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社区
淮上区, 淮上区历史沿革, 淮上区行政区划, 淮上区地理环境, 淮上区自然资源, 淮上区交通, 淮上区人口, 淮上区经济, 淮上区政治, 淮上区社会, 淮上区旅游, 淮上区地方特产, 淮上区荣誉称号
淮上区,隶属 安徽省 蚌埠市。位于 蚌埠市 区北部、淮河以北,成立于2004年3月,东与 固镇县 的 王庄镇 接壤,北与固镇县的 新马桥镇 毗邻,西与 怀远县 魏庄镇 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 龙子湖区 、 蚌山区 、 禹会区 隔河相望。截至2020年3月,淮上区总面积412平方公里,辖5个镇和1个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上区常住人口为283872人。 淮上区处于 北京 至福州、 上海 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区内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和淮河货运码头。 2022年,淮上区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详情
淮上区,隶属 安徽省 蚌埠市。位于 蚌埠市 区北部、淮河以北,成立于2004年3月,东与 固镇县 的 王庄镇 接壤,北与固镇县的 新马桥镇 毗邻,西与 怀远县 魏庄镇 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 龙子湖区 、 蚌山区 、 禹会区 隔河相望。截至2020年3月,淮上区总面积412平方公里,辖5个镇和1个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上区常住人口为283872人。 淮上区处于 北京 至福州、 上海 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区内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和淮河货运码头。 2022年,淮上区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淮上区凝影地域为 淮夷 族聚居区。 春秋战国时期,试挨乃淮上区曾分别为宋、吴愉签婆、楚等国邑地。 秦王朝 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淮河北岸的屑端婆淮上区地域为泗水郡蕲、徐等县分领。 清朝时期, 凤阳县 主簿由 溪河 集移治今 小蚌埠镇 ,清 同治 二年(1863年),凤阳府在小蚌埠正街原凤阳县主簿街署立“三县司”一所,直属 凤阳府 管辖,专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将“三县司”废,小蚌埠镇由凤阳县划属 灵壁 县,一直到1947年蚌埠脱离凤阳县设为市,小蚌埠又划属 蚌埠市 。1949年初设小蚌埠区,1956年改名郊区。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淮上区辖淮滨街道、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镇、沫河口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上区,位于淮河北岸,介于北纬32°56′~33°05′,东经117°13′~117°38′之间。东与 五河县 大新镇和临北回族自治乡接壤;北与 固镇县 的王庄镇和新马桥镇毗邻;西与 怀远县 魏庄镇和五岔镇相连;南以淮河为界;与 龙子湖区 、 蚌山区 、 禹会区 隔河相望。东西最长距离38.12公里,南北跨度16.36公里,总面积412平方公里。 淮上区地形地貌
蚌埠市淮上区属 黄淮海平原 与 江淮丘陵 的过渡地带,处于 江淮分水岭 的末稍。地貌主要分平原、 丘陵 和台地3种。境内以平原为主,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万分之一左右。气候
水文
淮上区的地表水以淮河为主,小水系除 北淝河 外,均为河湖结合类型,河短,水流量小,干旱年份常见断流。地下水基本上属入渗蒸发型,周围地形产生的侧面补给量很小。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交通
淮上区处于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与合肥、徐州、宿州、阜阳、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乘坐京沪高铁2小时即可到达上海,3个小时20分钟可到达北京。区内还拥有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徽商物流中心以及1个汽车客运站、1个京沪铁路货运站、2个千吨级货运港口,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公路方面,北京至福州的G3国道与上海至西安的G36国道两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铁路方面,京沪高铁贯穿区内,区内还拥有曹老集铁路货运站,与合肥、 徐州 、 宿州 、 阜阳 、 淮北 、淮南、南京、 滁州 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水运交通方面,淮上区内有淮河货运码头。淮上新区是承载蚌埠市商贸中心地位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交通发展辐射重点是 皖北 和豫、苏、鲁交界地区。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上区常住人口为283872人。经济
综述
2019年,淮上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7亿元,同比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74.7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财政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4.9%(全省平均增长6.5%,全市平均增长7.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59元,同比增长9.4%;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88元,同比增长10.8%。 2020年,淮上区生产总值17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5亿元,同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76.1亿元,同比增长2.5%。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1.8%,第二季度增长12.4%,第三季度增长5.3%,第四季度增长13.3%。 2022年,淮上区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4.55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13年,淮上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3家( 沫河口 48家),新增14家(沫河口5家),实现增加值68亿元(沫河口23.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5%。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6000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45家,新增10家,实现产值16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占淮上全区经济总量的34.1%。沫河口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27家,新增5家,实现产值95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9.6%。 2020年除住宿行业外其他行业均为正增长,住宿业整体较前三季度降幅逐步收窄。占全部经济总量55.7%的工业、建筑业、仓储邮政和房地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建筑业产值增长19%,仓储业增长15.6%,邮政业增长31.8%,房地产业增长7.6%。第三产业
政治
淮上区委书记: 宋健 淮上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史法勇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二级馆: 淮上区文化馆。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2013年,淮上区35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增长35.5%。六类生活补助保障项目累计发放保障金770.6万元,9301名城乡居民、1133名五保户、394户享受计生奖扶家庭和952名享受医疗救助居民得到保障,136名生活无着人员、1032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救助。三类社会保险项目累计拨付资金1.03亿元,15.9万人参加新农合,1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7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旅游
文化遗址
双墩遗址 安徽 蚌埠市 淮上区 小蚌埠镇 双墩村 北,有一个高出地面约5米的土堆,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螺蚌壳等,种类繁多,既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画符号和泥塑艺术品。经过专业仪器的检测,证实了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 | |
双墩春秋墓 蚌埠 双墩春秋墓 包括双墩一号春秋墓和双墩二号春秋墓,均位于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内,两墓相距80米,其中位于北侧的为双墩一号春秋墓,南侧的为双墩二号春秋墓。双墩一号春秋墓因2005年6月被盗未遂, 该墓葬的主人应是春秋中晚期一位名叫柏的钟离国君。具体年代大约在距今2600年左右。一号墓的发掘被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双墩二号春秋墓为蚌埠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湿地公园
三叉河湿地公园 三叉河湿地公园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地,完全原生态,春夏秋冬各有看点。曹老集、梅桥两乡镇交界处的“三汊河”万亩自然生态湿地为唯一的一家省级湿地公园,是淮河流域湿地中保存较好的一块几乎未受污染的自然湿地,仍处于原始状态的芦苇绵延几公里,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风貌。 | |
地方特产
蚌埠玉雕 :系以各种玉石为原料的雕琢工艺品。主要产品有炉、瓶、人物、花卉、鸟兽等五大类、数百个品种,龙顶五环炉、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为名贵。 | |
笛膜 :又称苇膜(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条状,约为20多公分。 | |
荣誉称号
自2005年以来,淮上区连续三届(8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先后6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中国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市(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县区、全省信访工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小蚌埠社区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上河路与双墩路交叉路口往北
淮滨新村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墩路
淮滨新村-4期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龙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