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头村
坝头村 坝头村农业生产 坝头村特色民俗
庆元县的坝头村(又名坝川),位于庆元县 江根乡东南部,建置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僻,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许多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坝头曾经叫做坝川,因村内坝头溪中有多达六座石坝而得名。坝头村旁有一条十三米宽的全乡最大的溪流,至村尾700余米长,拐了一个半月形的大弯,村庄就在这个大弯里面。溪流由于落差较大,于是祖先们就在溪中选址修建大坝。坝头村地名的由来也与其村民世代传承的发达的石匠工艺不无关联。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坝头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坝头村摄影 (12张) 江根乡坝头村位于庆元县江根乡坝大二级战备公路浙江段接入口,距乡政府所在地江根村1公里。下辖9个生产小组,有224户、750人,党员21人,耕地面积507亩,林地7437亩,2009年人均收入4065元,村“两委”...
详情庆元县的坝头村(又名坝川),位于庆元县 江根乡东南部,建置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僻,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许多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坝头曾经叫做坝川,因村内坝头溪中有多达六座石坝而得名。坝头村旁有一条十三米宽的全乡最大的溪流,至村尾700余米长,拐了一个半月形的大弯,村庄就在这个大弯里面。溪流由于落差较大,于是祖先们就在溪中选址修建大坝。坝头村地名的由来也与其村民世代传承的发达的石匠工艺不无关联。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坝头村列入第五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坝头村摄影 (12张) 江根乡坝头村位于庆元县江根乡坝大二级战备公路浙江段接入口,距乡政府所在地江根村1公里。下辖9个生产小组,有224户、750人,党员21人,耕地面积507亩,林地7437亩,2009年人均收入4065元,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村民收入以高山蔬菜、食用菌、外出务工为主。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江根乡坝头村的村民都有赶庙会的习俗。所谓的赶庙会,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吴茂七的古代劳动人民。
据当地村民介绍,吴茂七是吴姓的远祖,人们尊称他为茂七公。他身强力壮,勤劳勇敢,开山造田,植树造林,筑路修桥,深受村民爱戴。相传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吴茂七正在田里用牛耕地,回家时被暴涨的河水挡住去路,耕牛过不了河,他遂背牛过河。为纪念吴茂七的神勇和功绩,其后人规定每年的农历六月初,都要举行这种纪念活动。
在这一天,坝头村的村民们都来到青田庵,庵里面人山人海,人们敲锣打鼓,舞狮子,耍龙灯,放鞭炮,场面十分热闹。与此同时,村民们还敞开屋子大门,家家户户都要拿出自己丰收的果实,作为贡品摆上,以示自己的勤劳和丰收的景象。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纺车、织机等民间生产、生活用具大多已消失。但在坝头村,不少农家还保存着纺车和土制织布机。
在75岁叶水银老太的院子里,四五个老人围坐在一起,忙着搓麻、纺线和织布,院子银梭翻飞。据叶水银老太介绍,纺麻时,先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专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并不断添加纤维,就可促使纤维牵伸和加拈。待纺到一定长度,就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用纺车纺成细线后,再上织机织成布,最后染好颜色。这样织出来的布,比机器生产的“洋布”牢实,耐穿耐用。70多岁的吴义珠坐在纺车旁说:“这个东西现在很少,上代祖先传下来,年纪高一点的会(纺),下一代不会(纺)了。”
马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由于地方风俗不同,马灯的制作、表演风格也不一样。坝头村的马灯就独具特色,煞是好看。
据介绍,坝头村的马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逢年过节村民为了讨吉利保平安,组织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表演。马灯一般是由6人组成,一红一白两匹马,四盏灯。白马为男,红马为女,灯为各种形状的花灯,中间为点油灯。
在表演时,曲调唱的是山歌调,词是临场发挥,见什么唱什么。在坝头村一吴姓的大宅院里,记者有幸观看了一回这种原汁原味的马灯。
马灯表演开场子白:“马灯来到府堂上,四面朝厅大府堂,上有琉木椽铜瓦盖。左边画着张果老,右边画的八仙神,画得麒麟对狮子,画得鸟雀对凤凰。”
马灯在表演时,有进场词、结尾词、中间有舞段。队形用得最多是编交叉,打圆场。据悉,坝头村的赶庙会、土制织布、观马灯等这些民俗文化是该馆在民间艺术普查时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变迁,已越来越不为人所知。有关人士呼吁:民俗文化是人类劳动的共同成果,亟须世人关注和保护。
周边政府机关
庆元县江根乡委
地址:丽水市庆元县江根乡
周边村庄
坝头村
地址:丽水市庆元县三二九省道
江根村
地址:丽水市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