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桥镇

炉桥镇 炉桥 炉桥镇历史沿革 炉桥镇建制沿革 炉桥镇经济建设 炉桥镇旅游 炉桥镇历史名人 炉桥镇特色美食 炉桥镇地理环境


炉桥镇位于 安徽省定远县西部。定远西部重镇,定远盐化工业中心。历史上的炉桥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它位于皖东西部边陲,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因其为水陆交通要冲,秦汉前即是窑河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史载古镇四面环水,西北船泊处逶迤六十余里通入淮河,“贾舶通焉”,“地方富庶,科甲绵延,为邑之首镇”,素有“小南京”的美誉 。2016年被入选安徽“千年古镇”炉桥镇历史悠久。自秦汉前就是冶水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因冶水所经,故日:“冶溪”。汉末曹操兵进东吴,曾在此地建百余炉铸造兵器,因炉旁有桥,俗称“百炉桥”,后因设炼兵南炉在下塘集,后简称炉桥,该镇古乃形胜之地,离山障于左,冶水(窑河古名)环于右,重冈屏于前,长淮襟于后。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曾为淝水之战古战场和古代商贾巨埠,素有“小南京”之称。前清时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会馆,众商云集,市井繁荣。风景尢以“重桥月...

详情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所有镇中心区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介绍

炉桥镇位于 安徽省定远县西部。定远西部重镇,定远盐化工业中心。历史上的炉桥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它位于皖东西部边陲,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因其为水陆交通要冲,秦汉前即是窑河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史载古镇四面环水,西北船泊处逶迤六十余里通入淮河,“贾舶通焉”,“地方富庶,科甲绵延,为邑之首镇”,素有“小南京”的美誉 。2016年被入选安徽“千年古镇”

炉桥镇历史悠久。自秦汉前就是冶水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因冶水所经,故日:“冶溪”。汉末曹操兵进东吴,曾在此地建百余炉铸造兵器,因炉旁有桥,俗称“百炉桥”,后因设炼兵南炉在下塘集,后简称炉桥,该镇古乃形胜之地,离山障于左,冶水(窑河古名)环于右,重冈屏于前,长淮襟于后。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曾为淝水之战古战场和古代商贾巨埠,素有“小南京”之称。前清时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会馆,众商云集,市井繁荣。风景尢以“重桥月夜”、“淮浦归帆”、“凤领晴岚”、“西郊柳浪”等著称。炉桥镇建制至今约2000年多年历史。1946年炉桥镇解放,为定远县直属镇,1999年经乡镇撤并,原炉桥镇、十里黄乡、八一乡合并为炉桥镇。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2003年又被确定上为省级重点中心建制镇。2007年4月,经乡镇再次撤并,原炉桥镇、年家岗镇、青洛乡合并新的炉桥镇。2009年被选入安徽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 ,2012年入选第三批改革发展试点镇,2014年被选入新一批的全国 重点镇,2016年被入选安徽“千年古镇”。 炉桥工业发达,境内的定远盐化工业园是安徽省目前唯一以盐化工为特色的省级工业园,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安徽省三大化工基地之一、滁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和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定远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1、秦时属九江郡西曲阳县治所。

2、西汉时沿袭秦治,在原治上建立曲阳侯国。

3、东汉汉献帝时,改曲阳为西曲阳,治所即炉桥。

4、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于此置炉铸造兵器,此地自此称炉桥,镇名沿用至今。

5、明清前期,炉桥古镇建筑在数度兵火中已不复存在。

6、明清时期,炉桥仍为商贸重镇,清代炉桥设有“徽州会馆”、“新安会馆”、“山西会馆”等商贸机构。

7、1949年2月炉桥镇解放,为定远县直属镇。

8、1999年经乡镇撤并,原炉桥镇、十里黄乡、八一乡合并为炉桥镇。

9、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10、2003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心建制镇。

11、2007年经乡镇再次撤并,原炉桥镇、年家岗镇、青洛乡合并为新的炉桥镇。

12、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扩权强镇试点镇。

13、2012年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

原炉桥镇是一座有2200年历史的古镇,为 定远县第二大建制镇,1999年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

炉桥镇是定远县重要经济区,其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总和名列全县国民经济的前列,乡镇经济进行综合指数仅次定城而位于全县第二,工业基础较好。驻镇的县属企业为有化肥厂(现已作为泉盛化工搬入盐化工业园区)、国家粮食大库等。

2006年省“861”项目的重点工程——盐化煤化一体化工程正式落户该镇,总投资143亿元,占地6000亩,为该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该镇在盐化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又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化学工业园,现已做到水、电、路、通讯等四通一平。在沙河两岸以凯源粮贸产业园为龙头,又兴建了炉桥粮油加工工业园。

为使该镇的城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有品位,规划开发炉桥老工业园区230亩土地,建设花园街。在花园街开辟1.5万平方米的市场,9000平方米诉商业用房,18万平方米住宅。

炉桥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占地1000余亩的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区,功能齐全,入区企业150多家,涉及农产品加工、农机、预制、装运、建筑、养殖等20多个门类。

炉桥镇向来就是商贸重镇,交易活跃,市场繁荣,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40%,全镇现有农贸市场6个,专业市场10个,个体工商户2300家,全年集内交易额7.2亿元,辐射10多个乡镇,20多万人口。

镇上设有110千伏的变电所一座,六级电灌提水站和自来水两家,可保证全镇乃至周边乡镇工农业生产、生活的用电、用水。铁路三等站的 炉桥站年货物吞吐量近300万吨,客运量18万人次。

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8家。有电信、移动、联通三家通信机构,30000门程控电语可直拨国内外。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有定远县第二人民医院(炉桥中心医院)和5所卫生院。中学5所(含完中一所)、小学30所、幼儿园15所。炉桥宾馆、桥上桥酒店、金谷饭店等提供星级的餐饮住宿、休闲服务。

炉桥镇有农村商业银行2家,农行、工行、邮政银行、中行,民丰村镇银行各一家,现在的炉桥镇金融机构林立,百家争鸣,汇通天下。人们常说欲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如何,首先得看这个地方的银行发展如何,炉桥已经是3步一个支行,5步一个储蓄所,炉桥经济发展已见端倪。

炉桥农村商业银行在炉桥经济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截至2009年12月底贷款净投放5000多万,其中农户贷款4000多万,有力的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桥上桥

据零星的史料和野老传言。始建于东汉年间,第一重桥是当年曹操所建,后被淮水淤埋,至宋代,又在桥上建桥,又淤,明代时再建。从而形成了桥上叠桥的奇观。后来老桥低于水面,后代在原桥上又建桥,所以叫桥上桥。现存有五孔,长约十多米,宽约3米。西侧尚有数米石头桥栏杆,花纹依稀可见。上世纪五十年代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方氏三兄弟:清代时期,江淮一带流传着“寿字、怀画、定文章”之说,即寿县的书法、怀远的绘画、定远的文章在江淮之间享有盛誉。“定文章”的主要代表便是炉桥的方氏三兄弟:方浚颐、方浚师、方浚益。

2、杨文定: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

3、钮筱屏:晚清实业家,先后开设货栈、煤矿,历任直隶煤矿总办、户部郎中、观察使等职。纽筱屏乐善好施,每遇灾荒,必捐资赈济,为乡民所称道。

4、方绍舟(1867-1940):名璧,定远县炉桥镇人,同盟会会员、中国国民党党员。早期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民主革命,晚年投身于抗日事业,为国捐躯 。

大救驾

大救驾是一种油酥饼,相传五代末,后周大将赵匡胤坐镇炉桥攻打寿州,久攻不下,心情烦躁,胃口不佳。炉桥镇上的糕饼家作此糕点献上,赵尝后食欲大曾。

然后一口气攻下寿州,后来他做了大宋皇帝,称此点救过他的"驾","大救驾"遂由此得名。 大救驾形扁园,色乳白,外皮数道花酥层层叠起,犹如金丝盘绕,中间呈激流漩涡状,内馅白中现红丝缕缕、青丝条条,食之酥脆,油而不腻。

鸡丝小刀面

“鸡丝小刀面”:炉桥鸡丝小刀面做工精细,现在出了在炉桥有店之外,周围的合肥、淮南、蚌埠、定城镇、水家湖等地都有炉桥小刀面面馆,吃过的都交口称赞。

小笼包

炉桥镇上的传统早餐。特点在于白面皮,大肉馅,小个头。超大的蒸笼里整整齐齐的摆放着20多个包子,一口一个,吃的就是豪气。且店面位于炉桥镇菜市口,有地势之利。又因做工特别。所以仅此一家。另外拥有烧饼、牛肉粉丝汤,花生酥等特色小吃。

桥尾

安徽省定远炉桥镇特产 一种猪肉腌制品。选用猪臀部带尾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加工腌制而成。切片做菜,味香色美。产于安徽省 定远县 的 炉桥镇 ,故名。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一:“今日又得桥尾之赐,仍赊酒与儿女共酌之。”

现炉桥镇南北跨距30公里,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淮南铁路线纵贯南北,距合肥市、蚌埠市仅需1小时车程。永淮连接线穿镇而过,驱车至 淮南市仅需15分钟。

境内S311省道东45公里至定远县城,往东仅9公里连接合徐高速公路,南70公里至省会合肥市,与凤阳、长丰两县相邻。

炉桥镇为北 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物产资源丰富,镇域内具有丰富的粮、油、棉等农业资源。其中尤以水稻的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著称,产品销往省内外。

地域有 窑河、高塘湖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每天有大量农副产品、水产品和地方特产上市,如桥尾、雪里蕻蔬菜、大救驾、鸡丝小刀面等。

周边乡镇

炉桥镇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