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横湖村
杜桥镇, 杜桥镇历史沿革, 杜桥镇行政区划, 杜桥镇地理环境, 杜桥镇自然资源, 杜桥镇人口民族, 杜桥镇经济, 杜桥镇社会事业, 杜桥镇交通, 杜桥镇特产, 杜桥镇历史文化, 杜桥镇旅游景区, 杜桥镇城镇荣誉
杜桥镇(Duqiao),浙江省 临海市 下辖镇,“浙东南三桥”之一,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临海市东部,分别与 上盘镇 、 桃渚镇 、 小芝镇 、 涌泉镇 、 前所街道 、 章安街道 接壤,为临海的主要粮棉产区之一和渔盐主要产地,商品集散地,新兴的工业重镇和杜桃平原经济、文化中心。 杜桥镇是“眼镜之乡”、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台州市中心镇,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级生态镇等称号。 杜桥镇陆地面积共1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辖7个办事处,4个社区、123个行政村,共有户籍人口205496人(2017年)。 2020年11月1日,杜桥镇常住人口209953人。 2019年9月11日,杜桥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杜桥镇...
详情杜桥镇(Duqiao),浙江省 临海市 下辖镇,“浙东南三桥”之一,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临海市东部,分别与 上盘镇 、 桃渚镇 、 小芝镇 、 涌泉镇 、 前所街道 、 章安街道 接壤,为临海的主要粮棉产区之一和渔盐主要产地,商品集散地,新兴的工业重镇和杜桃平原经济、文化中心。 杜桥镇是“眼镜之乡”、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台州市中心镇,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级生态镇等称号。 杜桥镇陆地面积共1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辖7个办事处,4个社区、123个行政村,共有户籍人口205496人(2017年)。 2020年11月1日,杜桥镇常住人口209953人。 2019年9月11日,杜桥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杜桥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历史沿革
杜桥历史悠久,镇北郊山麓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 宋代筑塘围垦,围海造田,沧海桑田,广袤土地已成滨海沃野,富庶粮仓。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杜渎盐场,涂下桥均属杜渎场地;北宋未桑园郑氏从临海迁居海乡涂下。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6月,杜桥镇共管辖7个办事处、4个社区、123个行政村。办事处 | 行政村 |
---|---|
杜街办事处 | 解放社区、凤山社区、松山社区、良种村、杜前村、前王村、杜西村、杜东村、富洋村、杜南村、蟾洋村、塘岸村、穿山村、铁路头村、新楼村、楼下村 |
杜桥办事处 | 塘里洋、岙底陈、白岩前、麻车村、溪头村、燕库村、湖田村、洋平村、西外村、王界山、横路村、杜北村、斜岙村、肯步村、兰江塘、东莲村、知建村、应山塘村、花山村 |
大汾办事处 | 半洋村、上四份村、松中村、沙巷村、湖头村、汾东村、汾西村、后洋村、岸头村、胜利村、上王村、西湖村、上洋村、东边村、西边村、东峙村、方田洋村、双桥头村、横湖村、西峙村、蔡岙村 |
山项办事处 | 后地村、富沈村、三石村、横楼村、酒店村、下八年村、东际村、娄下村、洪家村、厉家村、上墩头村、汇头村、卢家村、金星村、西堑村、独木堂村、横灯村 |
川南办事处 | 大爿地村、西岸村、河东村、西横村、东横村、西邵村、炮台村、土城村、四份村、杜下浦村、戴家村、保家村、厂横村、东葛村、草坦村、塘下村、勤横湖村 |
市场办事处 | 垦岙村、上林村、新林村、横岸村、垦岙陈村、张万村、新潘村、市场村、三房村、前进村、九华村、推船沟村、小田村、新湖村、朝南屋村、小金门村、横岐村 |
溪口办事处 | 开井村、铁场村、马岙村、溪口村、马宅村、西坑村、上大坑村、南山村、毛竹下村、福岙村、周公岙村、石岙村、六亩洋村、十八浒村、南溪村、下周村、龙王村、小溪庄村、横溪庄村 |
参考资料: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杜桥镇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台州湾北岸、临海东部,分别与 上盘镇 、 桃渚镇 、 前所街道 、 章安街道 、 小芝镇 、 涌泉镇 接壤,镇区中心位置位于东经121°29′,北纬28°53′。 全镇陆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 杜桥镇地形地貌
杜桥镇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山溪类带泥沙和海涂淤涨而成的冲积平原(杜桃平原),间布众多低矮山丘,地势北高南低。气候特点
杜桥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度,极端最低气温为-6.8度,日照时数最少为2月101.9小时,最高为7月254.4小时,全年190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537.5mm,年最大雨量为2375.lmm,年最小雨量为912.8mm。历年降雨4-9月份最多,一般5、6月份为梅雨期,秋季台风时,偶有涝灾。河流水文
杜桥镇主河网总长238公里,其中仅百里大河水系交叉延伸四纵四横就达56.1公里,加上各村大小河流,全镇水域共长500多公里。 百里大河属 灵江 水系,是杜桃平原主要河网、内河的总称,流域面积287.2平方公里,总长约186公里。主源发自北部溪口水及境内汇合其它诸支溪,由桐峙山新屋经龙王村南流汇合金溪、马宅溪至章安山门,入河网。河道众多与自然水系相通,干流河长约58公里,平均径流量2.30亿立方米,境内落差566米。1953年冬,兴修椒北内河水利,因弯曲迂回长约百余华里,故统称“百里大河”,起到内河旱涝蓄泄、航运、排灌等作用。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杜桥镇耕地面积74342亩,其中水田58041亩,山林面积134668亩,林地面积108502亩,园地面积11712亩。植物资源
截至2006年,杜桥镇共有各种植物400多种,乔灌木300多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人口民族
杜桥以中原人口南移中逐渐发展形成,古为百越民族中东瓯土著民族,始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东瓯人创造印纹硬陶,但非勾践种族。历经变迁,逐步融合到汉族中,至唐代东瓯土著消失。 截至2013年6月,杜桥镇共有户籍人口21.5万,外来流动人口7万。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205496人。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杜桥镇常住人口209953人。经济
综述
汉、晋时,杜桥溪口一带开窑烧瓷,唐代淘沙冶铁。北宋时,溪口、雉溪开有铁场,垦步设有官办酒坊。清时,手工业颇为发达,有三缸、五匠、六坊,各种行业的手工艺人遍布街内和乡村。街内的作坊大都为前店后坊,加工与销售为一体。20世纪50年代,组织手工艺人建立各类手工业合作社,后相继转办工厂;60年代,始办乡镇集体企业;70至80年代,形成了绣衣服装,机械铸造、塑料织带、光学眼镜、包装工艺、啤酒麦类6大产业;90年代体制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眼镜、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塑料绳缆、工艺制品、毛纺纸箱6大产业。第一产业
2006年至2011年底,杜桥镇农业总产值从4.7亿元增加到6.1亿元,成为省级粮油生产示范镇,童燎水果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示范园,建成省级万亩水稻示范方,被评为农业部统防统治示范乡镇;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民合作社85家。 2021年,杜桥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7亿元。第二产业
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00.8亿元,其中规模上产值118亿元,共有上市企业1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33家,国家高新企业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 2006年至2011年底,杜桥镇规上工业产值从25.6亿元增至112.3亿元,年均增长34.4%,规上企业由38家增加到143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由8家增加到34家;医化园区产值从18亿元增至87.9亿元,年均增长37.3%,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15亿元,永太科技成功上市,东海翔集团列入上市重点培育企业;五年内共引进资金28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获省清洁生产企业5家。 2021年,杜桥镇实现工业产值364.28亿元,同比增长15.34%;规上产值272.68亿元,同比增长21.19%。第三产业
2006年至2011年底,杜桥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成中洋百货、东部建材市场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新组建金融机构12家;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建成住宅40余万平方米。 2021年,杜桥镇实现网络零售额49亿元,增速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6亿元,增速17.19%。成功创建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和浙江省现代商贸特色镇。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杜桥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较为完善,镇内有二级甲等医院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各村社区均设立医疗卫生服务站。文化事业
截至2008年,杜桥镇共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60余家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繁荣。镇内建有体育馆,2006年杜桥镇荣获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和“小康型老年体育馆”称号。交通
公路
杜桥镇距临海市区60公里、海门港10公里、 台州路桥机场 30公里、台州市中心城区10公里,截至2014年底,74省道、75省道贯穿全镇,与 台金高速公路 东延线、83省道、83省道复线衔接, 浙江沿海高速公路 正在建设。航运
截至2013年6月,杜桥镇共有内河航道14条,总里程130.2公里,贯通杜桥、上盘、桃渚、章安、前所四镇,水网交通通畅。特产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杜桥旧称涂下、杜渎、涂川、涂下桥、涂镇,杜下桥据南宋《嘉定赤城志》州境图,称海乡涂下,以“涂下”名。镇街区东凤凰山,西嵩山,耸峙若屏,北枕白岩山,南面大海,中贯龙浦河南北走向穿境而过,将镇区划分分为浦东岸、浦西岸,二岸架起涂下桥(上桥、下桥),连接两岸的交通,小镇的居民互相往来,后地遂因桥而得名为涂下桥。清同治《临海县志稿》桥梁记:“涂下桥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明嘉靖年间建。”中华民国24年(1935年)正式建涂下桥镇公所。“涂”与“杜”系谐音,逐渐演化为杜下桥。1956年4月,简作杜桥。文化活动
打花鼓: 男为花鼓公,手执小锣,女为花鼓婆,手执小花鼓,边唱边舞边击鼓,丝弦伴奏,唱调有多种固定曲调,集体伴唱,根据内容互串角色。花鼓婆以流水式的小碎步为主,表演中穿插一些翻腕、耸肩等细腻动作;花鼓公动作大方,下蹲跳步,蹦仆跌翻。男女的调情动作,以锣扦击肩、耸肩、缩肩、抢腰、坐腰等组合,具有神情一体,情舞交融,动作活泼风趣,舞蹈细腻幽默见长。 道情: 以坐立方式说唱,大都以各种剧本为内容说唱,根据台词随意表演。左手拿竹鼓板,怀抱道情筒,右手击打筒面,以内容情节感情拍打各种快慢轻重的节奏、声音;同时也兼做些动作,独自击节居唱为多。道情曲目繁多,有整本回书,也有小段折子,多取材于戏曲情节及民间故事,唱字有3字,5字,7字等,道白皆方言。 摇大乌船: 主唱旦角1人,穿红色服饰,配角5人穿各角色服饰,小生手执纸扇,尼姑手抲拂尘,和尚手捧木鱼,红毛人额贴膏药、腰插木壳枪,还有小和尚。各配角头上分别戴老鼠、蚊虫、猫、狗、公鸡动物头饰。道具有橹、红绸彩球、纸壳船。主角领唱一手握橹,一手拿绸绳站立船头,后尾随5配角,作摇摆橹动作,以主角为准互相摆斜一致,边摆边唱,并伴奏丝弦小调,并以五更时辰,参以动物叫声。丝弦小调相伴奏,众人互和,有说有唱,配以摇船摆橹舞蹈动作形式,大多反映民风民俗、男女情爱。 滚龙灯: 清同治间,桑园厅头组成滚龙灯会,是一种敬神、娱神、祈雨和发展图吉利的活动。布龙全长9丈,龙珠手带动起舞,龙头手在龙珠手引导下做出各种动作,其余各节则相随起舞。整个龙舞由龙出宫、游龙行雨、黄龙脱壳、腾龙过桥、跳越龙门、蟠龙绕柱、三点头谢幕7组套路相结合,有盘、游、卷、跳、戏、翻等各种动作,碎步、跳步等10多种步法,纵横绕圈等队形。入场横平以行“8”字队形,上下举握翻腾,龙头昂然,首尾兼顾,龙头随龙珠,有夺龙之势。结束时,龙头从龙尾节钻入,以作跳龙门状,高举龙尾腾卷摇摆,作蟠龙缠柱,三点头谢礼,从盘龙状穿出成直队,随慢点锣鼓乐缓步游行。历史人物
宋至清县志入载,杜桥科举中式者有文科进士2名,武科进士2名,文科举人11名,武科举人23名,贡生38名,诸生900余名。 南宋有马琥孙抗元兵败殉节,明代杨文抗倭平叛名入史册,清代金满起义威震台州,明代御史蔡民玉凿河建闸,造福梓里,朱允朂梗直被诛。 清初书画名家郑兆甲,清代李鏐精于算术,清名媛黄妙仙、金湘以诗闻名称才女。南宋丞相杜范夫人,封惠国夫人赠越国夫人黄氏(雉溪黄泥山头人),临海郡国夫人谢氏(丞相谢深甫长孙女)远嫁于此。用其姓命名的植物林学家林渭访,中华书局总编辑卢文迪,抗美援朝时身绑炸药与美军坦克同归于尽的二等功臣任典宝。 民国时期有国民党中将李邺、潘静文2人,少将苏玉衡、杨春长、崔杰3人。民国以前在外放任知府、县府、知事的18人。现代有农业棉花专家 项时康 ,青年科技专家称为“严法”的化学教授严秀平,地球物理学家黄赛金,光学研究物理学家单洁。旅游景区
杜桥旧有八景:白岩雪积(白石)、凤山夕照(凤凰山)、嵩山秋涛(嵩山)、萧井品泉(金家井)、雏鸡枕月(礁坑)、穿山哓日(穿山)、石人观潮(楼下)、龙浦回澜(百里大河)。城镇荣誉
杜桥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台州市中心镇,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首批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科普示范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级生态镇等称号。 2019年9月11日,杜桥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杜桥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3年10月20日,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134。周边行政单位
临海市杜桥镇勤横湖村役犀苊退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周边政府机构
杜桥镇横湖村仰退窍紧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周边村庄
勤横湖村
地址:台州市临海市杜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