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江镇

翠江镇 翠江镇概况 翠江镇沿革 翠江镇气候环境 翠江镇交通 翠江镇经济发展 翠江镇科教文卫 翠江镇城镇建设 翠江镇文物景区


翠江镇地处 宁化城区,古名竹筱窝,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1984年行政区划为镇建制,因 翠江穿过镇中而称为翠江镇。现辖4个行政村和9个 居民委员会。是全县重要的 菜篮子基地。翠江镇地处城区,基础设施齐全,有永宁高速和省道205线环镇而过,通讯发达,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17年,翠江镇行政区域面积2465公顷,常住人口63837人 。宁化县辖镇,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205、307省道公路在此相交。1952年设城关镇,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4年置翠江镇。1996年,辖红卫、中山、小溪、双虹4个行政村和北山、红卫、中山、小溪、双虹5个居委会。【邮编】365400【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50424100:~001 121中山居委会 ~002 121红卫居委会 ~004 121朝阳居委会 ...

详情

翠江镇地名网_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资料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介绍

翠江镇地处 宁化城区,古名竹筱窝,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1984年行政区划为镇建制,因 翠江穿过镇中而称为翠江镇。现辖4个行政村和9个 居民委员会。是全县重要的 菜篮子基地。翠江镇地处城区,基础设施齐全,有永宁高速和省道205线环镇而过,通讯发达,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

2017年,翠江镇行政区域面积2465公顷,常住人口63837人 。

宁化县辖镇,县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205、307省道公路在此相交。

1952年设城关镇,1958年建城关公社,1984年置翠江镇。1996年,辖红卫、中山、小溪、双虹4个行政村和北山、红卫、中山、小溪、双虹5个居委会。

【邮编】365400【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50424100:~001 121中山居委会 ~002 121红卫居委会 ~004 121朝阳居委会 ~006 121小溪居委会 ~007 121双虹居委会 ~008 121南街居委会 ~009 121城西居委会 ~010 121北山居委会 ~201 122中山村 ~202 121红卫村 ~203 122双虹村 ~204 122小溪村

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雨量1700-1870毫米,无霜期214-248天,日照时数1757小时,发展农、林牧各业条件优越。

镇辖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耕地7318亩,山林1877.5亩,果园8000亩,年产稻谷4148吨,蔬菜、水果、生姜、食用菌、茶叶等农副土特产品产量高、质量优,菜地2000亩,复种面积10000亩,形成了3000亩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全县蔬菜生产和供应的主要乡镇,城区上市的蔬菜绝大多数由翠江镇提供,每年上市蔬菜1800万斤,占城区上市总量的98%。

翠江镇交通便利, 永宁高速公路、省道204线、205线,307线环镇而过。往东距 三明(接205国道和鹰厦线)152公里,往南距319国道90公里,距厦门航空公司的 连城机场96公里,往西直达江西 石城53公里,北接 建宁。

1988年以来,翠江镇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由1988年的404万元增至2005年4911万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8年的602元增至2005年的3964元,年均增长11.7%。

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抓手,1996年在建立2000亩蔬菜基地的同时,加快大棚蔬菜的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主要品种有辣椒、西葫芦、夏阳白、花菜、黄瓜、胡萝卜、甜碗豆、白板南瓜、玉米笋等,18年来为市场提供新鲜蔬菜15.49万吨,3000亩菜地已向集约化、高档化发展。

坚持集体个人一起上,实行开发与管理并举,做到开发一片、管好一片,成效一片,同时新辟新果园,管好老果园,改造低产果园,狠抓果园的套种套养,提高果园收入在农民收入的比重。18年来共发展果园8478亩,水果销售量达2601万斤。

翠江镇地处城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镇内集体、个私与民营在这个年代比较活跃与繁荣,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呈现出各种经济成份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镇办企业发展速度与收入居全县之首,主要企业产品有儿童玩具、氧化稀土、木碗、鸡毛扫、纸箱、油毡、针织品等,其中儿童玩具、氧化稀土、木碗、鸡毛扫均有出口。

九十年代初期坚持"镇办、村办、组办、户办、联办"五轮并驱,实行"种植、养殖、加工、商业、运输、建筑、服务、房地产"八业并举。主要的集体企业有油毡厂、纸箱厂、塑料厂、绣衣厂、制衣厂、蜜饯厂、墨水厂、藤器厂、供销公司、劳服公司、蔬菜公司、客家新世纪保龄公司、农星农牧公司、宏兴鞋服公司。

九十年代中后其注重企业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将镇属3个建筑企业进行合并,成立翠江建筑公司,营业收入达100万元。同时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派员到北京、上海、厦门等地考察洽谈,引进投资达150万元以上的企业19家。加大外引内联力度,新引进融兴、源兴、福兴养殖场,使特种养殖企业达到3家,养殖面积达58亩,其中融兴养殖场已创造5个月成鳗出场的养殖纪录。以二产带动三产,成立"三产办",规划、协调和指导第三产业的发展,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引导鼓励群众进入运输商贩、饮食等第三产业,全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3780家,注册资金1.9亿元。

二十一世纪初,坚持围绕农民办企业,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的方针,重点扶持粮食加工和食品加工行业,扶持佳穗粮食加工厂,带动城区粮食加工行业大小几十家企业走联合之路,年产值达1000万元,目前该厂日生产能力达120吨/天,已打响"客家优质米"品牌,产品远销沿海地区。2002-2005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470万元,完成新增项目19个,完成项目储备17个,较好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

为加强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划分了四个共建片区,并各自成立"理事会",由镇领导分别担任理事长,开展军警民的共建活动。同时坚持城区120多个单位的"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实行"一月一检"制度,城区环境卫生面貌与街道秩序均有新的改观。整治翠江河、小溪河,消除卫生死角。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表彰"双文明户"1111户,农户参与率达99.7%,有力地促进了村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高标准创建了18个文明安全小区,"打防"结合,以治安促文明。着重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广泛开展公民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依托社区,在城区比较有影响力的开县县令罗令纪的罗氏祠堂和开发黄连峒的先驱巫罗俊怀念堂,建立起"社会主义新型祠堂文化基地",把公民道德教育、普法活动、计划生育等先进的文化思想与祭祀、议事活动有机融合,设立宣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书画室、文艺排练室、公民道德学习室,由祠堂内夕阳红艺术团自编自演山歌、小品、计生民瑶、群众快板,结合"三下乡"巡回演出。

此外,还举办各类知识讲座,书画比赛和为晚婚夫妇举行新婚典礼等活动,用健康有益的活动引导人,让广大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连续多年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紧紧围绕群众参与这一环节,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当地民俗及各种文化活动之中,利用各社区居民群众自发组织的5个文艺团体,每逢周末和"五一"、"七一"、"国庆"、"重阳节"、"元宵节"等重要节假日,在翠园广场组织开展周末大家乐和各种法制宣传、公民道德宣传、计划生育宣传等大型文艺晚会,用身边的事启发、引导和教育身边人,为城区村风、民风的好转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为褒扬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我镇树起了多才多艺的退休干部黄瑞海宣传骨干典型,他用宁化方言自编自导30多个文艺节目,组建金秋艺术团巡回演出80余场次,为该镇创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翠江镇于1992年获省"卫生县城"、省"绿化红旗单位"称号;1988-1999年获"市文明县城"称号;2000年至今荣获第七、八届"省级文明乡镇"荣誉称号。

高度重视学校办学条件,投资19.04万元,兴建红旗小学教师宿舍楼和围墙、操场。投资24万元改建铜锣丘小学教学楼。投资30万元装修宁化六中实验大楼,投资130万元完成六中、红旗小学两幢教学大楼及8000㎡校园整改建设,六中升格为省三级达标学校。举办扫盲班、提高班,扫盲473人,1990年获省"扫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筹资500万元,确保"两基"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通过省级验收。同时,利用镇村两级文化技术学校,先后举办种、养、加业培训班等300余期,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企,参与人数达5000余次,1989至1991年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科技示范乡镇"称号。

镇村社区不断完善文化设施,规范并投资建设宣教站,配齐配全宣教设备,购置图书和农业科普照书籍,配齐各种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常年向群众开放,借阅,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群众在茶余饭后、娱乐消遣中增长知识,倍受教育,同时在全镇四村根据居民居住相对集中,选择热心群众工作的居民,设立了平安建设、婚育新风、文化宣传三户合一示范户26户,更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接受新文化、新知识,提供一个茶余饭后的好去处。群众体育成效显著,1989年被市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1988年以来,经过多方筹措,新铺设水泥路108条,总长7460米,公共建筑沿南大街、北大街、中山路、西大路、中环路等走向,统一布局,分期进行建设,主要建筑物有风格多样、设计新颖、质量较高的客家宾馆,工业品贸易大楼、中心农贸市场、邮电大楼、烟草大厦、金叶大厦、边贸大楼、翠景大厦、电力大厦、国土大厦等。高起点进行新村小区综合开发,主要居民住宅小区有朝阳新村、松树园新村、农业新村、江下新村、南门新村、龙门新村、东方段新村、林业新村、城北新村、鸡山新村、小溪新村、新庙段新村等。落实停止城区零星私人建房审批政策,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至2005年城区已完成城东广场、翠江大厦、江滨花园、东方花园、朝阳商住楼、北街商住楼、运明园、盈盛园、意华园的房地产开发,天鹅大厦已奠基开工,翠江明珠住宅小区已进入开工准备阶段,城区新建已初具规模。市政道路总长已达23.3公里,其中20-30米宽的主干道有10.7公里,市建设施工渐趋配套,现有公园2处,革命纪念馆、文化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图书馆、工人俱乐部、体育馆各1所,学校有普中、职中、卫校、小学、中心幼儿园等10所,医院4家。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城区全部实现通讯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有线程控电话遍布城区13000门程控电话直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3年至2001年利用城区优势,以开发房地产为重点,新开发朝阳小区、中环路建设、城东小区的开发任务,投入资金384万余元。1998年利用中环路通车的有利时机,盘活了中环路西侧8000㎡地产,并对墩子前、埂背、小溪百货仓库4137㎡等地进行房地产开发,镇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翠江大厦"于2002年完成商品房交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9年8月,宁化城区公交开通,宁化告别了“无公交”的历史。

早上6点45分首发,末班车则在21点30分行驶完,每隔9分钟一趟。1路及3路公交路线为双向对发路线。公交车共计13辆,其中1路、3路车每路4辆,2路车5辆。公交车是无人售票。

公交1路:永利经老车站、中山街、西门、北山、中环路、龙门桥回永利。

公交2路:高堑经化肥厂、下东门、五家山、县医院、新庙段、城隍岭,按原路返回高堑。

公交3路,永利经电力公司、中环路、北山、西门、中山街、老车站、新车站回永利。

翠江河地处城区,是赣江、闽江、韩江的源头。由于历史原因,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几乎每年都有洪灾发生,城区人民饱受洪涝之苦。以1994年"5.2"洪灾为例,全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死亡44人,失踪8人,重伤31人,经济损失8.6亿元。1998年,镇政府将防洪堤工程列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切实抓好征地工作。1988-2001年,共征地150余亩,租地280余亩。城区防洪堤自1998年建设以来,经受了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的洪水考验,于2001年10月完工。防洪堤工程总投资3300万元,堤长11.80公里,完成土方开挖30万立方米,基础砼1.94万立方米,浆砌石6.81立方米。防洪标准也由过去的五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该镇于1984年行政区划为镇,因县境内最大的河流穿过镇中而称为翠江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曾是 毛泽东、 朱德、 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的北山革命纪念园是省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巫罗俊公怀念堂

巫罗俊是宁化开县始祖,巫氏南迁一世祖。其原籍山西平阳郡县。公元616年随父昭郎南迁黄连峒,率众开垦,筑煲自卫,安居乐业。公元629年唐太宗南巡,巫罗俊上疏,黄连峒地广人多,可授田纳税,荣获朝廷嘉许,升黄连峒为镇,封巫罗俊为镇将威武候。他的后裔繁衍世界各地。早期他为宁化建政、定域、发展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这里广泛地开展了海内外巫氏宗亲游客联谊旅游活动,1996—2008年,举办过五次文化交流与寻根谒祖的大型活动,接待海内外游客12000多人次,为世界了解宁化,宁化走出世界及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交流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豫章书院

又名“ 罗令纪公纪念堂”,是海内外客家 罗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发祥地。原址在城内北山南麓,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后因宋、元时期之战乱原宗祠倾废。为纪念罗令纪有恳荒拓地,升镇开县之功,明代永乐年间,罗氏后裔重建了罗氏家庙(即现址)。清 雍正十三年,邑人登标学识渊博,先后著有《易学阐微》等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他曾在罗氏家庙招收弟子,开馆讲学,并以先祖即被称“闽学四贤之一”的罗从颜豫章先生之名,取名“豫章书院”。宗祠每年清明节均有举行祭祀仪式,闽、赣、粤等罗氏各支族均有来人参加,豫章书院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慎(墓)纪念馆

位于宁化县翠江镇红色巷4号,纪念馆为砖木结构,南方民居风格,是典型的清代建筑。该屋清代建成,曾经多次修葺,仍保持其古朴风貌,现已列入宁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慎,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瘿瓢山人,东海布衣,宁化人,清代著名画家,康熙二十六年生,嘉庆三十五年逝世。黄慎自幼清贫,勤奋好学。初学画时,为生计而专工工笔人物,但他始终勤奋好学,不断追求文学艺术的真谛,几十年如一日,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范。他青年时期,离家远游,一面作画卖画,一面游览名胜、访师结友、博采众长,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创作题材。中年后寓居扬州,跻身于“扬州八怪”之列。

黄慎墓位于距宁化城关1.5公里的北郊茶园背的果山之中,座北朝南,面积约32平方米,东面邻黄河垅水库,西面邻宁化往建宁公路。黄慎,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乾隆三十七年葬于此。1991年3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伊秉绶故居

位于宁化县翠江镇五星路18号,砖木结构,南方民居风格,是典型的明末清初建筑。该屋明末清初建成,曾经多次修葺,仍保持其古朴风貌,现已列入宁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伊公所建,伊公一生勤奋好学,才能卓著,能诗、书、画,是江南一饱学才子,其书法尤精,以隶书见长,为清代著名书法大家。伊公曾任扬州、惠州知府,在外为官多年,不忘家乡父老养育之恩,关心家乡建设和人民的疾苦,为救灾曾捐义田两百石;倡修广济桥、龙门桥,为首筹措银钱万两,他个人生活却非常节俭。

宁化革命纪念馆

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横向长方形,为一进廊院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6.24米,通进深24.24米,总占地面积878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由大门、迎宾厅、回廊、中天井以及回廊四周的展厅、办公室等,共9大间组成,四周外墙均为红砖砌就,灰色布瓦盖顶,两面坡,悬山顶。始建于1977年,是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1984年10日,宁化革命纪念馆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作为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迹的陈列展览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有着现实的意义。

宁化革命烈士纪念碑

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通面阔43.92米,通进深75.18米,总面积3302平方米。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由登碑台阶、下碑台、上碑台、碑体等。碑身高18米,前有99级登碑台阶。纪念碑上碑堂长20米,宽15米,下碑堂长40米,宽30米。碑体顶部为庑殿顶,正、背面分别镌刻有毛体“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共15个鎏金大字,东、西两次碑体上端有五星、交叉束绑的麦枝浮雕装饰;下为须弥座,上隶书阴刻226字鎏金碑文。始建于1977年9月9日,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整体建筑全部采用花岗岩砌成,显得非常高大。  199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宁化县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慈恩塔

位于城外塔下街,建于后唐同光至宋宣和间。砖构空心,八角型,七层,每层各开四门。明成化九年(1573年)秋塔灾;万历十六年(1588年)修整;二十一年八月倾首一级,远观如观音坐莲,“有坠砖镌同光某年建云”。1970年拆毁后,遗留塔砖每块长29厘米,宽13厘米,厚6厘米,属青砖。个别砖上有“水南塔”和“宋宣和六年八月十五日”字样。每层砖缝里都垫有古铜钱,以唐“开元通宝”(713-741年)、宋“崇宁通宝”(1102-1106年)、“宣和通宝”(1119-1125年)居多。现新塔为1996年从建。

县第一个党团活动旧址

属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机关旧址。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通面阔32.55米,通进深45.27米,总面积1474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大门、下廊、天井、正厅,正殿面阔3间,进深4柱带回廊,为抬梁穿斗混合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特点:回廊两侧中位各一小门,左门外通厨房、膳厅、库房、宿舍等。1984年版的《宁化县志》记载,三官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道教祭祀场所,即天官、地官、水官。也供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有佛道共存的现象。同时含有客家建筑特色。1929年8月,宁化县第一个党团混合小组在宁化县第一个共产党员徐赤生的组织下在宁化连岗中学秘密成立,并时常在三官庙内开展活动。

宁化城关红军医院旧址

即谢氏家庙,属近现代重大事件机构旧址。为一进合院式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游坪、门楼、下堂、天井、上廊、上堂、后堂、化胎、后围墙,天井两侧为边廊;上堂面阔3间,进深6柱,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减中柱造。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四跳如意斗拱上覆盖屋架,八字开大门,门额上有精美人物、花卉等木雕,上堂设卷棚轩顶,为草架。建筑特点:堂右侧为“襄功堂”,“襄功堂”中轴线上依次为围墙、游坪、大门、下厅、天井、前檐、上厅、天井左右为边廊;上厅面阔3间,进深4柱,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933年9月至1934年9月苏维埃临时政府在此设立红军医院,2007年维修。

溪背乌石下廊桥

横跨石壁溪上,为二墩三孔,木伸臂梁廊屋桥,桥身为东西走向。由引桥、金刚墙、桥墩、廊屋、神龛、栏凳等组成。全桥面阔17间,进深4柱,总长38.4米,进深用4柱,深3.67米,抬梁减中柱。中间两墩迎水面做分水尖。桥面用长木架墩,上铺两层横木,其上方再铺方木,架柱叠梁起廊屋。廊屋中部设神龛,供奉太保神位,桥两边有穿柱栏杆做座椅,外为靠栏,檐下两面均有遮风板。桥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左侧桥头廊屋脊檩下墨书“宣统二年重修”字样。是宁化通往江西的要津。

周边政府机关

宁化县政府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中山路1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办公时间08:00-12:00,14:30-17:30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中山路1号

周边住宅区 小区 房地产

翠江明珠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环路26号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中环路26号

周边宁化县

烟台集和正逗馍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莱阳分公司)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S205

周边乡镇

翠江镇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

周边公检法机构

宁化县交警大队城区中队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中环北路1号
营业时间:08:30-12:0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