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镇
乌江镇 乌江 乌江镇历史沿革 乌江镇地理位置 乌江镇地域文化 乌江镇经济概况 乌江镇古今名人 乌江镇诗词乌江 乌江镇风景名胜 乌江镇民风民俗 乌江镇特色小吃 乌江镇投资环境 乌江镇行政辖区 乌江镇获得荣誉
“ 千年古镇,西楚乌江。”乌江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是安徽面向长三角的东大门。自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东城界置 乌江县至明洪武年初(公元1368年)废县为镇, 乌江共有1083年治县历史。今江浦高旺、龙山、兰花塘、桥林、石桥等地皆是乌江县辖地。 浦口区乌江镇(原江浦县林山乡)与 和县乌江镇原属一地,位于长江北岸。后因人为行政因素分开分属两地,分裂至今。乌江区位优势显著,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两个码头通江达海,三条省道穿境而过。距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30公里,江宁锦文路过江隧道5公里(规划建设),南京地铁S3号线宁和城际一期高家冲站6公里,二期贯穿全境。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西楚霸王项羽在...
详情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有4个社区
“ 千年古镇,西楚乌江。”乌江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是安徽面向长三角的东大门。自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东城界置 乌江县至明洪武年初(公元1368年)废县为镇, 乌江共有1083年治县历史。今江浦高旺、龙山、兰花塘、桥林、石桥等地皆是乌江县辖地。 浦口区乌江镇(原江浦县林山乡)与 和县乌江镇原属一地,位于长江北岸。后因人为行政因素分开分属两地,分裂至今。
乌江区位优势显著,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两个码头通江达海,三条省道穿境而过。距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30公里,江宁锦文路过江隧道5公里(规划建设),南京地铁S3号线宁和城际一期高家冲站6公里,二期贯穿全境。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西楚霸王项羽在此自刎身亡,乌江自此驰名天下。
乌江自古文人辈出,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书法家张即之、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等都出生于乌江,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
古镇乌江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先后引进明发集团、华夏幸福集团、南京金箔集团、长三角装饰城等众多商业入驻。目前已签约在建江苏省中医院,南京艺术学院以及由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南师附小、南京市树人中学联合打造的“一师树”学校项目。
晋
西晋置乌江县。
《续通典》载: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於东城界置乌江县。”当时的乌江县大体上由东城地域析出,也包括堂邑的一部分地域。江浦县志载:“晋太康六年,于县境西南置乌江县,治乌江镇,隶扬州淮南郡,领今县城以西地区。”对照和县志书《历阳典录》,“乌江令,二汉无,晋书有,太康地志属淮南”,“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分淮南阳郡之乌江、历阳二县置历阳郡”即太康六年(公元285年)至永兴元年乌江与历阳均属淮南郡,到永兴元年乌江县就归属历阳郡了。从此乌江、乌江县就和历阳、和州密不可分了,因为乌江离历阳的距离毕竟只有二十公里。两晋,乌江县一直属历阳郡。
太康六年(285年),属扬州淮南郡历阳县。
永兴元年(304年),分淮南郡之乌江、历阳、阜陵、龙亢四县。
南北朝
南北朝时,征战连年,更替频繁,长江沿岸更是用兵之地,乌江的建置也多变。
永初二年(421年)公淮东为南豫州,临江郡及乌江县属南豫州。
永初三年(422年),历阳郡属南豫州,辖历阳、乌江、龙亢三县。
元嘉八年(431年),历阳郡辖历阳、乌江、龙亢、雍邱、酂县五县。
孝武大明五年(461年)以乌江并怀德二县立临江郡,为 临江郡治。
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年)省临江郡,怀德即住郡汉乌江还本。
永光元年(465年),撤临江郡,乌江县仍属历阳郡。
永光五年(469年),撤临江郡,乌江县改属历阳郡。
建元二年(480年)罢并历阳后复置。
永明二年(484年)割扬州宣城、淮南,豫州历阳、谯、庐江、临江六郡复置南豫州。临江郡及乌江县仍属南豫州。
梁太清三年(549年)七月,乌江县入东魏。属谯州(改治新昌,今滁州市区)临滁郡(治葛城,今江苏江浦县东葛镇)。
大象初(579年),尽取陈江北地并入历阳,乌江县周改为同江郡。
隋
乌江县均为县建置属历阳郡或和州。《新唐书·地理志》云:“和州历阳郡上……乌江县上……”。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乌江县直属和州。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和州为历阳郡(治历阳),乌江县属历阳郡,下辖历阳、乌江二县。
唐
唐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改历阳郡为和州(仍治历阳,今历阳镇),乌江县仍治今乌江镇)属之。
武德六年(623年),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贞观元年(627年)和州属淮南道,辖历阳、乌江二县。
武后长安四年(704年),和州辖历阳、乌江、武寿(今含山)三县。
天宝元年(742年),和州复改为历阳郡(仍治历阳),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至德元载(756年)腊月,历阳郡改属淮南节镇(治扬州)。二载十二月,历阳郡复名和州。乌江县仍治今乌江镇)属之。
五代十国
乌江随和州先后属吴、南唐、周。“吴、南唐、周有。”,“和州领县三,历阳旧县、乌江旧县、含山旧县。”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后梁太祖 开平元年)四月唐亡,乌江县属吴国和州(治历阳,今为镇)。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南唐升元元年)十月,南唐代吴国,乌江县属德胜军(治合肥,今为市)和州。
958年二月,后周克淮南14个州与南唐划江为界。乌江县属保信军和州(仍治历阳)。
宋
乌江属和州。《宋书·地理志》:“和州上。……南渡后为姑孰、金陵藩蔽。……乌江县中。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为镇,七年(公元1137年)复。”
北宋乌江(仍治今乌江镇)属 淮南道和州(治历阳)。
至道三年(997年),改淮南道为路(治扬州,今为市)。
南宋乌江(仍治今乌江镇改属淮南西路(仍治扬州,今为市)和州(治历阳)。
元
乌江属和州。《元史·地理志》:“和州中……乌江县中……”
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和州安抚司升为和州路,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
至元二十八年正月,降和州路为州。乌江属之。
明
明初,乌江废县为镇后,其地域也就不是原乌江县地域,大致缩小到现和县乌江镇地域。《江浦县志》载:“明初乌江县入和州,属庐江府;……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划和州遵教、怀德、任丰、白马(今高旺、 石村、 龙山、城东)4乡及六合县孝义乡,滁州丰城乡置江浦县”。所划出的地域正是今江浦县城以西至驻马河边原乌江县的大部分区域。
洪武元年(1368年),乌江属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庐州府(仍治合肥,今为市)和州(仍治历阳,今为镇)。不久,撤销乌江县,并入历阳县。
洪武二年(1369年)复改县为州,乃属庐州府。
洪武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和州,不久直属南京。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和州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
乾隆八年(1753年),属安徽巡抚部院,安庐滁和道。
宣统三年(1911年),和州光复,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成立和县人民政府,划巢湖地区。
1949年12月,划南京市。
1950年,划巢湖地区。
1952年,划芜湖地区。
1958年12月,和县与含山县合并成立和含县,划马鞍山市,成立乌江公社。
1959年4月,划芜湖地区,同年5月,和含县划开。
1965年,划巢湖专区。
1970年改乌江镇。
1999年7月9日,安徽省政府批复撤销巢湖地区及县级巢湖市,设立地级巢湖市。
1996年,乌江镇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辖百姓、石山、四联、五一、颜周、建设、杨庄、松棵、驻马、七星、光荣、民主、宋桥、五墩、濮陈、龙王、黄坝、一联18个村委会和惠北、鼓楼2个居委会;濮集乡辖人民、石巷、刘李、马庙、朱裴、何村、金楼、濮集、严庄、邵李、新圩、永乐12个村委会。
2004年,将原濮集乡整建制和原张家集乡的彪塘、周集、宝塔3个村委会并入乌江镇。调整后乌江镇辖惠北、鼓南、濮集街3个居委会和四联、驻马、石山、光荣、建设、黄坝、宋桥、卜陈、七星、五一、百姓、何村、邵李、新圩、人民、新乐、石刘、金马、新濮、彪塘、周集、宝塔22个村委会。
201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11〕84号),和县(除沈巷镇)划入马鞍山市。
注:南北朝这160年里,乌江有120年(公元461年至公元581年)的郡治历史。名称、建置的变化均与战争胜负、地域易主有关。临江、江都、齐江、同江,郡名都有“江”字,这充分说明乌江在南北朝时,作为长江渡口、沿江屏障的战略地位之重要。
“千年古镇,西楚乌江。”乌江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面积150.9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1302人(2017年)。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镇,是安徽面向长三角的东大门。
浦口区乌江镇(原江浦县林山乡)与和县乌江镇原属一地,位于长江北岸。后因人为行政因素分开分属两地,分裂至今。
乌江区位优势显著,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两个码头通江达海,三条省道穿境而过。距马和汽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长江三桥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30公里,江宁锦文路过江隧道5公里(规划建设),南京地铁S3号线宁和城际一期高家冲站6公里,二期贯穿全境。
早在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霸王项羽就在这里自刎身亡。其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引来无数墨客骚人、诸多名家来此凭吊,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都出生于乌江,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他们奋斗的足迹,而今古镇乌江正沿着新世纪东向发展,加速融入长三角的改革步伐扬蹄奋进!荣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徽省五大边贸集镇、安徽省劳务培训基地。
走进古镇乌江,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宛如一条 白练的 驷马新河深情地环绕着乌江镇,河面上汽笛长鸣,船帆点点;宽阔整洁的“井”字大街两旁,商品云集于市,人潮如织,耸立于 凤凰山上的 霸王祠远眺着花红柳绿、美丽壮观的驷马山景区,南北对峙,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解放前的乌江古镇,街道纵横,建筑多呈低矮的深巷,青石板路面,狭窄而长,镇上商店、当铺、钱庄、花行、木行、客栈、澡堂、各类作坊近百家,尤其是“乌江卫花”文明远广,民间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湖广丝绵甲天下,温暖不如乌江花”。乌江卫花色白,纤维细腻,质地柔软,是棉花中的上乘之品。 宋美龄曾在乌江建造一座为全套美国设备的轧花厂;美国经济顾问团也曾在这里挂起了“棉花实验区”的招牌,企图垄断棉花经营。由于经济脉络掌握在财主及少数富商之手,劳动人民债务累累,一贫如洗。那时的乌江环境存在一片脏、乱、差的现象。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乌江镇容镇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乌江镇党委、政府按照人民的愿望,积极开发新型街道,铺设了一条环镇公路,并新建了农贸市场、加油站、拓宽货运码头。为方便游客,修宽了通向霸王祠的水泥公路,全长约千米。裁弯取直了老街路面,逐步改变老街旧貌,新建一条全长千米的商业大道街以及全长1.5公里的项羽路、2公里的乌江大道,幅宽28米和40米,并布有河滨景观大道、宝利城等休闲服务设施,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努力,如今的乌江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低矮、破旧的住宅,如今被一幢幢多层楼房所代替。全镇农村现有6248户建起了楼房,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镇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61302人(2017年),散居于11个行政村(375个自然村)和4个社区,流动人口达1万余人。项羽路旁的农行办公大楼、中心幼儿园、镇人民政府、行政服务大楼等熠熠生辉,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其他如街道架起路灯照明,确实今非昔比。全镇已形成服务、农贸、小商品、猪、牛、竹、木等几大专业市场,还建起占地1.5万平方米 皖东边贸综合交易市场,并有往日的霸王祠旧址,经过历年来多次修葺,现已按历史最繁荣的规模修复建成了亭、台、楼、阁,四周松柏环绕,典雅古朴,吸引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同时着手新辟“三贤阁”、“虞姬园”等景点,确定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项羽突围的驷马山 古战场,现已建成一座引江工程水利枢纽。这座雄伟壮观的乌江驷马山引江工程,干流总长269公里,具有抗旱、防汛、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旱时,它能使苏皖两省10个县(区)100多万亩农田受益,涝时,又能使这些农田不为水患所害。投资2000多万建设具有防洪、排灌功能为一体的 石跋河水利枢纽工程,还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视察。该水利枢纽可使占地近300平方公里的石跋河流域20万亩耕地和10万多人口免遭旱、涝之苦。
古镇乌江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先后引进明发集团、华夏幸福集团、南京金箔集团、长三角装饰城等众多商业入驻。已签约在建江苏省中医院,南京艺术学院以及由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南师附小、南京市树人中学联合打造的“一师树”学校项目。
2011年,全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6.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5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5.4倍和5.7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0万元,比2006年增长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7亿元,比2006年增长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7987元,比2006年增长2倍多。先后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安徽省五大边贸重镇之一,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首批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等。
1.基地园区初具规模 。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亿元,建成了4平方公里省精细化工基地和3.5平方公里乌江工业园两大载体,完成了道路、供排水管网、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齐全,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精密铸造、新型材料、仓储物流、服装加工五大主导产业。
2.农业结构得到优化 。克服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成功抵御了2008年特大雪灾和2011年重大旱情,农业生产连年丰收,黄金瓜、豆类、蔬菜等种植面积迅速增长,效益明显提升。全镇万亩蔬菜、万亩瓜果、万亩苗木、万头牲畜的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生态养殖、规模种植模式开始推广。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全面启动,新建蔬菜基地400亩;农业科技入户全面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进村入户,牲畜强制免疫到点到面。
3.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城市建设年为契机,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完善镇区功能,全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五年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城镇基础建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近12个百分点,达35%。东星花园和七星家园建成,结束了乌江无高档住宅小区的历史;新的计生所、派出所、烟草所、财政分局大楼投入使用,改善了镇直单位的办公条件;君临尚城建成和项羽路、乌香路改造,改变了镇区的面貌;七星路建成通车,拉开了镇区的框架。
4.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投入2000多万元,对乌江主大街实施硬化、净化、亮化、美化和绿化。占地80亩,集健身、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乌江镇文化体育广场已全面启动;综合性文化站和滨河健身长廊已投入使用。绿化镇区南入口、美化东河沿、亮化项羽路,完成河湾沟整治、老街改造和北庄生态湿地工程。积极实施华星老厂区搬迁和铁鹏水泥技改工作,不断建设宜居乌江。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54公里水泥路面,有效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实施了人饮水工程,投资500多万元,改造和扩建卜集自来水净化设施,有效地解决了2.5万人吃水难的问题。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全镇新建农家书屋7个,有效解决了农民求知难的问题。推进了新农村建设,顺利完成了三批23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有效解决农民居住环境差的问题。
乌江是全国著名的“缝纫工之乡”,九十年代初有二十多家小服装厂,培训了数千名缝纫工。仅向 浙江海宁一地就输送了千名缝纫工,《浙江日报》、《海宁日报》、《钱塘江报》都作过报道。
本镇工业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安徽省五大边贸集镇之一、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
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我镇经济发展的定位是:工业强镇、边贸重镇、旅游名镇。为实现这一目标,2003年我们创办了乌江工业园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两年的发展,乌江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分为一园三区,即中心工业区、化工区、四联工业区。
07年中心工业园新征土地1120余亩,园区面积由原0.8平方公里扩大到近2平方公里,化工园新征土地410亩, 建成区达1600多亩。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工业园通江大道已完成830米路基工程,二期工程全面启动,中心园主干道东延、西拓1000多米,二纵二横框架初步形成。 下水道、人行道改造工程即将完工,新安装路灯80多盏,园区形象进一步提升,功能进一步完善。园内分食品深加工、机械制造、轻纺服装三大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乌江化工区属乌江工业园的特色园,以化工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生态农药、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高科技含量的化工产业。园区位于长江岸边,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化工园始建于2004年,分两期建设。化工园一期规模1200亩,已有上市公司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入园建设,主要生产生态农药,总投资10亿人民币,06年7月将全部投产;二期4000亩用地规划已完成,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建成后可容纳80家化工企业入园,预计总投资35亿元,主要吸引国内外化工企业入园投资。化工园依长江,靠省道(105),近高速(江北沿江高速),5000吨级的化工园自备码头正在规划建设,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园区建有日供2万吨自来水厂一座,建有11万伏变电所、3.5万伏变电所各一座,化工专用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设有国家级达标污水排放口。
四联工业开发区是苏皖两省合作创办的新型办园模式,由南京市浦口区、安徽和县人民政府、南北两个乌江镇四家联合创办的工业园。整合和县及南乌江镇的土地资源与浦口区及北乌江镇的资金、政策、项目资源,实行优势互补。
园区地处苏皖交界处巢宁路边,园区规划面积4500亩,分为房地产项目区和工业加工区。正在做详规,对外招商。
全镇总面积为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万亩,水面面积2.1万亩,林业面积0.96万亩。交通便利,土质良好,经济作物面积较大,五早作物播种面积及耕作水平均在全县前列,是城郊的菜蓝子。
2005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5000亩(含复种),其中优质水稻面积62500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5%,油菜总播种面积36055亩,蔬菜总面积7890亩,大棚蔬菜面积6800亩,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突破口,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万亩水产养殖、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花卉苗木的产业格局。
乌江卫花:
洪武九年(1376年),和县尊教、 怀德、任丰、白马四乡(今高旺、 石村、 龙山、城东)划归原江浦县。从乌江镇卜陈至桥林十里、横路及乌江桥北一带,地处长江下游江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之四季雨水充沛,适合农作物生长,除盛产稻麦、五谷杂粮外,尤以棉花著称,时称“卫花”。乌江“卫花”产量之高,颜色之白,纤维之长,保暖之强,异于其它各地所产之棉,是乌江农民重要的经济作物。
昔日,乌江以棉花行、米行为盛较多。在和浦所属乌江一带,民间对“乌江卫花”传说颇多,更神乎其神地称之为“宝花”、“花中仙子”。每到金风送爽习习之时,花仙子从天而降,散宝花于田野,造福于人间。所以“卫花”—“宝花”,谁能得之,终生享用。
某年有一位老妇,时值腊冬,无钱过年,冒着鹅毛大雪,身背棉花,上街叫卖,从南街到北街,无人过问,遂转回。当她经过一家棉花行时,被一位住行客人看到,如此大雪,老妇身上及棉袋,竟无一片雪花,无一点水珠,很是奇怪,随唤 老妇人入行内,解袋看花,即以行市最高价,加倍付给,购下此棉。后来这人就用这袋“卫花”,制成一件“火龙宝衣”。又传说,一农民秋后在范家花园中一块棉田里拾野棉花(棉花收获后,残落在地下的棉花,将拾得的棉花做成茶焐子(从前没有保温瓶即用布与棉花缝制茶焐子)时值寒冬,滴水成冰,然茶焐子里的水保温不凉。
等等奇闻,使“乌江卫花”因此驰名大江南北,尤以宁沪一带为盛。故而每年秋后,各地棉商蜂拥乌江,收购大批棉花,运往各地,加工销售。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凡是做棉絮、棉档生意的大商店,其店牌横匾上都大书特书“乌江卫花”字样,可想“乌江卫花”饮誉之盛了。据志载,清代诗人吴本锡曾来乌江,他对乌江卫花大为赞叹有诗云:湖洲丝棉甲天下,温暖不如乌江花贾舶欲来天气好,家家白雪晒檐牙。
自明末清初以来,乌江地区棉花生长日趋发达,家家种棉,一到秋天,这里成了银色海洋,蔚为大观。随着卫花声誉大振和产量剧增,乌江、桥林开设了许许多多棉花收购行,仅乌江镇就分布于老街上的棉花行便有十余家,有的是百年老行,每年都收购千担以上的上等皮棉,运往江浙等地,为了使棉籽轧成皮棉,大大小小人工操作的轧花厂、绞花机遍于街乡,随之而来的棉籽榨油厂,棉饼加工厂,也相继兴起,如花园油坊、驻马油坊、五一油坊、许油坊等等,年产近万斤棉籽油和大量棉籽饼,远销 苏南、皖南一带。在乌江、桥林,一些手工业者开始建造小型纺织作坊,有上十家之多。如乌江范家纺织坊,便有十余台织布机,织梭昼夜不停,小机布出现于市上,成了人们“抢手货”,这样就初步形成了乌江卫花的种植、收购、轧花、加工、纺织、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繁荣市场。
30年代初,为了适应“乌江卫花”的生产需要,在今乌江镇项羽北路两侧兴建了一座大型全部机械化的棉花加工厂—乌江轧花厂,该厂全部使用进口机器,自动流水生产线,年产量万担以上,据说这座工厂是蒋夫人宋美龄投资建造的,她还来厂视察过。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厂又引进美国“爱”字和“德”字棉品种,广为种植,与“乌江卫花”媲美,一时传为佳话。当时有人吟诗赞扬说:千古英雄一霸王,乌江重镇史名扬。棉花盛产传声誉,水陆交通好地方。
书法名人:宋代 和州书法家辈出,如 徐兢书法,受到 宋徽宗赵诘爱赏,曾召至宫中,书写“进德修业”四字, 赵吉骇异,连声称赞,故有“宣和书法博士”之称。张孝祥工翰墨,擅长草书, 朱熹称他“作字多得古用笔意”。张孝祥之侄张即之亦工书法,学米芾,而参用 欧阳询、 褚遂良的体势笔法,尤善大字,现存书迹有《报本庵记》、《书杜诗卷》、《金刚波罗蜜经》、《华严经》等。明代 戴重檀草书法,清代 戴本孝擅长隶楷书法。
清末民初,乌江范培开随师 张栗庵学书法,取汉魏唐宋历代书法名家之长,自成一家,后为书法家 唐驼发现和推崇。民国2年(1913年),在上海全国书法大赛中名列第二,《神州吉光》书法杂志曾有专文介绍范培开书法。
建国后,和县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遍步城乡。其中乌江林散之书法艺术有极高成就,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被誉为“当代草圣”,有《林散之书法选集》存世。
乐府诗人——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 文昌。和州乌江人(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 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 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 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 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 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 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 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 员外郎,又迁 主客郎中。 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爱国词人——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 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 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 秦桧之孙 秦埙同场。主考官 魏师逊及 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 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秦桧使人诬陷其父与 张浚、 胡寅等人谋反,于是 张祁、胡寅等皆被下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才获释。张孝祥入仕后,先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 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以后几年历任秘书郎、 尚书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先后上《论先备札子》、《论治体札子》、《论涵养人才札子》等奏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隆兴元年(1163)授集英殿修撰,知 平江军府事。张浚北伐,他又被任为 建康留守。以后知静江、潭州、荆 南湖北路安抚使。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庭无滞讼”。张孝祥举进士出自汤思退之门,曾受到汤的举荐提拔。但后来他却反对汤思退的议和主张,而支持主战派将领张浚的北伐,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
南宋书法大家——张即之
张即之,南宋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 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教祥之侄。以父荫铨中两浙转运使。举进士。历官监平江府粮科院、 将作监薄、司农寺丞。后知 嘉兴,以言罢。特授 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史称其博学有义行,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称雄一时。据《宋史》记载,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 女真族虽然远在北方,与南宋政权处于敌对地位,但对于张即之的翰墨作品,却不惜用重金购求。其书法初学 欧阳询、 褚遂良和 颜真卿,继而转师 米芾,并能“独传家学”,而以张孝祥书为主调,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而达到了一种独特的 书法艺术风格与境界,自成一家体系。这种体系是他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而后大胆创新形成的。后世书坛有人讥张即之书有意为“怪”,不合“规矩”,并斥之为书法“尚意”,追求“意趣”,表现个性。宋初文坛领袖 欧阳修便提出,书法不能专师一家,模拟古人,而贵在“得意忘形”,自成“一家之体”,否则为“书奴”。
“当代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林散之童年即喜涂鸦,十四岁丧父,由笔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绍,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双钩悬腕,中锋竖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十以后,由 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负籍沪上,拜 黄宾虹为师,得“ 五笔七墨”之秘。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 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秋水老师谓:“散老惯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锋长则弹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林散之有“草圣”之美称,代表作有草书《中日友谊诗》、草书《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解放后林先生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政协副主席。六十年代初入 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历史上的乌江人文荟萃,诗词流芳,在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下面的两首。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西楚霸王灵祠
霸王祠也称 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在乌江镇东南约一公里的凤凰山上。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书法家 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宰相 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 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 范增等人塑像并有 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唐宋诗人孟郊、 杜牧、 苏舜钦、陆游、 王安石、 李清照等均有题诗。后屡遭兵燹,大部建筑物被毁。清 同治七年(1868),重塑霸王像。悬“拔山盖世”匾额,并有楹联曰“山襟水带,虎啸龙吟”。
建国后,祠内仍有塑像数尊。“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墓地被毁,仅存正殿三间与两侧厢房,改为乌江农业中学校址。1984年6月,经上级批准拨款10.7万元,拆除旧存正殿,重建享殿五间,面积188平方米。同年11月,重建工程结束,殿中塑立仿青铜霸王像一尊,高达2.66米。上悬书法家 田原手迹“叱咤风云”横匾,殿旁并挂有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朱丹书写的对联。大门木柱上有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书写的对联:“犹听叱喀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已头抛吕马童”。与此联并列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 赵朴初书写的对联:“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皇,一时气盖人间世;汉皆已得楚乎,乌骓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门匾“霸王祠”三字为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所题。殿内刻有女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杜牧《 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和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两块诗碑。
霸王墓又称“衣冠冢”,建于霸王祠后面,原墓隆起,砌以青石,呈椭圆形。宋乌江令龚相《项王亭赋》云:“墓四周古松数百章,怒涛汹汹常如大风雨至。”清卢润九《读史偶评、项王墓》诗:“帝业方看垂手成,何来四面楚歌声;兴亡瞬息同儿戏,从此英雄不愿生。”墓前有明万历和州谭之凤题“西楚霸王之墓碑”。
霸王祠是为纪念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而建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位于马鞍山江对岸的和县乌江镇。和县,隶属安徽省巢湖市,古称和州,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一出自《陋室铭》的名句尽人皆知,而刘禹锡笔下那个“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陋室就是他在和州做官时居住的一个小巧、朴素的院落,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游人们争相光顾的景点。
霸王祠位于和县乌江镇东南侧的凤凰山上,左濒滔滔长江,乃西楚霸王项羽垓下兵败,溃退至乌江自刎处。史书记载霸王祠最盛时有厅、殿、厢、室99间半,千年香火不断。十年浩劫,霸王祠被夷为平地,改为一所农中。文革后,和县政府于1984年、1992年两次拨款重修扩建。游人一踏进乌江镇,便遥遥可见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题书的“霸王祠”的牌坊和青玉石汉阙门楼。西楚霸王灵祠正中为享殿,殿中竖仿青铜项羽立像,高2.6米,显得骄矜刚愎,神武剽悍,双目怒视,似乎在诉说这位悲剧英雄的穷途末路的悲懑:“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享殿后是墓区,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为古松掩映,旁立4对石人石兽,粗犷简约,典型的明代雕塑风格。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栏杆,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家”碑石一方。墓成椭圆状,左侧有地下墓道。
玩龙灯、霸王庙会:过年玩龙灯,是古镇乌江人民的传统文化节目。从正月初三到十五元宵节,白天舞狮子,晚上玩龙灯。正月十二是参殿,要到霸王庙内焚香参拜,正月十三上乌江街,十五达到高潮。这连续十多天晚上,长长的乌江街灯火辉煌,彩色缤纷,爆竹声此起彼落,向彻云霄。
“三月三”霸王庙会,旧时乌江地方百姓,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人们穿着僧装道服,乔装打扮,抬霸王檀香雕像,拖拉木舟出游,列依仗队,张灯结彩,前呼后拥,敲打锣鼓,所到之处,家家摆香案,放爆竹,叩头施礼。演唱戏曲,异常热闹。现今霸王庙会仍是隆重,玩龙灯、玩花船、演唱戏曲,四面八方,人群如潮,游客参观络绎不绝。
传宗千古霸王酥:
霸王兵败垓下,突围后28骑星夜由 阴陵山、 九曲泽向乌江亭进发,待到乌江亭前七松庄只剩单人单骑了。此时他又饥又渴,见路边一茅舍外,有林老丈卖小方块食品,便下马拜到“老丈,请赐食解饥…….”林老长道:“吃吧,吃吧,请自便”。霸王拿起一块,因其力过大,尚未入口,即已粉碎,连称:“好酥,好酥!”一口气吃了30余块,又让乌骓马吃了几块。那老丈又滔来凉水让他喝了。霸王饥渴已解,随向老丈深深一拜:“多谢老丈,多谢老丈!”便忙上马向凤凰山边、乌江口岸奔去。事后,这乌江亭前七松庄卖酥的林老方丈逢人便说:“霸王吃过的酥,霸王吃过的酥,好酥,好酥!”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一下传到江东父老耳里了。这一年春天,江东一小生,年方二十,五大三粗,来此寻林老丈,恭然下跪道:“小子项 小乙,会集人民,特拜您学制霸王吃过的酥,得以传世。”老丈扶起小乙说:“好酥有望了,有望了!”当下,林老丈将小乙安置下来,悉心传授小酥制作工艺。小乙聪颖又勤学,不多日便全会了,学成后,小乙便对老丈说:“我不走了,您就是我的爷爷,我赡养你到最后……”林老丈听后老泪纵横,秋后,就把收养的孙女翠娥许配给了项小乙。项小乙夫妻恪尽孝道,生子袭林姓,在乌江世代繁衍,小酥行当也一直不泯,且越制越好,先后取名“余味小酥”、“香王小酥”、“余香酥王”,含缅怀虞、项之意。直到20世纪80年代方正式定名为“霸王酥”并名扬京、沪、港、台等省市,远至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
区位优势:乌江地处苏皖交界,安徽省东部,东临长江,与南京市一桥相通,与马鞍山一渡相连。是我省东向发展,对接苏浙沪地区的桥头堡。
交通优势:陆运巢宁路、宁乌路,滁芜路穿镇而过,水运有马和轮渡。内有滁河千吨级停靠码头,距南京长江三桥20公里,马鞍山长江大桥30公里,马和轮渡6公里,安徽省北沿江高速10公里,南京地铁宁和城际(S3号线)一期6公里(2017年开通运营),二期贯穿全境。
旅游资源优势:镇南凤凰山上座落有千年古刹霸王祠,风景秀美;镇内有明清古街,古色古香,小商品市场繁荣;天下第一汤“香泉”距此仅10公里。
物产丰富优势: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有黄金瓜、豆类、番茄、辣椒、草莓等特色农产品;河蟹、江鱼、龙虾等也是本地特色水产品。
矿产资源优势:赭洛山有丰富的建材石、白云石,以及 江沙资源也十分丰富。
长江岸线资源优势:镇东长江岸线6公里,常年水位可达-8米,最深处可达-12米,滩涂平均宽度280米,可开发船舶制造、码头等。
水电资源优势:镇内有11万伏、3.5万伏、1万伏供电线路,可满足不同层次供电需求;有可日供5万吨水厂,且供水价格优惠。
劳动力资源优势:乌江人口7万,其中劳动力人口3万,劳动力技术工种较多,有“缝纫工之乡”的称号,另有相当从事化工、铸造、建材行业的技术人才。
工业基础优势:全镇已形成化工、铸造、建材、服装、粮油、制酒等六大支柱产业。
土地价格优势:工业用地基准价5万元每亩,并可根据投资规模、技术含量、税收贡献等给予一定的优惠。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松棵村 | 引七星村 | 光荣村 | 驻马村 | 濮集社区 | 颜周村 | 百姓村 | 石山村 | 五一村 | 杨庄村 | 建设村 | 宋桥村 | 五墩村 | 黄坝村 | 乙联村 | 卜陈村 | 民主村 |
总人口 | 37088 |
男 | 18999 |
女 | 18089 |
家庭户户数 | 10923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36744 |
家庭户男 | 18762 |
家庭户女 | 17982 |
0-14岁(总) | 8557 |
0-14岁男 | 4720 |
0-14岁女 | 3837 |
15-64岁(总) | 25111 |
15-64岁男 | 12802 |
15-64岁女 | 12309 |
65岁及以上(总) | 3420 |
65岁及以上男 | 1477 |
65岁及以上女 | 1943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34413 |
61302人(2017年)。
2019年9月11日,乌江镇入选“ 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乌江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派出所
乌江派出所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七星路1号
周边中学
和县乌江中学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乌江中学(好又多超市西北150米)
濮集中学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
周边园区
乌江工业园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105省道乌江工业园
周边小学
和县卜集中心小学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周边乡镇
乌江镇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