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

宣城 宛陵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安徽宣城 宣州市 宣城市 安徽省宣城市 宣城历史沿革 宣城行政区划 宣城地理环境 宣城自然资源 宣城人口民族 宣城政治 宣城经济 宣城社会事业 宣城交通 宣城民俗文化 宣城名优特产 宣城风景名胜 宣城著名人物 宣城城市荣誉


宣城,简称 宣,古称 宛陵、 宣州,地处 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 杭州、 湖州两市,南倚 黄山,西和西北与 池州市、 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本省 马鞍山及江苏省 南京、 常州、 无锡接壤,处在 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 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宣城地处 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 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 江东大郡,晋 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宣城辖1个市辖区和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2018年末,宣城市户籍人口278.9万人,常住人口264.8万人。2018年,宣城市全年生产总值1317.2亿元。宣城是中国 文房四宝之乡、...

详情

宣城市地名网_安徽省宣城市资料简介

安徽省宣城市介绍

宣城,简称 宣,古称 宛陵、 宣州,地处 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 杭州、 湖州两市,南倚 黄山,西和西北与 池州市、 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本省 马鞍山及江苏省 南京、 常州、 无锡接壤,处在 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 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

宣城地处 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 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 江东大郡,晋 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

宣城辖1个市辖区和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2018年末,宣城市户籍人口278.9万人,常住人口264.8万人。2018年,宣城市全年生产总值1317.2亿元。

宣城是中国 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江南通都大邑、江南 鱼米之乡、 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获得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宣城一带在 商周时期就有了古代文明,根据出土的古代石器和陶器,这里应属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扩张区。

春秋时期,吴国兴起统治东南一带。越灭吴,楚灭越,吴越楚三国相继统治宣城一带。

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宣城一带属鄣郡地。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丹阳郡郡治设在 宛陵,今宣州区。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析丹阳郡置 宣城郡,治宛陵,隶扬州。自此,宣城一直作为州、郡一级政区存在。

隋初废郡,改 南豫州(南北朝时期侨置州,后期州治宣城)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

唐初置宣州,中间一度改称宣城郡,以后复称宣州。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改为 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宁国府为 宁国路,后更名为宁安府、宣城府、宣州府。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占领宣城后,复称宁国府,直至清末。

明、 清为宁国府所在地。

民国元年(1912)废道州府,省直辖县。民国三年(1914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设宣城首席县长,11月设行政督察区,宣城为第九区,署治宣城,抗日战争期间移驻泾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第九区改为第六区,抗战胜利后,署治移驻芜湖。

1949年5月,成立 宣城专区,公署驻宣城,辖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宁国5县和宣城市(析宣城县城关镇置,后于1950年3月撤销)。

1950年6月,宣城专区、芜当专区合并为宣城专区,专员公署驻宣城,辖宣城、郎溪、广德、泾县、南陵、宁国、当涂7县。

1952年1月,宣城专区撤销,辖县并入新成立的 芜湖专区,1971年改称 芜湖地区。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1982年4月,地区行政公署移驻宣城。

1983年6月,南陵、繁昌、青阳县和九华山管理处划属芜湖市,当涂县划归马鞍山市,宣城地区辖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5县。 宣城风光 (5张)

1987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 宣城县,设立县级宣州市,并同时设立了宣城地区。

1988年1月,绩溪、旌德2县正式划归宣城地区管辖,至此,宣城地区共辖6县1市: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宣州市。

1997年3月,国务院撤销宁国县建制,设立宁国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地区代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 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2001年1月,宣城市正式成立。自此,宣城市辖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宣州区,代管省辖县级宁国市。

2019年8月5日,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广德县设立县级广德市的批复》(民函〔2019〕70号)精神,撤销广德县,设立县级广德市,以原广德县的行政区域为广德市的行政区域,广德市人民政府驻桃州镇爱民路99号。广德市由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

根据2017年政府官网显示,宣城辖 宣州区1个市辖区和 郎溪、 泾县、 绩溪、 旌德4个县,代管 宁国、广德 2个县级市。宣城市共有24个乡,57个镇,14个街道,730个村,156个社区。市政府驻地宣州区。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介于北纬29°57′~31°19′、东经117°58′~119°40′之间。东临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临安市,南倚 黄山市,西和西北与 池州市、 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马鞍山市及江苏省高淳县、 溧阳市、宜兴市接壤。最东端在广德县新杭镇桃园村与长兴县交界处,最西端在泾县桃花潭镇菥荻村与青阳县、黄山区交界处,最南端在绩溪县临溪镇莲金山与歙县交界处,最北端在宣州区水阳镇李村与当涂、高淳交界处。

市区距合肥190公里,距上海290公里,距南京150公里、禄口机场110公里,距杭州230公里。境域东西长161.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总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总面积的8.9%,居安徽省各市第五位。

宣城市地处东南丘陵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南部中山区一般为800~1800 米,低山区500~800米,中部丘陵区一般为50~500米, 北部平原区一般在50米以下。境内有黄山、天目山、九华山三大山脉。 天目山自西南向东北延伸,从绩溪县东部延伸经宁国市南部进入广德、郎溪两县。黄山山脉自南向北由绩溪、旌德边界经宁国市西部、泾县东部进入宣州区和郎溪县南部。九华山山脉在境内只分布在泾县西部和宣州区西南部的部分低山地带。

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地、岗地、平原五大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中部丘陵、岗冲起伏;北部除一部分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广袤的平原和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汉。山地面积2017.66平方公里,丘陵面积7948.3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2389.6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峰位于绩溪县伏岭镇清凉峰,海拔1787.4米;最低点位于宣州区水阳镇金宝圩心,海拔仅5米。

宣城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温差大、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偏东风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0℃,1月平均气温3.3℃, 极端最低气温-16.0℃;7月平均气温28.0℃,极端最高气温41.5℃。平均气温年较差24.7℃, 最大日较差26.9℃。按平均气温划分,宣城四季分别如下:春季3月16日至5月25日,夏季5月26日至9月20日,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冬季11月21日至3月15日。生长期年平均234 天,无霜期年平均228天, 最长达242天, 最短为22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84.1小时。0℃以上持续期355天。年平均降水量1429.6毫米,地理分布呈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6天,最多达179天,最少为104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308.2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69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6月最多。

水阳江 (10张) 宣城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有 青弋江、 水阳江和 太湖三大水系,钱塘江流域有新安江和天目溪两大水系。青弋江干流在宣城市内长87千米, 流域面积3429平方公里, 年均径流量26.38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徽水河、琴溪河、寒亭河等。水阳江干流在宣城市内长208千米,流域面积752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郎川河、华阳河、东津河等。太湖水系的河流有胥河和梅渚河,主要分布在宁国市东部和郎溪县北部,太湖流域(境内)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新安江水系的河流有扬之河、登源河、大源河,分布在绩溪县,新安江流域(境内)面积为640平方公里。天目溪水系的河流有永来河和毛坦河。水阳江年最大降水量为1931.7毫米, 位于上游西津河的合庄站,年最小降水量为1145.9毫米,位于下游南漪湖南姥嘴站。

宣城境内较大湖泊有南漪湖、青龙湖及太平湖、固城湖的一部分,总面积约239平方公里。南漪湖位于宣州和郎溪交界处,又名“南湖”,面积约189平方公里。是皖南最大天然淡水湖泊,皖东南重要的水产品供应基地。青龙湖位于宁国市,是水阳江上游港口湾水库,面积32.8平方公里。太平湖位于泾县桃花潭镇东面,南依黄山,北邻九华山,是青弋政江上游陈村水库,水域面积88平方公里,为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泾县境内2平方公里。固城湖位于江苏省高淳县和本市宣州区之间的天然湖泊,水域面积81平方公里,宣州境内15平方公里。

宣城市土壤共划分为10个土类、23个亚类、75个土属、119个土种。红壤土类是境内最大的一类地带性土壤,占宣城市土壤面积52%,是林、茶、桑、果的生产基地。黄壤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2.7%。黄棕壤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3.9%。紫色土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8.6%。黑色石灰土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5.4%。石质土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2.9%。粗骨土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5.6%。红粘土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0.2%。潮土土类占宣城市土壤面积1.4%。水稻土土类是本市的主要耕地土壤,占宣城市土壤面积17.3%,广泛分布于平原和山丘冲、垄、畈、盆地及岗丘傍地。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宣城市土地总面积1235566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为727283.02公顷, 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58.86%,耕地面积为215868公顷,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17.47%;园地面积为69634.10公顷,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5.64%;其它农用地面积为72574.18公顷, 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5.88%;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82571.90公顷, 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6.68%;交通用地面积为6338.80公顷,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0.51%; 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8664.90公顷,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0.70%;未利用土地及其他用地面积为52631.10公顷,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4.26%。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多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常见的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或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尚保存有少数地带性植被群落。如宁国板桥乡海拔700米以下山坡,有大片常绿阔叶林分布,主要为甜槠林、苦槠林、青冈栎林等。荒山草坡各类成片草场主要分布在宣州、广德、宁国、泾县,万亩以上成片的草场有18块,多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植被。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宣城水资源总量达93.16亿立方米。地下水量大,是安徽省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宣城市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利用较少,实际开采量不足0.4亿立方米。过境水量约为35亿立方米,主要是陈村水库的下泄水量,也是青弋江陈村灌区的主要水源。境内水能蕴藏量53万千瓦,其中可利用35.3万千瓦。城市取用水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地表水(水库),取地下水水量很少。大气降水是宣城市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宣城市多年平均径流量113.0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54立方米。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宣城境内野生动物4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 扬子鳄、 梅花鹿、 黑麂、 金钱豹、 云豹、 白鹳、 白头鹤、 白颈长尾雉、 大鸨、 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 穿山甲、 水獭、 大灵猫、 鬣羚、 短尾猴、 猕猴、 白鹇、 草鴞、 猫头鹰、 白冠长尾雉、 鸳鸯、 大鲵、虎蚊蛙、 小灵猫、 隼、 大天鹅、 小天鹅、 獐、 豺、 金猫等;省级保护及三有动物 (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研价值的)种类较多,主要有: 蛇、 黄麂、 青蛙、 野猪、 白鹭、 猪獾、 狗獾等。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宣城境内野生植物149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 银杏、 南方红豆杉、 银缕梅、 香果树、 水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5种: 华东黄杉、 香榧、 羊角槭、 花榈木、 凹叶厚朴、 金钱松、 毛红椿、 天竺桂、 连香树、 杜仲、 鹅掌楸、 厚朴、 榉树、 樟树、 黄山梅等;省级珍稀树种主要有: 领春木、 安徽杜鹃、 银鹊树、 天女花、 黄山木兰、 天目木兰、 天目木姜子、 黄山花楸、南方铁杉、 青钱柳、 小勾儿茶、 巨紫荆、 三尖杉、 青檀等。

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宣城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55种 (含亚种),其中能源矿产 煤和 石煤2种,金属矿产有 铜、 钨、 钼等10种,非金属矿产有 石灰岩、 方解石、 萤石、 花岗岩等42种,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分布于宣城市330个矿区。非金属矿产种类多,以水泥用灰岩资源最为丰富。优势矿产为水泥用灰岩、化工用灰岩、方解石;正在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是水泥用灰岩、方解石、普通萤石、煤、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砖瓦用粘土等;特色矿产有珍珠岩、水晶、沸石、 叶蜡石、 硅灰石等;潜力矿产资源为花岗岩、 铜矿、 金矿、 钨矿、 钼矿。域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和非金属矿产主要受古生代地层控制, 金属矿产受主干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控制。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广德县、宣州区、泾县、宁国市,方解石主要分布于泾县,萤石分布于绩溪县、旌德县、宁国市、广德县和郎溪县,铜、钨、钼、铅、锌等金属矿产分布于宣州区、绩溪县、宁国市和泾县,绩溪县、宁国市和泾县域内钨、钼矿资源潜力较大。

2018年末,宣城市户籍人口278.9万人,常住人口264.8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21%,比上年提高1.52分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54‰,比上年上升1.38个千分点。死亡率7.39‰,上升0.5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15‰,上升0.85个千分点。

宣城市境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但成分多,主要有 畲族、 回族、 满族、 苗族、 壮族、 布依族、 蒙古族、 藏族、 维吾尔族、 彝族、 朝鲜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傣族、 黎族、 高山族、 水族、 京族、 傈僳族、 仫佬族等45个少数民族,成分人口1.2万余人,约占总人口千分之五。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彝族、回族、畲族、壮族。

市委书记: 陶方启

市长: 孔晓宏

2018年,宣城市全年生产总值131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2%,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641.6亿元,增长10.23%;第三产业增加值540.2亿元,增长7.43%。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3:48.7:41。按照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0元大关,达到50065元(折合7566美元),比上年增加4598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4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涨幅比上年高0.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升5.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4%。

2018年,宣城市财政总收入240.1亿元,比上年增收19.8亿元,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3.1亿元,比上年增收10.1亿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完成47.8亿元,增长10%;企业所得税完成6.1亿元,增长28%;个人所得税完成2.5亿元,增长15.4%。宣城市财政支出289.4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增长5.9%,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4.4%,教育支出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支5.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5%。宣城市民生工程投入资金74.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1.2亿元,分别增长8.4%和21%。

2018年年末,宣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01.2亿元,比年初增加125.8亿元,增长7.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003.2亿元,比年初增加97.6亿元,增长10.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81.2亿元,同比增长12.6%,余额比年初增加154.9亿元。短期贷款余额为422.7亿元,增长12.3%;中长期贷款余额为909.9亿元增长13%。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0亿元;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30亿元。赔偿和给付支出15.3亿元,下降10.5%。其中,财产险支出10.3亿元,人身险4.9亿元。

2018年,宣城市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54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人均消费性支出21091元,增长16.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7平方米,增长1.9%。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3元,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21元,增长3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下降1%。

2018年,宣城市粮食种植面积216.2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0.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3.1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9.14万吨,同比增长1.21%。油料产量6.3万吨,下降0.4%。棉花产量0.05万吨,增长3.9%。烟叶产量1.3万吨,下降4%。茶叶产量2.9万吨,增长2.8%。年末宣城市生猪存栏54.13万头,比上年增长10.3%;全年生猪出栏103.23万头,增长2.9%。全年肉类总产量27.7万吨,下降1.5%。蛋禽产量5.44万吨,增长4.5%。全年水产品产量11.7万吨,增长1.3%。

2018年,宣城市省级龙头企业9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全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50个,无公害农产品有效论证企业104家。宣城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产品数分别为152个、179个和130个。年末宣城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6%,农用拖拉机达到5.8万台,减少0.69%,联合收割机4983台,增加45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53万吨,下降6.26%。农村用电量14亿千瓦时,增长1.4%。有效灌溉面积202.5千公顷,新增0.5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5千公顷。

2017年末,宣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1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9.2%。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1%和11.1%,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2016年的22.9:77.1变化为18.8:81.2。宣城市共有11个行业的增加值过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8.8%,其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最大。规模以上工业中,分所有制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增长10.3%;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7.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1%,轻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1%。35个大类行业中29个同比实现增长,其中1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宣城市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增长14.2%,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7.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

2017年,宣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859.9亿元,比2016年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121.1亿元,比2016年增长21.6%。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8.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3.1%,汽车制造业增长21.1%。宣城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65.67,比2016年下降了2.36个点。

2017全年,宣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05亿元,同比增长11.8%。工业及信息化产业技术改造投资464.2亿元,比2016年增长26.2%。民间投资1096.3亿元,增长10%。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16.3%,其中制造业增长16%,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增长9.4%。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24.2%。三产中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2.2%,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9.9%。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5.6亿元,同比增长3.6%。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9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7%;商品房屋销售额256.9亿元,同比增长52.2%。全年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1334套,基本建成12256套。

2017年,宣城市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429个,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3%。

2017年末,宣城市限额以上单位共491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31.5亿元,比2016年增长11.7%。分销售地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7.2亿元,比2065年增长11.6%,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4.3亿元,增长11.9%。销售额按行业分,实现批发业销售额418.8亿元,增长11.2%;实现零售业销售额668.3亿元,增长13.7%;实现住宿业营业额16.9亿元,增长13.7%;实现餐饮业营业额110.7亿元,增长17.8%。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零售额241.4亿元,增长12.7%,其中,汽车类增长14.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2.5%,中西药品类增长20.6%,日用品类增长15.4%,服装、鞋帽类增长3.9%,粮油、食品类增长14.5%。

2017年,宣城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3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1.7%,其中,出口14亿美元,增长1.7%;进口1.3亿美元,增长1.4%。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贸易型企业出口分别增长29%和下降69.6%。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下降2.4%,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12.4%,塑料及橡胶件出口增长17.2%,纺织品出口增长67.2%,广义农产品出口增长61.3%。卫浴产品出口增长18.9%。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7.5%。宣城市新增境外投资企业4家,实际对外投资133万美元。

2017全年,宣城市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5%,完成专利申请受理量4857件、专利授权量1973件,年末宣城市有效发明专利511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86家,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3项,获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129。年末宣城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8个,其中系统内5个,累计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10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7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9万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57项。截止到2017年底,宣城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安徽省著名商标262件。

2017年末,宣城市共有各类学校759所,在校学生33.2万人,专任教师2.3万人。中职学校13所,在校学生3.1万人;普通中学152所,在校学生10.1万人;小学169所,在校学生13.2万人;幼儿园419所,在校儿童数6.8万人。2017年,宣城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3%,高中毛入学率达96.1%。2017年,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招生人数2300人,在校学生数10246人,毕业生数2788人,专任教师123人(落地宣城市的)。宣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2652人,在校学生数7246人,毕业生数2342人,专任教师358人。

2017年,宣城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7项。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35.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8.1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6%。宣城市共有8个文化馆,8所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和8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年末宣城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19.6万卷。

2017年末,宣城市共有卫生机构436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46个,卫生院8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751人,其中执业医生4416人、执业助理医生928人,注册护士5857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751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7.2万人,参合率为102.3%。

2017全年在省内的重大比赛中,宣城市运动员共获金牌17枚、银牌28枚和铜牌34枚。输送50名运动员进入省体校,9名运动员入选省优秀运动队,1名运动员转为省优秀运动队试训。新增运动健将2名,一级运动员7名,二级运动员3名。新增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2所。

2017全年,宣城市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6.9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13亿人公里。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万吨,下降19.9%。年末宣城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5.1万辆,增长18%,其中2017年新注册5.5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31.6万辆,增长19.6%,其中私人轿车19.3万辆。

2017全年,宣城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2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5.9万户,其中3G、4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为21.8万户和157.7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3.1万户,增加11.9万户。

2017全年,宣城市接待旅游入境者20.5万人次,增长32%,其中接待外国人12.7万人次,增长32%;接待国内旅游者3115.4万人次,增长30.5%,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0亿元,增长31.4%,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1亿美元,增长75.7%。宣城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1家,全年新增A级景区3家,宣城市A级景区数达到63家。

2017年末,宣城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45.7万、32.4万、14万、25.8万和20.2万,分别比2015年增长7.4%、1.4%、1.2%、2.6%和3.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9275人。年末宣城市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1.7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8046人,宣城市敬老院96所。年末有2.1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8.1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亿元。

环境监测与治理

2017年,宣城市共组织76个污染减排项目。经省厅减排核查组初步核定,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39230吨、3902吨、21821吨、38963吨,分别较2015年削减2.5%、3.14%、2.39%、5.40%,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2016年,宣城市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Ⅰ~Ⅲ类水质占86.7%。11个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1.7%(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86天)。全年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为299天。宣城市共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5个、省级生态乡镇47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村149个和市级生态村561个。

安全生产

2017年,宣城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78起,死亡175人,各类安全事故损失额为1546.6万元。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65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8起,同比下降36.5%,火灾事故855起,火灾事故损失额520.2万元,分别下降3.7%和11%。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和江苏、浙江接壤,地处苏浙皖3省交汇区域 宣城 (2张) ,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宣城是皖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快速成长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皖赣铁路、宣杭铁路交会于市区,318、205国道穿境而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由东向西贯穿全境。

宁(南京)宣(城)杭(州)、扬(州)绩(溪)、宣(城)铜(陵)等多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芜(湖)太(湖)运河宣城段、水阳江航道整治等工程启动。在新一轮国家铁路网规划建设中,途经宣城的合(肥)福(州)高铁,黄(山)杭(州)城铁、商(丘)杭(州)城铁、皖赣铁路扩能双线等多条高速铁路陆续开工。日益完善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使宣城成为长三角地区连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

此外,宣城周边有6个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宣城候机楼和城市货站于2009年投入使用。

沪渝高速公路,G50、205国道、318等国家 一级公路,上海到拉萨,其中宣城到上海全长300公里;205国家一级公路,山海关到深圳,其中宣城到南京、黄山全长均为300公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G50,其中宣城至上海全长260公里;

截至2013年底,宣城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23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3055公里,占98.7%),公路密度达到107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3条220.8公里(含G50 沪渝高速),省道11条706.37公里(含S01 绩黄高速、S28 芜雁高速、S05宣宁高速),县道95条1610.3公里,乡道311条2133公里,村道5196条8320.7公里,专用公路77条240.5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68.5公里,一级公路154.3公里,二级公路972.9公里,三级公路1027.7公里,四级公路10731.8公里,等外公路176.3公里。

合福铁路,境内全长96公里。皖赣新双线芜宣段(含宣城火车站),已开工建设,设计时速250 公里, 宣城段18.6 公里。 杭黄铁路,已开工建设,设计时速250公里,绩溪县境内26.5公里。 商合杭铁路,2015年11月底开工建设,设计时速350公里,境内约80 公里。皖赣新双线 宣绩铁路,全长约120 公里,设计时速推荐250公里,现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宣城市境内约100 公里(包括既有的皖赣线芜宣段),设计时速160 公里, 双线电气化改造。 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宣城市境内约140 公里,设计时速120 公里,单线电气化改造。镇宣铁路(苏皖赣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南延至宣城,中国铁路总公司初步同意列入国家“十三五”及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 设计时速200 公里以上,全长约180 公里,境内约55 公里。

市区距离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99公里;距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72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21公里,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00公里, 黄山屯溪机场190公里,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54.6公里。

另 芜湖宣城机场选址芜湖县湾沚镇小庄村,距宣城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1公里、公路距离约30公里。于2014年年底开工。

境内航道22条423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0公里,六级航道138公里,七级航道159公里,等外航道116公里。常年通航里程95公里,分布在港口湾水库57.17公里、南漪湖航道马山埠—东湖口段23.45公里、 芜申运河10公里、栗梅线1.95公里、陈村水库2.4公里;不通航里程109公里,分布在固城河10公里、 水阳江德喜河口以上72公里、 青弋江27公里;其余219公里为季节性通航。全市内河港区7个,分别是宣城中心港区、新河庄港区、定埠港区、水阳港区、郎溪港区、宁国港区及泾县港区。

宣城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路所在地,范晔、谢脁、沈括、文天祥等先后任宣城太守。

宣城也是诗人 梅尧臣、数学家 梅文鼎、红顶商人胡雪岩、新文化运动旗手 胡适、徽墨名家胡开文、学者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书画家吴作人的故乡。

宣城境内国家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众多的人文遗迹,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的赞辞,更因谢脁、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所辖绩溪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徽文化的核心区,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有文物点239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含广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不含广德,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7处。

宣城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绩溪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处,水东镇、查济村、江村,中国传统村落4处,查济村、黄田村、江村、龙川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13处,泾县桃花潭镇、黄田村,广德县甘溪村、宣州区小胡村、郎溪县梅渚镇、姚村,绩溪县龙川村、湖村、磡头村、上庄村、冯村、石家村,宁国市胡乐镇。

2012年,宣城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维修专项经费390万元,争取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703万元。

截至2012年底,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个门类,916个项目。宣纸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4个,宣纸、徽墨、宣笔制作技艺、皖南花鼓戏;省级名录30个;市级87个。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1个,绩溪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郎溪县梅渚镇、绩溪县伏岭镇。“非遗”专题博物馆、传习所7个,宣酒文化博物馆、绩溪三雕博物馆、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绩溪徽墨传习所、徽菜传习所、郎溪民俗文化馆、五猖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传承人36人。

庙会

各县市区均有 庙会。相传张渤是东汉时故鄣县的治水英雄。传说他曾化作猪神拱山,引太湖水灌溉广德山田。他死后,老百姓在广德县横山为他建庙祭祀,历代供奉。唐朝天宝年间,唐明皇念张渤治水有功,封其为水部员外郎,并封横山为祠山,使得祠山庙香火日盛。

近年来,庙会活动均由早期的以祭祀神灵与展示民风民俗等游乐为主,转向以集会游览、庙市交易和商品交流为主的庙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商业、旅游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放荷灯

每年的农历六月六,千年古镇水东都传承着一个古老的民俗活动——水阳江边放荷灯。

跳五猖

在郎溪县定埠、钟桥、梅渚等乡镇极为流行。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庙会日,定埠镇都要表演规模盛大的古典民间舞蹈“跳五猖”。据考,始于西周的 “跳五猖”,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安苗节

安苗节,为绩溪地区在“芒种”节气之后,水稻栽插完毕时,由村中长老、士绅择定一个“龙”(辰)日或“虎”(寅)日举行。

赛琼碗

赛琼碗,是绩溪县为纪念越国公汪华举行花朝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在祠堂中举行。

花车转阁

花车转阁,也称秋千,源于清代嘉庆年间,在绩溪湖村、长安镇、上庄镇广为流传,并成为迎神赛会和节庆盛会传统游艺项目,每年元宵节、中秋节举行活动。

抬阁

农历闰年二月二十九至三月初二,绩溪湖村举行观音会“接观音”时, 抬阁是迎神仪仗队中最突出的亮点。抬阁底台用优质杉木制成,四方形,四角以荷花形柱与木条构连成框,四面镶雕花板,台面四周以狮子头柱连镂空花板构成高约15公分的栅栏,通体雕花彩绘,朱漆描金。抬阁左右安装铁环穿插抬杠,由4人抬行。装台由经验丰富的老手担任,根据剧情巧妙造型。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绩溪民歌、民谣

绩溪古属吴越之境,民风习俗淳朴。县民聚族而居,崇尚教育和建祠祭祖,后来,又兴起徽剧和多种形式的演出。族人都将本土的历史文化和鲜活的生活题材,或写成文字剧本予以演出;或编成民歌、民谣予以传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云梯畲族民歌

居住在宁国云梯畲族人,无论是传统节日、红白喜事时,还是在山间劳动和走亲访友时都要唱民歌,以歌代话,相互对答。畲族人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请歌手对歌,能通宵达旦,甚至三天三夜。民歌曲调优美,歌词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也有开关句是三字的,后三句是七字的。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云舞

又称跑云灯,流行在郎溪县姚村乡石佛山周围的几个自然村。当地百姓在求雨时,就用竹片和硬纸做成云朵状,有手持云朵片,仰望天空布满的彩云,有手持香盘,跪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喜降大雨时,人们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经创作加工成为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舞狮

俗称“玩狮子”,境内流行较为普遍。常在春节、庆典活动时表演。狮头用木雕漆塑或用桑皮纸糊制,绘彩描金,壮美威武,栩栩如生。狮身以动物皮披脊充作狮毛或以麻丝染彩披脊作狮毛,制成的雄狮威风凛凛。每张狮皮由二人操作。

舞“犭回”

古时纹川(绩溪伏岭村),相传每年冬季,皆有恶兽肆虐村庄,村人无以安宁。南宁年间,村人为镇恶兽“石狮火虎”行恶,故请法师绘制“犭回”的画图挂在各民宅堂前镇恶驱邪。此后村内人丁平安,六畜兴旺。于是,村人将“犭回”视作吉祥物,后为伏岭的图腾。明朝中叶嘉靖年间,伏岭村人于元宵节舞“犭回”镇邪保安。“犭回”身用麻布制成,类狮,两健男披舞。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火狮舞

“火狮”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源于明代,流行于绩溪岭北。它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形象逼真,狮身内点燃蜡烛,通体明亮。两位舞狮人行鸭步,撑狮身底端的木柄表演。玩狮人持火把,不时地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踩着锣鼓点和唢呐奏的曲牌表演各种狮舞动作。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手龙舞

相传南宋中期起源并流传于绩溪。古时,当地农民为纪念晋朝小太子(因战乱隐居绩溪,繁衍子孙,后归朝登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宣笔制作工艺

宣笔是毛笔的一种,始于秦代,主产于泾县。到唐代,制笔业发展迅速,当时的泾县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因泾县时属宣州府管辖,故所产毛笔称之为宣笔。唐天宝二年(743)宣笔被列为贡品。宋代宣笔制作工艺更是日臻完善,名工辈出。宋代诸葛高是一代制笔名工。宋末元初,朝廷偏安,战乱频繁,宣笔生产日渐式微。部分宣城技工逃难到徽州以及江、浙等地,加入刚刚兴起的湖笔制造,推动了湖笔的崛起。宣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制作工艺

创始人为南唐制墨名人奚超、奚廷珪父子,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徽墨以松烟为基本原料,掺入20多种其它原料,经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精制而成。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纸制作工艺

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泾县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宣纸生产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皮为主,配以部分沙田稻草,经过18道工序,100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宣纸制作技艺不仅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酒纪氏古法小窖酿造技艺

源于唐代纪叟老春酒。唐上元二年(762)纪叟仙逝,李白哀作《哭宣城善酿纪叟》诗:“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宋末元初,纪氏传统酿造经验在传统黄酒的基础上发展为烧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酒生产工艺。宣酒小窖酿造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

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郎溪县南丰镇,耕地、水面、山场资源充裕,是优质糯稻等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当地潘氏继承了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不断吸收结合绍兴及其他地方酿造技艺精华而丰富发展。解放后,这项技艺在当地黄酒厂得到很好的传承和运用。至今,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黄酒酿造技艺趋于成熟。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皖南木雕

起源于版画。初期只是在版画的基础上逐步加深雕刻以增强层次感,到了明代初具规模。皖南木雕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传统手工平凿拉丝法,属皖南木雕中的一种绝技,具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它是木雕作品成形后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也是皖南木雕区别于其它木雕的最为典型的特征。皖南木雕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竹编工艺

作为民间特色工艺,旌德三溪竹编远近闻名,小到竹筒筷,大至竹篮、竹筛、竹笠,无一不凝聚着编织者的辛劳和汗水。竹编要经过编织、车花、拼花、穿珠、翻簧等流程,才能最终完成一件精巧的工艺品。

纸塑

由泾县民间艺人张学寅先生创造发明,为安徽一绝。纸塑以废纸浆糊为基本原料,经制胚、初雕、细雕、着色、上光等多道工序逐步形成。

皖南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原名花鼓调,为安徽5大剧种之一。清同治年间,湖北、河南移民大量迁入皖南,带来湖北花鼓调与河南的地方戏曲在民间流传。后这两种民间艺术与皖南民间歌舞融汇,并接受了徽剧、京剧等兄弟剧种的艺术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粗犷、质朴、明快的艺术风格和鲜明乡土色彩的地方剧种。

徽戏

徽戏的前身是弋阳腔,大约在明嘉靖年间传入徽州。曲调除徽、昆外,主要乱弹,夹杂皮簧。每逢民间节日,当地都有徽班演戏。久之,村中一些青年与知识人士都学会唱徽戏。清代后期农村出现“吹唱班”,为宗祠祭祀与户家婚嫁喜庆吹打清唱。伏岭“童子班”演员自五、六岁即去看排练,六、七岁上台跑龙套,进而当配角,到十三四岁演技出众的当选主角,过了15岁就不参演了。绩溪“徽戏童子班”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皮影戏

皖南皮影戏,清同治年间,随湖北、河南移民传入境内,流行于宣、郎、广等县及毗邻的苏、浙一带。皖南皮影戏是用处理过的透明牛皮雕刻成人物形象,演出时,由演员在幕后操作,通过灯光显影于幕上。在宣城广大农村地区看皮影戏早已成为劳动人民的传统风俗,尤其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五谷丰收的喜庆日子,人们都得搭台唱上几本皮影戏,那种热热闹闹的场面成为宣城地区一大民俗文化景观。

宣城特产 (2张) 宣城盛产粮,油,棉,蚕桑和茶叶,板栗,蜜枣, 青梅, 山核桃,香菇,竹笋,猕猴桃等各类名优特产品。毛竹蓄积量居安徽省之首。水产品有古今为贡品的琴鱼,桐花鱼以及河蟹, 银鱼等。 南湖银鱼、水阳河蟹、 水东蜜枣、溪口高山茶、 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 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 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 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 敬亭绿雪茶”、“郎溪 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 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2011年2月12日,国家农业部公告的新一轮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名录中,宣州区宣木瓜协会申报的“ 宣木瓜”荣登榜首。至此,宣城市已先后有4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字号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数量居安徽省第一,其中中药材两种。

宣城地处江南,雨水充沛,山川秀丽,生态环境优越。长江下游2条一级支流水阳江、青弋江,由南向北奔流,三大湖泊南漪湖、青龙湖、太平湖东、中、西依次分布。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森林覆盖率近55%,

部分山区森林覆盖率近80%,全年二级以上的空气指数天气达360天以上,是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3个省辖市之一。宣城是环太湖旅游区和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被称为“天下四绝”之一太极洞、“江南诗山”敬亭山、世界珍稀动物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还有新四军军部旧址、旌德江村、绩溪胡氏宗祠等大量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境内4A级景区11处,已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地区。宣城市初步形成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三大品牌,成为在苏浙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在2007年首届中国旅游论坛上,宣城市被评为全国“最佳旅游休闲城市”。

2009年,宣城市被安徽省政府宣布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石佛山:位于郎溪县姚村乡境内,主峰353米。 国家AAAA级--广德太极洞 (6张)

敬亭山:位于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 广德县境内,和江苏宜兴市的 善卷洞、 张公洞、 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

龙川古村:又称坑口,距绩溪县城约10公里,是一个古老的 徽州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绵长的历史文化渊源,形成了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现,现为安徽省 历史文化保护区。

桃花潭:又名玉镜潭,位于安徽省 泾县西南 青弋江边,潭水深邃,景色秀丽。

中国鳄鱼湖:始建于1979年,中国鳄鱼湖是中国最大的 扬子鳄保护基地,占地面积100公顷,位于宣州区南郊,是一处岗峦起伏的丘陵,中国鳄鱼湖境内有高大乔木和灌木丛林,泽边草丛荆棘,植被覆盖良好。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

江村:是 江泽民主席的祖居地,坐落在皖南山区 旌德县白地镇境内,紧临205国道,距 黄山风景区仅37公里。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泽民主席亲临江村,并题字留念。

王稼祥故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王稼祥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 桃花潭 (2张) 方,位于泾县厚岸乡,距县城45公里。王稼祥故居198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副主席 王震亲笔题写“王稼祥故居”的门额。

胡雪岩纪念馆:位于绩溪县城,纪念馆占地约近一千个平方米,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书籍和实物再现了胡雪岩沉浮于商界宦海的一生。

三吴纪念馆:艺术大师 吴作人、大书法家 吴玉如、著名作家学者 吴组缃同为泾县茂林人,人称“三吴”,其成就与贡献早已名扬九州,声播海内外。

障山大峡谷:又称伟人谷,位于徽州绩溪县以东的大障山中,远古时代,轩辕黄帝携容成子、浮丘公在此山中采药炼丹,今山中仍有天子墓、丞相坟等遗迹。因此,大障山古称 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 吴越以此为界,秦代设立障郡,以山命名。

鼓角楼:又名谯楼,俗称 钟鼓楼。原坐落于 广德州署正南仪门之上。该楼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为二层。清末战乱楼毁,鼓、角、钟、漏全遗失。民国十五年(1926年)邑绅占家鹏捐资按原样重修楼宇三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被日机轰炸,毁坏殆尽,仅存楼座。1999年,该楼重修,恢复往日原貌。

赤滩古镇:位于安徽省泾县东北7.5公里琴溪镇境内,地处青弋江东岸,距黄山115公里,距 九华山112公里。历史上,泾县货运主要以木帆船运输为主。

景区 (2张) 查济古镇:查济位于泾县西南角,同太平,青阳交界,是一个很大的皖南古民居村落,有300多间明清建筑,风格为典型皖南风格,村落中有蜿蜒的石板路、小溪、石板桥,保存完整,另有大型祠堂3座。

中国宣纸文化园:中国宣纸文化园位于安徽泾县乌溪,由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共有宣纸古作坊、宣纸古籍印刷、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室、中国纸及世界纸博物馆、书画长廊,含书画家工作室、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八部分组成。

港口湾水库:港口湾水库位于中国安徽省 宁国市,是以防洪、发电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水库。又称青龙湖。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120平方公里。

高峰山:素有江南珠穆朗玛之称的高峰山位于宣州、宁国、泾县交界之处,层峦叠嶂,方圆近百里,有飞瀑、深潭、古松,峰顶海拔1153米。山顶一寺,名曰 铁瓦寺。

宣城市著名人物(古代)

梅鼎祚 胡雪岩 梅文鼎 胡宗宪 梅清
施闰章 包世臣 沈有容 贡师泰 贡奎
吴潜 吴渊 胡仔 胡舜陟 梅询
许棠 汪伦 汪华 胡焱 刘长卿
清越 罗立言 梅远 舒雅 周紫芝
宗杲 汪泽民 陈迪 徐元太 胡富
沈懋学 江希舜 高咏 梅庚 半山
刘光旸 鲍守业 方学成 谭子文 江珠
梅光迪 梅尧臣

宣城市著名人物(现当代)

朱剑农 吴组缃 吴茂荪 胡道静 周而复
吕佩芬 胡适 吴作人 吴玉如 胡耐安
唐子宗 曹诚英 江泽涵 汪静之 胡家健
吴半农 胡钟吾 许杰 王稼祥 谭梓生
祖晨 王廷甫 夏雨初 王金林 邓国安
梅大梁 向阳 吕辉 许家朋 任新民
查全性 汪应洛 章基嘉 方荣祥 文兰
洪德元 鞠躬 翟光明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2015年11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6年1月,喜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16年7月,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7年11月,被评选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