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赛村

潘赛村 潘赛村交通便利 潘赛村文化底蕴


潘赛村隶属桐城市双港镇。位居大横山北鹿嬉子湖西南畔。总面积6.5平方公里,杨新公路绕村而过,距安庆市中心商业区37公里,桐城市主城区30公里,村级主干线7.2公里的水泥路贯穿全境。境内有清初建造独特的著名木山潘氏宗祠;大横山一山兀立,南固安庆、北卫桐城;高赛河接纳境内嬉子湖,与下游菜子湖连体而汇入长江。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孕育着淳朴的风土民情。紧靠206国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杨新公路穿境而过,距安庆码头、机场、海关30里。在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上记载:“明之初自鄱阳湖瓦屑坝来止桐之木头山爱其土风淳朴”。这说明本族是元末明初从瓦屑坝迁移到桐城。由此可推算出此支潘姓极有可能是由江西婺源,自发地经官方渡口饶州瓦屑坝,迁至安徽桐城双港潘家祠。潘氏得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来历有三:一是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子伯季食采于潘地,...

详情

潘赛村地名网_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潘赛村资料简介
  潘赛村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40881104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0881。潘赛村与龙山村、双铺村、天城村、福桥村、长枫村、练潭村、徐杉村、福塘村、福华村、山明村、唐兴村、鸭子村、青城村、郑圩村、白果村、民畈村、南河村、永上村、三友村相邻。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潘赛村介绍

潘赛村隶属桐城市双港镇。位居大横山北鹿嬉子湖西南畔。总面积6.5平方公里,杨新公路绕村而过,距安庆市中心商业区37公里,桐城市主城区30公里,村级主干线7.2公里的水泥路贯穿全境。

境内有清初建造独特的著名木山潘氏宗祠;大横山一山兀立,南固安庆、北卫桐城;高赛河接纳境内嬉子湖,与下游菜子湖连体而汇入长江。得天独厚的湖光山色,孕育着淳朴的风土民情。

紧靠206国道,京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杨新公路穿境而过,距安庆码头、机场、海关30里。

在桐城《木山潘氏宗谱》上记载:“明之初自鄱阳湖瓦屑坝来止桐之木头山爱其土风淳朴”。这说明本族是元末明初从瓦屑坝迁移到桐城。由此可推算出此支潘姓极有可能是由江西婺源,自发地经官方渡口饶州瓦屑坝,迁至安徽桐城双港潘家祠。

潘氏得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来历有三:一是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子伯季食采于潘地,其子孙因此以潘为姓,距今亦有3000年之久。二是春秋时期楚公族氏之后,以字为氏而姓潘,距今亦有2500余年。这一支就是颛顼帝高阳氏的后代,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三是南北朝和清代一些少数民族相率归化,而被朝廷赐姓为潘,今天台湾高山族的潘姓就是如此。

潘姓原本周楚王室,赐姓亦属高贵尊荣,历代人才济济,史书不绝。楚有穆王大臣潘崇,三国东吴名将潘浚、潘璋,晋有世称“二潘”的文学家潘岳和潘尼叔侄,宋有戌边大将、同平章事潘美,明有清廉勤政的名臣潘府,清有大学者潘耒,当代有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桐城木山潘氏属于周楚贵胄,才彦俊杰,代不乏人。明代兵部左侍郎潘汝桢,明末清初文学家潘江,清末津京道台潘照,现代学者潘田,民国安徽警察厅长潘晋华、知名人事潘赞化等则是其中的名楚。


  

桐城木山潘氏简介

自一世祖明代洪武初年由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至今已历600余年,二十多代,历代祖先筚路蓝缕,开田拓地,含辛茹苦,繁衍生息,在使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历史文化。潘氏宗谱便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写照。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主要由国史、方志和家乘三部分组成。家乘也就是家谱、宗谱、族谱,可见它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一个家族而言,纂修宗谱为的饮水思源,为的是积累共同的记忆,凝聚共同的情感,珍惜共同的创造。对于每个族人而言,宗谱可以把我们与先人的生命联结起来,继而把一个家族的生命与后人联结起来,在享受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愉悦中,以安然的心情扬起生命的风帆。

潘氏十分重视修谱这一维系与传承工程,自一世祖迁桐以来,已九修宗谱,多次成书,最早创修于明末,最近的一部则是修于民国17年(1928)的《桐城木山》,该谱结构严谨,内容宏丰,洋洋百万余言。


  

桐城木山潘氏族人

潘江 明末清初大文学家、诗人(桐城派奠基人)

原名大璋,字蜀藻,(1619—1702),晚年自号耐翁,因自名其居处为“河墅”,时人又称为“河墅先生”。

“河墅先生”先前在桐城城中有祖传旧居“石经斋”,诗人以为临市喧闹,着意于山林野外择地而居。几番踏寻,终于在城西门外找到一处荒弃的山园,“去城才三里之遥。”“与古塘庄相向,山园半亩,数易主,而竹径犹荒,茅屋三间,久无人而柴扉不设。”他买下这片山园,给这地方起了个名字叫“河墅”,请人修葺整治,宛然南山之陶庐。诗人终于在半生蹉跎之后给自己的身心找到一个归宿,并作诗明其志曰:“老大迄无成,蹉跎六十余。逝将去城郭,结我田中庐。”

戴名世作了一篇《河墅记》,对尊师不羡富贵、甘老林下的举动深为敬慕:“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旅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大学士张英与潘江有同学之谊,每年回龙眠山居所“赐金园”休养,都要绕道去河墅访问,据张英说,他在赐金园养病休憩,一年中才百余日,“潘子则早春携家出郭,秋尽始返邑居。一年中卧病河墅者强半。复于其邑居之暇,载壶榼邀胜侣,觞咏其间,视城市尘埃若涂炭。”

宋实颖赠诗潘江:“两朝文献真儒者,四海津梁大父行”。

张英为先生题写墓碑:“大诗伯河墅先生潘公之墓”。

潘黎阁 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幕僚,后任天津道台。他和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桐城名士吴如纶是挚友。(潘赞化祖父)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双港镇潘家楼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举家迁回 桐城。光绪二十七年,同堂兄潘晋华与 陈独秀、 柏文蔚等人,在 安庆北门 藏书楼,组织“青年励志社”,从事反清宣传活动。他们的行动被清廷列为大逆,四处搜捕,潘氏兄弟被迫流亡 日本,潘赞化入 东京振武学堂学军事,并加入 孙中山在东京组织的“ 兴中会”。不久,受 孙中山派遣,潜回 安庆,进行 民主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三年七月, 徐锡麟在 安庆刺杀 恩铭捐躯,安庆起事失败,当局加紧追捕革命党人。潘赞化再次出走 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兽医。 辛亥革命时回国。民国元年(1912), 安徽都督 柏文蔚委任其为 芜湖海关监督。到任后整顿关卡,杜绝偷税漏税。所有税收,悉数上缴 上海同盟会,支持革命。对此, 孙中山曾当面称谢。

次年, 袁世凯派 倪嗣冲为 安徽都督,潘赞化遂卸任,寓居 上海。民国4年,辗转到 韶关,秘密进入 云南,参加 蔡锷护国军的讨袁活动,获“云南起义纪念章”一枚。民国16年,北伐军抵达 长江流域, 柏文蔚出任 国民革命军33军军长,委潘赞化为副师长。后转赴 南京,在 实业部任科长。抗战爆发后随实业部到 重庆。民国29年离职,携子潘牟徒步返回故里,倾心家乡教育事业,民国31年出任 桐城孟侠中学校长。34年任 桐城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其间在故乡练潭潘家楼创办木崖、黎阁小学。

潘赞化身高体魁,长髯拂胸,举止潇洒。与僧尼、居士交往甚密,主张儒、释、道三元合一。行为怪异,乡人称为“ 桐城怪杰”。善诗,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国土沦丧,常以诗愤世,寓意禅林。他曾在佛教胜地 九华山作七律一首寄 陈独秀,诗云:“匈奴未灭不为家,卅载风尘两鬓华。故国已成俎上肉,时贤相厄眼中沙。 白霜公子啁 天水,赤铁道人练雪花。宇宙原来一桎梏,心藏丘壑自烟霞。”陈接诗后,亲笔草书吊屏,真迹今藏 桐城文化馆。

建国后,潘赞化曾任 安徽省文史馆馆员,1959年8月病逝于 安庆。著有《二明亮轩诗集》印行传世。


  

潘季野潘田(1876-1950),字筱林,号季野。双港镇潘家楼人,教授、诗人。

潘田出身于耕读世家,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潘江后裔。清光绪十九年(1893)廪贡生。光绪三十年在安徽学务公所任职。他勤恳敬业,好学深思,擅长于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深得安徽提学使沈子培的器重和赞许。光绪三十四年,调入安徽中等工业学堂任教习,后兼任安徽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民国初年,潘田受聘为桐城中学国文教师。他知识渊博,卓然不凡,赢得了众多学子的尊敬。曾在桐城中学读书的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其《全集》自序中写道:“在桐城中学读书时,我得益最多的国文教师是潘季野”。民国9年(1920),应聘安徽法政学校国文教员。民国17年,安徽大学成立,被学校首聘为文学院教授。民国19年,任安徽通志馆纂修,编成《安徽通志·艺文考集部提要》36卷。抗日战争爆发后,潘田回到家乡。参与创办了以其先祖潘江(号木崖)命名“木崖小学”(天城中学前身)

大横山位居桐城市城区东南31.5公里处,属于双港镇。地貌系大别山余脉与大龙山脉之间,属丘陵区,大横山海拔高152.3米,山脊为近南北向,是座突兀的小山,面朝桐城市。山的背面是湖泊连着长江。古时为桐子国挡住了长江水的倒倾。也是桐城到安庆的(东大路)必经之路。

美丽神奇的大横山就和她的传说一样,一次又一次用她是身体挡住了洪水和日本侵略者的侵犯!

大横山特色

凉水井:位于东面中间山脚,四季凉水涌泉;( 潘赛村汪家老屋

温泉口:位于南面东南山脚,四季温水涌出;(福华村耐火材料厂)

映山红:清明时节雨纷纷,漫山遍野映山红。

大横山抗日保卫战

桐城古道历史久远,素有“七省通衙”之称。昔时安庆至桐城途径有二:其一为“东大路”,系由安庆十里铺、集贤关、总铺、练潭大横山、双港铺、金神墩、白马庙油炸巷至桐城县城;其二为“西大路”,系由安庆经月山、高河埠、郑家河、青草塥、陶冲、挂镇、三里街至桐城县城。从安庆由东大路跨过安合公路,经姚塝,与西大路相连,又可直达武汉。大横山一山兀立,南固安庆、北卫桐城,为总扼桐城东西大路连结之咽喉。
  1938年6月,侵华日军占领安庆后,为了达到控制白兔湖、嬉子湖、 高赛湖等沿江湖泊,打通贯穿安庆至武汉的桐城东、西大路陆上通道,从安庆经东西大路向武汉运送兵员、战略物资,并直逼武汉之目的,于1938年秋两次派兵进犯大横山。中国国民政府为保卫大横山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先后派出安徽省保安第5团、国民政府军第48军176师等部队在此驻守,并在山上修“之”字形环山战壕四道,筑碉堡四座,其中主凋堡设于岭头制高点上,面积为40平方米,以此阻止日军进军进攻。从1938年至1944年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反复展开争夺战,仅有史可查的大小战斗就达7次之多。在大横山保卫战中,中国守军伤亡千余人,日军也付出死伤近千人的惨重代价,故日军称“大横山”为“大虎山”。
  1938年9月,侵占安庆和沿江一带的日军两次进犯大横山,驻守练潭大横山的国民政府军和安徽省保安5团奋起反击,中国共丅产党领导下的桐城学兵队积极配合作战。第一次,中国军队虽有损失,但日军亦伤亡300余人,最后被迫撤退。时隔不久,日军出于报复,动用重兵向驻守大横山的中国军队发起了第二次疯狂进攻,并短暂占领大横山。在此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0余人,武器装备损失较大,日军伤亡50余人。
  1939年秋,日军对驻守大横山的中国军队又发动了两次疯狂进攻:9月初,日军进攻大横山,因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在进攻大横山受阻后,转而攻占了罗岭除家祠堂、横山铺等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9月28日,驻安庆日军300余人夜袭并占领了练潭镇,继而于天亮时分向大横山发起进攻,176师526团团长莫敌率部在日军必经之道布下伏兵,双方激战一昼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200余人,并乘胜追击,收复了练潭镇。日军此次进犯行动因损失惨重而宣告失败。
  1942年夏,盘踞在安庆的日军第116师团两个中队为扩张战果,乘坐汽艇由长江北上进入桐城境内的白兔湖。当时驻白兔湖西岸的176师527团第3营在团长杨创奇上校的指挥下,退至湖边大横山上设伏,击溃日军,毙伤日军甚多,查被击毙日军中有佐级军医一名。
  1944年3月2日,驻安庆日军第13师团第13步兵旅团一部乘汽船沿菜子湖进犯罗岭。新四军7师沿江支队与国民党176师527团联手狙击,设伏于大横山东北麓村庄,毙敌200余人,伤百余人,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在短兵相接的过程中,176师下士农有德等在危急关头,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该山南坡建有在此次战斗牺牲的农有德等抗日阵亡烈士墓,立有碑石。墓、碑至今尚存,每到清明,当地政府及民众均上山祭扫。
  10月23日,驻安庆日伪军两个营再度进犯大横山。守军国民政府军176师长李本一率527团杨创奇部痛击来犯之敌,激战一昼夜,176师虽有较大伤亡,但入侵之敌全部被歼。敌人妄图攻占大横山的阴谋被彻底粉碎。

中国抗日军民始终扼守大横山,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打通贯穿东西大路,并由西大路进逼武汉的狼子野心,切断了日军由东西大路从安庆向武汉运送兵员、战场物资的一条重要通道,阻滞和消耗了西进的日军。
  在大横山保卫战中,国民党抗日部队第176师、安徽省保安第5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四支队、桐城抗日学兵队、新四军沿江支队,以及广大抗日民众,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共同谱写了抗击日寇的光辉篇章。在此献身的共产党人、国民党抗日将士及抗日民众,将如同大横山一样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大横山传说

九重天上祥云缭绕,紫气蒸腾,仙乐声声。位列仙班的各路神仙,齐聚凌霄殿,为玉皇大帝的老婆西王母庆寿。

五岳北斗,三官大帝,大小神仙们按等次,或坐或立在玉帝夫妇身旁。吃着仙桃长生果,饮着玉液琼浆,欣赏着嫦娥的霓裳舞。真个是,享不尽的富贵,受不尽的繁华。

突然间,顺风耳似听得隐隐有痛苦呻吟之声,这声音与天庭上富贵华丽的仙乐声很不相称,忙叫来了千里眼。

千里眼手搭眼眉,朝下一望,只见凡界在大动土木,似乎在造什么工程。那些凡夫俗子们个个都是衣裳褴褛,愁苦满面。拖石头的,搬砖的,挑土的,人人不堪负重。监工们还手执鞭子,抽打着老弱病残。怨声震天撼地,以致传至天庭。

千里眼找到了土地官,让他去了解详情。不一忽,土地官回说:是那个叫嬴政的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强征几十万民工在修筑万里长城,弄得民不聊生。

为了不惊动玉皇夫妇,土地官悄悄的把这些告诉了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求她去救救那些苦难的苍生。观音趁人多不注意,离开了凌霄殿。只见她手执拂尘,乘莲花,来到服苦役的民工中间。

看到这些民工们个个都是苦不堪言,观音动了菩萨心,便在他们的工具上系上一根“一缕拨千斤”的红丝线。民工们顿觉肩上的担子,轻如鸿毛,两脚生风,再也不是那么痛苦不堪,叫苦连天了。

这些秘密被监工发现,报告了秦始皇。有如此好事!秦始皇大喜。遂转念一想。一根红丝线有如此大的神力,如果把所有的红丝线收集起来,凝聚在一起,编成红丝鞭,不是力量更大吗?那样,定能够移山填海的。

秦始皇正准备下圣旨时,有大臣来报,长江水猛涨,已经冲破了枞阳口。漫过了菜子湖,许多良田被淹没。秦始皇当即下令:收聚红丝线,编成丝鞭,移山堵枞阳口。

秦始皇手执红丝鞭,从就近的龙眠山中,寻一座小山,扬起鞭子猛地一抽,山峰拔地而起,顿时间,天摇地动,小山朝枞阳口飞去。

此时的观音菩萨,听到下界有响声,朝下一看,大惊失色。她知道此次秦始皇移山堵枞阳口,只是眼前之利,但后祸是无穷的。枞阳口是桐子国的泄洪口,如果堵死,山洪暴发时,洪水无法泄入长江,桐子国将会成为一片汪洋。

急中生智,观音菩萨长袖一拂,用假丝鞭换掉了秦始皇手中的真丝鞭。秦始皇浑然不知,仍然手执丝鞭赶着小山。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正在腾飞中的山峰落了下来,没有到达枞阳口,却落在练潭镇的西北边,成了方圆几十里地之间一座突兀的小山,横亘在安庆与桐城的中间,所以就叫做大横山。

如今大横山的脊背上,还有着三道大凹沟,世代相传着,说那就是秦始皇当年赶山堵口时留下的鞭痕。

高赛河位于潘赛村境内,接纳境内嬉子湖,与下游菜子湖连体而汇入长江。这里生态优良,湿地连片,丝毫没有都市的浮华与喧嚣,俨然是地球绿肺,一个天然安逸的生态家园。走进这里不仅可以触及一方水土人情,而且还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的浪漫。

水产资源丰富,养殖总面积5200亩,其中精养面积1500亩,半精养殖面积3000亩。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全面建设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成为国内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菜籽湖(桐城称嬉子湖,其中潘赛村东边为菜籽湖沿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市枞阳县雨坛乡,菜籽湖水域大部分在枞阳境内,与桐城市消店乡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相望。(菜籽湖历史上本为枞阳县与桐城市共水,2005年6月9日原属桐城市的罗岭镇被划入安庆市宜秀区。) 菜籽湖为桐城母亲河龙眠河与枞阳母亲河枞川河的注入地。

周边

桐城市双港镇赛村潘怃忝蹶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

周边中餐馆

撄徜潘誊老饭店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粮贸路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粮贸路

周边村庄

潘赛村 地址:安庆市桐城市

高赛村 地址:安庆市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