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江桥街道

弋江桥街道 弋江桥街道概况 弋江桥街道沿革 弋江桥街道历史 弋江桥街道区位优势 弋江桥街道经济发展 弋江桥街道社区建设 弋江桥街道获得荣誉


弋江桥街道位于弋江区东部,东临二环路、西至九华南路、南靠荆山东路、北濒青弋江,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根据“弋江桥街道网”资料,下辖铁桥、李巷、奥园、南街4个社区居委会,39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4097人(2010年)。辖区内有社区合作医疗服务站7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弋江桥街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区南部,弋江区城区东南部。北临青弋江南岸,南括汽车发动机厂,东至芜湖钢铁厂,西结日新化工厂。辖4个社区。解放前,弋江桥地区(包括禹王宫、南寺前后、西街、南街、南关街、鹅石街等)属尚来镇。1952年10月,河南区政府撤销尚来镇,设立西街、南街两个居委会。1970年10月,两个居委会均一分为二:以市工农橡胶厂为界(即今中江桥),以西为西街居委会,以东为弋江桥居委会;以南街和南关街交界处的一个小旱桥为界,以北为南街居委会,以南为南关居委会。<...

详情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弋江桥街道所有镇中心区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弋江桥街道介绍

弋江桥街道位于弋江区东部,东临二环路、西至九华南路、南靠荆山东路、北濒青弋江,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根据“弋江桥街道网”资料,下辖铁桥、李巷、奥园、南街4个社区居委会,39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4097人(2010年)。辖区内有社区合作医疗服务站7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4所。

弋江桥街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区南部,弋江区城区东南部。北临青弋江南岸,南括汽车发动机厂,东至芜湖钢铁厂,西结日新化工厂。辖4个社区。

解放前,弋江桥地区(包括禹王宫、南寺前后、西街、南街、南关街、鹅石街等)属尚来镇。1952年10月,河南区政府撤销尚来镇,设立西街、南街两个居委会。1970年10月,两个居委会均一分为二:以市工农橡胶厂为界(即今中江桥),以西为西街居委会,以东为弋江桥居委会;以南街和南关街交界处的一个小旱桥为界,以北为南街居委会,以南为南关居委会。

1971年5月24日,弋江桥街道正式成立,办事处借设在弋江桥派出所楼下。1978年5月设立李巷居委会,1985年7月设立铁桥、联盟、陈屋基、芜钢路4个居委会。1985年11月办事处迁至鹅石街55号。1989年10月,原属赭山乡管辖的铁桥行政村划归弋江桥街道管辖。

1993年12月办事处迁至大营小区内。1996年,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芜湖路、陈屋基、联盟、铁桥、李巷、南关、南街、弋江桥、西街9个居委会。1999年9月办事处迁至芜石路1号。

2001年7月,将联盟、芜钢路、陈屋基3个居委会合并为陈屋基社区,南关、南街2个居委会合并为南街社区。2003年7月办事处迁至汽车发动机厂内。2006年属弋江区。

弋江桥街道办事处成立于1971年5月24日,因临近弋江桥而得此名。弋江桥街道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受贫穷困扰的地带,历年来居民住房情况,20世纪50年代草屋居多,60年代平瓦房出现,70年代楼房增多,80年代楼房普遍,90年代高楼陆续展现。

解放初,弋江桥所属包括禹王宫、南寺前后、西街、南街、南关街、鹅石街等均属尚来镇管辖。1952年10月尚来镇被芜湖市河南区委撤消,以当年市工农橡胶厂为界(即现在的中江桥),以西为西街居委会,以东为弋江桥居委会,以南街和南关街交界处一个小旱桥为界,以北为南街居民委员会,以南为南关居民委员会。1978年5月成立了李巷居委会,1985年7月又新建铁桥、联盟、陈屋基、芜钢路4个居委会。1989年10月,原属赭山乡管辖的铁桥行政村划归弋江桥街道办事处管辖,并于1993年9月改为江南社区居民委员会。2001年7月将联盟、芜钢路、陈屋基社区居委会整合为陈屋基社区居委会。

2005年6月,区划调整整合后,弋江桥街道由原来7个社区居委会整合为现在的5个社区居委会;2009年8月原南街、弋江桥社区合并为南街社区居委会。西街社区居委会、陈屋基社区居委会、江南社区居委会、弋江桥社居委、原南街社居委相继被撤消,原西街社区所属区域的中江桥以西部分划入中山南路街道禹王宫社区管辖,以东部分划入弋江桥街道弋江桥社区居委会管辖;原陈屋基社区居委会被撤消,所属区域和原铁桥社区合并为现在的铁桥社区;原弋江桥社区居委被撤消,所属区域和原南街社区合并为现在的南街社区;江南社区居委撤消后,原江南社区所属的7个自然村中东关村划入李巷居委会管辖,其他6个自然村均被拆迁,开发成现在的奥韵康城,并划入奥园社区居委会管辖。

青弋江流经辖区约1600米,横跨青弋江的中江桥、弋江桥、铁桥、元泽桥衔接了二环路、芜铜路、芜南路,形成了南北交通的几条大动脉贯穿全境。南北走向的九华南路和新修的芜石路与东西走向的利民东路构成了四通八达、十分便利的交通网络。奥林匹克文化公座落于九华南路边,位于辖区中部,占地面积约500亩,耗资7亿多元,经过五年建造,2001年建成正式投入使用。园内有一座可容纳6万名观众的大型体育场及相关体育辅助场馆和“同庆楼”、“凯飞亚”、“钱柜”、“庄园”等餐饮娱乐场所。随着弋江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辖区内棚户区及陈旧住房相继被规划拆迁,随之而来的万豪白领、奥韵康城、江南春城等高、中档、规范化小区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宜商宜居的城南新区。

弋江桥街道办事处刚成立时设立了政秘股和生产股, 1958年-1964年,成立了南关分社,下属西街、南街2个居委会,开办了大办食堂、代销点等一些服务性行业。1964年分社撤消,由马塘区人民政府直管居委会,当时街道干部工资及福利主要靠街道工业。

1971年5月-1980年12月,办事处工作人员共18人,其中机关10人,4个居委会工作人员共8人。为适应形势发展,解决工资福利问题、大力发展街道工业、扩大生产经营,成了当时当务之急。当时,街道工业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先后创办了10个街办企业,其规模虽小,但给社会解决不少闲散劳动力,也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弋江服装厂、西街代销店、弋江草绳厂、制鞋厂、弋江五交化商店、南关玻璃门市部、南关小吃部、南关酱杂商店、弋江砂制品厂、南关砂轮厂,共有职工1248人,年产值近千万,年均创收35万元。街道每年支出34.5万元,基本上保持支收平衡,保证办事处运转正常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人员编制人数成倍增加,在人员和工资双增压力下,街道党工委多渠道开辟财源,号召各个社居委根据自身条件,利用边角地块、废旧地块,尤其是靠近道路边缘地带,搭盖简易门面房,发展三产业,增加办事处的创收。

2001年前,街道境内铁桥行政村(共7个自然村)及其他社区部分地段,原是一个地势低洼、水灾不断的地区,解放前及初期,人们以农为业种菜为生,这里既无工厂又无医院和学校,西街、南街、南关等地开办了几户私人米行。1955年,中共芜湖县委、县政府根据该地特点,在西街南侧将芜湖县粮食局落户其中,继而又在紧靠青弋江开办了芜湖县第一碾米厂和粮站。随着形势发展和变化,大中小型企业不断兴建,如芜湖卷烟厂、联盟化肥厂、向阳木器厂、锅炉附件厂等14家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改革开放后,除芜湖卷烟厂和大江啤酒厂、芜湖钢铁厂仍有生机继续存在,其他各家企业均陆续下马改制。

1998年起,街道办事处开始与区财政分灶吃饭,主要财政收入是协助税务机关纳税,同时也有效地防止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根据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特点,抓住“谁投资谁受益”机遇,2000年办事处在高新园区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新建标准厂房2幢共7200平方米,成功引进了天鑫电装公司等企业。从2002年开始办事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特别是因招商引资带来的收入占全办总收入比重越来越大,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财政收入2002年时仅为220万元,2009年已达到3100万元,仅用短短的七年时间,使财政收入增长了十倍多。

弋江桥街道属老城区,各社居委办公条件十分差,有的社居委办公用房还不足20平方米。在这种硬件条件较差的客观情况下,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想方设法解决硬件达标矛盾。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对各社区投资近3万元,加强硬件建设。目前,每个社居委均配备了电脑、电视机、电话、传真、打印机等办公设施。每个社居委办公面积都达到或超过300平方米,均建立了阅览室、计生室、家长学校、党委及关工委办公和活动室等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休闲、娱乐场所,也为开展党务工作和关爱下一代事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2003年5月,街道成立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并承办了全市《再就业优惠证》首发式,使辖区内首批43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到优惠证。各社区均成立了再就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及时给符合申报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提供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及劳动保障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咨询。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各种就业机会,积极与劳动部门、境内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职介机构联系,及时公布招工信息。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免费求职登记,建交立台帐,并根据台帐主动联系,上门通知,及时反馈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对辖区内“4050”人员、夫妻双双下岗等就业困难人员展开重点帮扶,根据他们的求职意向、技术特长、当前主要就业困难等进行对口输送,安排就业。

2009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722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5人,参加syb创业培训30人,劳动技能培训61人,免费职业介绍323人,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984本,办理居民医保2391人(其中我街道的困难人员已全部进入医疗保障系统),115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金额389747.5元,较大程度的解决了低保困难重重家庭无钱看大病的实际问题。

为确保各社区支部达到“五个好”社区党支部,街道加强对各社区支部活动开展的指导和督促,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党工委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形成了组织领导网络化。街道各级组织还坚持每周三下午组织党员学习党课、党的知识,并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评比办法,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创建“五个好”社区党支部的工作中来,并将各社区支部创建工作列入年底对社区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率先申报验收的社区支部予以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2004年11月下旬,市委副书记方成一行来弋江区进行基层党建调研时,陈屋基社区党支部建设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为创造良好市容环境,街道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对境内的市容市貌认真进行整治、整改,加强旧城改造的市政管理和背街巷的卫生管理,对沿街责任单位的“门前三包”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建立评比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对清洁员、小扫员的考核、奖惩机制。在2005年江城环卫杯竞赛活动中,中江桥环卫班组被区政府评为“道路清扫保洁先进集体”,一人获区先进个人,街道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政治理论水平,街道积极组织各支部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党员活动。如,每年“七一”前,街道在辖区内组织开展迎七一”社区文艺汇演、文艺晚会,内容丰富多彩,既欢庆了党的节日,又丰富了社区文化。2004年10份,在弋江区“城南金秋文化月江南渔翁”杯足球比赛”活动中,街道足球队员以精湛的球技,喜获第一;在棋类和摄影比赛中均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2004年下半年,在区人大组织的“纪念人大制度建立50周年知识竞赛”中,街道参赛人员凭着对法律的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市区十运会中,街道的男子足球队和蓝球队凭着顽强的拼搏和精湛的球技,双获冠军。2006年,街道在“城南金秋文化月”活动中,蓝球、羽毛球比赛均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象棋获得团体比赛第二名。2007年,街道开展了“十佳优秀社区党员”先进事迹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于当年年底召开了“十佳优秀社区党员”表彰大会。以点带面,充分动员广大社区党员支持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作用。2008年11月26日下午,街道在奥林匹克公园五环广场举办了一台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的、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文艺晚会,将城南金秋文化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因客观存在的因素,档案工作一直是街道的薄弱环节。为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的办法。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调济出三间办公室,分别作为档案库房、调阅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同时,还投入一万元资金改善硬件设施。为提高全办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街道还定期举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努力,街道档案管理在2004年11月份顺利晋升为省二级标准,这也是全市第一个档案目标管理达省二级标准的街道办事处。

在弋江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弋江桥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为根本目标,以发展经济为动力,解放思想,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社会持续稳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市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区级先进单位,其中,2005年9月街道被评为经济普查省级先进集体,2008年街道办事处在弋江区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