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镇

桃源镇 桃源镇建制沿革 桃源镇行政区划 桃源镇人口民族 桃源镇教育事业 桃源镇历史文化 桃源镇地方特产 桃源镇风景名胜 桃源镇著名人物


桃源镇隶属于 福建省 三明市 大田县,位于大田县西部,地处永安、大田、漳平三县交界,距大田县城51千米。设有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省道307线贯穿全境,距 鹰厦铁路岭头火车站12公里,全辖13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有六条河流流境后汇入 九龙江。1990年开通程控电话450门,是全县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的乡(镇)。桃源镇国有林场、赤头坂采育场、国营东风农场、县良种场、大田三中均在辖区内。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8333公顷,常住人口11355人 。桃源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文明镇、全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省环境优美乡镇、绿色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平安乡镇、争创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县先进乡镇党委、金融信用镇等多项荣誉,列入三明市“中心镇”。桃源原名桃园,明末以唐诗“桃花园里可耕田”得名。后闽南人移居旧街,称为“...

详情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所有镇中心区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介绍

桃源镇隶属于 福建省 三明市 大田县,位于大田县西部,地处永安、大田、漳平三县交界,距大田县城51千米。设有泉三高速公路互通口,省道307线贯穿全境,距 鹰厦铁路岭头火车站12公里,全辖13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有六条河流流境后汇入 九龙江。1990年开通程控电话450门,是全县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的乡(镇)。桃源镇国有林场、赤头坂采育场、国营东风农场、县良种场、大田三中均在辖区内。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8333公顷,常住人口11355人 。

桃源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文明镇、全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省环境优美乡镇、绿色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平安乡镇、争创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县先进乡镇党委、金融信用镇等多项荣誉,列入三明市“中心镇”。

桃源原名桃园,明末以唐诗“桃花园里可耕田”得名。后闽南人移居旧街,称为“世外桃源”,改名桃源。

原属漳平聚贤里,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划给大田县。

清代属聚贤里桃源社。

民国初年置桃源乡,

民国9年(1920年)建镇,

民国21年与上京合并改称桃源区,

民国29年复镇,

民国31年改乡。

1950年2月属县第二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成立桃源镇,

1958年与上京合并成立桃源人民公社,

1961年上京划出另立公社,

1984年改乡,

1992年撤乡建镇。

行政村
  名 称
村所在
  地地名
村民小组
  (个)
辖 区 自 然 村
桃 源 新 街 11 桃源 新街 旧街 炉丰 梅里 仙头 下土楼 柯厝 燕窝 谷口 连坑
东 坂 东 坂 8 东坂 东安 上东坂 下东坂 大份 新村 黄山头
西 安 前 洋 10 西安 前洋 内洋 王山 石寨 西溪
桥 山 火烧桥 4 火烧桥 斜山 圳后垄 陈厝前
翁 厝 翁厝坑 3 翁厝坑 莲花山 西坪 油楻前 苦山炉 岭头岬 早达 岬头坪
蓝 玉 蓝 田 5 蓝田 玉田 浮山
前 厝 武 陵 3 武陵 东山 西山 土坑 前厝坑
上 举 上举林 4 上举林
杨 坑 杨 坑 6 杨坑 下举林 丰城
前 村 前 村 8 前村 安和 徐坑头 叶庄
广 汤 汤 溪 7 汤溪 横洋 岭后 盂丘 广前 许东京 溪尾
  广济 竹坑头
桃 新 桃 新 3
桃 林 桃 林 3

桃源镇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西部,永安、大田、漳平三县交界处,北纬25°17′、东经117°34′,东邻上京镇,西连永安市西洋镇,南靠漳平市城口乡,北接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境域属丘陵小盆地,西北高,东南低,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其中香菇仑最高,海拔1246米,大部分地区海拔450~820米。桃源、广汤、上田、十八溪等6条小溪汇入九龙江。 醉美桃源 (3张)

桃源镇地处戴云山西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最高36℃,最低-0.5℃,常年无霜期230~311天,年降雨量1040~2435毫米。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大豆、马铃薯、大小麦、玉米、烤烟、席草、柑桔、茶叶。高山优质茶、油茶、木薯等特色农业产业。林业以杉、松、毛竹为主,有毛竹5000亩,油茶2400亩。桃源自古以盛产大米、大豆闻名。

矿产资源有瓷土、粘土、石灰石等,石灰石储量约1800万吨。下东坂有一连片草场,可利用面积500亩。广汤汤溪上升温泉水温69℃,出水量2.16升/秒。所产瓷器曾销往国外,大富山牌水泥荣获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

全辖13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桃源系多姓聚居之地,来自13个省45个县,姓氏102个,多为汉族,方言为大田桃源话、闽南话、客家话3种。

福建省大田县第三中学

桃源中心小学

桃源中心幼儿园

桃源镇卫生院

桃源原属漳平县聚贤里,明嘉十四年(公元1535年)划归大田。该地处于闽西北通往闽南交通要道,往来客商如织。古时沿海口岸到内陆的物流运输多靠肩挑,而挑夫多为闽南人,永春人氏见有商机便在此地设置客栈,挖得“第一桶金”后,又招引众多乡亲到此,一则共同淘金,二则相互照应,天长日久在三角街地带便渐成村落。因当初居民多数来自永春,而永春又因古称“桃林场”和母亲河为“桃溪”的缘故而俗称“桃城”,故而该村落由居民来源得名“桃源”。又因该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各方人氏逐渐汇集,和睦相处。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居民由少变多,村落从小变大,由乡村衍变为集镇。

土特产有红菇、香菇、草席、冬笋、米烧酒等。

安良堡位于福建三明大田桃源东坂村,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历 安良堡 (4张) 时5年建成。安良堡南北横40米,东西纵35米,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沿山势所建;围墙上建有48间房间,高达14米的落差使错落有致、逐渐递增的堂屋更显气势非凡。福建土堡区别于福建土楼、江西围屋、广东广西围拢屋、广东开平的碉楼,是土生土长、独一无二的乡土性建筑,数量少,建筑形式、立面效果比土楼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桃源荥阳祠是福建郑氏大宗祠之一,俗称“十八户”祖祠,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远祖之祖祠,列为福建省“八闽名祠”,属大田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向省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荥阳祠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至今已941年了。历经近千年风雨,荥阳祠分别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1948年,1994年三次重修。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为祭祖大典之日。荥阳祠立壬向丙兼子午,座落在桃源梅里洋,以“梅花落地”之地形著称于世,占地10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这里交通便利,省道307线贯穿 桃源荥阳祠 (3张) 全境,“泉三”高速公路在此设有互通口,距本祠约200米。大田县桃源《郑氏族谱》(明崇祯二年修)记载:桃源荥阳祠尊郑冲(西晋、开封人)为远始祖,其后裔郑威居光州固始,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率众家军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后居漳州府龙岩县聚贤里(即今大田桃源镇);郑轨南湖郑庄公之后裔,龙岩县儒学正堂郑稻第三子,于南宋淳佑十年(公元1251年)迁居龙岩县聚贤里高坂(即今大田桃源镇梅里)。清朝康熙十七年重修时,后人将郑威、郑轨称为一世祖。

郑超然(1920~1945年)
  郑超然,化名郑青华,民国9年(1920年)出生于 大田县 桃源乡王山村。
  民国24年小学毕业,以优良成绩考上 大田简师,后转学 永安大湖师范,民国27年夏返乡,不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8年春至民国30年,地下党派他到上京、 桃源和 永安西洋小学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活动,建立地下交通站。

民国31年2月,郑超然任中共闽中工委的大(田)、永(安)、宁(洋)边委委员。他首先做好一家人的思想工作,又通过一家人的宣传活动,使本村大多数贫苦农民都支持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该村成为党组织和游击队可以半公开活动的基点,闽中工委游击队于民国32年3月在该村北山进行军政训练。
  民国33年5月,郑超然任中共闽西北特委宣传部副部长,参加了攻打上京乡公所战斗和 尤溪石头坑突围之战。民国34年9月,在大田龙门的夺枪战斗中,部队遭敌重兵围追堵截,突围到桃源水盂曲时,郑超然腿部中弹,战友林英才要扶他突围,他坚决拒绝,说:“不要管我,你们赶快沿沟底撤出去!”他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25岁。

肖冠槐(1915~1945年)

肖冠槐,又名明甫,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大田县桃源乡蓝玉村农民家庭。民国27年初中毕业后,到上举村小学任教。有一次漳平城口一股土匪到上举掠夺财物,肖冠槐果断地组织村民伏击匪徒,使上举人民免受一场灾难。

民国27年春,肖冠槐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中共大田县委成立,肖冠槐任县委委员兼第四区委书记。民国31年至33年,肖冠槐先后任中共大田县委、闽中工委、闽西北特委委员、-部长,兼任大(田)永(安)宁(洋)边委书记和特委游击队长。他对革命忠心耿耿,尽职尽力做好-工作。他在上京乡丰田村教书期间,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发展一批农民党员,并把丰田建成可靠的基点村。

民国33年7月,省保安处派重兵对大田地下党进行围剿。当时县长李忠锬令桃源镇长郑冠雄对肖冠槐劝降,以官职和重金为诱铒,但肖决不动摇。9月17日晚,肖潜回家里,说服家人,把自己刚建不久的房子放火烧掉,以示革命到底的决心。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开辟闽赣边根据地,派黄扆禹、游栋带领武工队于6月12日到尤溪八字桥石头坑纸寮与闽西北特委游击队会师,被尤溪县保安队一百余人重重包围,游击队边打边撤,队员林序首中弹倒下,肖冠槐为背走负伤战友,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0岁。

王振标(1906~1984年)
  王振标,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在 大田县 桃源乡广汤村,父亲早逝,从小务农。他一心扑在培育水稻良种上,被誉为“农民育种家”。
  解放初期,水稻“ 尤溪早”在 桃源一带发生严重稻瘟病,他萌发培育抗病良种的念头。1950年秋,他看到同村的王亦修种的“禾佳”品种,未见“赤吊”(穗颈稻瘟)病,便从禾佳中选出穗大粒满种性一致的种子,经过三年精心试种,在不同土质、不同海拔的田段中都获得高产。年复一年,其产量逐年提高,深受群众欢迎。至1964年,桃源全乡种植6000亩,占该乡单晚面积的60%,其产量比“ 尤溪早”增产26%,有的成倍增产。1965年,在 三明地区各县推广都获得好收成,“禾佳”被列为全区单晚十大优良品种之一。

“禾佳”的成功使王振标更加发奋。1964年,他又从单晚“梅峰2号”选出一斤半大穗型变异植株,采取单粒培植,育出比“禾佳”增产36%的良种。
  1965年和1968年,他出席省、地劳模会,省农学院聘为特约研究员。1968年11月,王被选为 大田县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正式转为17级农技员。1984年去世,享年78岁。

周边农林园艺

大田县桃源镇大鹏农业观光农场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

周边政府机关

桃源镇人民政府 地址:三明市大田县桃源街1号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大田县桃源镇委 地址:桃源镇

大田县桃源镇西安村民委员会 地址:三明市大田县

周边出口

G356/桃源出口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

周边乡镇

桃源镇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