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村

垓下古战场遗址, 垓下古战场遗址地理位置, 垓下古战场遗址背景简介, 垓下古战场遗址填补空白, 垓下古战场遗址历史意义


垓下古战场, 楚汉相争 时 项羽 与 刘邦 决战之地,遗址位于今安徽省 灵璧县 境内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 战场中心根据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 楚汉战争 ”(前205年—前202年)中标,位于 灵璧县 城东南24.5公里处的 韦集镇 垓下村附近。这里南部陡峭,标高18.77米,北部渐次平缓,标高15.22米,高程差3.52米,属自然形态的高岗绝岸地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垓下是刘邦、项羽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之地,被称作东方的“滑铁卢”。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谷堆(古墓),曾经出土过铜镞、铜剑等文物,地表上采集到大量的陶器、砖、瓦残片。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留下许多感怀诗篇,抒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唐高适曾游览垓下,在其《 东征赋 》里写道: 次灵璧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 嗟鲁公之慷慨,闻楚声而悒於。...

详情

垓下村地名网_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垓下村资料简介
  垓下村是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41323101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41323。垓下村与陈园村、丁李村、金银山村、韦集村、陈圩村、徐圩村、戴家村、杨马村、双龙村、藕庄村、永久村、双圩村、幸福村相邻。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韦集镇垓下村介绍

垓下古战场, 楚汉相争 时 项羽 与 刘邦 决战之地,遗址位于今安徽省 灵璧县 境内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 战场中心根据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 楚汉战争 ”(前205年—前202年)中标,位于 灵璧县 城东南24.5公里处的 韦集镇 垓下村附近。这里南部陡峭,标高18.77米,北部渐次平缓,标高15.22米,高程差3.52米,属自然形态的高岗绝岸地形,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垓下是刘邦、项羽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之地,被称作东方的“滑铁卢”。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谷堆(古墓),曾经出土过铜镞、铜剑等文物,地表上采集到大量的陶器、砖、瓦残片。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凭吊,留下许多感怀诗篇,抒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唐高适曾游览垓下,在其《 东征赋 》里写道: 次灵璧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 嗟鲁公之慷慨,闻楚声而悒於。

地理位置

垓下古战场遗址位于灵璧县韦集镇垓下村(老庄胡庄)。《辞海》(1980仔店市年版)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公元付杠兰定前202年,楚汉两军在此作战,项羽被击溃于此”。坐落在今灵璧县东南韦集镇境内沱河(即古洨水)北岸之垓下遗址,其地形地貌正与“垓”字之字义极相吻祖跨合。这里南部陡峭,标高18.77米,属自然形态的高岗绝岸享担蒸地劝洒热形,北部渐次平缓,标高15.22米,高程差3.52米(据1953年治淮委员会测绘的《灵璧南部高程图》)。这里四面环沟,面积约25万平方米,当代历史学家郭沫若《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楚汉战争”(前205年—前202年)中标注了具体的经纬度,东经117°38′北纬33°21′的位置。其位置正在古洨水(沱河)北堤约700米的老庄胡庄。司马迁《史记》也明确您挨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围再婚归之数重”。是楚汉相争最后战役“垓下大战”的主战场中心区,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谷堆。曾经在该地出土过铜镞、铜剑等文物现收藏在县文物所。遗址地表上采集到大量的陶器残片,砖、瓦的残片,为研究乌屑楚汉文化特别是楚汉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该遗址现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简介

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被专家们称为"东方滑铁卢"、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楚汉相争中的 垓下 之战的垓下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宿州市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韦集镇垓下村(俗称霸王城),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仆,历史沉淀深厚,秦砖汉瓦俯首皆是,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优美动人的故事均出自此。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 后期,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退至 垓下 ,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展开决战攻势。张良建议汉军夜唱楚歌,以瓦解楚军斗志。羽闻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爱妃虞姬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垓下之战 ,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此战统一了天下,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填补空白

垓下 城垣除地上部分已平外,地下及基础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城址为圆角长方形,接近椭圆形,方向350度。城内面积(不包括城垣)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填土内包含有龙山时期的鼎足和陶片,其上被一座同期的陶窑叠压,这表明下层城垣的年代属于龙山时期。 垓下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是一处有人居住的聚落遗址,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300年),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 垓下古战场遗址为 中华文明起源 找到了新的佐证,说明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有了文明的曙光。 垓下早期遗址成为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城址发现之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是安徽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发现为探讨我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轨迹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都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新资料。

历史意义

出土有各类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170余件,主要是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其中,石器有斧、铲、镞、刀等,陶器为大宗,有新石器时代的鼎、壶、罐、缸等,也有秦汉时期的罐、豆、壶、瓦等。此外,红烧土上还被发现有大量的稻谷,早在龙山时期,先民们就已在这里从事水稻种植,这些遗物的出土对了解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刘邦和项羽在 垓下 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垓下之战,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化遗物符合秦汉之际的特点,从考古方面佐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周边

韦集镇垓下村悻退役厉军人服务站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

周边村庄

洪七公 地址:宿州市灵璧县三二九省道

韦集村 地址:宿州市灵璧县
宿州市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