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江乡

溶江乡 溶江乡基本信息 溶江乡农业开发 溶江乡工业发展 溶江乡下辖自然村简介 溶江乡溶江乡岩门景区


溶江乡位于 缙云县境东部,自1992年5月由原溶溪、雅江二个乡合并而成。乡政府驻洪坑桥村,距县城16.2公里。东临 双溪口乡,东南界 大源镇,西南接 胡源乡,西连 舒洪镇,北毗 三溪乡。辖区内岩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仙都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溶江乡位于 缙云县境东部,自1992年5月由原溶溪、雅江二个乡合并而成。乡政府驻洪坑桥村,距县城16.2公里。东临 双溪口乡,东南界 大源镇,西南接 胡源乡,西连 舒洪镇,北毗 三溪乡。区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6667人(2017年)。种植业主要以黄花菜、蚕桑、茶叶为主。工业主要产品为摩托仪表配件。辖区内岩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仙都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2008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914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850万元,人均收入5078元。...

详情

溶江乡地名网_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溶江乡资料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溶江乡介绍

溶江乡位于 缙云县境东部,自1992年5月由原溶溪、雅江二个乡合并而成。乡政府驻洪坑桥村,距县城16.2公里。

东临 双溪口乡,东南界 大源镇,西南接 胡源乡,西连 舒洪镇,北毗 三溪乡。

辖区内岩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仙都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溶江乡位于 缙云县境东部,自1992年5月由原溶溪、雅江二个乡合并而成。乡政府驻洪坑桥村,距县城16.2公里。东临 双溪口乡,东南界 大源镇,西南接 胡源乡,西连 舒洪镇,北毗 三溪乡。区域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6667人(2017年)。

种植业主要以黄花菜、蚕桑、茶叶为主。工业主要产品为摩托仪表配件。

辖区内岩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仙都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2008年全乡实现工农业产值914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850万元,人均收入5078元。种植业主要以黄花菜、蚕桑、茶叶为主,是远近闻名的黄花菜之乡。工业企业4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一家,主要产品为摩托仪表配件。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岩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仙都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经过2010年12月并村,调整为11个行政村,分别为洪坑桥、新西坑、岩门、雅江、大黄、山坑、田洋、大雅畈、陈村、石上、花楼山。

地形以丘陵为主,间有低山。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为丘间平畈。海

拔一般在250-500米之间。西北部与 舒洪镇交界的白水山为最高,海拔1083米。河流于流源出越王山,东自双溪口水道经境中与渚溪流汇合后,向西流舒洪镇境人贞溪。由于源短流急,季节性强,农田灌溉依靠山塘水库为主。南部地层以岩性土类分布为主,易风化侵蚀而造成水土流失,植被很差。荒山疏林面积大,水源短缺,水利条件差,农田易受早。由于地势的影响,境内气温和降水量均有差异。南部气温略低。年平均气温17'12,无霜期216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5.1毫米。农业发展宜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园地经济特产和以奶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主要地类占总面积比例: 耕地7%,林地68.7%,水域1.9%。水田土壤以黄泥沙田、紫泥沙田为主。矿产有铀矿点。

投资283万元,完成溶溪至雅江、新屋畈至田洋、新屋畈至花楼山共11.7公里的通村公路拓宽、硬化工程;投资45万元的雅江至大黄(卢秋)通村公路拓宽、硬化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投资76万元,完成池岭、茶园头等8个村的饮水工程改造:投资15万元,完成了大雅座畈村的村庄整治改造。境内设有电信所、邮政所、卫生院、广播电视站、有小学3所。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100%,电视、广播通村率100%,水泥路通村率55%。

全乡耕地5246亩,其中水田4235亩,种植水稻为主,其次小麦、玉米、大豆、番薯、马铃薯等。粮食总产量4162吨。经济作物有茶叶1109亩,年产113吨;蚕桑4516亩,年产茧89吨;年产柑桔等水果146吨;瓜类168吨;黄花菜270亩,年产量248吨,为县唯一的产区。同时发展香菇生产,年产量达276吨。林业用地51519亩,植被以松为主,次为杉木、毛竹。经济林年产油菜籽31吨;板栗43吨。岩坑村特产的“上光栗”,品种优良,果大色美味甜,享有盛名。生猪饲养量15931头,存栏牛118头,羊1509头,兔11528只,饲养家禽22983只,养蜂288箱。乡村及个体企业有制伞厂、仪表厂等。建有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座,10万立方米以下水库31座,山塘223处,总蓄水量16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494亩。县城至寮车头、雅扛公路于洪坑桥分岔,交通便利。全乡7个村已通程控电话。旬逢农历一、六日和零、五日分别为洪坑桥和雅江两地的集市日。

外出开办浴室为具有溶江传统和特色的农村劳动力异地致富亮点,全乡共有300多户农户以亲帮亲、邻带邻的方式开出开办浴室,遍及浙、沪、苏、赣、皖等地。来料加工在该乡有广泛的基础,2007年全乡有30人以上规模加工点十多个,经纪人十多人,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发放加工费300多万元。

乡内小学2所,分别为溶溪小学和雅江小学。有卫生院、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省民政厅批准认定该乡为革命老区乡和革命老区村18个。风景名胜有岩门,为仙都风景区景点。古迹有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的古刹栖真寺和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的定明寺。

乡内无初中,最近为舒洪中学与双溪口中学;小学18所,学生1167人;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157人。有卫生院、文化站、放映队、广播电视站。雅江村安有电视小差转台。村建大会堂9座。省民政厅批准认定该乡为革命老区乡和革命老区村18个。风景名胜有岩门,为仙都风景区景点。古迹有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的古刹栖真寺和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的定明寺.

缙云县人均农业年纯收入为3510元,而溶江乡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894元。该乡农民人均收入与全县相比差距较大。溶江乡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黄花菜、蚕桑三大块,根据调研可对该乡如下农业项目作开发规划。

缙云县黄花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溶江乡现黄花菜种植面积占全县的38.5%,黄花菜产值达400万元,占了茶叶、黄花菜、蚕桑三大块的45.5%。根据市场调研,推广不同成熟期的优良品种,进行大棚种植,可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收入。对黄花菜的品质无害化防治技术管理,进行保鲜处理,进行精深加工,或提高黄花菜的品质等级和增加附加值,使农民收入提高。

溶江乡茶叶种植面积1700亩,产值220万元,占了茶叶、黄花菜、蚕桑三大块的25%,我们丽水市是产茶大市,茶叶的产量较大,但产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茶叶产品的残留农药超标,茶叶制作水平低,生产不出高品质的茶叶来,故造成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我们可以从茶叶的栽培、管理、制作上下功夫,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规范和标准来指导农民的茶叶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蚕桑是溶江乡的主要主打农业之一,主要集中在雅江片区,年产值达260万元,占三大块的29.5%。前几年一度滑坡,大部分农民不愿意从事蚕桑生产,今年情况开始好转,为了抓住机遇,把蚕桑业做大做强,应在蚕桑的品质和销售上做好文章,一方面组织销售队伍,与有关厂商联系,拓宽销售渠道,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之目的。

溶江乡山坑村.海拔高度700米左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种植高山蔬菜。由于该村的交通不方便,因此农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玉米、甘薯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低于其他村。现在也有零星种植高山蔬菜,由于形不成规模、数量少、运输成本高,农民没有得到实惠。我们可以通过农口的科技特派员,给当地引进优良品种、规划面积和品种,使其形成生产规模。同时与大、中城市的超市和蔬菜公司等厂商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达到农户和厂商双赢。

缙云上光板栗,是当地选育出来的良种,果大端正,色泽鲜艳,每公斤40-50粒,果肉不易糊化,宜作菜栗,较耐贮藏。营养价值较高,可鲜食,也可制作栗糕、栗粉和罐头,特别是糖炒栗子,深受消费者喜爱。缙云上光板栗曾获浙江省首届优质农产品奖。

溶江乡虽然有个私企业49家,但基本上是家庭作坊式的,只有缙云县仪表件厂和缙云县大山食品有限公司二家初具规模,根据调研对工业企业作一定的开发和提升。

该厂发展历史十余年,产品为摩托车仪表盘面板,产品非常成熟单一。工厂员工170余人.年产值1980万元,实现税收52万元,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厂从业人员均是当地的农民,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该厂要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摩托车整表、汽车仪表着眼,开发新产品;②打破家族制的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③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把企业做强做大;④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把它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该公司是溶江乡农业龙头企业,于2002年创办,主要产品有水萝卜、榨菜等,同时兼营订单种子业务,现有员工10余人,年产值达500余万元,实现税收10余万元。由于该企业新创办,产品原料主要依赖于当地蔬菜资源。我们可以考虑在产品的种类、无公害及绿色食品上做文章,同时把仙都的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树立起企业自己的品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种机械零部件精加工的企业.现有数控车床.钻床.仪表车床等精加工设备.本厂已具有大批量生产的能力,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质量管理理念.本厂以质量求发展,为扩展业务,对外承接机械零部件加工业务,希望与各公司厂家配套合作.本厂专业制造精美金属国际象棋,产品生产过程全部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外观精美,象棋表面电镀氧化处理.根据客户可进行镀金处理.广泛用于国际比赛专用产品.国际友人赠品。.

系溶江乡政府驻地,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丘间平畈,海拔最低处为241米,最高处自然村为285米。洪坑桥村地处贞溪中上游地段,东与大雅畈村接壤,南为贞溪和田洋村为界,西与舒洪镇溪下自然村为邻,北与花楼山和西岙水库为界,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洪坑桥村辖7个自然村,东面是洪坑桥,东北面是三青求,东南面是下岙,南面是前溪,西边是突头,西北面是新屋畈,中间是溶溪。乡政府驻洪坑桥东部平黄公路北侧。

洪坑桥村是全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商贸中心。乡中心小学、卫生院、邮政所、电信所、信用社、供销社、移动通信营业厅、道班等单位都在该村,全乡工业企业80%分布在洪坑桥村,工农业总产值占全乡总量的大半,第三产业占全乡八成以上,因此,洪坑桥村在本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洪坑桥村历史悠久,宋代就有人居住。由于外来的人多,不少人就在此定居下来,姓氏也比较杂。本村有徐、周、毛、李、陈、卢、胡、赵、章、潜、方、江、刘、朱、谢、潘、洪、吴、麻、蒋、金、林、傅、夏、应等20多个姓氏。曾取名“红坑桥”,后来改为“洪坑桥”。该村养育出来的人才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研究生11人,博士3人,博士后1人,高级工程师2人,飞行员1人,副县级以上职务5人,画家1人,作家1人,局级干部若干。

雅江——位于溶江乡政府南,距5.5公里,古名灵川,曾称“里雅江”现称“雅江”。村舍分散。包括雅江自然村和卢秋自然村,共730户,1929人口,多江姓。据《灵川江氏宗谱》载,系宋末丞相江万里之后裔,约元初,饶州丰城江大“有乔迁之志,始寓永嘉卢阳,继迁处州青田芝溪,复迁缙邑东山,又择古峰山之北,名其地曰灵川而居焉。”面积约4.6平方公里,分27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604亩,林地2654亩。盛产黄花菜、蚕桑、茶叶、水稻、杂粮等。系革命老区。

本村自古有八景之称的纱帽增辉、寿星照耀、香炉含烟、一柱千霄、岩门锁錀、钓岭千竿、双峰垂云、花岩焕彩,还有三叠岩、少女藏涧都是奇特之景。距村2公里,海拔315米,有风景秀丽石柱岙,住江姓6户,人口21人。

岩门风景区中花岩隶属雅江村,花岩斑纹鲜艳,有红、黄、黑相间。岩背长有松树、杂木。花岩脚西有天生花岩洞深4米,约60平方米。上古建有庙宇,可惜毁于清末。于2009年重建祠庙,内有佛16尊。

花楼山村位于溶江乡西北角,村民居住零散,有7个自然村,最远的自然村距离村委所在地有2.5公里。总人口有1450人,515户,1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32人,党员43人。共有土地9764亩,山林面积4896亩,耕地面积426亩。人均收入2000元,在溶江乡属于中水平.人多田少是本村的特点,外出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为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留守妇女大都数从事来料加工。农村医保人数占总人数的88.2%,极大的保证了村民生病就是困难的局面。

村内有种植基地多个,有杨梅基地80亩,有土柿基地100亩,有茶叶基地95亩,有黄花菜基地20亩,有兰花基地8亩,有肉鸡养殖场一个,年养殖量上万羽,空气,水质都特别好,本村欢迎各地客户前来观光旅游。

大雅畈社区位于平黄公路沿线,距离县城仅20公里,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革命老区。全社区共有424户、1173人。全社区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53人。土地面积1919亩,其中:耕地面积355亩,山林面积644亩。2008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280.5万元,集体固定收入0.5万元,主要依靠大会堂店面出租,集体经济薄弱。2008年人均纯收入2131元。

收入来源分三大块:1、种植业,主要种植黄花菜、荷兰豆、茶叶、甜玉米等;2、外出务工,如开办浴室、隧道工程、进厂打工等,其中开办浴室与打山洞是该社区的两大特色产业,外出开办浴室有45户,打山洞16户,足迹遍布全国各地,造就一大批致富能人;3、来料加工业,主要有穿珠、钩围巾等,解决了该社区一部分妇女、老年人口就业问题。

大雅畈社区文化中心内设有阅览室、电视室、乒乓球室等七个场所供居民学习、娱乐和休闲。老年星光之家的建立使社区老年人有了自己的“天地”,经常的集体娱乐活动,增加了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区居民自编自导的节目曾在溶江乡庆国庆晚会上精彩上演。文化中心的建立将会推动社区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创新,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大黄村面积约4.4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分10个村民小组,396户,1043人,耕地面积426亩,主种水稻,林地4363亩。产茶叶、蚕桑、黄花菜,系革命老区。

古名林月岙,在洪坑桥东南4.8公里山沟,海拔422米。村址地势坎坷,房屋依山坡梯状分布。昔日方谚云:“大黄、卢秋,前无道坛(天井),后无阴沟。”说明村庄坐落环境狭窄,且土地磅礴,水源奇缺,连晴数天,庄稼就被晒干黄,由此得名大黄。现今水利条件已经有很大改善,兴建岙里水库,田山头水库,用田山头水库水建起饮用水工程,有257户,827人用上自来水。多胡姓,通公路,有班车。

山坑村位于缙云县溶江乡政府最南边,海拔700多米,距乡政府8公里。该行政村由山坑、池岭、茶园头、下寮岭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18个村民小组,1760人,其中劳动力1026人。土地面积6278亩,山林面积3491亩,耕地面积666亩,粮食生产面积860亩,总产351万元。桑园面积617亩,茶园332亩。集体经济收入7.9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42.9万元。该行政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桑养蚕、种植高山蔬菜、茶叶、板栗等等。

田洋村位于溶江乡南边,距乡政府2.5公里,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田洋村、岩坑村、岭脚吴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人口2250人,853户,有土地面积5467亩,其中山林面积4477亩、耕地面积728亩,水田面积309亩、旱地69亩,2010年人均收入4480元。。特产有茶叶、板栗,水稻、油菜、黄花菜、油茶是主要农作物。农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务工收入为主。

田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产业布局合理,经济稳步发展。田洋村土地存量小,人均只有0.32亩,农业是主导产业。要充分利用其他优势,发动村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加强对农业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加强,村庄环境改善。按照“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工作。通过全村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路硬、灯亮、树绿、水秀、村洁”的目标。

——法律意识增强,民主管理科学。从未成年开始,进行持续的普法教育,农民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民主管理规范,农民民主法制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社会事业进步,民风健康向上。积极开展农民转移技能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3%以上,住房保险100%。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体、计生等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载体建设,使农民有主体娱乐活动阵地。

一、基本情况

前溪村有土地面积1732亩,其中山林1433亩,耕地184亩,08年村人均收入4941元(据2008年年报),已没有年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低保户6户8人。村两委办公场所设在村会堂,2006年已修饰一新,还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和老年人活动场所。

二、经济情况

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外出人口占60-70%。这些人口一般秋末外出,夏天回乡,其中有20余户每年到江苏等地开设浴室,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回乡后,很多村民在乡里的龙头企业——缙云县仪表件厂打工。在村的村民,有30余人常年在仪表件厂务工,也有的在村中的水泥预件厂、水泥砖厂务工(约13-15人),常年跟随建筑队打工的也有10余人。村中有茶叶加工户4户,一些村民给加工业主打工。村民中也有开诊所、小店、及搞货运的。前溪在1992年前后曾大力发展过香菇生产,但现在村中没有特色农业产业,只有传统的种植业,全村只有30亩茶园和4亩的桑园。

三、班子情况

前溪村党支部有党员35人。村两委已于08年5月换届,两位带头人还是老搭档,书记有工作干劲,主任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他们两个协调团结,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他们都能为村集体的事而甘愿奉献。书记卢新海,在1992年发展香菇生产中致富,先后种过香菇,跑过运输,现开有全乡仅有的一个蔬菜销售店,成为全乡的蔬菜集散地,主任胡锦清是办企能人,前几年在江西办过硫化碳厂,现在家“专职”做村民主任。两委中的女委员是仪表件厂的老总,还有一位也是村里中年的老干部,总的来说,班子是团结协调的,有较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陈村村位于溶江乡洪坑桥村南1.3公里浅谷,呈块状聚落,始由陈姓居此而得名,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程263米。全村对外交通便利,有一乡村公路自北向南贯穿而过。全村共3个自然村(陈村、桥岙、后前),6个村民小组,有293户,765人。拥有土地面积1536亩、耕地面积229亩、山林面积545亩。

??主要经济来源:茶叶、黄花菜、桑叶、油茶,其中全村现有油茶基地400亩,为省油茶示范基地;还有较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如开办浴室、进厂打工等;另有从事来料加工,主要有串珠、钩围巾等,解决了村里一部分妇女、老年人口就业问题。

唐代大诗人 李白“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名句中指的石门,处州石人意会的地点有青田石缙云石门、岩门和青田石门三处。三处石门最神似、最奇伟、最幽趣、最迷人的当推缙云岩门。岩门,位于溶江乡境内,是仙都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区内奇峰耸峙,幽谷裂天,古刹梵音,有云雾桃源之胜。景点分岩门、天柱岩、花岩、栖真寺。.

溶江乡岩门景区是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仙都为核心的缙云旅游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境内平黄公路横穿而过,毗邻台州仙居,交通便捷。

景区内奇崖峭壁,气势雄伟;四面环山,环境清幽;笠峰古寺、绿竹成林;丹霞奇岩、起伏多变;池水清澈、景色宜人;有古柏、苍松、泉池、古寺,是一处朝圣、旅游、休闲、登高的好去处。

景区面积为8平方公里。岩门古有八景:“岩门锁翠”、“花岩织锦”、“天柱卓锡”、“古洞栖云”、“石龟听经”、“笠峰戴雨”、“锦池映月”、“磐石安禅”。

岩门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在洪坑桥南三公里处,两悬崖峭壁。中开辗转为门,长一华里,高约百余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门中有古殿,供奉大禹。岩门内有雅江十八个自然村,行人过必经此门,故称岩门锁翠。

位于溶江乡境内,是仙都风景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区内两侧悬崖峭壁,高约百余米,奇峰耸峙,幽谷裂天,辗转中开为门,长一华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门中有古殿,供奉大禹,古刹梵音,有云雾桃源之胜。景点分岩门、石柱岩、花岩、栖真寺、岩坑和常山寨六处。地质上属丹霞地貌,有武夷山般奇绝。

相传宋末参政使赵顺孙,曾周游天柱山岩门全境,留宿栖真寺五天,取岩门景为:古洞栖云、磐石安禅、锦池映月、石龟听经、岩门锁翠、冠岩织锦、笠峰戴雨、天柱卓锡。

亦称石柱央,在岩门口天柱岙内,高150米,是缙云三大柱状奇峰之一,挺拔葱茏,气势雄伟。

在岩门东入口处,高达百丈。花蕊簇簇,葱茏人天,朝光晚彩,时有千变。从正面看犹如一朵硕大无比的鸡冠花,如果横看,它又如一匹五色锦缎,从天垂下。古往今来多少人,总数不清它有多少花朵,有多少色彩。每当风霜雨雪的日子,它轻纱指裹,更添神韵。古人有诗赞美说:“怪石峥嵘自宛然,名花照彻夕阳边。天香空斗三秋蝶,有象常怀二月天。任是狂风吹不落,几经聚雨逐弥鲜。暮云深处看难尽,疑是良宫景物妍。”

花岩脚下有二个岩洞,一叫会仙馆,说是神仙聚会的地方。洞口不远处,还有一张石床,冬暖夏凉,人躺上去,可以治病。二叫龙角洞,它在香炉岩的腰部。因洞口塞着一块石头像龙角而得名。相传古时候有个姓周的法师,把铜锣和龙角藏在洞中。如果是风清月明之夜,还可以隐隐约约听到锣鼓的声音呢。

是岩门风景区的主要佛寺,它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溶江乡郑周村东北笠峰山巅,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相传为南岳四世名僧玄真出家受戒之地而得名。五代开平二年(908)释梵清扩建大雄宝殿,增建大悲阁、千手观音堂,寺僧50,寺产100庙。这里天柱峰巅于上,印月池亭于前,花岩环其左,笠峰峙于右,群峰叠翠,蓊松蔽日,实擅一方之胜。栖真寺,宋元明数度光废,清初废,康熙五十七年(1718)追加寺产,乾隆二十年(1755)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罗汉楼。雕镂全身罗汉500尊,个个诩诩如生,名闻浙中南。时有僧舍120间,僧众100多。主持方丈号石泉,精通释儒学说,理事严明,戒律整肃,是近代缙云佛教界一位杰出人物。

雕镂全身罗汉500尊,个个栩栩如生,名闻浙中南。时有僧舍120间,僧众100多。主持方丈号石泉,精通释儒学说,理事严明,戒律整肃,是近代缙云佛教界一位杰出人物。

清方绍董有诗云“南行五十里,有寺号栖真。石笏排当面,风篁列后身。僧闲惟梵偈,山静远嚣尘。我独劳劳者,驱车不惮频。”

栖真寺,宋元明数度光废,清初废,康熙五十七年(1718)追加寺产,乾隆二十年(1755)重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罗汉楼。雕镂全身罗汉500尊,个个栩栩如生,名闻浙中南。时有僧舍120间,僧众100多。主持方丈号石泉,精通释儒学说,理事严明,戒律整肃,是近代缙云佛教界一位杰出人物。

在县城东南16公里,胡源乡招序村北,岩门之南。山寨四周厅岩偎倚,苍松郁深,环境十分清幽。有老鹰岩、钓担岩、沙鱼岩、观音洞、仙剖岩、金钟岩、狮子岩、滴水岩诸景观,是云南乡一处著名游览胜地。古山寨,相传是张姓人所筑,明万历间其地捐建庙宇,遂称“献山庙”。

结合湖羊赛羊会和赛兔会开展农家乐的活动,美食娱乐两不误。

周边政府机关

溶江乡人民政府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106号

周边乡镇

溶江乡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周边村庄

雅江村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

洪坑桥村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溶江乡中心幼儿园(平黄线北)

山坑村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

陈村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

岩坑村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