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镇

新兴镇 新兴乡 新兴镇新兴镇概况 新兴镇气候 新兴镇浙西南第一茶乡 新兴镇下辖45个村


新兴,坐拥万亩茶海,怀抱汩汩清流,囊括了青山之葱郁,秀水之灵动,茶乡之古韵……新兴镇坐落于松阳县城境内,距县城16公里,辖区总面积134.06平方千米(2017年),现有人口15469人(2017年),下辖45个行政村, 2013年镇工业总产值达5.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略,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先后获得该镇是浙西南第一茶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五好乡镇、省级教育强乡、省级体育强乡、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市级小康示范镇。新兴镇于2012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该镇地处松阳西北边境,距县城14.4公里,距龙丽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辖区总面积134.06平方千米(2017年)。近年来,新兴镇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开放兴镇”发展战略,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健...

详情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所有城乡结合区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介绍

新兴,坐拥万亩茶海,怀抱汩汩清流,囊括了青山之葱郁,秀水之灵动,茶乡之古韵……

新兴镇坐落于松阳县城境内,距县城16公里,辖区总面积134.06平方千米(2017年),现有人口15469人(2017年),下辖45个行政村, 2013年镇工业总产值达5.6亿元,农业总产值达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略,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先后获得该镇是浙西南第一茶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五好乡镇、省级教育强乡、省级体育强乡、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市级小康示范镇。

新兴镇于2012年12月28日挂牌成立,该镇地处松阳西北边境,距县城14.4公里,距龙丽高速公路入口3公里,辖区总面积134.06平方千米(2017年)。近年来,新兴镇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开放兴镇”发展战略,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先后获得该镇是浙西南第一茶乡、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五好乡镇、省级教育强乡、省级体育强乡、市级新农村建设示 范镇、市级小康示范镇。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332亿元,其中,工业值4.32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农业产值1.2578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人均收入9366元,同比增长11%。新兴镇是浙南茶叶第一镇,全镇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34家,年加工茶叶总产值上亿元,通过QS认证企业4家,省级示范茶厂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投资400多万元的全县最大的村级特扶项目——上安茶青市场建设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以来,扎实推进旧村改造,共拆除破旧房7.96万㎡,新建房屋491幢,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破旧房改造项目实施一直走在全县前列。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全镇垃圾保洁清运一体化,大力实施“美丽新兴”建设计划,培育中心村3个,示范村2个,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2个。切实将绿色茶园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把茶园打造成景区,着力建设大石、上安两个风情特色村,打造“魅力茶乡游”精品路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观光、风情摄影、饮食休闲等产业培育创造了条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民情地图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促服务工作,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主阵地建设,各村共建设篮球场15个,全乡实现文体活动场所全覆盖。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丰富了群众劳动之余休闲活动,有效地推动实事文化项目建设,形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编辑

新兴是省级生态示范乡。境内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40天,雨量充沛,土层深厚,森林覆盖率高达75%,工业污染少,自然环境优越。近年来以“双建设、双整治”、“康庄工程”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为载体,深入开展了生态示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创建工作成效明显,2005年通过省级生态乡验收,2005年内孟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编辑

松阳县新兴镇被誉为浙西南第一茶香,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来自茶叶,真正形成了一个产业富裕全乡百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新兴镇上安村村民刘晓高是乡里种植茶叶的第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晓高跟几位村民承包了村里的44亩山地种植茶树,90年代初,他又在大田上试种良种茶,并一举获得成功。尝到甜头的刘晓高和村两委商量,决定将村里一片300多亩未开发的山地分配到每户村民手中,共同发展茶产业。
  松阳县新兴镇上安村 刘晓高:“种茶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种起来就可以形成市场,我们要发展大面积都种,全部种,我们村每个人都种,种的面积也比较大,这样子我们村形成一个茶青市场以后,我们村每家每户的收入都好了起来。

大甫村:落在海拔820米的高山上,距新兴镇谢村分中心驻地15.5公里,现有七个村民小组,农户123 户,在册人口423人,党员12名,耕地251亩,林地面积2626亩,茶叶面积228亩,笋竹林面积880多亩,农民收入以茶叶、笋竹林、高山蔬菜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为5450元,现已通水、通电、通路。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党员28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高山茶叶与高山蔬菜(四季豆)种植为主,发展高山白茶300亩,高山蔬菜200余亩。逐渐形成了经济收入上半年以白茶下半年以高山蔬菜的经济模式,同时发展来料加工产业,不断吸收利用村劳动力,农民生活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近年来,村班子以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地质灾害防治及安置点建设保证群众财产;村庄整治项目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高山蔬菜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以及各项实事的完成,村“两委”班子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更加激发了“两委”班子为群众办事的热情,也真真正正地提高了大甫村整体水平。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高山地理气候环境存在无污染绿色环保的优势。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上仓村:距新兴镇谢村分中心15公里,海拔700米,全村共有93户286人口,山林面积3363亩,耕地面积99亩,去年人均收入5490元,村集体收入0.3万元,该村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该村农民的生活条件一直较差,农民最大的困难就是增收难。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思路,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高山蔬菜—四季豆。经过几年的努力,村中农户收入增幅较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今后几年该村还将大力发展茶产业,争取更大程度的使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谢西坑村:位于新兴镇谢村片的西北角,距新兴镇政府24.5公里,海拔520米,全村共有98户365人口,山林面积7211亩(其中毛竹山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247亩,2012年人均收入9749元,是标准的山区小山村。该村在2000年前经济发展没有一个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形式五花八门,出现“乱”、“散”现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能以砍伐竹木为生,农民的生活条件一直较差,农民最大的困难就是增收难。2003年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思路,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白茶产业,开发笋竹两用林及药材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依靠主导产业的支撑发展,西坑村村民大部分已脱贫,但还有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户18户,占18%。今后几年该村还将大力发展茶产业,争取更大程度的使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谢村村:距镇政府所在地路程23公里,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166户,人口504人,其中党员19人。耕地面积240亩,山林面积2734亩,以传统农业为主。辖内有老虎背、坑平、北坑下3个自然村。村居房屋基本为泥木结构,自然环境条件较差,耕地面积少,村民生活不太富裕,是标准的山区小山村。该村在2000年前经济发展没有一个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形式五花八门,出现“乱”、“散”现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能以砍伐竹木为生。2005年后,在原谢村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思路,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开发笋竹两用林及药材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依靠主导产业的支撑发展,到2012年人均收入已达8522元。今后几年该村还将大力发展茶产业,使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南坑村:地处新兴镇西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3公里,与本县玉岩镇界邻,海拔500米;全村人口306人,共86户、5个村民小组,党员12人,村两委人员5人;林业用地面积6836亩,耕地面积119亩;茶叶面积230亩,笋竹两用林2850亩。全村通水、电、电话、移动电话、有线电视,通康庄公路,村主要道路硬化;全村主要经济收入:茶叶、笋竹两用林;全村还有一部分人生活比较贫困,总体情况良好。

大岭里村:位于新兴镇谢村源水库旁,距镇政府所在地西南14公里,海拔600米,全村共有92户266人口,有4个村民小组,党员13人,全村通电话、通路、通网络,山林面积4335亩,耕地面积89亩,茶叶面积396亩, 2012年人均收入6767元,是标准的山区山村。该村于2009通过村庄整治完成了道路硬化、污水处理、修建沼气池、垃圾处理、美化环境等工程,并于2010年4月份启动旧村改造工程。该村的主导产业为茶产业,经过村两委及各茶农多年的努力,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已近成为该村的最重要的经济支撑。大岭里村今后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茶产业,重点推进旧村改造,发展农家乐,完善社会其他各项工作,争取尽快使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李山头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李家山头上,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全村共有276户,总人口820人。村耕地147亩,茶叶面积1178亩,笋竹林面积2000多亩,农民收入以茶叶、笋竹林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为10037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50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该村为谢村片茶叶种植和高效笋竹林建设模范村。 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13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和笋竹林,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茶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800余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我村笋竹林专业合作社已经吸收社民400多人,覆盖了全村的笋竹林种植户,现有高效笋竹林1000余亩;李山头村扶贫资金互助会于2010年成立,县有会员100多人,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方面已初显成效。 近年,我村总计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排污系统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村庄道路硬化建设、办公大楼建设等旧村改造工程。今年我村本着“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投资400余万建设李山头村-塔岭村机耕路建设,为茶园机械化管理和茶叶“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础。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茶叶种植气候优势明显,笋竹林建设已经出具成效,农民生活日趋改善。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平卿村:新兴镇的西北方向,距镇政府23.5公里,海拔779米,全村共有150户507人口,山林面积279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600亩,耕地面积482亩,2012年人均收入7438元,是标准的山区小山村。该村在2003年前经济发展没有一个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形式五花八门,出现“乱”、“散”现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能以外出务工为生,农民的生活条件一直较差,农民最大的困难就是增收难。2003年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新一届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思路,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白茶产业,开发高山蔬菜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依靠主导产业的支撑发展,平卿村村民收入比以往已有很大的提高,今后几年该村还将大力发展茶产业同时发展高山蔬菜基地,争取更大程度的使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平卿村党员15人,村民代表26人。村里主要姓氏为“周”和“张”。“周”姓村民195人,“张”姓村民198人。 平卿村中保护比较完整的老房子有二三十幢,占整个村的三分之一左右,被敲牌保护的古树有三十四颗。平卿村两委积极发展高山蔬菜,建立高山蔬菜发展合作社,并在村口建设了平卿村茶青交易市场,促进平卿的茶产业发展。文化上,平卿比较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了平卿的“做福”文化,村里的祠堂也很好的保护并发挥它的作用。基于以上平卿村古村落的产业和文化优势,平卿村正致力于保护平卿村的原生态产业和文化:第一,保护村里的古老建筑。不仅在外观上保护村里老房子不受损坏,而且要对建筑物里的非物质文化和文化的传承人进行保护;其二,兴建诸如凉亭等一类的功能性和文化性并存的建筑,扩充平卿村的古村落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发展层次,使古村落文化能够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吸引力。

孟坑村:距镇政府所在地路程16公里,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137户,人口423人,其中党员15人。耕地面积83亩,山林面积4688亩,以传统农业为主。辖内有1个坳后自然村,其他在下山脱贫基本搬迁到古市、遂昌、新兴等地自由安置。村居房屋基本为砖木结构,自然环境条件较差,耕地面积少,村民生活不太富裕,是标准的山区小山村。该村在2000年前经济发展没有一个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形式五花八门,出现“乱”、“散”现象。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只能以砍伐竹木为生。2005年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区域发展优势,创新发展思路,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开发笋竹两用林及药材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依靠主导产业的支撑发展,到2012年人均收入已达7939元,村民大部分已脱贫,但还有人均年收入5500元以下低收入户88户。今后几年该村还将大力发展茶产业,在村两委带领下开展旧村改造、村庄整治等工程争取更大程度的改变村风貌,使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塔岭村:镇政府西南方,和外石塘村、西源村、大畈村接壤,距镇政府20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113户、370人,其中劳动力270人,耕地面积172亩,山林面积5680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8795元,茶叶、吊瓜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

小岭头村:新处镇的边疆,与樟溪、斋坛、叶村三乡相邻。原与小南坑同属一个生产队,后分两个行政村。共有3个生产队,78户,人口277人,党员11人。山林2695亩,耕地165亩,毛竹山有240亩,海拔775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52元,距乡政府路程有20千米。村两委成员6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党员11人。本村产业主要为外出开办超市、笋竹林种植,全村近65%以上的村民外出开办超市。开办超市人员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1500余亩。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加上拥有全县最大的外出开超市的人才,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做大做好外出超市行业、并想出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小南坑村:新处镇的边疆,与樟溪、斋坛、叶村三乡相邻。原与小岭头同属一个生产队,后分两个行政村。共有3个生产队,81户,人口321人,党员13人。山林3695亩,耕地165亩,毛竹山有240亩,海拔775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52元,距乡政府路程有17千米。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14人。本村产业主要为外出开办超市、笋竹林种植,全村近65%以上的村民外出开办超市。开办超市人员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1500余亩。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加上拥有全县最大的外出开超市的人才,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做大做好外出超市行业、并想出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庄后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地理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15多公里,离镇政府驻地约30公里。全村共有289户,总人口1252人,长期外出人口422人。村山地面积7330亩,耕地面积775亩,村集体年收入近15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019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0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党员14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高山蔬菜种植、笋竹两用林种植、香榧种植,全村50%的村民从事农业产业,但有30%的村民外出经商或务工,而农业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6000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300亩,笋竹林1176亩,香榧120亩,高山蔬菜400亩。全村组建了千米山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由该专业合作社统领全村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合作社共现有社员80余人,有茶叶基地300亩、高山蔬菜基地240亩、笋竹林基地300亩、香榧基地100亩。  近年,村投资150万元建成村集体办公大楼,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了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及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今年在继续实施“2006—2020年庄后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中心村”的建设。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依靠山区条件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林业产业,为广大村民谋划发展思路,提高农民收入放在重中之重。相信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高山蔬菜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官岭村:位于十三都源,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30多公里,离镇政府驻地约16公里。全村共有松阳县新处乡官岭村地处山区,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35户,总人口856人,耕地面积439亩,山地面积8580亩,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072元。 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13人。 作为明清古名居集中分布地,该村传统建筑面积占地约为2.2公顷,且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风貌协调统一,仍有90%的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传统区的活态性。近几年,通过对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对各类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遗址好和住宅进行了修缮,对上百株古树群进行了贴牌保护,加上对村卫生保洁力度的加大,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该村成为全镇明清古民居最集中、保存最完备的行政村。 村民以传统的农、林为主导产业,发展笋竹两用林、茶叶、高山蔬菜等产业。目前全村有高山有机茶园200余亩,主要为高山白茶,以四季豆、小辣椒为主的高山蔬菜100余亩,传统农业每年为村民带来上万元的经济收入。全村外出务工人员约有200余人,基本集中于杭州温州地区,主要从事超市经营,极大的带动了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也为他们创造了每年几十万的财富。 近年,村投资50万元修建了古廊桥和陈氏祠堂,投资10多万元对重点古民居进行修复和重现,投资5万元用于村级卫生环境保洁,完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今年投资了50余万元开展竹林道建设项目,从双坑口到石苦源竹林道为主路线,项目总长2公里,目前2公里的道路已经全部打通。另投资10万余元的内外坌(土名)全长1700余米水渠更新项目已完成,正在后期资料汇总。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加上拥有保存较完善的明清古名居建筑的有利条件,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朱山村:地处山区,海拔790米,经济困难,是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170户684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85亩,林地6305亩,全村以传统的农、林产业为主,依靠山林资源优势发展笋竹林、茶叶及高山蔬菜等产业,目前有竹林2350亩,茶叶100余亩,高山蔬菜150亩。 二、村产业发展优势 朱山村地处林区,以传统的农、林业为主导产业,全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和高山蔬菜,积极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现全村有300余人在外经商或打工。其次,村“两委”利用高山优势,积极鼓励村民种植高山蔬菜,并且收集各种市场信息拓宽农业产品的流通渠道,使农产品能快速的流入市场,创造先机。 三、2013年发展规划 (1)继续抓好笋竹林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原有笋竹林增收。 (2)继续发展好高山蔬菜。 (3)烂田沿湿地开发项目,一期工程。

张山头村:地处山区,海拔760米,全村分2个自然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18户421人,党员12人。全村以传统的农、林产业为主,依靠山林资源优势发展笋竹林、茶叶、吊瓜及高山蔬菜产业,共有耕地面积343亩,林地2332亩,茶叶122亩。全村外出务工230多人,2012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人均收入8266元。

竹囮村:位于瓯江支流的十三都源溪畔,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40多公里,离镇政府驻地约22公里。全村共有193户,总人口692人,长期外出居住人口416人。村山地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410亩,2012年村集体年收入近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410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农民异地安置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现有党员15人。 本村主导产业为笋竹两用林、吊瓜种植,近年来通过宣传发动,茶叶种植面积增至100多亩。竹囮村是典型的外出务工型的行政村,全村劳动力近80%的常年在外。他们主要从事开超市、松脂采摘、茶叶采摘。这其中,尤以我省的杭州、温州两大城市为主。 2010年,村投资100多万元建成村集体办公大楼,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竹囮村新村建设,第一批28户农民享受了旧村改造、农民异地安置的政策,盖起来崭新漂亮的新房。

东北头村:地处山区,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88户32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51亩,林地5885亩,2012年人均收入8455元。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1名女性。全村共有党员17名。全村以传统的农、林产业为主,依靠山林资源优势发展笋竹林、茶叶及食用菌产业,目前有竹林2150亩,茶叶115亩。 东北头村地处林区,以传统的农、林业为主导产业,全村有笋竹两用林2150亩,积极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现全村有168人在外经商或打工。其次,村“两委”积极应对市场变革,引进新品种进行种植,并且收集各种市场信息拓宽农业产品的流通渠道,使农产品能快速的流入市场,创造先机。 今后五年发展规划;(1)继续抓好笋竹林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原有笋竹林增收。实施笋竹林与食用菌的套种,总数达到50亩以上。(2)实施建设村健身场所,村文化活动场所,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建设。(3)引进优质茶叶种植,总数达到300亩,并按照市场的最新动态带领群众发展无公害茶产业。(4)建立改善全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道路。

山甫村:位于松阳县十三都之源头,东与新兴镇朱山村交界,南与玉岩镇西沿头村交界,西与玉岩镇周坑行政村的上杭、杭坑两个自然村接襄,北与新兴镇新处行政村的杭坑桥自然村及新兴镇东北头行政村接襄。全村共有109户,356人。全村山林面积6205亩,耕地面积281亩。村民都以传统的农、林为主导产业,发展笋竹两用林、茶叶、吊瓜等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竹林3000多亩,笋竹两用林600多亩,吊瓜150余亩,茶叶76余亩。2012年人均收入8571元。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人,全村共有党员18名。现村中姓氏主要是徐姓,还有李姓、龚姓等。近几年,通过康庄工程、村庄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村庄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新处村:是新兴镇新处片所在地,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87户334人。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党员13人。新处村耕地面积79亩,山地4566亩。本村以传统的农、林产业为主,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不断开拓进取,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带领村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近两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了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内主要道路浇筑了水泥路面,配备了垃圾箱,建设了污水池。为解决新处村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按照县里要求组织实施饮用水工程,目前全村已经全部安装上了饮用水。2012年村里实施了村庄整治,改善了本村的村容村貌。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加上拥有笋竹两用林发展优势,可利用率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外石塘村:地处山区,距新兴镇政府所在地约12km,属经济欠发达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村分外石塘和内石塘两个自然村,平均海拔270米,7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一名;共有24名党员(包括6名预备党员);251户814人,已异地搬迁到古市等地的有户人;耕地面积366亩,山林6014亩,竹山775亩,以传统的农林产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以茶叶种植为主,依靠山林资源发展山油茶、桃梨等水果及笋竹两用林,全村共有茶叶640亩、香榧728亩、吊瓜30亩、山油茶150亩、桃梨60亩、笋竹两用林120亩。收入以种植农作物和外出劳务输出为主,目前长期外出劳务输出的有153人,有部分村民在外办超市、松香厂等。2012年村人均收入8484元。

古新公路经过外石塘村,两个自然村均已通公路,交通便利;目前村已通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网络;新处中心小学设在外石塘,有一所幼儿园,是新处的教育中心。

自从2009年开始实施旧村改造以来,已拆除旧房面积3000平方米,新建6幢农户住宅,一幢村办公楼;农民饮用水工程、村庄整治、村防洪堤、中心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2013年外石塘村新处峡漂流项目的顺利实施运行,山水农家乐的开业,外石塘村德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今后促进外石塘村向休闲养生、农家了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提升空间。

坳后村坳后村是松阳县首个下山移民建设新村,距新兴镇政府所在地约9km。全村97户297人,3个村民小组,村两委7人,全村党员12人,村级组织健全。2012年度人均收入8571元。自从1999年新村建设以来,先后多次获得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乡、省级计生协会示范村;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民主法治村、生态文明村;县级:先进党支部、小康村、文明村、文明示范村、科技示范村、卫生村、十佳创业党支部等多次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坳后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健全,领导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卫生、科技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新农村建设、计生等工作一直走在全镇前列。

1、组织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等组织健全,发挥作用好。

2、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村两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党支部岗位责任制》、《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村民小组财务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抓制度、抓落实、抓规范,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获得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3、经济发展:目前村民徐国荣、徐关河等人带动村民发展吊瓜种植销售,已形成产销一条龙;村民徐伟众积极发展名优茶种植,创办茶叶种植基地面积达50余亩,是全县首批黄金牙茶叶种植户,积极引导村民开展名优茶种植发展经济;同时村外出创业人员10多人,从事超市、宾馆经营等行业。

4、实事项目:

①2010年投资80多万元建村办公大楼;

②2010年投资25万元建村文化休闲广场500多平方米;

③2010年投资8万元建村六角亭,增设村风景,方便村民路人歇脚;

④2011年投资7万多元完成村自来水管网改建工程,使村民饮用水卫生更有保障;

⑤2011年—2012年投资180多万元,完成坳后新村至老坳后土地整理项目;

⑥2011年—2012年投资13万元,建坳后村露天文化舞台,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

如今的坳后新村,家家户户砖瓦房,条条小巷清整洁;休闲广场把舞跳,农忙季节采茶忙;居住环境大改变,生态之村美名扬;宜居之地人人夸,踏步小康道路上。

坳后新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金坞村:原座落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全村166户,417人,茶园面积465亩,耕地面积646亩,林地面积8778亩,年集体收入5.5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38元。2007年11月该村整村搬迁项目被省政府正式立项,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方式进行群众下山转移安置。2008年集中安置小区成功征地16.03亩。目前,整村搬迁项目顺利完成,下山搬迁134户395人,其中,泉庄小区安置61户240人,安置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完成旧房拆除132幢16000余平方米,完成了宅基地复垦72亩。

全村正式党员10名,未设支部委员,选举产生支部书记一名,书记为孟光亮,1966年出生,初中文化,从事屠宰业。10名党员全部下山搬迁,其中有5名党员在泉庄安置小区建房居住,1名长期外出(为江西)。1960年前出生的2人,1960-1970年出生的3人,1970年后出生的2人,初中文化程度5人,小学2人,女党员1名。该党支部被镇党委评为2008年度优秀党支部。村委会4人,其中一名女委员,村委会主任孟际新,1963年出生,初中文化,从事茶叶销售。

我村在实现整村搬迁后,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发展。新金坞村面貌一新,完成了旧村山地开发35亩,新村路面硬化、路灯安装、污水集中处理、牌坊和办大楼建设等系列工程建设,累计投入200余万元资金。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 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内孟村:位于全国环境优美乡、省级生态乡——新兴乡的西北部,县道古谢公路穿村而过,谢村源流域把村庄分隔成内孟、叶庄店、溪房三个自然村,全村环境优美,香樟绿柳掩映着白墙黛瓦,绿波盈盈的湖水倒映着连绵的青山,就像是山村中的西湖,整个村庄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自然条件优越。全村现有166户,509人,耕地281亩,山林4682亩。近年来,该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7583元,列全镇第一;2000年被命名为首批县级小康村;2003年被评为“先锋工程”省级先进党支部;2004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支部;2005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

大石村:位于松古平原西首,毗邻遂昌县。村域面积6249亩,其中耕地1650亩,山林3747亩。全村共302户772人,其中党员42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以茶叶种植、茶叶加工、水产养殖和水果种植为主。村域总面积6249亩,其中耕地1650亩,山地3747亩,名优茶1250亩,水果570亩,甲鱼养殖150亩,茶叶加工户20余户。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508元。

近年来,大石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道路拓宽及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防洪堤坝建设、河道清理、电气化改造、旧村改造、中心村建设、乡村风情特色村建设等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村庄。

大石村是省级森林村庄和绿化示范村,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生态文明村、民主法治村、美丽生态村、美丽乡村;县级文明村、小康村、无邪教创建示范村。

2011年,大石村聘请广州建筑艺术设计院杭州分院,量身定制了《大石村乡村旅游景观提升建设方案》,项目总投资达2670万元,依托大石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松阳福寿旅游圣地。一期工程大石印象、廊桥疏影、瓜果长廊等七个子项目已实施完毕,总投资额500多万元。二期工程的部份子项目,百村绕水、旧村改造、农家乐等项目也在推进实施中。

围绕“田园松阳”建设总目标,依托江南悬棺、两万余平方商周古文化古窑址历史遗迹以及奇特的丹霞地貌和依山傍水的区位环境优势,大石村正着力打造集茶园、果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甲鱼精品养殖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努力开辟 “福、寿”文化突出的精品观光游路线。

清风徐徐廊桥下,瓜果长廊果飘香……大石人将继续沿着城镇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为打造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和谐新农村,“富裕、靓丽、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胜地而不断努力。

杨村头村:位于瓯江支流的松阴溪畔,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18多公里,离乡政府驻地约2公里。全村共有186户,总人口618人,长期外来居住人口45人。村山地面积550亩,耕地面积650亩,村集体年收入近26.9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7152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0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34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茶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1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686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全村共建有8座大小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全村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松阳县杨村头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统领全村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村投资50万元建成村集体办公大楼,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水泥地硬化,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今年在继续实施“2006—2020年杨村头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三沿整治”建设,投资200余万建设电气化村 ,促进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进贤村:位于瓯江支流的松阴溪畔,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18多公里,离乡政府驻地约2公里。全村共有75户,总人口215人。村山地面积274亩,耕地面积21亩,村集体年收入近0.9万元,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10668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19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加工,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茶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1.1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295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全村共建有8座小规模的茶叶加工厂。 近年,村投资80万元建成村集体办公大楼,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水泥地硬化,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今年在继续实施“2006—2020年进贤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三沿整治”建设。开展养老中心建设,为老人养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一定优势,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外孟村:坐落新兴镇政府西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总户数108户,共319人,耕地面积175亩,是一个人多、地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该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村以种植茶叶和茶叶加工为主要经济收入,种植面积达300多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796元, 目前,村里200余米的水泥路和排污管道已经做好,原先村子里占一半的空房、灰铺不见了,现在看去都是一幢幢新楼房,新农村建设雏形初具。在实施改造空心村工程时,根据本村的实际,把村南北两边的小山包上闲置的宅基地进行了复垦,并统一布局,把小山顶绿化成小公园,供村民休憩游玩,整个小山包则分六层开垦,发包给村民种植茶叶,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5000多元的收入,种植的茶叶也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今后发展茶园观光游打下了基础。2012年村两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三沿”整治项目,在外孟村头的新建了村公园,公园面积2000多平方米,青草铺地,古树矗立,古色古香的凉亭,高高的照明灯,为广大村民在业余时间提供健身、跳舞、休憩,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乡村景象。

徐郑村:位于瓯江支流的松阴溪畔,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17多公里,离乡政府驻地约1.5公里。全村共有250户,总人口702人,村山地面积1500亩,耕地面积1148亩,村集体年收入近10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9157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该村为全县最早的大田. 山地种植茶叶村. 村两委成员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党员40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茶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1.5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686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全村共建有28座大小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全村共组建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松阳县徐郑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领全村茶产业的发展,合作社共吸收社员400余人,有茶园基地300多亩,含盖全村20多家茶叶加工厂,2010年全村茶叶加工纯收入已达200余万元。 近年,村投资120万元建成村集体办公大楼,。今年在继续实施“2006—2020年徐郑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促进茶产业的全面发展。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加上拥有全村28个茶叶加工厂的有利条件,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渡市村:渡市村是一个新安江移民村,全村共有村民小组2个,总户数67户,216人,现有党员12人,村两委成员7人。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9027元,耕地面积58亩,山地面积77亩,茶叶面积217亩,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4.24万元。村民经济收入以茶叶种植、加工、外出务工为主,其中茶叶种植的品种主要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茶叶加工户主要加工扁茶和松阳香茶等。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横溪村:为新兴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4公里,由温州寮、堪头、大木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312户、906人,其中,党员51名,村两委干部9人。现有耕地792亩、茶园面积1280亩。近年来,该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7100元。该村先后被评为市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基层播放点、县先进党支部,先后获得省村镇建设文明村、县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加强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每位党员的积极性,村党支部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体。制定实施党员学习日制度,在全县率先建建了农村基层党校和“先锋工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抓好党员的正常性教育管理的同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实施了党员联绩考评制。从2002年开始,在原有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基础上,每年年终组织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每一个党员进行考评分类,并根据考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二是施行了“党员设岗亮牌”制度。村党支部根据党员的个性、特长落实岗位责任,分别设置了科技致富示范岗、党务村务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等12个类型的工作岗位,并在党员户门前进行统一亮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实施了“电子村务管理”制度。购置了电脑、电视、激光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开通了局域网、宽带网,创建了“电子村务室”,在全市率先推行电子村务管理,通过网络平台为茶农提供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营销知识、市场供求信息及其他农技知识方面的服务。在支部一班人带领下,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横溪村也成为松阳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茶产区中心地带和茶青市场所在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努力促进村民增收。积极引导、扶持村民发展茶叶产业,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依托乡茶青市场和浙南茶叶市场、邻近区域茶业市场紧密相连的优势,鼓励村民参与茶叶流通业,现今,全村有70多户从事茶叶加工、购销。其中省级示范厂2家,QS认证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ISO90001和ISO1400管理体系和环保体系认证1家。同时,积极引导、扶持茶叶购销户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在青岛市李村茶叶批发市场设立了直销部。目前,全村97%以上的农户从事茶叶产业经营,村民95%的收入来自茶产业。为更好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名牌,创造精品,实施了粗制茶厂改造工程,投资500多万元在乡茶叶加工园区建立了2家标准化厂房,实施标准化加工,成为全县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化的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横溪村民走出了一条种茶致富的好路子。横溪村也成为浙南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在春茶的早茶采摘期间,杭州、江西、福建、江苏、上海、安徽、山东等省市的客商纷纷前来收购茶叶,来自磐安、临安、安吉等地的10多位厂商到横溪村租用茶厂加工名优茶。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2002年投资76万元建成集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村综合大楼;2004年实施了150亩低产田改造工程,新修水渠8000余米;2005年投资7万元完成标准化公益性墓地建设;投资15余万元完成村庄排污工程,解决了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2008年投资50余万元对村庄实施路面硬化;2009年投资220万元,建筑面积达1077平方米的茶文化楼也已完工,生态茶园观光农业也正在火热开发中。 总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横溪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在茶叶产业化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好路子,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的横溪村,村民生活宽裕、社会和谐安定、村容整洁、村风文明、干群关系密切,已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高丰村:位于瓯江支流的松阴溪畔,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14多公里,离镇政府驻地约2公里。全村分上高丰、下高丰两个自然村,共有95户,总人口328人。村耕地面积20亩,山地面积277亩,茶叶面积450亩。村集体年收入近1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1571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5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25人。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茶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1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600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全村共有10家大小规模的茶叶加工厂。组建了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该村村两委干部团结干事谋发展,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在精神文明生活方面,村里组建了竹马舞表演队伍,积极参加县里的各项文艺活动并获奖。

后刘村:位于瓯江支流的松阴溪畔,地理环境优越,山青水秀,距松阳县城14多公里,离镇政府驻地约2公里。全村分道堂塔,官山寮,后刘,坎头沿,宋坦,下沿六个自然村,共有182户,总人口515人。村耕地面积135亩,山地面积153亩,茶叶面积650亩。村集体年收入近1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767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5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13人。 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茶产业人均年收入接近1万元。全村茶叶种植面积650多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全村共有10家大小规模的茶叶加工厂。组建了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村村两委干部团结干事谋发展,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在精神文明生活方面。

端口村:地处松古平原的北端,距松阳县城15公里。离乡政府驻地约2公里,全村都是新安江移民村,共有100户,269人,分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12亩(不包括茶叶、水果种植面积),园地面积10亩,林地47亩、名优茶250亩,种植银猴、乌牛早、龙井、白茶等品种,90%以上的村民从事茶产业,有茶叶加工户10家,以生产香茶为主。2013年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9245元。目前,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0人,其中支部委员2人;村民委员会有4人;村民代表22个。近年来,村实施了旧村改造,投资20余万元兴建了停车场和群众活动场所,花费了25万元对大会堂和会议室进行了修建。投资30余万元对村庄道路的硬化及排污管道的安装、污水处理池的新建。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生活环境。

上安村:位于瓯江支流的松阴溪畔,全村186户538人,共有党员34人。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770元,目前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20余万元。本村现有茶园900余亩,茶叶加工厂86家。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1、按照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村庄规划分为茶青市场交易区、茶叶加工区、居住生活区、商品交易区等区块。加强十小行业整顿,逐步清理整顿家庭作坊式的茶叶加工点,统一在加工园区安置。上安茶青日交易达上万人次,交易量占全县的50%以上。目前,在原有茶青交易市场基础上投入资金400万元新建茶青古典亭阁式茶青交易大厦,它的建成投入使用,改变了马路交易脏、乱、差的现象,并成为一个旅游新景点。

2、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结合中心村建设,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方便百姓出行。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在全村公共场所共安装路灯80盏。全村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3、公共服务体系健全。2007年投入138万元兴建了村综合大楼,,用于村务会议、文化娱乐、警务联络室等公共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村将继续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整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建设中心村和风情特色村。

1、完成茶青交易大厦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茶青交易大厦茶楼及办公场所建设。完成茶青交易大厦周边的停车场建设,解决茶农停车难、乱停车的实际问题,确保交易大厦周边交通顺畅。建设上安大酒店,拉动三产服务业发展。

2、着力改变村容村貌。开展旧村改造,改造空心村,建设新农村。完成沿街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工程。实施上安健身娱乐广场及公园建设项目,丰富村民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完善上安基本环境卫生建设,探索建立城镇化卫生保洁体系,做到长效管理,长治久洁。

3、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建成20亩茶叶加工园区,引进新模式生产。鼓励茶叶加工大户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帮助茶农改造低产茶园,种植优良名茶品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增收。

十二五期间,上安将切实解决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突出上安打造“名茶第一村”的开发思路,实现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源口村:全村共有283户,总人口769人,村茶园面积1320亩,耕地面积188亩,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8717,集体收入15.77万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设等工程,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但是我村是低收入集中村,集体经济尚薄弱。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党员33人。本村产业主要为茶叶种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从事茶产业。全村茶叶种植面积188亩,有龙井43号、白茶、中茶108等多个品种,良种率达100%。全村共建有茶叶加工厂15个。共组建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吸收社员400余人,有茶园基地300多亩。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潘连村:位于新兴乡东部,毗邻古市镇筏铺小区,分潘连、光阴寺脚、下溪滩三个自然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共100户343人。耕地面积141亩,名优茶320亩,主要以乌牛早、龙井、白茶等品种。90%以上的村民从事茶产业。2012年村人均收入7990元,目前,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5人,其中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有4人:村民代表22人。近年,通过旧村改造,村情、村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变。 该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强,村集体可用资源存在优势,加上与全县最大的上安茶青交易市场相连的有利条件,可开发潜力巨大。今后,我村将在如何拓展市场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实现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该镇现有茶园面积2万余亩,全镇80%的农户从事茶产业。镇内拥有省级万亩无公害名优茶生产基地和千亩有机茶生产基地,是中国茶科所定点试验基地和国家级绿色茶叶示范基地。松古盆地茶青市场群的核心,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上安标准化茶青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5亿元。

近年来,新兴以茶产业为依托,努力打造“风情茶镇”,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以“乡村乡情乡景乡俗乡音缭绕、古风古俗古色古香古朴多情”为特色,着力打造大木山骑行茶园4A级生态景区,做大做强茶旅文章。全面推进游客接待中心、官山寮民宿项目、岩石酒店(云酒店)项目创建……成功协办了中国茶商大会、“寻找好空气·香气松阳”和浙江省自行车系列公开赛,吸引着各级领导和多方游客到茶园考察观光。

美丽乡村江南线上安-贤溪-横溪-大石如诗如画;孟佳缘、江南门、问石农庄等茶家乐高朋满座;新处峡漂流惊险刺激、激流勇进;官岭、庄后等传统文化村落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宛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竹坌迎神赛会、平卿“祈福礼” 、端口新安江移民特色小吃等民俗节庆活动门类多样、极具特色。

一幅闲适宁静、静谧怡然的桃源画卷正在新兴大地上缓缓铺开,新兴镇将继续沿着城镇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为打造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秀美乡镇,“富裕、靓丽、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胜地而不断努力。

贤溪村

泉庄村

上源口村

后周包村

大畈村

赤岩村

大岭根村

周边行政单位

松阳县新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江南公路松阳县新兴镇中心卫生院东侧约120米

周边幼儿园

横溪幼儿园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江南公路
丽水市松阳县江南公路

周边诊所

松阳县新兴镇中心卫生院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古文线与江南公路交叉路口往西约150米

周边乡镇

新兴镇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

周边村庄

官岭村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新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