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现村

龙现村 龙现村详细介绍 龙现村基本概况 龙现村发展历史 龙现村相关链接


龙现村是青田县一个神奇美丽的小山村,以风景秀丽,清静怡人著称。全村房舍依山傍水,梯田循坡而辟,民风淳朴,文化深厚,绿意袭人,稻谷飘香。如今则成为“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闻名遐迩。龙现村 (5张) 当你驾车还没有进入村口,就能听到水之呼啸声,这就是龙现十八潭。入口处两山相峙而立,潭水奔腾而下,有“天门中断楚江开”之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水口下行,依次是藏鱼潭、畚斗潭、高漈潭……共有十八个潭,故称龙现十八潭。雨后观瀑,犹如白练垂空、珠飞玉泻,似雾似岚,蔚为壮观。村内鱼塘密布,房舍错落有致,梯田层次分明。村后古松翠竹,峡谷纵深,怪石林立,山峦此起彼伏,山间飘舞银带,那是水涧泉水。伴着流水的 歌唱声、田鱼的欢笑声,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水的世界、鱼的海洋,欣然向荣的新农村。“田鱼告诉 世界,中国青田有个龙现村”。...

详情

龙现村地名网_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资料简介
  龙现村是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1121212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1121。龙现村与石前村、根头村、周岙村、裘山村、垟塘村、后金村、马车坑村、奎岩庄村、邵山村、松树下村相邻。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介绍

龙现村是青田县一个神奇美丽的小山村,以风景秀丽,清静怡人著称。全村房舍依山傍水,梯田循坡而辟,民风淳朴,文化深厚,绿意袭人,稻谷飘香。如今则成为“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闻名遐迩。

龙现村 (5张) 当你驾车还没有进入村口,就能听到水之呼啸声,这就是龙现十八潭。入口处两山相峙而立,潭水奔腾而下,有“天门中断楚江开”之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水口下行,依次是藏鱼潭、畚斗潭、高漈潭……共有十八个潭,故称龙现十八潭。雨后观瀑,犹如白练垂空、珠飞玉泻,似雾似岚,蔚为壮观。

村内鱼塘密布,房舍错落有致,梯田层次分明。村后古松翠竹,峡谷纵深,怪石林立,山峦此起彼伏,山间飘舞银带,那是水涧泉水。伴着流水的 歌唱声、田鱼的欢笑声,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水的世界、鱼的海洋,欣然向荣的新农村。

“田鱼告诉 世界,中国青田有个龙现村”。2005年4月,青田稻田养鱼项目被联合国列入“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项目的核心区就是龙现村。从原来无人知晓的小山村,成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并走向世界,为龙现村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走进村内,村容整洁,水系密布,房屋或古朴、或现代。

有着1200余年悠久历史的龙现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田鱼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明等特色文化独具一格。近几年来,小山村名声鹊起,游客慕名而至。

一幢幢由石头垒成的古宅、现代别墅深藏在绿树翠竹中、田园间,这就是独具农家特色的“渔家乐”。如聚龙山庄、中国田渔村休闲中心、龙源山庄等。游客到此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漫步在苍松翠竹下、绿谷田园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呷着沁人心脾的泉水,坐听松涛竹浪,真是惬意至极!一番快乐的大自然洗礼之后,然后落坐在亭榭下、古屋里,慢慢品尝田鱼、农家菜、农家米酒,其味远胜城市美味佳肴。

龙现村这些绿树环抱、溪水环绕的“渔家乐”房子,设备简约而不简单,朴素而不失大方,每晚只花近百元就可以享受到渔家无限情趣。住在这里,晚上你根本不想看电视,你只想走出房间听水之声、蛙之歌;你不用点蚊香,这里四季无蚊子;夏天你不用开空调,还需盖被子。城里人都喜欢到此避暑消夏,因此这里的夏天游客几乎每天爆满。“渔家乐”店主杨民康高兴地对笔者说:“游客天天都很多,生意很好,每天都有几百元的收入。生意好时人手不够,还要雇工帮忙呢!”

龙现村,位于青田县城西南部方山乡境内,距县城20公里,背依奇云山,与温州的瑞安市和瓯海区交界,是一个“真龙曾显现,田鱼当家禽,有家有华侨,耕牛不用绳,四季无蚊子”的神奇之地。这里以吴姓(延陵郡)为大宗,全村264户1500多人,其中有800多人侨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均纯收入11500元,该村有着世界遗产的品牌优势、联合国村的美称、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民主文明的和谐家园。

龙现村有1200多年的稻田养鱼历史,全村养鱼梯田有400多亩,水塘140多个,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田鱼优势。稻田养鱼已成为当地农民祖辈相传的种养习惯。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凡是有水的地方,不论稻田、水渠、水沟、水池、水塘,也不论水深水浅,都养殖田鱼,走进龙现就如走进了鱼的世界,“有塘就有水,有水则有鱼,田鱼当家禽”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99年龙现村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田鱼村”的称号,2005年5月16日,龙现稻田养鱼更是以其“独特的、重点的、巧夺天工的”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四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在这个稻鱼共生系统中,稻谷为鱼类提供了氧气、遮荫和有机物质,鱼类又起到了耘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的作用,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循环体系。

每年世界粮农组织,中科院专家、学者都会到龙现召开稻鱼共生系统专题研讨会;美国、日本等20多位国外学者千里迢迢先后到龙现调研稻鱼共生系统;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学生将龙现作为了重要实践地点;中央电视1台、4台、7台,香港明报、香港有线电视台、英国BBC台、国家气象局一方水土栏目以及新浪、百度等国内外知名媒体记者到龙现采访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龙现村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国田鱼村”。

龙现华侨历史悠久,龙现村的吴乾奎是青田最早的华侨之一,最早把青田石雕销往欧州,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利时、罗马赛会,分别获得银牌、上等奖。这是青田石雕第一次获国际大奖。1930年,吴乾奎回国在龙现村建起了一幢五间二厢三层 “中西合璧”的住宅,称“延陵旧家”,建造房子的砖头、水泥等原材料都是从美国运回来的,至今老宅还完好的保存着。现在的年轻一辈华侨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贸易、服装加工、餐饮等行业,多数集中在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故龙现是“有家有华侨”。

龙现有“一家联合国”的说法,过年过节的时候,国外的亲戚子女回来坐在一起吃饭,有意大利的、有西班牙的、有巴西的、有德国的等等,最多的时候达到10来个国家,简直是不亚于联合国的圆桌会议。龙现幼儿园50多个小孩子分别来自10多个国家,两个小孩打架就被戏称为“国际纠纷”。现在龙现村民平时关心最多的是欧元牌价,关注最多的是国际新闻,因为在龙现从老到少人尽皆知,国际形势关系到欧元的走势,所以平常见面的问候语就是“今天欧元是涨了还是跌了”。

龙现村能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实施地,稻鱼共生系统原生态的种养模式能保持近千年不变,其实这与华侨有着莫大的关系,一方面华侨带回了先进的生态理念,开阔了龙现人的眼界,使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传统理念不被破坏;另一方面也是华侨带回了财富,使种稻养鱼成为一种休闲模式,而不是产业模式。同样,也是华侨把农业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做活做大,走出了遗产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以旅游反哺新农村的发展之路。目前村里的三家农家乐都是由华侨创办经营的,促进农民就业转移近400人。

龙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村里人女儿出嫁,有田鱼(鱼种)作嫁妆的习俗,象征热爱劳动和致富。鱼灯也是由稻田养鱼而孕育出的传统文化,鱼灯仿照淡水鱼形象制作,造型美观,色泽鲜艳,一般由11盏、13盏、15盏组成灯队,龙现村有一支女子鱼灯队,每逢春节、元宵节等农村重要节日,开展鱼灯表演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活跃节日气氛。龙现鱼灯“游”进了北京,“游”到了上海,甚至“游”出了国门,展现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性舞台,更是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天下第一鱼”。

龙现还有一个“民俗文化馆”,集中展示了龙现的田鱼文化、华侨文化和农耕民俗文化。大厅两边摆满了20多个国家的国旗,代表龙现800多华侨生活工作的地方,在各个展厅摆放了织布机、石磨、耕作农具等传统农耕织具,仿佛可以看到龙现祖辈们那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砍柴来我烧饭”的田园生活。

龙现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耕牛不用绳”。到了龙现村里,大家就会发现这里的耕牛用具都没有牛鼻绳,其他各地犁田都用绳系着牛鼻子,龙现村牛犁田却不用鼻绳。更加奇怪的是只要龙现的牛卖到外地,就非用牛绳不可,其他地方的牛到了龙现就不用绳。为什么呢?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罗隐秀金口。相传罗隐秀是一位樵夫与老虎精所生之子,说什么应什么。一日他路经龙现,捆书绳断了,他看田里有个农民在犁田,手里捏着一条绳子。罗隐秀向犁田阿哥讨来牛绳,并说:“今后你这个地方犁田都不用牛绳了”。从此,龙现村犁田一直不用牛绳。

龙现,群山环抱,层恋叠翠,植被覆盖率98%,是方山盆地中的“小盆地”,人称“小方山”。绿阴抱舍,溪水穿村,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韵味。进入村口很远处,就能听到水之呼啸声,这就是龙现十八潭,雨后观瀑,瀑声震谷,水势奔腾狂泻,是“千军呐喊”、“万马奔腾”,似白练垂空、珠飞玉泻,似雾似岚,蔚为壮观。村内鱼塘密布,房舍错落有致,梯田层次分明。村后古松翠竹,峡谷纵深,怪石林立,山恋此起彼伏,山间飘舞银带,那是水涧泉水。伴着流水的歌唱声、田鱼的欢笑声,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水世界、鱼的海洋,童话般的新农村。

这里还有集“江南之秀丽,北国之风情”的奇云山,海拔1164米,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湿地,最大的高山草甸,也是一个天然牧场,为防止牛群外逃,修筑了一条长约4公里的石墙,人称“小长城”,颇为壮观。还有奇云山水库、龙宫湖、高天月湖等,是夏秋季节避暑纳凉、驴友户外野营的好去处。站在奇云山之颠,可以看到温州江心屿,有“水涨奇云山,潮落江心屿”之感。

村容整洁方面。全村每隔5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修建了一条长600米的田间休闲观光游步道。投资15万元全面提升了村所有水渠、河道、水塘。开展了“创洁净乡村、和谐家园”活动,成立了保洁队,专人负责清洁公众卫生,收集运送村垃圾,严格卫生管理条约,实行各家各户门前卫生三包制度。突出生态保护,严控森林防火,加大坟墓治理力度,堵新治旧,开展植树造林行动,恢复植被。开展污水排放整治行动,从源头上保护河流。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级有民间调解队伍,同时建立了长效的调解机制,化单一调解为多方调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村里还建起了村级图书室,为村民提供科普文化知识,同时组建成立了鱼灯队、秧歌队、文艺表演队,使村里常年坚持活动不间断。村里还建立了文明学校,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村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风尚不断提高。

管理民主方面。村党支部、村委会加强和完善了村级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为强化民主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重新安装了标准化村务公开栏,按时向群众公开房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财务收支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村级民主制度健全,群团组织建设规范,各项规章制度齐全,村级档案管理配有专人负责管理。

这里为什么有水就有鱼?这里为什么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建有鱼塘?这里为什么四季无蚊子?这里的人们为什么把田鱼当家禽?这里为什么耕牛勿用绳……许许多多的谜,为小山村平添了神秘的色彩。

近年来,龙现村精心设计推出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如舞鱼灯、插秧、喂鱼、包饺子、磨豆腐、犁田耘田、捕鱼比赛等。这些旅游项目贴近生活,富有创意,参与性强,对于城里人来说既新鲜又有趣,既可动手又可动口,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乐趣,是无尽的享受。

中国田鱼村(龙现村)位于青田县城东南部方山乡境内,距中国石雕城——山口约7公里,背靠奇云山与瑞安市芳庄乡、瓯海泽雅乡交界,是青田侨乡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该地曾有真龙出现,示有吉兆,故名“龙现”。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田鱼村”称号, 2005该村的稻田养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6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和专家从杭州长途驱车赶赴青田,参加首批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之一——“稻鱼共生”系统项目挂牌仪式。青田龙现村,这个偏僻的浙南小山村,因其独特而和谐的农耕文化,引起世界的关注——

小田鱼“惊动”联合国

6月11日晚,在浙南小城青田县的一个小广场上,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系统中心的莫纳(Mona)博士,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场民间艺术表演——一群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孩子举着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青田鱼灯穿梭、跳跃。鱼灯舞姿态简朴、优美,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

莫纳先生边看边兴奋地拍着手。他也许不知道,正是青田1200多年悠久的田鱼养殖历史,才孕育出了灿烂的田鱼文化。当晚晚会的主角自然不是莫纳先生,但他却担负着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由他代表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青田县政府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稻鱼共生系统”牌匾。该项目的发起者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联合国全球环球基金。

作为全球首批、亚洲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青田龙现村的“稻田养鱼”让不少专程赶往这个偏僻小山村的专家们心怀不解。就是在青田本地,不少人在喜悦的同时,也认为这“天降之喜”来得有点突然。其实,青田稻田养鱼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起源于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青田田鱼”:“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改革开放以来,青田实施“千斤粮百斤鱼”的稻田养鱼实验,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2000年,相关课题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并被省政府授予“田鲤之乡”。1999年,龙现村被国家海洋局授予“中国田鱼村”。

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

“中国田鱼村”的古老实践

今年端午节,对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村民杨民康和他的老婆吴丽贞来说,有点忙乱。匆匆吃过早饭后,吴丽贞就来到村口,和看热闹的村民们一起等待一批客人,其中有联合国官员、北京的专家等。龙现村的“稻田养鱼”被评上“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几天前,村里专门赶工在村口建了一座寓意“稻鱼和谐共生”的石碑,与村口费孝通先生于1999年题写的“中国田鱼村”交相辉映。

作为当地的“华侨村”,尽管龙现村765人中,有650多人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以这样的方式名扬世界,却让不少村民感到惊奇,更不知道意味着什么。而吴丽贞却不一样,作为全村最大的田鱼养殖大户,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几天前在杭州召开的一个学术会上,吴丽贞却在会上把“稻田养鱼”的前前后后讲了一遍。虽然不习惯这样的大场面,但吴丽贞明白一点——世世代代养的田鱼,这下让龙现村出大名了。

与老婆不同,杨民康对“全球遗产”和“联合国”这些词显得陌生。作为一个老实的农民,他最熟悉的还是自己种的10多亩稻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谈起田鱼来,他却像变了个人:“放鱼一般在2月底,要等田里水温在10℃以上,用生石灰对水田消毒,然后放入用盐水洗过的鱼苗。要清晨或傍晚时放鱼苗,中午水温太高。”

放鱼之前,杨民康先将田埂堆高,一般高出稻田50-60厘米。再安上妻子用竹篾、枝条编成的拦鱼栅,以防鱼苗游失。每天还要用小麦、米糠等农家饲料投喂。杨民康最怕下大雨,稻田排水要及时,防止水淹田埂。而闲时,杨民康还到山上捡些樟树枝、松树枝,把它们浸泡在稻田里,用来防治鱼体上生寄生虫。每到9月水稻收割前后,当年放养的鱼即可长成约250克重的成鱼了。

走在水泥砌成的田埂上,不时看到鱼在水田中搅动。老杨说这是鱼在找东西吃,不停翻动泥土,就像牛在耕地,促进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可以不用人工耘田。

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青田县农业局的有关人士的解释更“科学”:通常稻田里有许多杂草会和水稻争肥料、争水分、争空间,每年最少要耘田除草两次。放了田鱼后,杂草都给田鱼吃掉了,现在一年到头都不用除草。稻谷还可以为田鱼遮阴和提供食物,田鱼又能吃掉水稻无效的分蘖以及稻飞虱等有害昆虫,增加田间通风,能明显减少病虫害。正因为稻田养鱼可以少买化肥农药,不用耘田除草,节省劳力,减少开支,一亩田可以节约劳动工资、肥料、农药等成本300多元。

稻田养鱼对杨民康和乡亲们来说,最大的好处被专家们归纳为“四增”和“四节”。“四增”是增粮、增鱼、增水、增收。“四节”是节地、节肥、节工、节成本。说到收入,老杨扳起指头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产稻谷580公斤,田鱼63公斤,每亩总收入在3000元左右。去年他家10亩稻田产稻谷5800多公斤、鲜鱼630公斤,收入3万多元。

田鱼还可以加工成田鱼干,两公斤活鱼可以烤0.5公斤田鱼干。老杨和老婆现在几乎天天都烘烤,每个月都能卖,0.5公斤鱼干可以卖到70多元!自家产的鲜鱼不够用,还要到其他村去收购。去年他家烤了1000多公斤田鱼干,赚了4万多元呢。

天然共生,和为一体——令人着迷的农耕文化

龙现村有龙潭十八溪,溪流弯弯曲曲地把整个村子揽入怀中。全村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水潭有两个,30平方米以上的则有十几个。潭边古松相称,石桥横跨,放眼望去,保存完整的300多年的古屋与葱绿的青山形成诗意的图景。

龙现村有7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村前屋后,田间地头,凡有水经之处,不论稻田、水渠,还是水沟、水池,都随处可见浮游的彩鱼。“有塘皆有鱼,有水则有鱼苗”。因此,村里有一种风俗,村民嫁女,田鱼(鱼种)当嫁妆。

“群山环抱龙谷地,绿水围绕村口亭”。来自联合国大学的梁洛辉先生第一次到龙现村,“感觉很震撼”。在他眼中,“稻鱼共生”这个直今保存完整的耕作方式,本身就是“巧夺天工”,而它与龙现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和谐融合,更让他着迷。

“选择龙现村是正确的”。同样被倾倒的还有莫纳博士。虽然之前已看过龙现村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材料,但到龙现村实地走一趟后,让他感到更踏实了。莫纳博士认为,龙现村作为一种范例,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这,与联合国保护全球重要遗产的初衷不谋而合。

负责该项目的联合国另一位官员戴维(David)不停地拍照。讲到龙现村,他用了更形象的语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物文化多样性在消失,之所以要保护它们,不仅因为它们是美丽的,更是可持续的,如同我们每个人的养老金。它在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利益的同时,更带来一种精神的、文化的归属感和环境利益。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也是农业大国。此次“稻鱼共生系统”代表亚洲跻身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令中国农业专家更多一份感慨。

“我们不要身在宝山不识宝”,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立秋认为,这一方面是对传统耕作模式的肯定,也是对这种耕作方式意义的再发现。它有助于我们推动相同模式的发扬光大,毕竟“稻田养鱼”这一耕作方式在我国的华东、西南等地区都有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保证粮食安全、注重农民增收的前提下,要更加注重农村生态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顺天时,量地利,用力少,成功多”。南京农业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的王思明教授认为,中国文化讲究“天地人稼”的和谐观念,“稻鱼共生,和为一体”不仅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遗产极富特色的代表,其独特价值值得关注。

穿行在龙现村的田埂上,面对绿油油的稻苗和游弋其中的五色鲤鱼,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感慨很深。他认为,“稻田养鱼”是生物多样性、生产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综合体现,是乡村社会与特定自然环境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宜的完美体现,具有提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范例作用。他更强调,保护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农业文化延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申遗”是时下中国各地最关注的话题。虽然全球重要农业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但联合国大学的梁洛辉先生认为,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是一种农民参与其中的“动态保护”。对利益的考虑不能局限于经济效益,更有生态和文化价值。这样农民的利益才能与遗产“共生”。

据悉,为使“稻田养鱼”这一独特的传统农业技术得到更好保护和继承,中国科学院正筹备农业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稻田养鱼”将被列为首批研究项目给予支持。

青田“稻鱼共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农业文化积淀,它属于青田,更属于世界。身为东道主的青田县委书记卢春中在兴奋的同时,更多地在思考另一问题,如何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贝”。他在授牌仪式上透露,青田将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成立专门的农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落实相应经费,并动员相关专业组织和农民的力量,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杨民康一家最关注的是,田鱼以后能不能卖好价钱,也许他们还听不懂专家们的理论,但在更深层次上,他们是相通的。

首批全球重要农业遗产项目还包括——

突尼斯南部的传统绿洲:一年四季集约栽培,现有空间和高度多样化的生产可以最佳利用供水、最大量地生产粮食、建筑材料和药用植物。畜牧仅限于提供肉类、奶类、运输和粪肥的少数家畜。

法属圭亚那的迁移性耕作:农业属于一个复杂的活动系统,包括采集、捕捞和狩猎。主要作物是木薯(已记录有70个品种)和甘薯(13个品种)。农民保护杂草作为驱虫剂、食物和药材。

东非放牧:这种定期放牧的形式,有助于将资源利用扩大到广泛的区域,以免畜牧过于集中,造成过度放牧。交换牛群可创造更丰富的畜牧生物多样性,而文化机制有助于保存有关植物及其用途。

斯洛伐克的山区农作系统:在喀尔巴迁山区,15个族群的农民居住的地区,地貌具有丰富的驯养野生物种的环境,这可确保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活力,以往该地区的农民栽培了1900个当地农作物品种。

周边

应梦山庄农家乐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委会旁

村曜嘌现邴龙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

周边宾馆

半亩鱼宿 地址: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399号
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399号

周边村民委员会

龙现村村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

周边村庄

龙现村 地址:丽水市青田县方山乡

龙现村 地址:丽水市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