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集镇
芦集镇 芦集镇历史沿革 芦集镇行政区划 芦集镇人口 芦集镇经济 芦集镇农业 芦集镇文化 芦集镇特产 芦集镇名人 芦集镇基础设施 芦集镇新农村建设
芦集镇隶属于安徽省 淮南市潘集区,位于潘集区西部,与凤台县接壤,镇域面积71.06平方千米(2017年)。镇政府驻地城北村陈庄,位于潘集区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的潘谢公路北。该镇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中煤特凿公司等国家大中型企业,潘谢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1958年建芦集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1997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城北、罗集、王桥、李盟、荣庄、董圩、葛搂、叶集、秦圩、庙后、石集、戴庙、戴楼、梁庙、桥西、姚幸、芦集17个村委会。芦集镇行政村与自然庄名:村名 自然庄名城北村 陈庄、罗庄、老郢胡、孟庄、余庄、葛庄、新庄王桥村 董圩、石庄、王桥、董桥、后李庄、董庙、前李庄、条张萝集村 姚湖、罗集、刘庙、南葛、刘前李盟村 童刘庄、葛庄、董...
详情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芦集镇有6个社区
芦集镇隶属于安徽省 淮南市潘集区,位于潘集区西部,与凤台县接壤,镇域面积71.06平方千米(2017年)。镇政府驻地城北村陈庄,位于潘集区政府驻地西10公里处的潘谢公路北。该镇境内有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中煤特凿公司等国家大中型企业,潘谢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1958年建芦集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1997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城北、罗集、王桥、李盟、荣庄、董圩、葛搂、叶集、秦圩、庙后、石集、戴庙、戴楼、梁庙、桥西、姚幸、芦集17个村委会。
芦集镇行政村与自然庄名:
村 名 自然庄名
城北村 陈庄、罗庄、老郢胡、孟庄、余庄、葛庄、新庄
王桥村 董圩、石庄、王桥、董桥、后李庄、董庙、前李庄、条张
萝集村 姚湖、罗集、刘庙、南葛、刘前
李盟村 童刘庄、葛庄、董刘、李盟、西曹、东曹、张庄
荣庄村 东郢、张庄、后姜、徐桥、前姜庄、后王庄、董岗郢、前王、荣庄、胡杨圩
葛楼村 葛园、戴庄、八岔沟、陈庄、尹庄、金庄
董圩村 染房、苏庄、小李庄、小刘庄、董圩、董大庄、董李庄
叶集村 叶集、盛庄、小李、水牛王、潘庄、王庄、前李、盛台孜
石集村 酒坊、石集、古堆后、新庄、金庄、沟古、前李
秦圩村 董沟沿、小戴庄、小金庄、后岗、前岗、前秦、后秦、西圩
庙后村 庙后、小王庄、小郢胡
戴庙村 戴庙、沟东、戴东、瓦东、戴店、小戴庄、油坊、戴西、瓦西、老圩
戴楼村 戴楼、大王、后张、前张
梁庙村 梁庙、冯庄、胡楼、陈台、蒋圩、前台、铁庄
桥西村 盛庄、崔庄、邓桥、大邓、井园、前湖、后湖
姚幸村 李圩、幸庄、老家、西南庄、姚庄、老南郢、高田李家
芦集村 芦集、金庄孜、西湖、幸园
该镇辖16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53263人(2017年)。
该镇地方企业发展强劲,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省级龙头企业淮南市佳益米业有限公司,市、区重点企业瑞丰、永辉、金味香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该镇辖区内的淮南市佳益米业有限公司、瑞丰面粉厂、永辉米面加工厂、金味香挂面厂等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2008年上半年全镇工业企业总产值达3105万元。由于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2008年上半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有:
一是农业产业化项目秦圩生猪生态养殖项目,总投资370万元。
二是申报立项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1个,即芦集镇戴庙等八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估算3018.56万元。
三是申报土地置换项目1个,即梁庙等村土地置换项目,预算总投资640.45万元。
四是葛楼等五村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实施,预计投资1189.08万元。
该镇有耕地5.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该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实施六大产业工程,打造五万亩 绿色农产品、万亩 速生林、百万只肉鸡、万亩蔬菜、千万袋食用菌和千亩 水产养殖六大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8年以来,该镇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菜畜禽等产业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8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301万元。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镇5万亩订单小麦实现了丰产丰收,亩均单产达到了408公斤,总产达到了21081吨。蔬菜产量8246吨,水产品1416吨,落实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发放小麦种植补贴284万元;2008年上半年家禽存栏数25万余只,大牲畜4000余头,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1处,秦圩生态养猪场,新增养殖户100余户,加快全镇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加大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对全镇2800余头猪、1600余头牛、1400余只羊进行了免疫。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8年春,全镇新栽植树木3.5万株,完成成片造林8000亩,村庄低产林改造500亩,新建和补植农田林网200亩。并组织实施了17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勘测确权林地63宗,800多亩,发放林权证30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注册了两个用水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搭建起了企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该镇切实抓好“三夏”工作。指导农户科学预留种,开展农业气象、农机服务,发放油料供应卡,大力开展秸秆禁烧,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完成优质水稻栽插面积5万亩。
芦集清风岭庙会2013年7月被淮南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风岭俗称清明孤堆,位于芦集镇石集村新庄西侧,遗有九孔石桥一座,面积约3500㎡.遗址为高出地表6m的台地,出土有石斧、石锥等先古石器,经省博物馆专家考证,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遗址源于汉中期,唐贞观年间已建有前、中、后大殿共3排百余间,后历经宋、元、明、清几毁几修,传承沿续,香火不断。1958年庙宇被拆除,文革后重建,1986年11月3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淮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风岭庙会民间传说神奇动人,文化内涵丰富,文学品味厚重。殿门两侧悬联一付:“暮鼓晨钟惊醒人间名利客,经身佛浩唤回苦海梦中人。”不仅传达了佛教“抑恶向善”的学术观念,而且苦心劝勉,警示世人。
清风岭庙会每年三月十五日逢会,届时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烧香抱娃,礼拜图腾。充分展示了清风岭庙会佛教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延展;商贸文化和物质交流的兴旺与繁荣;人情敦厚、和谐淳朴的乡风民俗。
芦集绿豆圆
绿豆圆又称“小豆圆”、“糊虾圆”,为“淮河三豆”之一。淮南境内沿淮河两岸均有大小不同的生产厂家、作坊和店铺。绿豆圆是用绿豆粉、淮河虾皮、面粉、绿豆芽或黄豆芽瓣合拌在一起,制成小圆子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呈金黄色时,即浮出油面,涝出沥油。
绿豆圆子易保管、易储存、能散装、能袋装,食用极为方便,即可煮、烩、烫、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热、干、湿均可。
幸胜标,少将。安徽淮南潘集区芦集镇人。1948年4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196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战士、班长、电台台长、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教导员、协理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科长、团副政委、政委、67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山东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将军于2002年2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当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将军少小离家,心系故土,关心家乡的各项发展,经常参加淮南的各种大型活动,积极资助家乡建设。其中,捐资在芦集修建一条6华里长的水泥大道,将军定名为“富民路”,群众俗称“将军路”。
该镇为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维修生产道路32条23500米,维修桥、涵、闸70余座。新建戴庙中心路800米水泥路。基本完成了世行三期加灌项目建设,新建防渗渠12条11.86千米,农渠7条4.147千米,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万余亩。新建配套设施196座,改造电灌站9座,装机18台套。完成荣幸沟疏浚工程土方25万立方,增加节约灌溉面积3000余亩。芦集、桥西、姚幸、石集等村滩涂地开发669公顷土地通过验收。
该镇政府进一步加强镇政府所在地配套设施建设,利用芦许凤路项目工程,向周边延伸。新投入12万元,将镇政府门前大道的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程延伸至佳益米业公司。投入1万元修建4个垃圾池。适时开展整治“四乱”,集中拆除沿潘谢公路乱搭乱建10处,32间。发放“致沿街市民的公开信”5000余份,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200余份。完成了董圩村搬迁选址,与凤台电厂签定了灰渣厂项目征用有关协议,完成了塌陷区三个村水系道路治理,投入26万元,修复生产道路21条,桥涵58处。对荣庄一期搬迁新村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治理。2008年上半年,共发放塌陷区青苗费258.24万元,危房费67.26万元。
芦集镇代庙村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庄整治初见成效。
2008年以来,代庙村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清理下水道9条,4800米,清除污泥3000多立方,清除垃圾300余吨。
新植苗木8000余株,修建水泥路3000多米,安装路灯30盏。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008年上半年,代楼村被区有关部门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新村建设规划、项目招商、村容村貌整治正全面展开。
周边政府机构
芦集镇养老服务中心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城北村
周边乡镇
芦集镇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
潘集镇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
周边村庄
芦集村
地址:淮南市潘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