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硎村

社硎村


【隶属与位置】社硎村(北纬25.488184, 东经118.636469),位于仙游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640米,属于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行政隶属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是乡政府所在地,东有厝洋、湖洋村,西为修园、白洋、卓林村,南为沈楼、上旱村,北与田利村为邻,下辖17个村民小组:后溪(下)、后溪(上)、下社、乌柄(外)、乌柄(内)、大豆、下坝、后兄、安兜、尾豆、厝尾、安边、兰前(一)、兰前(二)、朱垄、五叉尾、柳溪等。有中、南亚热带过渡区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及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社硎村村落与村民 (2张)【村落村民】全村有山地约8000亩,毛竹1000亩,耕地约1020亩(其中旱地340亩,水田680亩),属于木兰溪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区,空气、水源、土壤洁净无污染,气候宜人,宜居之地。全村常住人...

详情

社硎村地名网_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社硎村资料简介
  社硎村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322202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350322。社硎村与塘西村、湖洋村、白硎村、田楼村、田利村、上旱村、白洋村、仙头村、沈楼村、修园村、卓林村、厝洋村、半岭村相邻。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社硎村介绍

【隶属与位置】

社硎村(北纬25.488184, 东经118.636469),位于仙游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640米,属于福建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行政隶属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是乡政府所在地,东有厝洋、湖洋村,西为修园、白洋、卓林村,南为沈楼、上旱村,北与田利村为邻,下辖17个村民小组:后溪(下)、后溪(上)、下社、乌柄(外)、乌柄(内)、大豆、下坝、后兄、安兜、尾豆、厝尾、安边、兰前(一)、兰前(二)、朱垄、五叉尾、柳溪等。有中、南亚热带过渡区丰富多样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及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

社硎村村落与村民 (2张)

【村落村民】

全村有山地约8000亩,毛竹1000亩,耕地约1020亩(其中旱地340亩,水田680亩),属于木兰溪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区,空气、水源、土壤洁净无污染,气候宜人,宜居之地。全村常住人口2442人,772户,组成17个村民小组,黄姓、陈姓、卢姓世居,百姓勤劳,民风淳朴。村落的发展秉持良好的建筑风水理念,民居古建保存得相当完整,除顶厝祠、大豆三座厝、乌柄古厝、田尾旧厝的历史直追成化年间、存世时间接近600年外,井兜旧厝、尾豆祠堂、厝尾龙田、安边厝、兰田(扑兰前)、玉田(扑兰前)、凤田(后溪赤竹站)、大厝场(后溪)、福田(扑兰前)、门山、后兄高宅、安兜等也都是明末或清朝建设的民居,鳞次栉比,人文日新。

勤劳质朴的村民 (5张)

【村风村貌】

2002-2005年,每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2005年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村。自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本届村两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正以龙潭瀑为起点清理上下溪流,动员群众种荷植柳,打造“美丽乡村·荷香社硎”,推动乡村文旅和中药种植的产业布局,争取以“新旅游”“新村貌”“新产业”带动社硎村的乡村振兴。 中药及种植 (4张)

【村名村史】

社硎村现有黄、陈、卢三姓,以黄姓人口居多。历史上尚有董、谢、吴、潘(疑似)等姓世居。从田尾东行约800米,有地名曰“董田”,据称史上曾为董姓耕地。后溪芳园厝旧称“谢座”,本来是谢姓大宅,后卖与社硎黄姓鼻祖楚顺公第十代裔香男公,逐改称“芳园厝”。在扑兰前聚英书院北侧本有吴祠遗建,废瓦土墙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彻底消失。安兜、福田厝、朱垄三角围合的中心旧称“潘墘头”,疑为潘姓旧地。此或为董、谢、吴、潘曾经世居的证明。根据社硎黄姓族谱记载,“楚顺公和楚睿公于明成化十年到社硎陈庄东宅谋生。后向山主陈家购买地皮建宅,厝名下后岸。”可以确定本村居住史早于明朝成化年间。查仙游谢姓由来,《兴化谢氏宗谱》有“一脉幸存成始祖,后裔长被义婢恩”一说。据称,五代后梁时期,建州节度使及福建古闽参军、迁枢密使谢英因得罪王延翰遭遇非难,波及宗族,幸赖乳母将其幼婴谢佑藏于碗篮之中潜逃,至仙游钟山镇前面村其姑父黄以诚家得以保全,后逐开仙游谢氏一脉。 。则《社硎乡志》记录“宋末,一些谢氏中人为躲兵乱来此垦田,定居溪边,称谢墘”中的时间应该可信。既然村名“谢墘”依此流传,那么本村的居住史也应该追溯到“宋末”,而“谢墘”自然而然属于社硎村最早期的名称。

根据“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元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迁至湘溪(今莆田新县)”、“元初,仙游豪绅谢必恭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而升官,担任仙游县尹” “1362年5月,陈同和柳伯顺率兵进攻仙游谢岩豪族谢必恭,以报复当初谢氏家族拒绝借兵借粮的请求”、“谢必恭于1362年11月从尤溪县招募死士进攻陈同辖下的仙游县,但在龙华寺被镇抚詹伯颜所击败”、“1363年12月,谢必恭又联合土司郑深甫、钱鉴等率领两百多名尤溪民兵从九座山间道进攻仙游县”、“柳伯顺亲自率部在廉洁里击败谢军,追击到柘山俘获了谢必恭,最后在龙华寺将谢必恭毒死” ,我们可以约略了解:①宋末元初谢氏属仙游本地望族豪强;②1363年谢必恭从尤溪攻打仙游经由九座山间道(从铁兜顶下山,后兄—尾豆—安边桥头—门山乃必经之道,不排除后溪“谢座”有人参与);③谢必恭兵败身死(仙游谢姓自此衰落,后溪“谢座”也在所难免)。这和《社硎乡志》“明初谢姓渐衰,凤山豸硎人迁居于此,把谢墘改为寨墘“基本吻合。但记录中的“凤山豸硎”应该是后人笔误,历史上应该称“九座后岸豸硎”(现属西苑乡前县村),且“谢墘”和“寨墘”属于口语流传(兴化方言),官方文字记载应以“谢硎”为确(参清乾隆《仙游县志·舆地志》)。这个“谢硎”乃合“谢墘”之“谢”和“豸硎”之“硎”而来。有些资料如“明代谢姓族人,避乱肇居于此”、“庶民在溪边、丘陵地带开荒造田往溪边磨刀石磨锄头”“逐称谢硎”存在比较明显的两个错误。一是时间,明朝年间正是谢姓衰落时期。二是“磨刀石”查无实据。“硎”字由来于“后岸豸硎”,而且“峰”似“硎”,寓“平整”之义,不是实指磨刀石,更不用说磨锄头了。至于“寨墘”一词,仍在流行中,上了年龄、只讲本地话的老一辈人还经常提“寨墘”而不说“社硎”。故“寨墘”(口语)、“谢硎”(文字)应该是社硎村明清时期的常用称谓。

据《社硎乡志》记录,现在社硎乡辖地“宋朝属归德里,明朝属上乡,明朝成化以后属兴贤里、安贤里,清朝又改兴贤里,国民党时期称兴安乡,解放后属八区。”从清乾隆《仙游县志·舆地志》“兴贤里说”考察,一度属凤山乡的前县村(即九座后岸所在)、属书峰乡的西坑村曾是“兴贤里”的辖区。所以,“寨墘”(即“谢硎”、社硎村)自明成化后一直是“兴贤里”“兴安乡”“社硎乡”的政治文化中心。曾任泉州秀涂海关关长的黄常美(字绳昌)所建后兄信兴厝(1936年春)约是国民党时期“兴安乡”的政权所在地(黄绳昌子庆麟,字玉赞,号惠如,历任兴贤中心小学校长、国民党“凤顶乡”“兴安乡”乡长)。在241县道(仙游-榜头-社硎)通车之前,铁兜顶-后兄-安边-门山-田马桥-芹菜所在古驿道是北向永泰、南下仙游的唯一通道,后兄信兴扼守其间,确有“一夫当关”之势(信兴不仅是“后兄地主”的旧厝,也是我国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专家、原安徽省政协委员黄文廉故居),不仅本村在其“俯瞰”之下,而且北起“九座后岸”南至大济溪口均受其节制。

解放战争年间,老一辈革命家苏华、黄国璋、黄明等领导的闽中革命游击队曾以乌柄、后溪为基地在国民党“兴安乡”乡长的眼皮底下开展活动(据称,后溪“谢座”黄步文是黄国璋、黄明在仙游一中组织进步青年散发传单的“蜡纸刻印人”)。建国后,1949年,全县整编为9个区,乡镇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第八区(社硎)辖象溪、社硎、书峰等地;1956年6月至1958年春,全县整编为城关、枫亭、郊尾、榜头、度尾、社硎、麦斜等7个区和城关镇;1958年9月起,全县先后成立13个人民公社;1984年11月,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至今,社硎村一直是“社硎区”“社硎公社”“社硎乡”的行政中心。自1972年社硎人民公社在安边东(现社硎中学所在)建立办公楼、241县道开通后,社硎大队(社硎村)在安边东北、社硎供销社在厝尾东、社硎中学在社硎人民公社东侧、社硎粮站在公社北侧、社硎邮电所在粮站北侧、社硎中心小学在社硎大队北侧先后建立,社硎村呈东南方向发展、以尾豆—后溪为中心的态势。

1982年,城象线开通之后,社硎乡作为书峰-社硎-象溪的政治、物流中心的作用有所下降。2013年S35高速全线通车后,与象溪(现菜溪乡)、书峰乡相比,社硎乡的交通反为不便,社硎村的发展也逐渐缓慢。随着仙游红木家具的发展以及近年城镇化趋势,社硎村的空心化、老龄化也逐年严峻。

村西北草山风电场 (5张)

【旅游资源】

社硎村背靠塔头山(又名铁兜顶)、九座山。铁兜顶原为草山,平均海拔约1000米,面积约1100公顷。2000年前后,社硎乡政府即致力推动以发展养殖业改变“贫困乡”面貌,一度“在南国”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漠北风光”。随着木兰溪饮用水保护区的建立,自2015年,养殖业已经逐渐淡出公众的视线,但福能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仙游草山风电场项目已运营多年,代之以“草山风电云海星空”的景观。自风电投产之后,户外徒步、野营、骑行的爱好者多了个去处,以“樱花”“云海”“星空”为题的摄影精品层出不穷。

从九座山和塔头山下行径流通过扑兰前溪、安边溪在后溪桥头会集东流 村东南99沟溯溪游 (8张) 桂芳岩下形成龙潭和飞瀑,逶迤南下,曲折于幽壑之间,村人名之“九十九沟”,野生蒲黄、石橄榄、青红苔、栀子、樱花、映山红比比皆是,游鱼、涧蛙、野兔、山鸡、白鹭时入眼帘,乡村两级政府已经加强相关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游客日渐增多。溯溪环线两岸,后溪、田尾、墓兜、下社留守村民以创坊农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荒地复耕、林下种植,与长沙慧日公司建立珍稀名贵中草药(福建)基地(包括种植和育苗),重点发展重楼、白芨、百合、石斛、栀子、秦艽、木香、五味子等品种,“药王谷”雏形初现。

在一“山”、一“谷”之间,乃一“村”,即村落本身。自明成化后,作 社硎村的民居古建 (10张) 为“兴贤里”“兴安乡”“社硎乡”行政中心,社硎村有比较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事迹。民居古建不仅数目众多、历史悠久而且保存完好,大豆三座厝、顶厝祠、乌柄陈氏祠堂、“千年”银杏等均可一游。手工技艺如白粿、红团、米粉、丸子等,工艺精致、品质优良,田尾“凤荣白粿”已远近闻名,门山“水阿米粉”在南京的销量也甚为可观……尤其建国后在社硎村的建设和社硎乡的文教发展中涌现众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一旦“社硎村史博物馆”、“社硎文教纪念馆”、黄文廉纪念馆、黄仁建筑作品展览馆逐一整理启建,村内文旅路线水到渠成。

【物产经济】

社硎乡曾是省定贫困乡,社硎村一直缺乏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但社硎村的地理、气候不仅适于水稻、甘蔗、柑橘、枇杷、蔬菜、瓜果的生长,而且蕴藏了丰富的名贵、珍稀中药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历史上的“寨墘”,手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除了拖砻舂米、石磨豆腐、白粿捣臼、盐卤酱菜等日常工艺外,还有造纸、陶瓷、砖瓦、农具、割(松)酯等专项技术,尤其从下坝至安边,溯溪浸泡芦苇、嫩竹(制纸)的池塘遗迹不少,而制砖烧瓦的土窑遗址亦多。这个应该也是解放后社硎乡的主要手工业集中社硎村发展的历史渊源。

本村水稻、大芥菜、槟榔芋、丝瓜、豇豆的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传诵一方。而为数不多的红菰、苦笋更是畅销“山珍”。2018年卢国荣会同卢氏宗亲种植的“古田桃”、“橘柚”,2019年春创坊农业合作社配合村两委建设的荷花示范田、藕种基地,规模逐渐形成。后兄山上“黄梅”、乌柄后山杏林一旦成林,物产渐次丰盛。

乡居生活 (4张)

【乡居生活】

2010年以来,社硎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森林和土壤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水源和空气质量明显提升。随着通讯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周末、寒暑假从城里到乡下体验乡居生活的人日益增多。“乡居理念”、“山居生活”、“康养宜居”、“亚健康自我调理”正成为引导社硎村盘活山水、民居乃至非遗文化存量资产的亮点。 古杏人家 (6张)

周边村民委员会

迮硎桢社村民委员会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仙菜线

周边乡镇

社硎乡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周边村庄

社硎村 地址:莆田市仙游县

白洋村 地址:莆田市仙游县

厝洋村 地址:莆田市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