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关镇

正阳关镇 正阳关镇镇情概况 正阳关镇历史沿革 正阳关镇方言特征 正阳关镇正阳关名人 正阳关镇地理气候 正阳关镇曾经的安徽八大市 正阳关镇产业概括 正阳关镇基础建设 正阳关镇文化古迹 正阳关镇行政区划 正阳关镇经济概况 正阳关镇资源特产 正阳关镇肘阁表演 正阳关镇旅游资源 正阳关镇敬老院


正阳关镇,又名 正阳关,位于淮、颍、淠三水交汇处,系中华名关之一,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属安徽省寿县,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古镇。今为正阳关镇,属安徽省寿县,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该镇机构设置齐全,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辖18个村,4个居委会,2个水上运输单位,总人口46201人(2017年),总面积102.8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非农人口1.8万人。正阳关历史地位显赫,曾经是淮上重镇,素有“小上海”之称,在其解放后,大批的商贾,资本家及军人,前往海外及宝岛台湾,今天在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港澳台有众多的老正阳关人,其古镇人民海外亲属众多颇为壮观。正阳关镇位于县城寿春镇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 正阳关镇 (5张...

详情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所有主城区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正阳关镇介绍

正阳关镇,又名 正阳关,位于淮、颍、淠三水交汇处,系中华名关之一,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属安徽省寿县,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古镇。今为正阳关镇,属安徽省寿县,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该镇机构设置齐全,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辖18个村,4个居委会,2个水上运输单位,总人口46201人(2017年),总面积102.8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非农人口1.8万人。正阳关历史地位显赫,曾经是淮上重镇,素有“小上海”之称,在其解放后,大批的商贾,资本家及军人,前往海外及宝岛台湾,今天在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港澳台有众多的老正阳关人,其古镇人民海外亲属众多颇为壮观。

正阳关镇位于县城寿春镇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 正阳关镇 (5张) 关农场、 安丰塘镇和 板桥镇,西临淮河与 颍上县相望,南连迎 河镇,北与 丰庄镇接壤。正阳关镇于2004年9月由原正阳镇和原建设乡整建制合并而成,镇政府驻地在正阳新区正新路。辖18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个水上运输单位,总面积102.81平方公里(含正阳关农场1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7887亩,城区面积3.15平方公里。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颍口,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 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

正阳关地处 淮河、 颍河、 淠河三水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淮河中游重要货物集散地,明王朝见正阳是个收取商人、船民赋税的好地方,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在此设立收钞大关,年征税银达62400多两,有“银正阳”之称,“正阳关”即因此得名。

据史料记载,开关当年,正阳关就上缴国库6.24万两税银。到了清朝,河流运输更加发达,“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正阳关额征税银已提高到9.02万两;道光二十年(1840年),又增设“淮北督销正阳关盐厘总局”,负责将淮盐销往大别山区“南五县”(今六安、霍邱、固始、商城和潢川);1907年,正阳关又成立皖北商务总会,江西、浙江、山西等15个省的会馆接连兴建,英、俄、德等国的公司也慕名而至,相继开张,正阳关进入到了兴旺发达的高峰期,在0.6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竟有运输公司5家,浴池8家,旅馆13家,饭店22家,玄帝庙、迎水寺、清真寺、福音堂等寺庙72座半(南城门洞里有一个土地老爷石像,被称作“半座庙”),还有巡检衙门、三府衙门、警察局等地级市政府机构,人口达5万之众(正阳关警察局1934年辖区人口已达到30000人,居安徽第六)经战火洗礼的中华雄关,摇身一变成为皖西重镇

正阳关于1949年解放,1950年3月成立正阳市,隶属六安专区,同年6月撤市为区。1953年改置正阳镇,1954年复设正阳区,1961年成立正阳人民公社,1963年复镇建制。1969年将十字·路、建设两公社和枸杞公社杨圩大队并入正阳镇,成立正阳人民公社。1970年又划出十字路、建设两公社和枸杞公社杨圩大队,改社为镇。2004年9月,县乡镇区划调整,将正阳镇更名为正阳关镇,原建设乡整建制并入。

解放前安正铁路的落马,既安庆到正阳关的铁路,直接导致了正阳关的没落,应水而生应水而落,正阳关在全国八大关中可谓是最命运多舛的一个,也是目前区划建制为镇的仅有的一个中华名关,其95年正阳关在任镇委书记许来洲的一声令下,正阳关原有的历史遗迹被基本拆除了大部分,石条街,古井,古名居均被拆除,今天的正阳关已经伤痕累累,这样,一年之间中华大地上少了一个完美的千年古镇,许来洲应此成了历史的罪人。今天正阳关的仁人志士,提出正阳关脱离寿县,改为县级建制以发展古镇,建设古镇。

方言属于本省中原官话信蚌片,以山东胶东方言遗留。语音方面同安徽皖北地区接近,同县内周边地区以及寿春镇的江淮官话差异较大。但由于本地、南、北三面都与说江淮话的地区接壤,故明显受到附近的江淮官话少量影响。与皖北方言霍邱、颍上、凤台、淮南接近。整体上,大范围本县其他很多地区一样,由于本地历史上来自山东胶东的移民较多,无论词汇还是语音上面都保留了很多山东胶东地区的特点。

名字含义

“正阳”二字始出于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远游》篇,曰“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据《辞源》、《辞海》等权威工具书对“正阳”的解释,“正阳”有以下三种含义:

1、南方日中之气,如“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正阳者,南方日中之气也。

2、指帝王,古人以日为人君之象,而日为众阳之宗,故以“正阳” 指帝王。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正阳显见,觉寤黎蒸”,据司马贞索隐引文颍曰:正阳,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

3、农历四月为正阳,如:四月惟夏,运臻正阳。(有的书说农历四月、十月为正阳)。

注:淮河流域以“正阳”为地名有“正阳县”和“正阳关”。正阳县在淮河上游北岸,汉为慎阳县,隋改真阳,清避世宗胤缜讳,改正阳县。

正阳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代优秀人物辈出,仅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曾出现过协助 陈独秀倡导 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高语罕;有协助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我党早期党员 茅延桢等一批优秀人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优秀人物更是不胜枚举;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前参赞李宗恕先生为古镇大码头巷人;解放军31集团军军政委 张学杰将军;香港著名导演 程小东祖籍系古镇南街的人。香港女演员 翁美玲系祖籍是正阳关广嗣宫巷人,美籍华人演员 马修·摩伊(马修·梅)(MatthewMoy),1984年2月3日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的 旧金山出生(其母亲祖籍为正阳关三元口人)。

正阳关镇地处淮河、颍河、淠河汇合处的东岸,地势低平,地理坐标:东经116°32',北有纬32°25',地面海拔一般在19——25米之间,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主风向东南、西北走向;年平均气温为15.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0.8℃;据寿县范围内,一般年份最低温度均在-6℃以下,极值(1955年1月11日)-24.1℃;7月最热,平均气温27.9℃,最高气温35℃以上,极值(1959年8月21日)达40.4℃。多年平均降水量913毫米,淮河汛期一般在7月上旬或8月下旬(即“七上八下”)。

正阳关自明代末年到解放前夕的300年间,长期经济文化繁荣,自民国到解放前夕为安徽八大要城之一,其台湾版本的中国地图和安徽地图,正阳关依旧为安徽主要城市之一,1950年安徽省概况,正阳关为八大城之一,为列于合肥和安庆之后,正阳关一个曾经的老八市(见下图1950年安徽概况),今天的近况,实在让人唏嘘。随着2016年1月4日,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正阳关必将重新绽放。

正阳关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依托古镇优势,统筹城乡发展,走“工业兴镇、农业稳镇、招商活镇、旅游兴镇”之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扩大优质杂交稻、高产小麦种植面积,取得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6年底有个私企业121家,较为有名的企业有:正阳关绣品总厂、正源食品厂、羊毛衫编织厂、正阳江淮船舶修造厂等。全镇已形成以绣品、羊毛衫编织,船舶制造、翻砂铸造、纸品包装、板材加工、肉鸡养殖加工、粮油食品深加工、大棚蔬菜等支柱产业。

正阳镇于1999年11月被省体改委批准为综合改革试点镇,同年12月又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建制镇。正阳镇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于2003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重点建设中心镇,城区基本实现了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有线电视、环卫设施相配套。

正阳关镇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曾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1993年被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一等奖,2005年11月全县综治政法工作现场会在正阳关镇召开,2006年3月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徐立全来正阳关镇调研综治信访工作,同年6月,被六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乡镇”。

截止至2008年底正阳关镇有中学2所、其中寿县正阳中学为六安市示范高中。小学12所,在校学生82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初中入学率达97%;幼儿园8所,在园儿童近600人;有设施齐全的文化馆1所;医院3所,有病床50张、医务工作人员56人;自来水厂1座,日产量达7000吨;有35KV变电所1座,灯光球场1座,占地5.4万平方米公园1座。镇区及部分村已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85%,彩电普及率达90%。

正阳关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省级保护文物1处,县级保护文物12处。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的玄帝庙,有明正德7年(公元1512年)铸造玄天大帝等诸神铜像,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座古城门(即北门、南门、东门)和许多古街古巷、古民居等。

正阳关镇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种多样,群众文化基础深厚,2000年11月经六安市文化局批准成立正阳关民间艺术团,群众经常开展文化活动。2000年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杜鹃花工程”示范点,2002年3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3年5月被省委宣传部定为“省双百工程”示范点。抬阁、肘阁等民间艺术奇葩于2006年12月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阳关镇以民间艺术为载体,文化塔台,经济唱戏,自1999年农历二月十九举办首届玄帝庙物资交流会以来,每年都吸引周边县市许多群众来正阳观看民间文艺演出,参与物资交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正阳关镇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关农场和板桥镇,西临淮河与颍上县相望,南连迎河镇,北与 丰庄镇接壤。现为安徽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辖18个村,4个居委会,2个水上运输单位,总人口46201人(2017年),总面积108.8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15平方公里,非农人口1.8万人。

正阳关镇农业以 种植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主要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为45838亩,总产量16157吨;水稻52637亩,总产量30188吨; 蔬菜播种面积9078亩,产量9078吨;速生意杨5300余亩,养殖水面4500亩,年捕捞量90万公斤;出栏大牲畜550头,猪25930头,羊6006头,家禽31万只。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正达肉鸡厂、正源食品厂。正阳关镇个私工业企业近100家,较为有名的企业有:正阳关绣品总厂、正阳船舶修造厂、镇南铸造一条街、正阳关镇羊毛衫厂。现在正阳关镇已形成了绣品、羊毛衫编织、船舶修造、翻砂铸造、纸品包装、板材加工、肉鸡养殖加工、粮油食品深加工、大棚蔬菜等支柱产业。

淮王鱼,又称回 黄鱼,是淮河中寿县到正阳一段独产的一种名贵鱼种。形似鲶鱼,呈鲜黄色,嘴扁且长在头的下部,身体光滑,无鳞,一般在2公斤左右,大的可达20公斤,但现在已不多见。据《寿州志》记载: 西汉时,有人把这种鱼献给淮南王刘安品尝,他觉得鲜美可口,给它取名叫“回黄”,并经常以此鱼宴请宾客, 淮南王喜食“回黄”的事传到民间,人们习惯就叫它“淮王鱼”。现代再版的《鱼类养殖学》一书改称其为“回王鱼”。 淮王鱼是天然鱼类,多产在迎水寺、沫河口、硖山口一带的 岩洞、石缝、洞穴之中,现水产科技部门,正在研究淮王鱼的人工繁殖。不久,名贵的佳肴将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淮上古镇——正阳关,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被誉为沿淮民间文艺奇葩的——肘阁。

1、历史革沿

据记载,古镇正阳关解放前庙宇繁多,曾有72座之多(可惜大部分毁于1954年大水和“文革”时期),那时每年都要举办多次庙会。一些封建思想严重、婚后不孕的女子,常常在庙会期间到庙里烧香,向观音菩萨、送子娘娘等神像祈祷,让自己怀孕生子,并许下誓愿。若怀孕生下小孩,一般都在 庙会期间,孩子父母将小孩穿红披绿,或端座在大桌上由家人抬着,或放在肩上顶着,去庙里烧香还愿。这种酬神娱神的活动,久而久之,又经正阳关许多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整理,便演变成了今天在庙会上或其他重大喜庆节日上常常演出的肘阁。据一些老人讲,正阳关的肘阁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解放后,正阳关肘阁表演日渐式微,“文革”期间肘阁表演甚至销声匿迹,直到“文革”结束后,到1980年代初期,才又开始表演。近年来,正阳关镇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把发展民间艺术作为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工作来抓。为把象肘阁这样的民间艺术瑰宝奉献给广大观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民间艺术,肘阁就是其中之一。为传承好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10月由民间艺人熊启明、赵德兵、赵勇、吴守林、杨金玉、熊德龙、沙孝龙等人发起,陈家礼、杨志祥、夏家胜、赵立富等150多名爱好民间艺术的群众自发组成民间艺术团,后报经市文化局批准,于当年11月正式成立正阳关民间艺术团。艺术团成员都是业余演员,白天劳作,常常晚上集合在 文化馆或大会堂,参加文艺排练,自娱自乐。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切磋技艺,共同做好民间文艺的传承工作。正阳关镇因此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肘阁表演

肘阁又名肘阁戏,肘阁表演,一般由一些身强体壮的大汉俗称 罗汉和一些5——7岁小男孩、小女孩组成。罗汉身着铁架子,艺人们称作“铁领衣”,即把铁架捆绑在腰背上,并从背部引出一根1——3米长的弯曲铁棍(因其弯曲似臂肘,故曰肘阁),弯曲铁杆(俗称芯子)通过套管连接着另一个铁架,铁架一般做成断桥、雨伞、楼阁、假山等形状,并在铁架上扎上一些彩花,罗汉们身着罗汉衫,用铁棍顶着铁架上的1——3个小演员。小演员们身着戏服、画着戏妆在铁架上表演。铁架上有一个小演员的叫一棚肘阁,有两个小演员的叫两棚肘阁,有三个小演员的叫三棚肘阁。

肘阁表演的内容大多是 戏曲中的人物故事,由于空中顶的是真人,为保证安全,顶人的罗汉不仅要有足够的力量,还要有掌握重心和平衡的能力,表演讲究一定的技巧。肘阁表演一般在 笙、 箫、笛、管等民间乐曲的伴奏下,顶人罗汉按一定的步伐节奏边走边扭,铁架上的小演员们根据各自伴演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按《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打渔杀家》、《西厢记》、《牛郎织女》剧中人物化妆着戏衣,在空中或站在伞边上,或坐在椅子上,或站在扎制的断桥上,小演员们随着下面顶的人的步伐,在空中边摇边摆,做出不同的造型和动作。有的做着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有的面带微笑,显得活泼可爱。整个场面活泼惊险诙谐,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有“空中舞蹈”之誉。常引得观众紧追不舍,惊叹不已,因其内容健康活泼,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多次到 六安市、 阜阳市、 淮南市、 合肥市、 南京市、 凤台县、颍上县等地演出,深受欢迎,颇受好评;多次参加各地举办的各种民间文艺会演,并多次获奖。

现存精彩节目有:猴子捉金钱豹、黛玉葬花、打樱桃、青蛇白蛇爱 许仙、盗玉杯、红泥关等。

表演肘阁的著名 民间艺人有:叶永贵、王志刚、石玉安、陆林、孙宝玉等人。2005年省文化厅曾将正阳关肘阁申报为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

每逢重大喜庆节日,特别是每年的正阳关农历二月十九和九月九玄帝庙会期间,正阳关一些民间艺人,为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便纷纷上演肘阁等一大批民间文艺节目,表演精彩纷呈,万人空巷,让广大群众一饱眼福,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正阳关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镇,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安徽省级保护文物1处,寿县保护文物12处。另外,有建于清末的徐公亭,有1929—1934年设立的中央交通站正阳分站旧址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

漫步街头,古街古巷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古镇气息,许多保存完好的格门、花窗、四合院、青砖、黛瓦,马头墙式的明清古民居随处可见。有载于《嘉靖寿州志》的正阳关八景:苍沟舟市、秀涧离筵、刘备古城、董生遗址、边洲渔会、淮水帆飞、西城春柳、南湖晴光等。

据一些健在老人讲解放前镇内庙宇众多,竟建有“七十二座半庙宇”,成为正阳关的一大特色。现在,保存较好 的庙宇有玄帝庙、 城隍庙、灶王庙、大王庙、火神庙等。

玄帝庙

特别是玄帝庙,始建于唐 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大殿内供奉的玄天大帝等五尊铜神像均为大明正德7年(公元1512年)用4吨精铜铸造而成,是难得一见的古代 雕塑铸造艺术精品。以玄帝庙为依托兴建的玄帝庙公园,已成为古镇人民游玩的首选。

每年的玄帝庙物资交流大会吸引周边县市十多万群众到正阳关参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镇内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座高大古城门,即北门、南门、东门(西门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每座城门内外门额上均刻有古人的题字,字体浑厚遒劲,含义深刻,意味隽永,常使游人驻足品味三思。

清真寺

正阳关清真寺始建于 明代,无象宝殿,画栋雕檐,宝殿前的楹联:“望空非是空,雷雨风云孰执掌;无象真有象,乾坤日月大经纶。”常让人荡气回肠。

正阳关镇党委、政府在城建改造中依托千年古镇优势,走旅游兴镇之路,遵循“保留、修复、挖掘、开发”的原则,十分注意保留古镇格局、古代建筑,使千年古镇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又不失其古朴典雅的风貌。

古老的正阳关是你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正阳关古城门

淮上古镇正阳关,虽在历史上屡遭兵燹和洪水的侵害,但至今仍保存有三座建于大清同治年间的古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已毁于解放前)。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座城门的内外门额上均镌有古人的题字,字体或雍容端庄或遒劲苍润,非但含义深刻、意味隽永,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正阳关原有民筑土圩以御洪水,清同治五年(1866年)寿州知州施照,在土圩旧址上“改筑城垣……,城周围七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计四里三分。女墙一千三百七十垛”。城设四门,上有城楼,城门内外均有石刻题额。


  东门内额题字: 朝阳;外额题字: 熙宇春台。朝阳:即东方初升的太阳,此题字寓意人们对正阳寄予无限美好的希望,愿正阳就像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蒸蒸日上。熙宇春台,此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用今天的话说,众人兴高采烈,好像去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是在温暖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一派和谐景象。“熙宇春台”意为人们登上东门,心情就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那样舒畅。这样既指东门的高大,又指其四周风景怡人,是众人游玩的好去处。
  南门内额题字: 解阜;外额题字: 淮南古镇。“解阜”出于舜帝《南风歌》,据《史记》乐书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为做官者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收入,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淮南古镇,意指正阳关是淮南国的古镇,言其历史之悠久也。据《史记·黥布列传》载,汉高祖三年,九江王黥布归汉,“四年七月(即公元前203年7月),立布为淮南王”,寿春为淮南王国地,正阳关当然也归淮南国管辖,故有“淮南古镇”之称。
  西门原内额题字: 西映长庚;原外额题字: 淮流管钥。西映长庚,语出《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启明,昏见为长庚,旦见为启明。“西映长庚”意为:黄昏时节,长庚星伴随着夕阳的余辉一道映照在西门上,主要讲述是夕阳西下时的西门美景。淮流管钥:正阳关是淮河水运重要枢纽,七十二水通正阳,东可至扬州,西可入桐柏,北通颍阜,南溯大别山。“淮流管钥”意为西门就像是淮河上一把能控制淮水流量的钥匙,言西门对淮河水运的重要性,是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淮南过来的一条日本鬼子炮艇,从淮河上向城门楼猛烈轰击,炸垮了西门。
  北门内额题字为 “拱辰”,外额题字为“ 凤城首镇”,“拱辰”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为做官从政者,要以“官德”为先,以德服人,这样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那样,团结在你的周围,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晋潘安仁《籍田赋》有“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句。凤城首镇,意为正阳关为凤阳府内第一大镇。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扩大家乡凤阳府的管辖范围,曾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寿州划入凤阳府。据明嘉靖寿州志云:“明兴,高皇帝为寿春府,寻改寿州隶凤阳府”。正阳属寿州,帮正阳亦属凤阳府。又因正阳关“七十二水通正阳”,得水运之利,擅舟揖之便,商贩辐辏,是淮河中游重要物资集散地,自明代成化元年设立收钞关以来,一直是淮河中游的商贸大镇,有“淮南第一镇”之誉,故有“凤城首镇”之说。
  由此可见,正阳关城门门额题字大部分出自《道德经》、《诗经》、《论语》、《史记》等典籍,含义隽永,确实值得游人驻足品味三思。正阳城墙于1940年被国民党桂系部队拆除,东、南、北三座城门仍保存至今。正阳的古城门让人特别油生怀古的幽思。 正阳古城门 (19张)

旅游线路有

①淮河漂流线:孟家湖→清河口→董家码头→迎水寺→沫河口。

②垂钓休闲线: 刘备城水仓库→肖严湖→南堤→正阳南塘心。

③寻觅历史遗迹线:玄帝庙→迎水寺→北门→广嗣宫巷→文化馆木楼→中正街→清真寺→东门→巷门街→三元街→南大街→贤良巷→南门→大王庙→董家码头→清河口→孟家湖。

正阳关镇 敬老院位于枸苏公路沿线,交通便利,院落整洁,环境优美,设计规模为省一级敬老院。 本院于2007年10月新建,占地面积12亩,总投资70万元,其中基建60万元,设备购置10万元,现初具规模,拥有瓦房36间,平房2间,设有食堂、餐厅、会议室、卫生室、会计室、健身房、娱乐室、办公室、男女洗浴室、供水房,配有彩电、VCD、冰箱、消毒柜、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麻将、扑克等服务设施。

敬老院计划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和院办经济,计划年养猪10头,出栏生猪8头,种植蔬菜和季节蔬菜,副业产值1.5万元。敬老院现有院民50人,管理及工作人员4人

周边中学

安徽省寿县正阳中学 地址:淮南市寿县
淮南市寿县

周边装饰店

寿县正阳关镇臬学士张隆农资经营门市部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周边乡镇

正阳关镇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