,故名黄村。现居有黄、章两姓,1个村民小组,55户,161人,89.64亩耕地。
黄姓收藏有《江夏黄氏宗谱》(三卷),始迁祖:黄全进,字允,行万四,南宋时自清溪县(今淳安县)韩杨村迁居兰溪县黄村村(今属黄店镇)。本谱始修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二世,排行字为允。本支派排行字:万盛良福,寿康宁仁,义礼智信,荣华富贵,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壹,宣慈惠和。本宗族郡望:江夏郡,堂号:追远堂。
章姓收藏有《河间郡章氏宗谱》(二卷)。始迁祖:章珣玉,行让六百二十,明代自兰溪县里王村(今属女埠街道)迁居本邑黄村。世系修录至第四十四世,排行字为妍。本支派排行字自二十五世起:惠福应衍,蕃茂恭敬,逊让智仁,圣义忠和,孝友睦妍,任恤礼乐,射御书数,道德政事,文章华国。本宗族郡望:河间郡,堂号:衍庆堂。
4 、里童Litong 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北700米。始居童姓(最早童家源自然村童姓始居于此),后卢迁入,现居有卢、张两姓,因村落位于白露源东北里首,故称里童。1个村民小组,86户,216人,127亩耕地。
卢姓收藏有《范阳卢氏宗谱》(二卷),始迁祖:卢凤寿,行聪七,明代自兰溪县楼山脚村迁居本邑里童村(今均属黄店镇)。本谱始修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本支派排行字:文忠信满,荣华富贵,兴仁义广,照聪明惠,恭敬慈宽,裕谦和盛。本谱始修于明洪武庚申年(1380)。世系修录至第廿四世,排行字为和。本宗族郡望:范阳郡,堂号:寿春堂。
张姓收藏有《兰江张氏三阜宗谱》(二十三卷),始迁祖:张昆,明初自兰溪县纯孝乡深泽里(今兰江街道办事处黄湓村)迁居本邑大阜张村(今亦属兰江街道办事处),旋又迁居本邑里童村(今黄店镇里童村)。本谱始修于清雍正十年(1732)。世系修录至第三十六世,排行字为源。本支派排行字自二十七世起:清河深泽,沛浙汪洋,溯源湖涒,博流濲江,渊涵濂洛,浪汲沂池,泗洙游泳,满汉沾滋。本宗族郡望:清河郡,堂号:余德堂。
5 、方村Fangcun 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以北800米。方姓聚居,故名方村。1个村民小组,81户,294人,127亩耕地。
收藏有《河南方氏宗谱》(二卷),始迁祖:方烱,行金一,明代自金华县(今金华市金东区)桥里方村(今属赤松乡)迁居兰溪县十三都二图白露源方村。本谱始修于明崇祯五年(1632)。世系修录至第二十六世,排行字为诗。本支派排行字自七世起:金郁满堂,云华富贵,元亨利贞,文行忠信,玉世惠诗,礼启贤良,守家须勤俭,创业应丰隆,贻谋垂燕翼,式谷起鸿图。本宗族郡望:河南郡,堂号:敦睦堂。
6 、上童Shangtong 位于地民委员会驻地以北800米。村居里童之上,故名上童,与里童相望。黄姓聚居,有3户,9人。
收藏有《龙岩黄氏宗谱》(二卷),始迁祖:黄开,字大扩,行启十九,明中叶自兰溪县黄店村迁居本邑上童村。本谱始修于清雍正六年(1728)。世系修录至第二十四世,排行字为昌。本支派排行字:曾仁福礼,淳美德启,荣华富贵,永泰遂乾,坤恭敬逊,让蕃盛昌,茂林修竹。本宗族郡望:江夏郡,堂号:荣华堂。
7 、余村Yucun 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北1500米。余姓聚居,故名余村。1个村民小组,138户,465人,231.57亩耕地。
收藏有《下邳余氏宗谱》(四卷),始迁祖:余昂,字轩臣,号静庵,行福三,明洪武年间自龙游县迁居兰溪县白露源余村(今属黄店镇)。本谱始修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三世,排行字为友。本支派排行字:福寿康宁,仁义礼智信,勤俭忠良,荣美贞祥,道德文章,孝友和顺。本宗族郡望:下邳郡,堂号:敦睦堂。
本村历史名人有: 余昂(明·邑痒生)、 余步云(清·武痒生)
露源村居八咏并序
童壁卿·民国 童惠平整理
予家露山之荫。由村中至山麓,可二三里许。上则重峦叠嶂,蔚然深秀,青光隐隐,映人疏帘。大有爽气朝来之概。
其正干向西蜿蜒起伏,讫溪而上,为佑塘山。万籁松涛,送人帘隙;雨后飞泉泻涧,自岩而下,倚扉望之,觉庐山瀑布宛然在目。
下则白露庙在焉。中祀司徒大帝,颇著灵验,有祷辄应。每年腊月,六社轮流迎赛,并请梨园演剧,以答神庥,由来旧矣。
由山巅折而北,有一小巅可通见坦源。其下拓平坳,萧寺数楹。古连复瓦,白墙隐约现于松际,即忠隐庵是也。庵为周、舒二姓合建之所。正殿供设观音、如来佛像各一,别室祀舒元舆、周三畏二公。予曾摄衣而上,展谒一次,仰慕先哲,如见羹墙距今已三十余载矣。
出舍南数武,有一松林,老干参天,中无杂树,炎夏之夕,倚树纳凉,有风飒然而至,一刹那间,已扑去面上三斗俗尘。
古塘在舍之西,诸水灌注,汇为巨浸,注田数百亩,实吾乡水利之关键也。尝自甘溪夜归,见月印波心,晶莹皎洁,因徘徊者久之。
西北距十里许,有三峰焉,危崖秀削,矗立千刃,恍如天半芙蓉。旁有鸡啼坞,即仁山先生旧里也。山下芝水绕之,萦纡十余里,下流合处为甘溪。
每值桃花新涨,一望汪洋,限一衣带水,往往不能飞渡,然,不移时而旋即干涸,故名之曰“干溪”。今改称曰“甘溪”,其亦有廉泉让水之遗意欤。
昔唐尚书有兰溪八景,赵太史有山居八景。予虽不逮前贤,村居无事,葛巾野服,筱然自适,流连风景,时有枨触,爰拈成村居八咏,谨登谱牒,以示来兹,后有贤子孙慎毋哂我为迂拙也。
露嶂横青
螺鬟高耸接天青,玉带玲珑翠满棂。
料得白云红树里,有人支卧正横经。
三峰夕照
芙蓉天外插三峰,雨后频添翠黛浓。
忽觉斜阳穿树梢,残霞明处岫千重。
佑塘观瀑
万松围绕佑塘尖,常松涛声入画帘。
雨后忽然垂瀑布,翻疑当户下晶帘。
松林纳凉
近村咫尺稻莲香,松影参差蔽夕阳。
倚树纳凉闻子落,何须高梦间羲皇。
古塘浸月
鳞原空阔见银塘,两岸新蒲带雨香。
恰喜明河三五夜,印来皓月水生凉。
甘溪春泛
春来翠柳满长堤,略彴遥横野渡西。
最是鸭头添涨后,扁舟难觅是甘溪。
野寺闻钟
何年古刹隐松元,彻晓钟声下界闻。
最喜平安沾六社,鸡豚赛后醉榆木分。
茅庵怀古
南渡江山事已非,金牌十二误戎机。
只缘三字冤难雪,拼得簪缨遁翠微。
己未季夏月露峰居士题于滴翠山房
“三童四村”何时何地迁徙而来
村名 | 姓氏 | 迁徙时间 | 迁出地 | 始迁祖 |
潘村 | 潘 | 明代 (上潘) | 宋代自安徽歙县严寺街下烟潘村(今属黄山市徽州区严寺镇)迁居浙江建德县上源村(今属大洋镇)。明代自建德县大宅里村迁居兰溪县清潘村 | 义十三 |
元代 (下潘) | 元代自兰溪县桃花坞村迁居本邑白露源村 | 宗义,行德四 | ||
童家源 | 童 | 元泰定初 | 元泰定年间(1324~1328)自兰溪县虹霓山村(今属女埠街道办事处)迁居本邑露源童家源村 | 广海,字东源,行茂十 |
黄村 | 黄 | 南宋 | 南宋时自清溪县(今淳安县)韩杨村迁居兰溪县黄村 | 全进,字允,行万四 |
章 | 明代 | 明代自兰溪县里王村(今属女埠镇)迁居本邑黄村 | 珣玉,行让六百二十 | |
里童 | 卢 | 明代 | 明代自兰溪县楼山脚村迁居本邑里童村 | 凤寿,行聪七 |
张 | 明代 | 明初自兰溪县纯孝乡深泽里(今兰江街道办事处黄湓村)迁居本邑大阜张村(今亦属兰江街道办事处),旋又迁居于此。 | 昆 | |
上童 | 黄 | 明中叶 | 明中叶自兰溪县黄店村迁居本邑上童村 | 开,字大扩,行启十九 |
方村 | 方 | 明代 | 明代自金华县(今金华市金东区)桥里方村(今属赤松乡)迁居兰溪县十三都二图白露源方村 | 烱,行金一 |
余村 | 余 | 明初 | 明初自龙游县迁居兰溪县白露源余村 | 昂,字轩臣,号静庵,行福三 |
周边村庄
露源村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黄店镇
甘露源村
地址:金华市兰溪市
溪源村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