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铺村

砻铺村 砻铺村简介 砻铺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砻铺村,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崇头镇境内。1980年, 梅源公社砻铺大队(即今崇头镇砻铺行政村)有5个生产队,128户,633人,耕地面积510亩,林业用地10360亩,粮食总产27万斤,亩产536斤。粮食不足自给,由国家定销5000斤,人均口粮约400斤,人均年收入约40元。砻铺村全景图 (1张)当年,一说起砻铺,不少人都叹着气说,砻铺是一个烂摊子,谁也扶不起。人们用“毁、乱、薄、散”四个字来评价当年的砻铺。毁,即山林遭毁,几年来,由于毁灭性的乱砍滥伐,成材杉木荡然无存,就连松杂木也严重遭毁,森林蓄积量不到原有的1/3。乱,即该村多年来财务混乱,干部之间相互猜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薄,即集体经济微薄,是个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就连生产队买化肥等都得向户里摊派。散,即人心涣散,干部畏难,卸担不管,农业生产无人过问。1980年11...

详情

砻铺村地名网_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砻铺村资料简介
  砻铺村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1125105210,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31125。砻铺村与崇头村、梅源村、南山村、三望栏村、垟背村、岩下村、黄地村、栗溪村、下垟村、张化村、坑根村、梅竹村、陈家垟村、水碓垟村、叶垟村、陈坞村、夏家垟村、黄家畲村、大垟村、贵庄村、盘条口村、潘山头村、张家地村、王荫山村、后垟村、杉板坑村、商坑下村、坑下村、沙铺村、朱宅村、林山村、回龙山村、大湾村、项山村、林山下村、叶山头村、三垟村、砻铺相邻。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砻铺村介绍

砻铺村,位于浙江省云和县崇头镇境内。1980年, 梅源公社砻铺大队(即今崇头镇砻铺行政村)有5个生产队,128户,633人,耕地面积510亩,林业用地10360亩,粮食总产27万斤,亩产536斤。粮食不足自给,由国家定销5000斤,人均口粮约400斤,人均年收入约40元。

砻铺村全景图 (1张)

当年,一说起砻铺,不少人都叹着气说,砻铺是一个烂摊子,谁也扶不起。人们用“毁、乱、薄、散”四个字来评价当年的砻铺。毁,即山林遭毁,几年来,由于毁灭性的乱砍滥伐,成材杉木荡然无存,就连松杂木也严重遭毁,森林蓄积量不到原有的1/3。乱,即该村多年来财务混乱,干部之间相互猜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薄,即集体经济微薄,是个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就连生产队买化肥等都得向户里摊派。散,即人心涣散,干部畏难,卸担不管,农业生产无人过问。

1980年11月24日,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颜春友为组长的工作组开进砻铺大队。工作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对砻铺大队的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很快便弄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走村入户察民情

砻铺大队集体分配收入低,只及基本生活水准的三分之一,又无其他副业收入,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不得已社员只好以滥伐林木谋生。而砻铺大队缺乏相应的山林管理责任制则给了社员乱砍滥伐可趁之机。山无主,人无责,不砍白不砍,于是大家竞相砍伐,滥砍之风一发不可收拾。财务制度不健全,光有会计没有出纳,村经济账目混乱,村干部误工补贴多年没有着落,有些干部便伺机掌握一部分公款,用来兑现自己误工补贴,对此,大部分社员意见很大。虽然大队有一个小水电站、一个小杂木加工厂和一个碾米厂,可都是净贴本不赚钱。

追根究底,导致出现这一系列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受到“左”的工作指导的影响,干部习惯搞“一律化”、“一刀切”,使集体生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年曾任砻铺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的王盛德老人回忆说,当时,辛辛苦苦一年忙下来,却连饭都吃不饱,大伙的生产积极性相当低落。说起往事,老人仍痛惜不已:“当年,上头一天一个口令,今天叫你种萝卜,明天叫你种番薯,搞得底下的人无所适从。几个月忙下来,眼看着粮食、蔬菜就快有收成了,今天一个指令下来,全部推倒重种,几个月的辛苦就这样全白费了。”一年到头早出晚归,到头来却连饭也吃不饱,于是一些社员干脆白天在家里睡大觉,晚上则出去偷偷砍伐木材,变卖后补贴家用。

“当年我们社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填饱肚子,可在那个年代,这何尝容易啊。”王盛德老人说,当年养个鸡、鸭就是资本主义尾巴,不准养,靠生产队的粮食根本无济于事。于是,大伙只好翻山越岭去别的生产队借粮食。“当时,砻铺大队几乎家家都是这样。今年的粮食一打下来,还了去年向人家借的,自家仓库里便空空如也,不得已只好又开始新一轮的借粮了。”就这样,在借与还之间,社员们人心涣散,歪风邪气逐渐盛行,砻铺也成为了县里有名的“老大难”单位。有一年,村里竟然饿死了40多人。

县委工作组寻得问题症结所在之后,立即开始对症下药,分别召开了干部会和社员大会,联系实际宣讲中央文件,引导大家解放思想,比较各种责任制的利弊和可行程度。在各生产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责任到组,责任到户,比例分成,合同定论”的原则建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健全了财务制度,清理了村集体财务账目,确定了干部误工补贴兑现方案。在群众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重新修订了《护林公约》,家家户户签名盖章,立法昭示。当年曾经错误执行的一起护林员与违约者之间的争执案件也重新给予了纠正。

当时,按照砻铺大队的实际情况,工作组采取了优化组合的分配方式,一般毛竹责任到户,比例分成,粮田包干到组,准许一户包产到户;山林责任到组,比例分成;大队茶场、林场、碾米厂等实行专业承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比例分成”的方法,既保证了社员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又维系集体经济,并使其逐步稳固。当时的协议规定,土地、山林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占、买卖;竹木等产品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售,必须由生产队统一经营;竹木等新发展部分,其收益按比例分成,一般责任到户的,户占75%,生产队占20%,大队占5%;责任到组的,组占75%,生产队占20%,大队占5%,把收益的大部分直接归社员,集体只占很少部分作为积累。

这几件事一办,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多年来动荡不安的人心稳定下来了,村干部信心十足,也勇敢的挑起了担子。许多群众开始积极的寻找正当的生产门路,不仅自家责任田弄得齐齐整整,而且开始了养牛、养猪、养羊。现任村委主任王存伟告诉记者,当年开始搞试点后,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上了母猪,仅养猪一项,每家就可增收近500元。这让社员们喜出望外,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王存伟家当年还养了40多头羊,一年下来收入近千元,仅这一项,已足够一家人的开销了。

“搞承包责任制后,砻铺大队最大的变化还是当年粮食产量翻了一番。”王盛德老人激动地说道。当年,他家10口人,分到了7亩土地,秋收时,他家收到了7000多斤谷子,比往年足足翻了一番。除上交国家和集体的外,破天荒第一年家里有了余粮,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们家结束了年年借粮的日子,从此他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小山村发生了大变化

28年时光荏苒,当年贫困偏远的砻铺村,如今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0年代初,村里通上了乡村公路,交通的便捷加快了这个偏远山村的发展。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食用菌,食用菌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7年,砻铺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较28年前增长了60多倍。村里通上了国家电网,有线电视、手机网络也覆盖了这个乡村。前不久,该村投资20余万元兴修农田灌溉水渠,500多亩农田受益。今年投资20多万元的“农民饮用水工程”即将竣工,很快,村民们就可以喝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了。

近年来,随着该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砻铺人走出深山,开始了新的创业。他们在县城务工,在县城生活,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他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end-->

周边村庄

砻铺村 地址:丽水市云和县

沙铺砻 地址:丽水市云和县

沙铺村 地址:丽水市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