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门堰村
七门堰村 七门堰村基本内容 七门堰村现状
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位于舒城县西南部,与国家级风景区万佛湖相毗邻,该村因有著名的七门古堰而得名。该村土地总面积6600亩,共有9个村民组,750户,3162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该村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植被保护很好,全村山场面积达4500亩,森林覆盖率近80%,村庄绿化率达90%以上。近年来,该村紧紧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态富民、绿化兴村”为核心,深入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倡导绿色文明,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致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 一、合理制定规划。七门堰村结合本村实际,全力推进以河渠整治、村庄绿化、村庄环境整治以及生态卫生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结合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对农林、水利、环保、卫生等进行了综合规划,制订了《七门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农村建设...
详情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位于舒城县西南部,与国家级风景区万佛湖相毗邻,该村因有著名的七门古堰而得名。该村土地总面积6600亩,共有9个村民组,750户,3162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该村林业资源丰富,森林植被保护很好,全村山场面积达4500亩,森林覆盖率近80%,村庄绿化率达90%以上。
近年来,该村紧紧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生态富民、绿化兴村”为核心,深入组织开展造林绿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倡导绿色文明,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致富,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
一、合理制定规划。七门堰村结合本村实际,全力推进以河渠整治、村庄绿化、村庄环境整治以及生态卫生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结合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对农林、水利、环保、卫生等进行了综合规划,制订了《七门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
二、抓好特色建设。
一是打造绿化环保生态村。七门堰村抓住舒城县创建国家生态县这一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化食品、环保节能项目和生态绿化工程。利用现有的板栗资源优势建成2000亩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其生产标准全部采用科学配方施肥、电灯灭虫等有机板栗生产技术;建成一个200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大力推广环保节能项目,即每个农户安装一个太阳能、建设一口沼气池、一个卫生厕所;大力实施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绿化工程,把扩大绿化面积、增加村庄绿化量放在首位,积极动员和组织村民利用村边隙地、房前园地、屋后空地植树增绿,基本形成了以山场片林、庭园带林、农田网林、公路线林为骨架,片、带、网、线、点相结合的生态绿化体系。
二是打造经济发展富裕村。围绕新农村建设,在创建绿化家园的同时,七门堰村始终把发展经济、富民增收作为工作的中心。七门堰村为丘岗区,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农业基础薄弱,曾是相对落后的贫困村。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七门堰村适时改变发展思路,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做文章,在资源开发上做文章。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由过去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转变为以林业产业为主、水产养殖等多种经营的生产格局,特别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七门堰村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板栗经果林和种苗花卉等,先后建设了2000亩的有机板栗生产基地和500亩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两大基地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已成为七门堰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成立苗木协会和苗木经纪人队伍,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和效益。在抓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强了循环经济建设,七门堰村建成一个年产1.5万只的肉鸡场,一个年产24吨的蛋鸭场,一个年饲养百头猪场,还有50亩蓄水养鱼工程。其次,在资源开发上,七门堰板栗资源和黄砂资源潜力巨大,七门堰村是全国40个县板栗原产地之一,其板栗的品种、质量都独树一帜,尤其是叶里藏、大红袍两品种为最好。板栗品种除了在本村大面积种植外,还在周边地区进行了广泛推广。
七门堰村南靠杭埠河,杭埠河横跨七门堰村1.5公里,在七门堰村河段蕴藏着大量的黄砂资源。为开发这片黄砂资源,七门堰村专门成立了砂场,负责管理黄砂的开发,还修筑了一条通往砂厂的道路,为黄砂的运输创造条件。目前,七门堰村每年可开采黄砂50万吨,产值200多万元。
三是打造人文生态旅游村。七门堰村西临万佛湖,利用万佛湖旅游辐射,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在人文生态上,七门堰有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古“七门堰”水利工程,有汉代王侯刘信“三刘祠”,以及观音洞、青龙凹、百折庙等景点;七门堰村有板栗古树群,现拥有百年以上的板栗树500余棵,通过对板栗园进行规划、挂牌保护,促进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项目发展。花卉、桂花园林等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也正在建设。
四是打造文明和谐新农村。七门堰村积极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尚。首先,树立宣传牌,张贴标语,宣传林业政策,其次,举办农民培训班,普及各种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引导群众了解、认识生态、参与生态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再次,通过推行乡规民约,强化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做到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硬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实行“1234”工程。建设一处人居示范基地,实施康居工程,建设统一模样的农家小院,治理目前村庄居住环境“脏、乱、差”。进行渠道硬化,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水渠、道路林网化;将三条道路建成三条绿化长廊,培植两旁绿化带。开展农村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发展生态庭院经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该村已初步形成了农林绿化新格局。营造了200亩的山场片林,建设了总长达3公里的绿色长廊。利用村庄隙地,完成了9个村民组的村庄绿化,营造300亩的农田林网,基本形成以山场绿化为面,以林带建设为线,以村庄绿化为点,“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农林绿化新格局。同时完成了500亩的老板栗林的改造,培育了800亩的板栗幼林,新增500亩有机板栗示范园。新造了300亩桂花园林基地。全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周边
干汊河镇七门堰村绷役退带阼军人服务站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S317
舒城县干汊河镇泉堰村剀役退侔军人服务站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周边政府机构
中国共产党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支部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
周边公用事业
务社口窗人服粜褙(干汊河镇七门堰村为民服务大厅)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S317
周边村庄
七门堰村
地址:六安市舒城县三一七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