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关镇

临淮关镇 临淮关 临淮关镇乡镇简介 临淮关镇历史沿革 临淮关镇经济建设 临淮关镇基本概况 临淮关镇名胜古迹 临淮关镇党政领导 临淮关镇获得荣誉


临淮关镇,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古为 濠州治所,为历史通衢要地,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属凤阳县标准建制镇,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全镇面积35.4平方公里,城建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位置优越,交通 便利,工业企业发达,是凤阳县工、商业重镇,而且是沿淮水陆交通枢纽。2019年10月,临淮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临淮关镇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截至2008年1月,该镇辖9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一个公安分局,一个派出所,全镇总人口五万人,农业人口有21235人,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87.82%,人口出生率7‰。耕地面积2万余亩。临淮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铁路、省道307线纵贯东西,在省道307线门临路两旁投资办企业,有得天独厚条件。凤阳火车站设在镇内,可北上首都,南接金陵;临淮关镇港日吞吐...

详情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关镇所有主城区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关镇介绍

临淮关镇,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古为 濠州治所,为历史通衢要地,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属凤阳县标准建制镇,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

全镇面积35.4平方公里,城建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位置优越,交通 便利,工业企业发达,是凤阳县工、商业重镇,而且是沿淮水陆交通枢纽。

2019年10月,临淮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临淮关镇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截至2008年1月,该镇辖9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一个公安分局,一个派出所,全镇总人口五万人,农业人口有21235人,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87.82%,人口出生率7‰。耕地面积2万余亩。临淮关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铁路、省道307线纵贯东西,在省道307线门临路两旁投资办企业,有得天独厚条件。凤阳火车站设在镇内,可北上首都,南接金陵;临淮关镇港日吞吐货物近三千吨,上至华东重要商城蚌埠市,下可达江入海。临淮关镇不仅是凤阳县工、商业重镇,而且是沿淮水陆交通枢纽。

临淮关镇历史悠久,古称濠州,为历史通衢要地,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早在尧舜时期即为涂山氏国,以后历代统治者都在临淮建州设府,立郡置县,四九年国务院曾暂列为临淮市,五四年起临淮关镇定为国家标准建制镇。

临淮关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农业稳镇、工业富镇、引资活镇、科教兴镇”的思想,以抓“招商引资”为核心,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推动临淮关镇经济发展。临淮关镇工业企业发达,截至2008年1月全镇有工业企业456家。百万元以上的企业283家,千万元以上企业8家,东盾木业有限公司、水箱厂、橡胶厂、金达加油站、宏利液化气站、御膳油脂有限公司、龙兴工贸已成为临淮关镇支柱性企业。

农业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双培双带”和“双百工程”活动,发展“二优一高”农业,建双孢菇生产示范基地1万平方米,蔬菜大棚1千亩,精养水面2500亩,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400元。2005年企业总产值7.7个亿,比上年增长10%;营业总收入达6.冠出月地抗洪防汛中,我负责,并同时成立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出击。8亿,比上年增长11%;招商引资投入6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到12月底已有20家企业落户到临淮关镇工业园区内,完成税收收入为1762万。

临淮关镇,属凤阳县标准建制镇,地处淮河中游,蚌埠市东部。该镇总面积33.5平方公里,辖5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人口约5万,农业人口近2万,非农业人口3万余人,集镇居住人口达31500人,耕地面积2万余亩。2010年以来,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村庄集镇化”四大目标,全年共引进项目33个,引资总额9.65亿元,并利用项目资金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安置就业人数400余人,新修园区道路2条,总长度4千米,城区道路共修建4条总长度10公里,下水道10公里,排污管10公里,且全部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与此同时完成淮河移民和拆迁户安置房建设15万平方米,新建了文化广场10000平方米,文化综合楼2000平方米,并建了垃圾中转站、300平方米环卫办公室及6个卫生水冲厕所和卫生清洁的各种车辆4部,新建排涝站3处,改造低产田4000亩,自来水农村用户又新增1500余户。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中小企业工业园内兴建园中园,即浙商(凤阳)工业园,该项目规划用地3000亩,3年内从浙江等地引入纺织服装、包装印刷、机械加工等80家以上投资企业,总投资额约4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0亿元。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已签定引资协议14家,签订投资金额20亿元人民币。

一、临淮古县城:在今本镇小城头以东,筑于南朝梁天监五年。建时,有六个城门,淮河水落枯时在广运桥以东的薄岸下面可以看到城墙根基。因被地方拆用,地面上已很少见到古时城墙的遗迹了,只有临淮县遗留下来的许多地名诸如:大关、小城头、县署街、西关、小东关、大东关、城里南关等,还保留古时的名称。

二、“濠梁观鱼”:为凤阳八景之一,据《临淮县志》记载:“濠梁在城西南七里”,今镇胡府村境内。“濠梁观鱼故事”出自《庄子。秋水篇》,被古人传为美谈。

三、钓台春涨:为凤阳八景之一。据考察县城隍庙后有一块石碑,上刻“西映双台”四个大字。传说为:双台是庄子钓鱼台,戚继光点将台,都在老塘湖边的濠河一带。

四、新桥沟:古称“淮宁桥”后又改为名为“广惠桥”、“弘济桥”、“淮宁桥”。此桥工程坚固,三百多年来,历经洪水冲涮,仍安然无恙。当年桥孔高大,三条桅大船能从桥下通过。这是本镇仅存的一座古代桥梁。

五、广运桥:在临淮县涂山门(西门)外,洪武三年(1370)造。清乾隆年间,知县郑时庆重修,后又称吊桥。解放前的广运桥,在淮河南岸东大街西端濠水入淮口上,是一木板平桥,后被洪冲塌。一九六八年七月,开工修筑濠河桥,到一九六九年五月竣工。就是现在中心街濠水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拱形桥,现称“濠梁桥”,旧广运桥残址,依稀可见。

六、马滩:古称濠梁驿。据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凤阳县志》载:设马六十五匹,马夫四十一名,差夫二十四名。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濠梁驿添建草房十八间,入民国驿站废除。

七、府城隍庙;在临淮县移风门内,早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封临濠府城隍之神为王爵(忠佑王)。洪武六年(公元373年)知府严达建庙,庙址房屋犹存。

此外,还有像县城隍庙、浮桥烟锁、开元寺、南华楼等名胜古迹,历经自然、历史风雨的洗涤大都已不存在了。

徐 琪: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兼任综治办主任,侧重抓计划生育、土地、城建、创建、政法、社会维稳、安全生产、财政、农业、减负工作。
  陈玉海:党委委员、统战部长,分管统战、民政、宗教、残联工作。
  种 声:党委委员,分管农村、农业、农业调查统计、民生、旅游、环保、供电、新农村建设、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
  夏学光: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计划生育、代征站工作。
  聂小燕: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经济工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扩权强镇、固定资产投入统计工作。
  朱三萍:党委委员、组织部长,分管组织建设、共青团、妇联、工商联、联系镇直机关单位、镇(村)事务(政务、财务)公开、对外信息宣传工作。
  沈传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劳动社会保障、阳光政务工作。
  毛存昭: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分管宣传、文化、教育、卫生、土地、城建、工商、文明创建、公路建设、市场建设、安全生产、政治学习、协助抓好园区建设工作。
  张恭群:人大副主席、党政办主任,分管办公室、人大代表活动安排、信息、招标档案管理、后勤、办公用品采购、会议记录工作。
  程国民:综治办副主任,主抓信访维稳工作。
  刘祖勇:武装部副部长,主抓武装、创建工作。

2019年10月,临淮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周边港口

淮河临淮关码头 地址:滁州市凤阳县
滁州市凤阳县

周边乡镇

临淮关镇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