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疃镇

许疃镇 蒙城县许疃镇 许疃镇许疃镇简介 许疃镇历史沿革 许疃镇地理位置 许疃镇自然气候 许疃镇交通 许疃镇资源 许疃镇经济发展 许疃镇旅游景点 许疃镇文化 许疃镇人物介绍


全国重点镇-许疃镇位于蒙城县北部,地处东经116度39分46--116度49分4,北纬33度20分38--33度28分35之间,土地总面积125.89平方公里。西与范集工业园区、坛城镇接壤,南临板桥镇,东、北两面与濉溪相邻。许疃镇全镇人口7.6万,辖14个建制村、200个自然庄、2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20所农村小学,在校学生7000余人。镇内有年产300万吨优质煤的许疃煤矿和正在筹建中的赵集煤矿、童庄煤矿;许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 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尉迟寺遗址——就位于该镇。多年来,许疃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工业许疃、宜居许疃、人文许疃”的“三大许疃”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人文许疃”建设上更是成绩喜人,2011年被评为亳州市“五佳乡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近年...

详情

许疃镇地名网_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资料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介绍

全国重点镇-许疃镇位于蒙城县北部,地处东经116度39分46--116度49分4,北纬33度20分38--33度28分35之间,土地总面积125.89平方公里。西与范集工业园区、坛城镇接壤,南临板桥镇,东、北两面与濉溪相邻。许疃镇全镇人口7.6万,辖14个建制村、200个自然庄、2所中学、1所中心小学、20所农村小学,在校学生7000余人。镇内有年产300万吨优质煤的许疃煤矿和正在筹建中的赵集煤矿、童庄煤矿;

许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始第一村” 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尉迟寺遗址——就位于该镇。多年来,许疃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工业许疃、宜居许疃、人文许疃”的“三大许疃”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人文许疃”建设上更是成绩喜人,2011年被评为亳州市“五佳乡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许疃镇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许疃镇各项工作综合评比连续三年保持全县前两名,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明乡镇。

许疃镇 许疃镇

地势北高,东南低。全镇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水量828毫米,主要公路有省道305线,从该镇东部穿过,镇内许板柏油路和许赵水泥路分别向南10公里向东8公里,与305线相接,新修许疃煤矿地销煤通道从工人村向西6.5公里与省道203线相连,全县唯一一条铁路,从 许疃煤矿工业广场向北7. 5公里与青芦铁路交汇。全镇辖14个村,人口6.13万人。加上煤矿和外来许疃兴业发展人口总计约7万人。

五帝时期 距今约4500年至4000年,“尉迟寺人”,沿北淝河择高地而居。从出土的农耕文物判断,他们已与中原华夏的高辛氏族和禹氏族,有了融合关系。
  夏 《禹贡》:属豫州之域。巴、过、戈氏族居于涡、淝间。
  商 北冡山,乃《诗经·殷武》所记之景山;乃《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都的“北冡”;明嘉靖《寿州志》:“北冡”为商汤会盟之地; 《国语》记为“萧蒙”之“蒙”;故蒙古称景亳,汤的初都。今古城垣犹存,且有“殷社”古碑。 商时,蒙境有冡、嵇二方国。明万历《蒙城县志》云:“蒙为国,且数千年,旧故无志,于寿阳志中见之。”旧志又称:商时为“北冡”。罗泌《路史》辩:“北冡,蒙字尔”。故“北冡”乃蒙也。
  西周 为蒙国(见《阜阳地区志》)。
  春秋 蒙国和萧国(今萧县境)被宋国并吞,为宋“萧蒙”之地(《国语·楚语下》云:“宋有萧蒙”)。宋昭公曾将“萧蒙”封给其弟公子鲍,鲍即宋文公。宋楚反复争夺“萧蒙”,“萧蒙”归属不定。
  战国 “萧蒙”属楚。庄子出生之“蒙”,即“萧蒙”之蒙。
  战国末,楚于蒙故邑(今檀城)置蒙县。
  秦 蒙县属泗水郡(一说属砀郡)。
  西汉 置山桑县,属沛郡,治所仍为今檀城。
  东汉 光武封横野大将军王常为山桑侯,建山桑侯国。王常子王广时,国除,复置山桑县,属汝南郡。
  三国 属魏国豫州谯郡,后划归汝阴郡。
  西晋 属谯郡。
  东晋 属谯郡。
  北魏 取南朝宋淮北之地后,废山桑,于皇兴年间(467年-470年),置涡阳县,属魏谯州南焦郡,治所迁至今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故址。
  太和(477年-499年)中,改谯州为涡州,涡阳为州治(见《水经注》)。
  景明(500年-503年)中,置涡阳郡(涡阳为郡治)。
  梁大通元年(527年),梁取涡州,改置西徐州,涡阳仍为州治,治所迁至涡河南岸。梁同时置北新安郡(治今涡阳蒙关店)。
  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东魏取梁之西徐州、北新安郡,复置谯州、谯郡、涡阳县,改北新安郡为蒙郡,辖蒙(蒙关店)、勇山(今涡 阳丹城集)二县(见《舆地广记》、《安徽建置沿革》)。
  北齐 废蒙郡,保留蒙县。
  北周 仍为谯州、谯郡、涡阳县(治今蒙城县)。蒙县、勇山废,并入涡阳县。
  隋 开皇初,废郡,涡阳县属谯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治所今芮集),属谯州。
  大业七年(611年),复改淝水县为山桑县,属谯州。
  唐 贞观十七年(643年),山桑县属河南道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 ),改山桑为蒙城县(治所迁至今蒙城。县名沿袭迄今,故以下只记隶属变化),属河南道亳州。
  五代 属亳州。


  北宋 属淮南东路亳州。
  政和六年(1116年),属安丰军(治寿州)。
  金 属南京(开封)路寿州。
  元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属河南行省(治开封)安丰路(治寿州)。
  至政二十六年(1366年),属江南行省(治今南京)安丰路。
  明 属南京凤阳府寿州。
  清 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凤阳府(治凤阳县)寿州。
  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安徽省,蒙城属安徽省凤阳府寿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属安徽省颖州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安徽省寿州。
  三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驻凤阳县)。
  十七年,直属安徽省。 二十一年,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泗县)。
  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阜阳)。
  二十七年六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三十三年(1944年)十二月,蒙城北境建立宿蒙县,属中共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三十四年十二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三十六年六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
  十一月,县南境中共建立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新中国时期 1948年淮海战役期间,战地中转医院就设在许疃,许疃人民成立担架队、运粮队,抢救伤病员,运送给养,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很大的贡献。1949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雪涡四个边区县,建立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据县志记载,在八分区时期(我党新四军根据地)宿蒙县就设立许疃区,当时濉溪县的任集、界沟、忠阳及我县的范集、张集,板桥的一部分隶属许疃区管辖。

1952年4月,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2000年6月,属安徽省亳州市。

优越,中心位置不可替代。许疃地处 蒙城县最东北部,距蒙城、宿州、淮北 许疃镇图册 (20张) 均为几十公里。近处与赵集,板桥 ,任集,界沟,张集,范集的距离均在7—10公里以内,除板桥外,集市贸易的规模,交易额没有一个能与许疃相媲美。许疃镇境内有两大集贸市场,许疃集与赵集均是涡河以北少有的集贸大市场,许疃镇的经贸在周边市县均有名气,赵集的粮食贸易和耍货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全省都很有名气,特别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走向全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富足了许疃的百姓。

许疃镇属暖温带半湿润 季风气候。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 无霜期较长,雨量适中,但时空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据县气象站1957—1985年观测资料记录测算,年均气温为14.8℃,历年极端温度为-23.3℃至40.3℃,年均无霜期211天,降 雨量821.5mm,日照时数2341.2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53%,太阳辐射地面每平方厘米124.8千卡。

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许疃镇南北有许板公路,中间有许疃到任集公路,还有7.5公里运煤铁路专用线,新修许赵水泥路东接305省道,运煤专用公路6.5公里,西连203省道,镇村道路密如蜘蛛网。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势力强劲。许疃煤矿是省861计划年产300万吨,国家级大型煤矿年产值12个亿。待建的赵集煤矿,勘探及设计工作接近尾声,将要确定井口位置,进入投招标程序,2年内就要破土动工。据有关人士透露,赵集煤矿无论是煤质,还是储藏量都比许疃矿要好、要大。以煤矸石为原料,引资2000万元的大型矿产品加工企业昆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1月6日正式投产。加上全镇百家民营企业,年总产值将达到6.8亿元。到“十一五”期末,预计总产值超过10亿元。 许疃煤矿 (7张)

次中心地位确定,新农村建设在全县率先垂范,县委县政府已把许疃列为蒙城县的次中心,镇党委、政府已投资20多万元,聘请阜阳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许疃镇进行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又作了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南区、中区、北区建设的子规划。2005年底,县国土资源局,城建委已帮助我们按照图纸进行打桩定界,全面建设已经启动。

塌陷区整治改造后,旅游业前景广阔。2—3年之内,许疃境内塌陷区水面将达到3000亩,通过整治改造,投放鱼苗开发水面,建造亭台楼阁,进行绿化美化,游人可在湖上坐船观光,也可在岸边游玩垂钓,加上尉迟寺博物馆建设,许疃的旅游业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税收逐年增递,贡献越来越大,2005年许疃矿上缴地税2000多万,上缴国税3000万,今后还要逐年递增。许疃昆蒙建筑材料厂建成投产后,加上全镇民营企业,年纳税将近200万元,这些都是全县任何乡镇无法相比的。

许疃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许疃镇矿西村,是许疃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农委和许疃镇政府重点打造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总占地3800亩,投资5000万元。示范园自开工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园区内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桥涵、沟渠配套齐全,示范园分为五部分,总面积3180亩。一是设施农业园,占地230亩,有日光温室20栋、钢架大棚200个,栽植了西瓜、蕃茄、黄瓜等,目前西瓜、蕃茄、黄瓜均已上市;二是花卉苗木园,占地200亩,栽植了樱花、海棠、紫薇、红叶石楠等花木树种;三是养殖园,占地80亩,开挖了鱼塘,栽植了林木,建设鹅棚2栋,养殖匈牙利白鹅1万多只,体重已达10多斤;四是经济作物园,占地100亩,种植了甘蔗等经济作物。五是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面积2000多亩,用于优良小麦品种的繁育。该示范园还要建设两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智能连栋棚,用于工厂化育苗,并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全面建成后必将成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典范。

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时刻,许疃镇党委政府班子,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锐气。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求真务实,大胆改革,奋力拼搏,不等不靠,除围绕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中心工作,努力落实好以下三件大事 。

抓好新农村建设

按照地矿双方协议内容,镇党委政府正着手新农村建设的南区、中区、北区的通路、通电、通水工程。已经完工的第一批工程,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作出示范,镇党委政府决心谒尽全力,抓得更好。

抓好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

许疃镇围绕“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昆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占地100亩。项目实施后充分利用煤矸石作原料烧砖,既节约土地,降低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还解决了100名农民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带动其它产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塑好许疃形象

镇党委、政府围绕“一招三化”战略,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塑好许疃形象,谒尽全力修筑了许疃大街水泥、许赵路水泥路,整修好的许疃大街融“美化、绿化、亮化”为一体,以崭新的面貌为外来投资者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许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总面积十万平方米的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东约200米处,是国内现在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从1989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在一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为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的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尉迟寺一带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溪水潺潺,林木葱葱,各种动物游荡河畔林间,戏水觅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通过发掘使这座沉睡了五千年之久的古代遗址重放光彩,并以它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展现着当时人们的居住形式、文化生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
  遗址呈四周低中间高的凸形的地貌,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该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1989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8次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7000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红烧土房基10排(组),计41间,墓葬217间,以及灰坑、祭祀坑、兽坑、活动广场等遗址,出土陶、石、骨等文物近万件,被史学界专家称为“可与金矿媲美的资源”。该遗址于2001年7月17日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 (11张)

许疃文化底蕴深厚,引发世人注目。

许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 尉迟寺村完好地保留着中国原始第一村遗址,总面积十万平方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为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最高首领居住的城堡,那个时期,人类已在这块神圣而富饶的土地上耕作、繁衍生息。从上世纪70年代起,9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为研究大汶口前后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尉迟寺遗址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旦资金到位,尉迟寺博物馆建设将付诸实施。

现代文化教育方面本镇:许疃中学是一所60年代末建立的完全中学,几十年培养的各类人才数以千计,近几年许疃中学,赵集中学的升学率一直位居全县农村中学前列。进入北大、清华、人大等高等学府的农家子弟数不胜数。

许疃的标准读音:

许疃》的拼音是“xǚtuǎn“

许町》的拼音是“xǔ tíng "

现在官方用的是“ 许疃”。”

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 鲜卑族,朔州平鲁下木角人。中国唐朝名将,封 鄂国公,是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 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 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 胡敬德)与 秦叔宝( 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周边小学

蒙城县许疃镇张祠堂小学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毕2号

周边乡镇

许疃镇 地址: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

周边村庄

许疃村 地址:亳州市蒙城县
亳州市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