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村

枫林村 枫林村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枫林村村风村貌 枫林村村落与居民 枫林村历史人文 枫林村建筑景观 枫林村物产经济 枫林村人口 枫林村经济 枫林村基本设施 枫林村教育发展 枫林村历史沿革


枫林村系 涵江区 梧塘镇第二大行政村,位于涵江区西北部、梧塘平原北端;东邻霞楼村、背靠凤岭青山;西与“全国文明村”沁后衔接,距莆田14公里;南止西庄墘顶、尾梨自然村,离区所在地9公里;北接秋芦镇、盘山古堰太平陂左干渠为村民们提供丰富水源。村地理位置优越,为省道涵永公路与荔涵大道的交汇处,是莆田北洋平原通往山区、永泰县的物资集散地;修建中纵贯福建省南北大动脉的向莆铁路和涵港大道穿越境内,交通十分便捷。枫林村为梧塘镇重点侨村之一。村重教兴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裴然、整洁、美观的别墅群拔地而起。2004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区、市级文明村。枫林村位于 梧塘镇西北部。东邻霞楼村,西至萩芦镇双亭村田厝溪,南接西庄的墘顶、尾梨自然村,北靠萩户乡双亭村,林外街北段一小段属萩芦乡双亭村,西南接沁后村。枫林村地处梧塘平原北端,是莆田北洋平原通往广业山区...

详情

枫林村地名网_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枫林村资料简介
  枫林村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350303103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303。枫林村与西庄社区、东福社区、前东坡村、后东坡村、新丰村、沁后村、漏头村、溪游村、松东村、松西村、梧梓村、九峰村、东南村、西林村、霞楼村相邻。 还有53个地名与枫林村同名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枫林村介绍

枫林村系 涵江区 梧塘镇第二大行政村,位于涵江区西北部、梧塘平原北端;东邻霞楼村、背靠凤岭青山;西与“全国文明村”沁后衔接,距莆田14公里;南止西庄墘顶、尾梨自然村,离区所在地9公里;北接秋芦镇、盘山古堰太平陂左干渠为村民们提供丰富水源。村地理位置优越,为省道涵永公路与荔涵大道的交汇处,是莆田北洋平原通往山区、永泰县的物资集散地;修建中纵贯福建省南北大动脉的向莆铁路和涵港大道穿越境内,交通十分便捷。枫林村为梧塘镇重点侨村之一。村重教兴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裴然、整洁、美观的别墅群拔地而起。2004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区、市级文明村。

枫林村位于 梧塘镇西北部。东邻霞楼村,西至萩芦镇双亭村田厝溪,南接西庄的墘顶、尾梨自然村,北靠萩户乡双亭村,林外街北段一小段属萩芦乡双亭村,西南接沁后村。枫林村地处梧塘平原北端,是莆田北洋平原通往广业山区5个乡镇和永泰县等的必经之路。古时也是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路所经之处。地形南北长度基本对等,中间稍窄。地势东高西低,除东、北、南为山地外,均由东向西倾斜。粮田可以自流灌溉。村东有太平陂左干渠流过, 萩芦溪支流经村中流入林外溪。村西有一条由田厝村和沁后村汇合于宝弄门前的小涧,流至村南,从本陂下水洩的溪流,水资源比较丰富。枫林村自南至北分布着枫岭、林外两大自然村,下辖三叉街、长基、外厝、中顶、长埕头、上林、下林、顶盾店、梧忠、山头坪、七八三、赖尾厝、祠堂里、三张厝、林外街、下厝黄、井头厝、苏宅、陈宅、溪边、彭磨、宝弄等22个小自然村,划分为15个村民小组。

枫林村为梧塘镇重点侨村之一。村重教兴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绩裴然、整洁、美观的别墅群拔地而起。2004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区、市级文明村。

;、834户、辖梅岭、林外两个自然村、。

村旧属莆田县管辖,旧称莆田县武化乡兴教里梅岭林外境(今梧塘镇枫林村)。村人口系在秦汉以后,由中原和境外地辗转迁来定居繁衍。清光诸年间,村有位法师陈天友、在老友清御史江春霖引荐下,赴京为皇亲寿诞做道场,博得光绪皇帝的赞赏,赐封“道录司”头衔。民国37年(1948年)中共组织在枫林村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解放后,经中共县委确立沁后——枫林村为革命老区。

村景观资源丰富。坐落于风景优美、古松参天凤岭山麓的“世惠祠”(亦称“王公祠”—)和龙溪祖社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五公家属区”系纪念宋嘉祜年间(1056-1063年)兴化军知军刘谔等5位官员兴建古堰太平陂水利工程而修建的,至今已有800多年,是游人观光的好去处。建于林外境紫霞山的丛林古刹——泉林寺,素与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紫霄”“紫云”有“三紫凌云”之美誉。

枫林村传统手工加工业著名。线面又名寿面。清末梅岭线面加工业已开始兴隆。线面的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以“面条长细质韧、烹调简易、营养丰富”等特点,为百姓家中必备的食品。“米糕”俗名“金真珠”美名,系兴化传统名品,是枫林村林外境赖姓家人的祖传产品,生产历史悠久,销路颇广,曾获福建省食品工业名优特产奖和莆田市新优特产优秀奖。

枫林村有836户、3577人。其中男1771人,女1806人,全村农业人口 3433人,非农业人口144人。60岁以上老年人有752人。全村都是汉族。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及在全国各地工作人员1256多人。民国37年(1948年)下半年,中共党员陈蒲川在枫林村发展地下党组织成员张天宝、赖金霖、周克亮等10人,先后在沁后山边、官厝蔡亚风等人家-洁动,积极参与转递情报,张贴革命标语和运送军用物资等革命斗争活动。解放后,经中共莆田县委确认,沁后一讽林为革命老区。

枫林村有耕地842亩,各项征用后为545亩,全部为水田,有新老果园346亩;其中龙眼182亩,还有山地,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地方。1985年,林外原5队,在林外山上开山发展大片龙眼果树,.进入 90年代后,已陆续投产。改革开放以前,村民主要靠农副业收入。1980年,农村经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村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并促进各项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常年性的线面加工业发展很快,产品供不应求;村民们还利用地处交通要道的优势,大办第三产业,开设各种商店达56家,经营各种运输的车辆80余辆;还有800多名青壮年在鞋革等工厂务工,收入更为可观。第二产业有机砖、面粉、机械修配等。枫林村历史上粮食复制品加工业非常发达,许多产品销往莆田各地,除线面加工业外,著名产品有“米栏”、米粉、薄荷糕、方糕、白粿、麦片(俗名德国麦)及酿酒等,全村人均收入5036元,比1979年增长305%。

枫林村从1957年起就有个别单位和个别村民使用电力。至1968年,使用电灯照明户已达30%左右。1978年,通过各方筹资,全村各户都用上电灯。1980年,由各方集资建1座长16米、宽4米的林外社石拱桥,便利两大自然村之间的交通。1985年,全村开始水改,改变长期以来村民饮用不卫生的溪水和含氟量高的井水,用上自来水。1989?1993年,全面修建村道,在由莆田至永泰公路经枫林村的路段上,向东修建一条通往长基自然村,宽6米、长120米,一条通往长埕头,至顶厝店宽4米、长150米,一条由交警中队至凤山祠宽4米长、200米,一条通往梧忠、山头坪两自然村,宽6米、长250米的四条村道;又向西修一条通往彭厝、宝弄两个自然村,宽6米、长1000米的村道。一条由洞萩路通往八组的宽6米长250米村道。1992年冬至1994年,在县和缜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改造林外旧街,把原来只有8米宽的旧街道,改造为路面30?40米宽的新街道。1993年,一些村民巳安装上程控电话,可直接与国内外各地通话。2010年度全村已达95%户安装上数码电视,并达到30%有电脑。

枫林村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清宣统二年(1910年),全村有3所私塾。民国34年(I945年),私塾转办为初级小学。1953?1994年,侨胞捐资,村民集资,加上村财,用于办教育的资金达100多万元。其中1993年,由新加坡侨胞捐资50万元,为枫林小学建4层教学楼1座,2008年由上级拨款及村财支付,在林外街建设一所宽20米长60米的市场,2012年度,由于市教育局拨款及村各项场所支出建设一座达1200平方米的新型教学楼,2013年度,涵江教育局拨款和社会上人员捐资,群众集资,建设达1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为学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村办保健站1所,林外街还有多家个体开业的诊所。1994年,莆田南少林祖地、西天尾镇林山村正骨医师林元炳先生又在林外街购买一套楼房,定居开业。

清光绪年间,枫林村梧忠自然村有位法师名陈天友,在老友江春霖推荐下,入京城为皇亲寿诞做道场,博得光绪皇帝的赞赏,特赐封“道录司”头衔。

周边政府机构

涵江区梧塘镇枫林村懊绸迹退役军人服务站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

周边村庄

枫林村 地址:莆田市涵江区二零二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