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村

北岸村 北岸村基本介绍 北岸村历史源流 北岸村历史、文化、自然遗存 北岸村民俗风情 北岸村历史人物


北岸村广大干群坚持旅游发展为龙头产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按景区 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加大引资开发力度,努力把 北岸景区建成人居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配套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度假区。北岸村隶属 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北岸镇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歙南的古村北岸,既有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又有雄厚的徽文化底蕴,村庄到处呈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街道小巷步步皆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北岸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徽杭公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在北岸镇内设有出口,交通便利。该村下辖五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3190人),盛产...

详情

北岸村地名网_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北岸村资料简介
  北岸村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41021102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1021。北岸村与大阜社区、大阜村、七贤村、五渡村、金竹村、白杨村、显村、呈村降村、瞻淇村、高山槐棠村、蔡坞村相邻。 还有20个地名与北岸村同名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北岸村介绍

北岸村广大干群坚持旅游发展为龙头产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举,按景区 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加大引资开发力度,努力把 北岸景区建成人居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和谐、配套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乡村农家乐旅游度假区。

北岸村隶属 黄山市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北岸镇政府所在地大阜不到1公里,距歙县县城仅18公里。以中低山和丘陵地貌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为北岸镇耕地、林地的主要集中地之一,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歙南的古村北岸,既有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又有雄厚的徽文化底蕴,村庄到处呈现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风格,街道小巷步步皆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北岸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徽杭公路穿村而过,高速公路在北岸镇内设有出口,交通便利。该村下辖五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1138户,总人口3385人(其中农业人口3190人),盛产茶、桑、菊等多种农副产品,全村共有水田1100亩,旱地1189亩,山场86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3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村集体积累资金达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

北岸村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接待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北岸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既有“ 吴氏宗祠”和“ 风雨廊桥”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有融“徽州三绝”——砖雕、木雕、石雕为一体的100多幢明清时间的徽派古建筑,体现徽文化特色品牌的乡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正在发展壮大。村内大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百余家,中小学校和卫生医疗机构健全,农家乐旅游接待床位50多个,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华源河流经北岸地段,因此古人称之为“北溪河”,河的南岸大阜桥(原名衍庆桥),北边即是“延陵北溪”,因此称之为“北岸”。北岸包括“衍庆村”,即阜东村“下行、桥头组”,北岸村在解放前曾划为四大村,即“乡贤村”—南村、前坝,“谦安村”—社屋前、十字街头巷,“中心村”—里、外横巷、三宝巷,务本村—文穆堂、里屋坦、前山、锦庭村——方村、龙门山。北岸村四山环抱,河水流畅、古民居紧紧相接,吴氏宗祠镇距中心、风雨廊桥横跨北溪河上。据古代人流传,北岸村的地形是鱼撒网、八卦阵形,祠堂门前两条小水沟是鱼活须,背靠来龙山,土地坝、所以说龙脉好,村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条小溪流入北溪河,渭之为两条龙须。村中园门洞、阁楼互相与屋房连接,不曾间断,其因门洞分布为〈1〉廊桥下“活泼地”;〈2〉廊桥北头“谦安旧址”;〈3〉上店街“中心里”;〈4〉大天地后“三宝巷”〈5〉茂公祠“里外门”

其阁楼分布为〈1〉“银屏丘”(十字街头巷);〈2〉大巷口。从南向北的旅杭路上有三湾九丘,一步半桥。廊桥的园门洞就有“往府大路过桥”字样。北岸村是处于前对龙珠花山尖,东有龙门天柱峰,向南遥望大天寺,西有赤石潭山观音阁,此有岔坑吴家山,火焰尖这样一个群山丛中,是块极好的风水宝地,所以说北岸村“千灶万丁”。

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行政划分和建制都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封建时代,地方统治的主宰是姓氏宗族。吴氏迁入前原有朱、程、贺三姓,先是竞争者,而后是排挤者,吴姓成为大姓后的主人,其他小姓是被统治者。祠堂才是说理的地方,也是靠山。到民国时期,北岸成立了民德乡,设立保甲,区公所就设在北岸茂公祠里,解放后才彻底打破了宗族观念的枷锁。大阜洪家那屋是第八区公所,后迁深渡再改深渡区,北岸乡设在社屋前吴石安(被镇压,迄今的敬老院),下设大队,一系列的运动、合作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公社化时,北岸公社也在此(后再搬大阜),下设五个管理区,大阜、北岸、七贤各五个连,共15个连后,又拆开大公社,现有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小队为村民组,各个时期的不同建制,人事变动,干部任免,都是一段很复杂的不可缺少的历史。

北岸村基本上以姓吴的为主,在吴姓未迁来之前,先居有朱、贺二姓,后逐渐败落,迄今只仅存一家贺姓四兄弟分家算是四户,朱姓(原来的)就没有了。吴泰伯是吴姓的一世始祖,居住在江苏华西村一带,古公檀父是泰伯的父亲,共有仲雍、季历、泰伯兄弟三人,因父亲喜欢三弟的儿子姬昌,他生的聪明异常,智力超人,为达到父亲的愿望,带同二弟出走荆蛮,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开辟300里处女地建立勾吴,由于泰伯的三让和开拓,才使三弟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江山,传至十九代的季扎,他是历史上至德第二人,孔子篆其墓于乎有吴延陵季子之墓。我们北岸吴姓隶属于延陵世系,按全国吴姓迁徙概况分为“文、、武、德、功、忠、孝、信、义、侦、祥、和、顺十二宗派。北岸是吴猛的后裔,属侦字宗派,到唐代六十一世祖吴少微成了新安吴好的左台大宗派,之后有分为莲塘派、金竺派、域门派、石岭派、丰溪派五大派。莲塘派又分为靖、谏、三大支,北岸属于莲塘派靖公支。具体到我们北岸的吴姓,六十一世少微公十传孙靖公于公元955年由休宁凤湖街迁至歙西富饶,又八传孙景于公元1174—1189年间由富饶迁歙南大佛市(原谱记载,今之大阜),详细地址在桥头对河店忤,景之子僖时又迁至小阜西岸,僖之孙赵于宋理宗宝裕年间,公元1253—1258年由小阜迁至北岸,因此八十世祖僖是北岸吴姓的支祖,八十二世赵公是北岸支的始迁祖,九十一世祖祖寿,是北岸吴姓发展的关键人物,洪武年间众举富户赴南京应天府填实京师,永乐二年,本县奉例保充北京宛平县德胜关惜新司第五厢富户,长生有二女、三子,庆宗添福友德,成了后来北岸吴姓宗族的三大派。庆宗又生四子,茂、芳、兰、萱成了后来的四大分,添福又生了三子蕴、羲、葇。友德又生三子萼、萌、兹(长子迁白杨,三子无后人记载)总的统称八大分。传至一百开始议排辈份,轮排行共二十字“天大迁中文,士绍汞承清,正元光采奕,品玉景昌登”。现有永字辈仅三人,裔传已发展奕字辈,按历史风俗习惯可说有八代人同存于世。除吴姓外客来落户程姓较多一点(在封建社会称为下等人),其余尚有余、凌、张、叶、江、潘等姓。

方村的方姓历史较为长久。方村于唐朝唐僖宗年间开始发展,方村,又名锦庭村,一走进村口大路,两边有两口龙眼塘,村水口枫树林立,一条通往深渡的茶源石板徽杭路穿村而过。方村村中有方氏祠堂一幢,下设姓方分下,还有支祠,若分大、二、三支祠,四、五、六家支祠。现凌天福大门口是有名的百步街,用小石头砌成,据说是某代皇帝所赐,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现点亭山口河边也有一凉亭,专供走余杭路来往行人歇脚休息,并可以靠坐观赏河里鱼景,再往前走20步路,有一牌坊树立,现都已不知去向。解放前,方村有四座木桥,当时叫四齿木桥,含义是四齿桥,钱财挖进不挖出的意思,当时姓方的在外地经商极多。听说在民国初期,方村市面非常繁荣,有益大布店、肉铺、铜匠店、铁匠店、有住店、小吃、卖小百货店等。方村有神亭,对面是戏台,一年一度正月十三接十庙正神,姓方的各户按族长老前辈指定的吉世做好摆到神亭供桌上祭神,当日等大家入睡后,按族长老前辈指定姓方男丁开始举行接十庙正神到神道入坐,任何在场人不得开口,妇女不许偷看,据说,偷看者头就缩不回来,村里就请戏班来唱戏,一直唱到正月十八日。

北岸村旅游资源丰富,现有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风雨廊桥(又名北溪廊桥);有建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百余幢(其中规模较大的20幢左右,中等规模的50多幢);村庄背靠来龙山,自东向西的绵溪河(放生河、伏源河)穿村而过;另有百米竹林、拦河大坝和丰富的土特产。

(1) 古民居

北岸村有建于明清时期、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百余幢(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20幢左右,如始建于明代的私塾 兰桂山房、有钱庄院的大夫第;中等规模的50多幢),粉墙青瓦、门罩门坊、砖木石雕等精工细作,反映了古徽州特有的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堪称徽派建筑的典范。

撒网状分布在吴氏宗祠后面(北)及周围,村内巷道众多,路路相通。

有些建筑局部存留文革痕迹,古民居周边或期间有些新建居民楼房,但总体而言,保持原状态尚可,是北岸村现有特色和重点旅游资源之一。

吴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坐北朝南,为三进二明堂式。门厅为五凤楼,望柱头刻石狮;八字墙须弥座石刻和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十分华美;中进享堂有粗硕宏大的月梁、楹柱。

最令人称绝的是祠堂内栏板上两组分别刻有西湖全景和百鹿图的黟县青石雕,古朴典雅、洗练精致。寝室右侧墙上置放一座砖雕神龛,为三间殿宇式,雕作细腻,左侧墙上嵌有修祠碑记一方。

位于北岸村南中心位置上,放生河旁,风雨廊桥附近,北靠多处古民居,与之有石板路相通。

保护现状差,栏板、梁柱、碑文石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至今仅为村民简单的看守保护,并无现代技术保护措施,而且缺少专项保护资金。

(2) 风雨廊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最大的一座廊桥。建于清中叶,为三洞石拱廊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上建廊,砖木结构,高约5米。南端门额“乡贤里”,北端门额“谦庵旧址”。廊内11间,中间原有佛龛,沿墙置坐凳,东侧墙上辟八大方窗,砖砌龟纹,梅花纹等花格,西侧辟8个风洞窗,样式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等,北端西侧置一敞窗,外装“美人靠”。

坐落于北岸村绵溪河上,紧靠吴氏宗祠,与村中古民居有石板路相通,同时也是村中绵溪河南北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景观特色保持良好,为北岸村现有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之一。

(1)来龙山

海拔128米,相对高度40米,山体坡度不大,现为桑树、竹林和灌木丛所掩映,葱郁苍翠。

位于北岸村西北,山顶观景位置较好:一面可见民居全貌,另一面可观田园风光和绵延青山。村中有石板路通至山脚。

基本未开发,局部辟为农田(主要种植桑树)。

(2) 绵溪河(放生河、华源河)

自东向西流经北岸村,水面宽近30米,水深随季节降雨量不同而变。

自东向西横穿北岸村南部,吴氏宗祠位于其旁(北),风雨廊桥坐落其上,徽杭公路,徽杭高速公路横跨其上,古今三桥对峙河上,颇为壮观。两岸有水泥路(至德路、乡贤路)通往村中。

保护现状较差,水质污浊,河底及两旁堤岸生活垃圾有所减少,部分河道急需疏通整治。

(3) 花山尖

海拔200多米,山体有一定的坡度,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

位于北岸村东南约50米处,可进入性一般。

基本未开发,局部辟为农田(主要种植茶树)。

(1)“八月一”庙会

基本类型:民间习俗类

性质与特征:

北岸村活动规模最大的民间习俗之一,活动内容为土特产品展销(茶、菊、蚕茧等)、搭台唱戏、舞野兽等。

庙会举办地为 北岸吴氏宗祠和风雨廊桥附近,村中有石板路通往,村外有乡村公路、徽杭公路可达。

在附近村镇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人气,有俗语称:有的吃,没的吃,做双新鞋到北岸看“八月一”。

(2)“三月十九”接观音日

基本类型:民间习俗类

性质与特征:

北岸村活动规模最大的民间习俗之一,是特色鲜明的地方风俗和宗教活动,活动内容以杀猪宰羊、祭拜祖宗、送观音像为主,兼有民间歌舞等形式。

活动在北岸村和大阜两地之间举行,有乡村公路和村内石板路相通。

为当地一种传统风俗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

(3)地方旅游商品

北岸村一带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名茶、贡菊、山核桃、山笋、工艺竹编、工笔仕女画等均具一定的产销量和知名度。本地工艺竹编为歙县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中竹席编织细密、造型精巧,在唐朝曾作为土产进贡朝廷,现主要为日用工艺品(如竹席、竹蓝、果盆、礼箩、祭具)和陈设工艺品(如竹画、花瓶、鸟笼)两种;该地所产茶、菊生长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中,经过精湛的采制技术,品质优良、造型优美。

历史最久的是做茶叶生意起家的景隆号,叫大夫第,连续五代有29人当过奉直大夫、奉政大夫、通奉大夫、朝仪大夫、中仪大夫、中宪大夫等,还有父子双举人,光绪年间中了个壬展科进士,从103世到109世共有46个太学生,该屋曾在徽商鼎盛时是自己的私人银库。北岸的徽商巨富吴景隆,在关东做茶叶生意,他的规模之大,统称他的生意是从北岸一直到东山省,骑马走路,沿路不住别人宿,不吃别人饭,马不吃别人草。做官是光宗耀祖,徽商赚了钱,先是买田买地做屋,再就按能力大小捐资做祠堂、造亭、修路、做好事。景隆号的吴应晟除捐赠巨额资金重修建大宗祠外,铺通了北岸到深渡二十华里的石板路,还捐资修县城的太平桥(县志有记载),他的弟弟吴应暹月出米谷周集六十余人数十年不倦,遇灾年计口授食村人赖之(县志有记载)修亭铺路善举,曾有子坑亭、岔坑亭、麻雀亭、渔亭、长坞亭、下金坑亭、青塘亭、沙坑口亭等。据现有资料统计,从万历年间到清代的太学生就七十二人之多,国学生4人,像这样一个小村子这是一个奇迹。在明清两代有进士2人,举人3名,还是2个父子举人。除大夫第的29名外,村子里还有14人有各种称呼的大夫,礼部儒士2人,思授儒士1人,部正司12人,经历3人,光禄寺署正14人,内阁选文中书3人,大理寺寺丞2人,国子监典籍5人,翰林院寺招3人,督查院都事2人,盐运司知事副侍各1人,司马2人,武德将军2人,泰州水师营守备1人,堤圹都司1人,儒林郎36人,登仕佐郎30人,文林郎3人,承德郎3人,休战郎10人,宣德郎1人,建功郎2人,徽仕郎2人,候选浙江台州知府4人,候选府同知15人,候选州同14人,任职知县的4人。如果历史资料齐全,上述情况还有增无减,这些也就体现了北岸廊桥上“西流毓秀”的真正含义,也反映出了徽文化的真实内涵。

近代在村里著名黄埔军校教官吴澍森,解放前是有名吴秋甫—解放前帮游击队搞情报的开明绅士,解放前是豆腐店的小伙计,解放成了第一任乡长(称豆腐乡长)。恭寿堂里的吴赞唐,夫人方碧是老共产党员,并是解放战争的烈士。

1924年,吴树生担任黄浦军校教官 ,其父曾任四川省都军刘洗参谋长。吴正德(小名海森)曾任台湾(空军副司令)。

周边小学

歙县北岸中心学校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中心学校(阜新路南60米)

周边乡镇

北岸镇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周边村庄

北岸村 地址:黄山市歙县三二四省道

显村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上村 地址:黄山市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