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坛村

神坛村 神坛村文物古迹 神坛村经济状况 神坛村村庄简介


神坛村,位于 浙江省义乌市南部,距城区29公里,北靠上、下八石村,南连新屋村,东邻胡坑里,西与倍磊乡接壤。清时属双林乡廿六都。民国时属赤岸乡。50年代初属八石乡。1955年为八石高级社,1958年称神坛生产队,1966年改称必胜大队,1981年复称神坛大队,1983年改为神坛村。辖神坛、黄坡头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神坛。隶属于赤岸镇(乡)。1992年有53户,172人。1984年4月,义乌县人民政府批准冯雪峰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雪峰故居,建于1910年。坐北朝南,系三合院木结构建筑,二进各三开间,左右厢房各二开间,中间有天井。在1984年4月冯雪峰诞辰80周年之际,义乌召开了第一届冯雪峰研究学术讨论会。文艺界著名人士丁玲、楼适夷、杜鹏程,学者唐?,日本专家池上正治等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故居。神坛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

详情

神坛村地名网_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资料简介
  神坛村是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78210122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0782。神坛村与赤岸、水岸社区、城山社区、蒋坑村、盆塘村、柏峰村、后山村、溪西村、巽村、塘边村、胡坑里村、大新屋村、雅端村、江头村、东朱村、石城村、乔亭村、薛村、乔溪村、楼仓村、环院村、上谷村、黄路村、鱼曹头村、南青口村、下八石村、上八石村、大树下村、午山干村、下前旺村、雅治街村、赤岸一村、赤岸二村、赤岸三村、赤岸四村、南深塘村、田沿村、新樟村、南杨村、山盆村、上吴村、里城村、晓丰村、井潭村、杨盆村、丫溪村、胡陈村、尚阳村、前川村、朱店村、湾塘村、五柳村、莱山村、大桥村、官余村、青坑村、古寺村、慈溪村、羊印村、止方村、后金宅村、下水碓村、下清溪村、上清溪村、石牛栏村、大门里村、三丫塘村、三角毛店村、八石村、清溪村、薛乔村、双峰村、南旺溪村相邻。 还有1个地名与神坛村同名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介绍

神坛村,位于 浙江省义乌市南部,距城区29公里,北靠上、下八石村,南连新屋村,东邻胡坑里,西与倍磊乡接壤。清时属双林乡廿六都。民国时属赤岸乡。50年代初属八石乡。1955年为八石高级社,1958年称神坛生产队,1966年改称必胜大队,1981年复称神坛大队,1983年改为神坛村。辖神坛、黄坡头2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神坛。隶属于赤岸镇(乡)。1992年有53户,172人。

1984年4月,义乌县人民政府批准冯雪峰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冯雪峰故居,建于1910年。坐北朝南,系三合院木结构建筑,二进各三开间,左右厢房各二开间,中间有天井。在1984年4月冯雪峰诞辰80周年之际,义乌召开了第一届冯雪峰研究学术讨论会。文艺界著名人士丁玲、楼适夷、杜鹏程,学者唐?,日本专家池上正治等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故居。

神坛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省义乌市南面,今 赤岸镇西部,有一个小村子,山环水绕,景色十分优美。这里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又善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在几十户人家当中,有一位年逾六十的老人,老伴早年过世,与一个名叫毛陈的外孙相依为命。他们在村西一块叫风流坎的山坡上以种植作物为生,生活十分清贫。

一日,毛陈在风流坎的庄稼地里劳作。劳累时,他坐在田塍边休息,无意中发现一块空地上有一颗圆溜溜的药丸。毛陈把它放在嘴里一尝,顿觉神清气爽,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那颗药丸吞下。刹那间,毛陈只觉浑身一阵燥热难忍,而后产生一种飘飘然之感。据老人们讲那颗药丸是哪方神圣不慎遗落的仙丹。就这样,毛陈在不经意中得道成仙。得道后的毛陈利用法术解民之困,为民造福,被当地人尊称为毛陈师。

在村北面的山上有一凶猛的“怪兽”。“怪兽”白天躲在山洞中,晚上出来行动。它不但捕杀家禽、家畜,而且经常坑害人命,使附近一带百姓晚上不敢出门半步。为了使当地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毛陈师主动请缨,单枪匹马上山捕杀“怪兽”。他在山中设一神坛,与“怪兽”斗法。最后,他凭借精湛的法术将“怪兽”活捉,使其显露原形。

毛陈师智斗并生擒“怪兽”,为民除了一大害。这一消息不胫而走,群众无不为之欢呼雀跃,于是,毛陈师名声大震。

毛陈师死后,村里人无不悲痛万分。他们将他的尸骨安葬在他设坛与“怪兽”斗法过的地方,并将村名改为神坛村。以后,每年的这一天,村民们都要上山敬香,以表对他的怀念之情。

神坛村是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冯雪峰的诞生地。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1914年前接受启蒙教育,后进小学、县立第三高小学习。1919年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一年后又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又与潘漠华等结成湖畔诗社。 1926年在 北京大学听课,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介绍和传播。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起先后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随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调中央党校工作。后曾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诗集《真实之歌》、《灵山歌》,文艺论集《鲁迅论及其他》,杂文集《乡风与市风》、《雪峰寓言三百篇》等。除译文外,均收入四卷本《雪峰文集》。

神坛村有耕地154亩,其中水田134亩、旱地20亩。土地改革时,全村只有80人。过去,农业结构单一,一年种一季水稻,亩产150公斤左右。由于溪堤长年失修,溪流淤塞,四五月间( 梅雨季节),村前的100多亩庄稼屡遭冲淹;到七八月间,天稍多晴几天,就溪底朝天,禾苗尽枯,往往落得个颗粒无收。每年有10余位村民外出讨饭,而在家的也只能靠卖柴为生。集体化后,村里整治了溪堤溪床,水利条件有所改善。1992年,村投资1.5万元,建造了电力灌溉站,修筑三面光渠道300米,使全村所有水田都能自流灌溉, 旱涝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神坛村推行种植双季稻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逐年上升。1992年亩产达1000公斤,全年总产140余吨,为国家提供商品粮40多吨。

农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除主种 水稻、麦类外,还兼种糖蔗、西瓜、茭白、水果等经济作物。全村有山林面积400余亩,木材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品种为 松树、 杉木,兼有少量毛竹。木材蓄积量约520立方米。另有茶园20亩,每年产值近万元。农业年产值达10万余元。村里 养殖业也较发达,每年光投入市场的肉猪就有200多头,产值约6万元。

神坛村长期以来是单一的农业村,完全靠天吃饭。80年代改革开放后,村里办起了纸品加工厂,主要加工水泥纸袋,有职工20余人,月产水泥袋二三万只,年产值20余万元。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力的增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新的发展。全村在外经商办厂和从事家庭手工加工劳动的各占20%左右。工业年产值约50万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1967年,村安装了 有线广播。1978年,村里买来柴油发电机供照明,到1980年正式接通大电网,点灯不用油在偏远小山村成了现实。 1984年,村投资1.3万元,打了深水井,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1992年,人均收入达1100元。70%的户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楼房。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生活用品进了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

1949年前神坛村没有学校,全村只有4个学生,到邻近的八石村就读。1951年村里办起学校,设在冯雪峰故居。1955年,学校进行撤并,神坛村校并入了八石村校。 1961年,为方便儿童入学,又办起学校,校舍仍设冯雪峰故居,1972年搬至新校舍。1982年调整学校布局,神坛村校再次被撤。1984年,为纪念冯雪峰,再次办起学校,并把村校命名为雪峰小学。全村考上大学的8人,考上中专的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教育普及。

神坛村 冯姓者过半。冯氏,南宋初从东阳冯家楼逃难定居赤岸,分支居神坛,现与赤岸冯姓同一宗祠。此外,有朱、金等姓。

神坛村地处半山区。北、西、南三面环山,村落地形似坛子。昔传此地有一毛陈师会仙术,见天大民无水吃,他就在村后的岩石上用伞柄一捣,捣出个圆圆的石洞,清泉顿从岩洞中涌出,村民们吃水有了保障。自此,村称神坛,已历400余年。这口仙井,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为纪念这位毛陈师,村民们在村后山坡上建庙塑像祭祀。

村前有一条源于倍磊乡八宝山的小溪淙淙流过,隔溪是一畈平坦广阔的水田,一条公路直达赤岸,与县道相通;村后绿树蔽日,幽谷莺啼;村南山岙有一大片果园,蜜桃、三花梨、杏子、柑桔、枣、葡萄等多种果木同寓一园;村西南约500米处有一凉亭,为抗日战争时期由冯雪峰的爷爷筹资建造, 冯雪峰题名并亲书必胜亭。

神坛村位于浙江省 义乌市南部。距城区29公里。北靠上、下八石村,南连新屋村,东邻胡坑里,西与倍磊乡接壤。

周边村民委员会

神坛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金华市义乌市倍鱼线
金华市义乌市倍鱼线

八石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金华市义乌市塘边至神坛
金华市义乌市塘边至神坛

周边行政地标

神坛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

周边景区,名人故居

冯雪峰故居 地址:金华市义乌市塘边至神坛
金华市义乌市塘边至神坛

周边社会团体

上陈村老年协会 地址:赤岸镇神坛村
赤岸镇神坛村

周边停车场

停车场 地址:神坛村入口
神坛村入口

周边村庄

神坛村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村民委员会(倍鱼线北)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村民委员会(倍鱼线北)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农村 地址:义乌市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