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疃镇

元疃镇 元疃镇地理环境 元疃镇历史沿革 元疃镇地理气候 元疃镇行政区划 元疃镇生态农业 元疃镇自然资源 元疃镇工业建设 元疃镇特色企业 元疃镇招商引资 元疃镇乡镇建设 元疃镇历史战役 元疃镇当地古迹


元疃镇,隶属于安徽省 合肥市 肥东县,位于肥东县城西北部、省会城市合肥中北部,现有人口15100人(2017年),耕地面积50877亩,全镇总面积90.5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0个行政村(居),1个工业聚集区,282个村民组。十一五期间被肥东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之一。2006年6月被合肥市确认为第一批乡镇工业聚集区之一,属市政府“141”规划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疃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自古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地方,三国时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操就在元疃集设立驿站,屯兵牧马。“元疃”的“元”字,在《 读史方舆纪要》和《 嘉庆合肥县志》等古籍中均作“圆”,此地是店埠河的源头。元疃镇 交通区位优越。位于 合肥市区以北20公里、 肥东县城以西38公里处。全镇共有砂石路18条,自耕路85条, 柏油路2条,水泥路9条,合白路、...

详情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所有乡中心区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介绍

元疃镇,隶属于安徽省 合肥市 肥东县,位于肥东县城西北部、省会城市合肥中北部,现有人口15100人(2017年),耕地面积50877亩,全镇总面积90.5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0个行政村(居),1个工业聚集区,282个村民组。十一五期间被肥东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之一。2006年6月被合肥市确认为第一批乡镇工业聚集区之一,属市政府“141”规划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疃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自古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地方,三国时张辽威震逍遥津, 曹操就在元疃集设立驿站,屯兵牧马。

“元疃”的“元”字,在《 读史方舆纪要》和《 嘉庆合肥县志》等古籍中均作“圆”,此地是店埠河的源头。

元疃镇 交通区位优越。位于 合肥市区以北20公里、 肥东县城以西38公里处。全镇共有砂石路18条,自耕路85条, 柏油路2条,水泥路9条,合白路、合青路两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南面6公里可接合六(合肥—六安)高速入口处,东面5公里可接合徐(合肥—徐州)高速入口处,与国家级开发区新站综合实验区及省级开发区双凤开发区、三元开发区、元一 高尔夫球场毗邻。2007年上半年,元疃镇实现 财政收入12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48元,递增8%。元疃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 产值2200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63%;累计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2382万元,占全年目标数的79.4%;意向性投资项目16家,协议投资额2.4亿元。

元疃镇重点抓好“一带、三区、五化”建设(一带即:合白路经济发展带;三区即:工业集聚区、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元疃新镇区;五化即:工业集中化,基地规模化,产业 特色化,镇区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及元疃镇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元疃镇众兴水库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元疃镇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元疃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先后出台了《元疃镇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 文件,积极为投资者享受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合政办﹝2006﹞8号《关于免收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中的免收37项事业性收费政策和享受合肥市政府出台的“合政办﹝2006﹞1号文件及合政办﹝2007﹞18号文件(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的优惠政策提供优质 服务。

1949年置元疃乡,1958年并入白龙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路集乡并入建镇。1996年,面积89.1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强光、王郢、河南、梨树、路集、瓦屋、泗洲、义和、明新、红星、红旗、追岗、塘西、洪塘、胜利、联合、曙光、童坊、汪郢、余祠、马皇、元东、黄圩、南湾、先锋、五星26个村委会和元疃居委会。

2006年区划调整

340122108(1居17村):~001元疃居委会 ~200曙光村 ~201强光村 ~202余祠村 ~203南湾村 ~204汪郢村 ~205联合村 ~206黄圩村 ~207马皇村 ~208洪塘村 ~209红旗村 ~210明星村 ~211路集村 ~212瓦屋村 ~213塘西村 ~214泗洲村 ~215义和村 ~216河南村

2013年区划调整

340122108(3居7村):~001 121元疃社区 ~002 220三合社区 ~003 220路集社区 ~200 122曙光村 ~202 220汪郢村 ~203 220马皇村 ~204 220杨祠村 ~205 220明星村 ~207 220塘西村 ~208 220义和村

元疃镇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 元疃镇 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无霜期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夏季雨水较多,冬季雨雪较少。

元疃镇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 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三合社区 元疃社区 路集社区 马皇村 曙光村
明星村 塘西村 汪郢村 杨祠村 义和村

元疃镇的主要农作物有 水稻、 油菜、 玉米、 花生等。元疃镇将 农业示范园扩大到800亩,新建造钢架大棚800个,采取“公司+组织+农户”的模式,实行“四统一、二分散、一集中”的方式,对 群众实行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建造钢架大棚,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供应菌棒,让农户分散管理,分散采摘,产品集中到 公司出售,以此扩大规模,增加农户收入。

元疃镇鼓励丰宝示范园区和 福建菌种基地连手进行珍稀菌种植,如 猴头菇、香菇、 灵芝等,扩大园区菌种的种类,使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工业集聚区内规划的50亩土地,建造集 加工、 包装、 储藏、 研发、 观光为一体的食用菌基地。在此基础上,形成集 生产、加工、包装、研发、 销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础,集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是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丰宝农业科技示范园

丰宝农业科技示范园2005年9月份建立,是一家以股份制公司模式运作,作为龙头农业企业,园区占地面积460亩,现有食用菌生产基地100亩,钢架大棚154个;三个标准化养殖小区,面积3000平方米,综合水产养殖100亩;优质芦笋种植100亩,各类反季节蔬菜200亩。

该园总投入4320万元,是合肥市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生产的食用菌已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无公害认证,产销合肥、南京等大城市,日本、韩国多家客商前来订购,预计丰宝农业科技示范园今能收回成本150万元,占投资成本的80%。

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该园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积极探索旱作农业市场和节水农业的路子,实行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农户150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去年一年发放来园打工的农民工工资37万元,预计需发放农民工工资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近400元。

2007年该园将进一步发展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品牌优势和深度加工,以食用菌为主线带动机关产业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为把元疃镇打造成安徽蘑菇第一镇做出应有贡献。

元疃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18~50周岁 劳动力2万人,周边15华里内有可用劳力5.5万人。 元疃镇土地资源广阔,且土地平整,高低落差较小,境内有日供水量2000吨的元疃 自来水厂一座,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 水库二座,省级大型水库—众兴水库也座落在境内,确保水源供应。

元疃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境内有投资500万元占地800亩的市级 农业示范园--丰宝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日产蘑菇近10000斤左右,经省级验收确定为无公害绿色 环保食品。境内有大型养猪场5个,养鸡场7个,獭兔养殖场1个,农贸 市场内农副产品交易繁忙有序。

元疃镇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元疃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平方公里,位于元疃镇南部余祠村、南湾村内,主要以 机械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新型 建材、 食品加工、 纺织服装等项目为主导产业。2007年,元疃镇1-9月份,规模以上 工业完成总产值2200万元,占全年 任务数的63%;累计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2万元,占全年目标数的79.4%;意向性投资项目16家,协议 投资额2.4亿元。

元疃镇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安徽省水文局对工业区一期规划面积2个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8个平方公里,作了详细的 测绘,项目用地已达500亩;规划 设计院对工业聚集区和新镇区布局进行详细规划;元疃镇共拆迁园区内19户住宅、一所学校及 办公室等建筑物,共2600平方米,拆迁费用达160万元;落实了新的居民安置点和 学校;新迁坟150多座;投资110万元兴建日供水量2000吨的自来水厂,铺设了2公里长的园区专供水管;新架了一条2公里长10KV高压线路;迁移了 电信、 移动、 联通三家通讯杆线5000米。

元疃镇科学灌溉农作物

元疃镇2007年1—9月份,分别与佳欣雨家俱 制造有限公司、安江汽配 公司、丰宝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自立公司、奥来彩色亮丽地砖有限公司、合肥长兴汽车制管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签订了正式投资合同,投资额达2.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 任务6500万元,其中市外资金5600万元,省外资金4900万元,占全年招商引资任务1个亿的65%。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止2007年九月底,正在加紧施工 建设的有9家企业(皖中粮油 贸易有限公司、安徽佳欣雨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已基本竣工的3家(乾坤工贸有限公司、富利达家具、合肥勤思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公司);还有3家待建中。

元疃镇丰宝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占地面积460亩,是一家集 蔬菜(食用菌) 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58人,其中技术人员13人,高级 农技师3名。丰宝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有钢架大棚220亩,常年用于实用菌及蔬菜种植,年产 香菇、 平菇以及珍稀菇1500多吨,产值600多万元,成为合肥地区最大的 食用菌生产基地。2006年9月,丰宝公司所生产的“丰宝牌”鲜平菇获得中国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远销合肥、 南京等大中城市,成为市场上知名品牌。

2005-2006年,公司连续两年被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授予“诚信单位”、“先进单位”等称号;公司年产 花卉8万盒, 芦笋等名优蔬菜产生近400吨;建成养猪小区3000平方米,年出栏自繁良种肥猪5000多头,其中江岭牌土种黑猪2000多头,所产猪粪全部进入大型沼气池发酵,沼气用于实用菌灭菌,沼渣进入农业生产再利用;开挖大中鱼塘150亩,水面采取鱼鸭立体养殖模式。丰宝公司在合肥推进农业 产业化进程中成绩显著,效果明显,起着龙头 示范作用,被合肥市农委、科技局认定为合肥市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并取得了“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元疃镇风光 (3张) 元疃镇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 肥东县,现有人口15100人(2017年),面积90.5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0个行政村(居)。十一五期间被肥东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之一。2006年6月被合肥市确认为第一批25家乡镇工业聚集区,属市政府“141”规划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我们认为元疃镇具有以下四大发展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睿智的投资者来此投资置业。

元疃镇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她位于 合肥市区以北20公里、肥东县城以西38公里处。合白路、合青路两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向南6公里可接合六(合肥---六安)高速入口处,向东5公里可接合徐(合肥---徐州)高速入口处。与国家级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实验区及省级开发区 双凤开发区、三元产业园、元一高尔夫球场毗邻。

1、全镇有18~50周岁劳动力2万人,周边15华里内有可用劳力5.5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工价低廉。

2、有广阔的土地资源,总耕地面积50877亩,且土地平整,高低落差较小,园区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

3、境内有日供水量2000吨的镇南自来水厂一座,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二座。省级大型水库—众兴水库也座落在境内,面积达3万亩,与上游大别山五大水库相连,为优质山泉水,能确保水源供应。

4、我镇有35KV变电所一座,为工业园区专架的10KV线路已架通到园区,确保电力供应。

5、已建成现代化的通讯网络。

6、工业集中区内加油站、停车场、洒店、学校、医院、银行、邮局、招商局等服务机构健全。

7、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境内有占地460亩的市级农业示范园——丰宝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能日产蘑菇10000斤左右,经国家级验收确定为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境内有大型养猪场5个,养鸡场7个,獭兔养殖场1个。

1、土地价格:(1)、合肥市规定肥东县工业用地价格为12.2万元/亩,而我镇对前来投资(特别是省外资金)工业项目,依据项目的性质,投资额的大小,税收的多少,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让利于投资者。(2)为了便于投资者低成本扩张,也可以采取投资者只把农户的“三费”补偿(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费)一次性付清,即可开工建设,政府提供工业用地指标,办证费用由投资者自己交付的模式。

2、指标来源:我镇土地面积大,农民村庄居住零散,拆迁成本低,利用建设新农村政策,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元疃集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就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地方,三国时,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就曾亲自在元疃集设立驿站,屯兵牧马。

有为缅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夫人马政娘娘在此行善积德而修建的大型庙宇——马政庙,长年香客不断,香烟缭绕。

有市级文明单位——元疃中学一所,教学严谨,校园整洁,有口皆碑。

有“阳光工程”专业技术学校一所,能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农民工和专业技术职工。

元疃镇还被合肥市评为“四五”普法期间社会矛盾调解先进单位和“平安乡镇”先进单位。为进驻企业保驾护航和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1、县政府已出台《肥东县招商引资若干规定》,给投资者以最大的政策优惠。

2、县政府已出台《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暂行规定》,给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3、享受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合政办[2006]8号《关于免收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中的免收37项事业性收费政策。

4、享受合肥市政府出台的“合政办[2006]1号文件和合政办[2007]18号文件”(《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的优惠政策。

元疃镇有市级文明单位——元疃 中学一所,能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农民工和专业 技术职工。有现代化的通讯网络, 光纤传输、接入、分组交换、宽带网等邮政通讯新业务及技术已得到运用。元疃镇被合肥市评为“四五”普法期间社会矛盾调解先进单位和“平安乡镇”先进单位。 元疃镇按照县委确定的“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的奋斗 目标,呼应合肥市141发展战略和建设“合肥北部现代化 生态新城区”的发展规划,围绕“融入合肥北城区,打造生态卫星镇,跻身肥东十快镇”的发展目标,强力实施“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和谐兴镇”四大战略。

元疃镇重点抓好合白路经济发展带,工业集聚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元疃新镇区的发展,做好工业集中化,基地 规模化,产业特色化,镇区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及元疃镇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元疃镇众兴水库生态 旅游区建设项目、元疃镇小城镇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努力实现全镇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元疃镇反“扫荡”战 1938年秋,日军约一个团的兵力,从合肥下乡“扫荡”。 国民党138师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在日军必经之路 肥东县元疃镇附近打一场 埋伏战。138师集中4个营的兵力,埋伏在元疃镇附近,当这批日军进入伏击圈时,4个营的火力一齐开火,打得日军晕头转向。等日军镇定下来组织 反扑时,国民党138师4个营的指战员已撤出阵地。此战共打死日军20多人,击伤30多人,国民党部队也伤亡20多人。

元疃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古镇,此地曾是清水驿站。

“元疃”究竟是什么意思?人们听到这个地名,总是会有这样的疑问。来到元疃镇,当地的老人解释了这个地名的由来。“据传明朝时,因元疃交通闭塞缺盐而致私盐猖獗,盐价居高不下,百姓叫苦不迭。有一县令元大人在此立碑,严禁私人贩盐,新开盐路,确保官盐售卖,为民除私盐质劣价高之弊。为纪念元大人之义举,后人以‘元’姓命名集名,称圆疃为元疃。”

据《 元丰九域志》载:“慎县有竹里故郡、东曹、大涧、清水、沛城节、袁团六镇。今惟青阳、圆疃尚存。”此外,嘉庆《合肥县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店埠河,源出圆疃镇西南三里,由圆疃桥东流八里,南转,入肥水。”

“元疃历史悠久,从三国时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就在元疃集设立驿站,屯兵牧马。在南宋开禧年间,就命名为濠州府清水一镇,当时元疃是驿站,南来北往通道口,战略位置重要,属兵家必争之地。因此,镇外通常屯兵万余,而镇内又是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原元疃镇文化站站长杨中顺打趣地说,元疃已经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沧桑,民间故事和神话能装沉船、堆成山。

“据老人说,元疃原是金鱼地,风水极好,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吉祥、繁荣兴旺。因此名僧、商家、大户都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纷纷慕名而来,插草为标大兴土木,建楼房、盖祠堂、修庙宇,气势宏伟、规模庞大,一时空前。”杨中顺说,余家祠堂是当时所建祠堂的代表作之一,祠堂屋檐到处雕刻金鱼吉祥物图案,有鲤鱼跳龙门、金鱼送福、美人鱼等等,“这也佐证说明元疃是金鱼地。”

谈到过去的元疃,当地村民杨中顺表示,过去的元疃繁荣一时,南建南头大庙、北盖三姑庙、东修云水庵、西建大寺庙,雄伟的关帝庙坐落在街中心。“三天一庙会,两天一逢集,四乡八里纷纷赶来,真是香客如潮,看客如海,香火盛旺。唱大戏、玩花灯、划旱船、舞雄狮,热闹非凡,真可谓‘元疃集瓦碟地,栽秧割麦都唱戏’。”

元疃的历史发展可以说与得天独厚的天河是分不开的,其犹如一条翡翠玉带围绕着元疃穿街而过。三国时期曹操派重兵驻扎元疃,令将士挖井七十二口,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用水,至今元疃古井还存留多口。

来到元疃镇石湾村,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如今还存有一口古井。在一处凉亭内,几位老人正在悠闲自得地纳凉,至今还为村民们提供着甘甜的地下水。

此井有六丈多深,上有井坛,井坛的四周被取水井绳磨成的道道深沟依然清晰可见。井身四周全是青灰瓦垒成,从上到下逐渐伸大,井底有五六米方圆。“从我记事的时候,就有这口井了,听老人说这口井是当年 刘伯温在这里开挖的。”71岁的杨会老人回忆道,由于水质好碱性大,大米煮稀饭都结红皮。“我们村的人过去都吃这口井水,这里的人对这口井都有很深的感情,即使现在家家户户有自来水,依然还有人用这口井水过日子。”

据了解,在元疃镇程大郢村也有两口老井,由青砖砌成,十丈多深,清澈见底,名曰“老井坛”,供村民吃水。一口现存,一口已被岁月风尘填埋。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井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如今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老一辈的人们还有很多关于古井的记忆。虽然时过境迁,古井水不再是人们的必需品,但是,它承载着历史和记忆,让人难以忘却。

当地传说,青龙是鹭鸶地,与元疃金鱼地相克,鹭鸶随时都会来吃金鱼,该怎样对付?于是名僧汇集,研究对策,决定在青龙至元疃的途中高地上建立一宝塔,来挡住鹭鸶的眼睛,确保金鱼安全。后来塔址就选在原追岗村,建宝塔一座,名追宝塔,七层六角形,高约20米,从此以后,金鱼平安无事,人们又安居乐业了。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不过据当地人介绍说,此塔确实存在,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曾经是元疃的地标性建筑。遗憾的是,在1941年上四层被日本侵略军炸毁,下三层于1959年被拆除修路。

在走访中了解到,元疃在抗战时期也打过一场阻击战。1938年秋,日军约一个中队的兵力,从合肥城下乡“扫荡”。国民党138师得知这一情报后,决定在日军必经之路元疃镇附近打一场阻击战。138师集中四个排的兵力,埋伏在元疃镇附近,当这批日军进入伏击圈时,4个排的火力一齐开火,打得日军晕头转向。等日军镇定下来组织反扑时,国民党138师4个排的指战员已撤出阵地。此战共打死日军20多人,击伤30多人,获得了胜利。

在 肥东县元疃镇许高头村,一眼就看到了两棵虬枝错落的柿树挺立在一口淤塞的水塘埂上,柿树枝头上星星点点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树龄有300岁了,属于二级保护古树。”该镇林业站王桂彬说,2013年6月份, 肥东县给每棵树拨款1800元,砌护栏保护,并从2014年起,财政给每棵树拨500元管理费养护。

300岁老柿树至今挂果不衰

根据合肥古树名木查询系统记载,目前合肥年龄最大的古柿树有4棵,都是300岁的二级古树,两棵位于长丰,两棵位于肥东。其中,位于肥东县元疃镇三合村许高头的一棵古柿树胸围150厘米,堪称合肥最大古柿树。

每棵柿子树周围都砌起了长宽高各为一米五的护栏,靠北边的柿子树最大直径达1米多,在近1米处分叉,远远看上去好像是两棵并排成长的树。柿树看护人是一位年近80岁的村民罗国环。

“这两棵柿树历经磨难,在我曾祖父的时候,这两棵柿树就很老了,并一度几乎枯死。后来我的曾祖父挑来塘泥,为古树培土,把塘埂加高,两棵柿子树才恢复生机。”罗国环说,在他爷爷辈罗邦凯那一代时,日本鬼子侵入到许高头村一带,曾欲将两棵树砍倒烧饭。在罗邦凯夫人的求情下,日本人才放过柿子树。2006年,村镇搞土地平整,差点也把柿树砍掉了,在罗氏家族的劝说下,才幸免于难。几年前高压线走廊经过两棵柿子树,为安全着想,靠南边的柿子树被砍下碗口粗的枝节,后来高压线向东移了七八十米,柿子树也就怡然自得了。只是靠南边的这棵柿子树半边都枯死了。

为防止风大刮倒柿子树,2013年春天,罗国环和柿子树主人罗国平用绳子从另一侧拉桩把柿子树固定住抗风力干扰。许高头村村民说,说来也真奇了,这几百年的柿子树经年挂果不衰,且果实的味道更加甘甜可口。“只是产量没有以前多了,现在只有几百斤了。”罗国环说。

七个古树群中有4个是柿树

查阅资料发现,目 前合肥市共有古树名木2113株,隶属26个科、40个属、45个种。其中114棵是柿子树。特别在合肥市区发现的古树中,有一大半都是古柿子树。比如,合肥苗圃的古柿子树,就是一高一矮两棵,仿佛恋爱中的两口子并肩而立,每年一到秋天,柿子挂满了枝头,周围的人家齐聚在柿子树下摘柿子,许多年了,已经是苗圃一道独特的风景。

此外,目 前合肥共有古树群7处,其中柿树群就有4个,其中包括:新站区磨店乡张店村陆老组两处共58棵的古柿树群; 长丰县 造甲乡李元宽、李元彪、李云开三户监管的三棵古柿树群;肥东县众兴乡范岗朱老组的11棵古柿树组成的古树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磨店乡张店村陆老组的三棵古柿树,树龄已经有300多年了,北伐战争期间,这个古柿树群曾成为逃难到这里的躲避杀戮的难民的地标。

合肥古树缘何柿子树最多?

据了解,合肥古树多为古麻栎和古柿树,除了在肥西紫蓬山上有三个总数为1827株的麻栎古树群之外,就是分布庐州四处的古柿树群了,这些古柿树不仅树大,且如今大多依然多果而香甜。

业内专家介绍,柿子树如今已快快成为合肥的乡土树了。柿子树为什么能在合肥长得这么好?为什么合肥古树中古柿树和古柿树群格外多?

安徽省林科院教授胡一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合肥柿子树多,在古树中多为柿子树的原因有三点,一个原因是合肥农家自古就有喜欢种植柿子树的习惯,而另外柿子树自身也有寿命长的特点,此外,柿树病虫害比较少,对生长环境要求也不太高。 历史悠久的元疃镇古井 (3张)

周边政府机关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镇政府 地址:合肥市肥东县曙光元疃大街元疃镇政府元疃镇委
营业时间:09:00-12:00;14:00-17:00
合肥市肥东县曙光元疃大街元疃镇政府元疃镇委

周边小学

元疃中心学校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元疃学校(肥东县元疃镇政府西北)

周边乡镇

元疃镇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