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岱后村

安岱后村 安岱后村记载统计 安岱后村箬寮岘林区 安岱后村历史发展 安岱后村革命山村 安岱后村英雄之地 安岱后村人物活动 安岱后村英雄事迹


安岱后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南部,安民源发源地,西北有全县最高峰箬寮岘(海拔1502.3米),南与龙泉市青田坑、符畲村接壤,北靠枫坪乡梨树下、丁坑村,东与安民乡大横坑、李坑村毗邻,距县城西屏街道53公里。有双坑口至安岱后公路(简称双安线)达乡人民政府驻地大潘坑,直通县城,交通便利。据《陈氏宗谱》记载,陈氏祖日政于清 乾隆年间(1736~1795)由景宁库川(现为毛洋乡库头村)迁徙此地,距今已历二百多年。清属内十三都,民国时期属安民乡,1958年10月改安民大队安岱后生产队。1982年1月属安民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安民乡安岱后行政村。辖安岱后、外垟、中垟、内垟4个自然村,安岱后为村委会驻地。2016年,有村民131户,288人,村民小组4个,党员14人其中陈姓占总人口的65%。箬寮岘林区,是浙江省著名林区之一。箬寮岘主峰在安岱后村西北2公里。...

详情

安岱后村地名网_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资料简介
  安岱后村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安民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112421420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1124。安岱后村与大横坑村、李坑村、大潘坑村、台坑村、曹竹村、乌弄村、苏马坪村相邻。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介绍

安岱后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南部,安民源发源地,西北有全县最高峰箬寮岘(海拔1502.3米),南与龙泉市青田坑、符畲村接壤,北靠枫坪乡梨树下、丁坑村,东与安民乡大横坑、李坑村毗邻,距县城西屏街道53公里。有双坑口至安岱后公路(简称双安线)达乡人民政府驻地大潘坑,直通县城,交通便利。

据《陈氏宗谱》记载,陈氏祖日政于清 乾隆年间(1736~1795)由景宁库川(现为毛洋乡库头村)迁徙此地,距今已历二百多年。清属内十三都,民国时期属安民乡,1958年10月改安民大队安岱后生产队。1982年1月属安民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安民乡安岱后行政村。辖安岱后、外垟、中垟、内垟4个自然村,安岱后为村委会驻地。2016年,有村民131户,288人,村民小组4个,党员14人其中陈姓占总人口的65%。

箬寮岘林区,是浙江省著名林区之一。箬寮岘主峰在安岱后村西北2公里。林区面积约4万余亩。林区至今仍保留着一片5000余亩年份古老、林相整齐的天然林。北宋宣和间(1119~1125)状元,沈晦(松阳县人)《游竹溪》:"寒流穿曲岸,支径入翠微。山深古木合,林静珍禽飞。"明代高宣《山行次韵》:"树密尽犹暗,山深晴亦 寒。"二诗就是对箬寮岘林区的生动描绘。林间藤蔓缠绕,树干台藓密布,丝萝悬似美髯飘逸,充满神秘气息。植物区系以阔叶林种为主,是浙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富有中亚热带特色的森林。在拟蕨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均有原始的代表。植物中属国家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南方铁杉、黄山木兰、乐东拟单性木兰、伯乐树、香果树、南方红豆杉、浙江楠、长序榆、短萼黄莲等13种,其中长叶榧、百日青的种群丛是全国范围内分布最为集中的林地。大片奇特、年龄数百年的"断子绝孙"林--亮叶水青冈组成的林相单纯连绵,个体粗状高大,在省内几个自然保护区中绝无仅有,其中有径1.46米,高26米年代久远的古树。而属于南半球的百日青种群丛垂直分布于海拔200~900米之间更属罕见。猴头杜鹃林丛分布面积广阔,称雄于浙江,每年鲜花盛开的季节,姹紫嫣红,娇娆纷披,吸引大批省内外科学工作者和旅游者前来观光考察,已闻名遐迩。海拔1350米的关山源背坡,有成片树龄三四百年,径0.5米以上的参天大树。人工经济林和建材林群落,如厚朴与杉木混交,厚朴与红花油茶混交,杉木与水昌花混交等组成了新的体系。动物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黑麂、白鹇、鬣羚、灵猫等。箬寮岘局部地段层峦叠嶂,谷深坡陡,奇岩突兀,四周环带森林茂密,被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环绕覆盖,水质清澈甘美,景色谧静秀丽,气候独特宜人。林海掩藏着的安岱后村山庄、田园更富有诗情画意,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令人神往。主峰西北下侧,有高二十多丈的"杀人矶"石笋和"三十六灶"石堆。浓荫蔽日的林荫曲道,时而迎面出露着飞瀑、云海,或间儿伴随?岩裸露,幽洞怪石,其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农林、生物科研、学生教学参观、实习,以及旅游、避暑的理想场所。县、省林业科研部门于1986年8月、1991年8月曾两次组织到此实地考察。

安岱后村位于林区的中心地段。据1992年统计,有林地1.11万亩,耕地146亩。村区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座。但因地处高山偏远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长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1949年前,村民生活极端困苦,食不果腹。1949年后,人民政府给予重点扶持。帮助集资或投资兴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乡,安岱后人提出"以林为主,综合开发"的富民思路。1986年8月集资62.12万元建成双安公路,1987年进行饮水改造,使家家户户用上清澈卫生的自来水,1988年下旬架设高压线路,保证了农机、照明用电,村里正准备投资2万余元改电视差转站为卫星接收站,把山外的信息更多地传进山庄各家。全村经济以林为主,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年均人工营造林50亩以上,木材采伐量400立方米。1992年出产笋干1.8吨、厚朴1.8吨,占全县71%。1992年种植梨树2.5亩、药材150亩,人工种植香菇4.69万袋。据统计,1982~1992年,人均收入增长3.93倍,粮食增长26.35%。1992年,人均收入达863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岱后村一度成为跨松、遂、龙、云游击斗争的中心。以 陈凤生、 陈丹山为首的村民为发展红军、游击队伍,扩大苏区根据地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

1935年5月,刘英、粟裕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来到安岱后,并以此为根据点,和当地的革命青年陈凤生、陈丹山等人共同开辟了浙西南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现今村里仍完好保存着粟裕、刘英故居、挺进师司令部机关旧址和浙西南特委旧址、红军桥、红军医院旧址等,被授予省、市国防教育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

陈凤生(1902~1935),又名子荣,乳名铭德,族名德球,资质聪颖,秉性刚直。

陈丹山(1884~1935),乳名凤岐,族名维烈,以教书行医为业。

1929年12月因不满统治者的压迫和土豪地主的剥削,深受闽北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的影响,组织起以" 青帮"为名的农民武装,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劫富济贫"的政治主张,队伍一度发展到5000余人,战斗在松阳、遂昌、汤溪、武义等地,后在统治者"协缉合剿"的镇压下损失惨重而失败。1935年5月10日,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的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转战到达松阳,红军到村后,陈凤生、陈丹山当即要求参加红军队伍。在他俩的带动下,当时全村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的人数约占全村总数的四成,达青壮年男子的一半,跟随红军参加革命活动的人则更多,约占70%。在党的培育和革命战争环境锻炼下,陈凤生、陈丹山等一些当地优秀分子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由农民首领成长为党的忠诚战士。同年6月,安岱后村组成游击队,配合红军开展政治和军事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统治者的地方势力。由于陈凤生、陈丹山有着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陈凤生被任命为松(阳)遂(昌)龙(泉)游击大队长、总指挥和中共浙西南特委玉岩区委书记、玉岩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陈丹山被任命为浙西南军分区征募主任和玉岩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成为红军在浙西南培养起来的首批杰出领导骨干。

1935年7月上旬,红军挺进师在安岱后村陈氏祠堂召开了群众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红军领导人有刘英、粟裕、黄富武、杨林、朱干等,会议由挺进师政治部主任黄富武主持,宣告安岱后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建立村分田委员会。这一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为红军筹集了给养。安岱后村民对扩大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保卫红色政权作出卓越贡献。为了掩护红军伤病员,在村外山上隐蔽处搭起医疗所(现称红军寮),组织村里的七八个民间医生为红军治病,一时成为浙西南地区红军和游击队战士养伤隐蔽地。

1935年10月间,国民党纠集大军疯狂进犯根据地,步步紧逼,烧山撤村并点,安岱后村成为重点"进剿"地区。国民党第十八军九十四师、十一师轮番进村搜捕,宣称:"不交出陈凤生,烧房屋,诛九族"。陈凤生不忍乡亲受株连,从附近密林中昂首挺胸走出来。陈凤生受尽酷刑折磨,最后押解龙泉县城被惨无人道地钉在墙上壮烈牺牲,时年34岁。这一次共抓走革命志士24人,用绳索反绑双手串连着押往龙泉、松阳县城,多人被残杀。陈丹山被害于松阳县城草场圩。全村被捕坐牢的人数占参加革命者的63%,倾家荡产、无家可归而流落他乡者有18户,32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21%、10.2%。

周边

安后蚤岱村滨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

周边村民委员会

村眷安后崎岱村民委员会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

周边村庄

安岱后村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

安岱后坳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

后岱山 地址:丽水市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